从1984开始的淘金生涯 第115节

  “狗屁的金老板,这种人还想当金老板,纯属是有钱紧饱胀,没钱饿断肠的那种。有钱的时候,花天酒地,直到兜里没钱了,才会想着出来捞点,能对同一个地方的人下手,就这样的人,就即使当了金老板,也当不长。”

  刘老头又摘下腰上挂着的葫芦,给自己灌了一口酒,他的脸一直红扑扑的,也不知道是因为酒还是因为天气冷。

  “反正我在山里找到他的时候,看着是被人使唤着跑前跑后的。我直接去找上那帮人,看到我的时候,他忙着躲,不露头。

  我跟他们那帮人喊话,让他们把他给赶出来,直说是来找他寻仇的,要弄死他,谁要是包庇他,连着一起弄死,反正我现在孤家寡人一个,无所谓。”

  “他们答应了?”

  “他们当然不会那么容易答应,直到我冲着他们开了两枪,两枪打的都是他们其中两人身上带着的水壶,然后知道厉害,就把他赶出来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山里,也不杀他,就撵着他玩,弄走他吃的东西,拿走他的行李,趁他睡着了,还把他给绑了,把衣服给扒光,我就是要看着他被饿死、冻死,一枪结果了他,太便宜他了。

  就他身上穿的这身,还是在一个地窝子里翻找出来的破烂……”

  这番话,听得周景明他们三人心惊不已。

  什么是狠人,刘老头就是。

  周景明心里也不由感叹:一个人复仇的决心,是真不能低估。

  所以,有些事情,就得让他们没复仇的机会。

  四人就这么一路走,一路聊。

  花了两个多小时,抵达四矿大桥。

  远远地,看到设在桥头的检查站有人,清山队一大帮子人不知道在检查站干什么,马匹都拴在外面。

  周景明大概猜到,他们这是在入冬前,最后一次去清山了,把还留在山里的人给清出来,这几乎是每年入冬,大雪来临之际,他们都会做的事情。

  哪怕再过上二三十年,还是有人藏在河谷淘金,政府也依然会组织人手清山,必要的时候,还会出动直升机去救援。

  他记得上辈子,大概是2010年左右,电视上还报道过有十几个淘金客困在山里出不来,就是出动直升机进行的救援。

  周景明看到报道,知道那些人是在山里守矿点或是洗矿的,一个月也就能弄个三四千块钱,还跟玩命似的。

  他那时候,早已经转战国外,没有在国内折腾了。

  既然有清山队,周景明自然不会想着靠过去,当即选择钻进山林,准备绕到另一边前往哈熊沟的岔路。

  要是被这些人看到,骑着马追来,这趟冒险到禁区洗洞得来的金子,怕是得全部“充公”。

  他可不想当送财童子。

  原本他也就没想着立马去铁买克,还想着要到哈熊沟看看情况呢。

  刘老头见周景明他们藏进林子,他也朝着检查站看看,跟着钻了进来。

  周景明在林子里停下脚步,问他:“大爷,你接下来什么打算,现在仇也报了,是回老家,还是……”

  “我啊,去哪里都行!”

  刘老头很无所谓地说:“你既然问过姓张的,也知道我的情况,回去也就守着我那空荡荡的房子,守着家里的孤坟……很没意思!”

  “你不是还有个大儿子吗?”

  周景明心存招揽的意思,试探着劝说:“回去后把家规整规整,日子还是要过的。”

  刘老头摇摇头,一脸苦涩:“别提了,那败家子,我才懒得管他死活,要不是他把家败成那样,小儿子会选择来淘金?会死在这边?再说了,我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就当他死了吧。

  辛苦大半辈子,最终落得这么个结果,我特么上辈子造的什么孽啊!

  我现在去哪里都无所谓了,或者今年就待在这边,我看这边动物也不少,冬天打点猎物,明年找个队伍跟着淘点金子,赚一笔钱,以后再说。”

  见他是这么一副态度,周景明心里其实挺高兴:“大爷,你这么说,我倒是有个好去处,就看你愿不愿意。”

  “什么好去处?”

  “我们在小半岛上的金子淘得差不多以后,就另外选了矿点,位置比小半岛的还好,周边都是林子,要打猎能打猎,明年淘金也可以跟着我们做,但是明年不分金子,发工资,干一个月给六百……你要是愿意的话,跟我们去看看?我们正要去矿点上。”

  “六百,也不错,我一个人又没多大花销……去看看,看过后再说。”

  周景明朝着桥头的检查站看了一眼,见清山队那些人骑着马上路,并没有往哈熊沟方向,放心地穿出山林,回到路上,朝着哈熊沟赶。

  接下来又在山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差不多中午的时候,才到了哈熊沟钳形山坳里。

  一路上穿过大片森林,看到过几样野物的踪迹,那时候,刘老头就显得很高兴了,说是个打猎的好地方。

  等到了地窝子,他专门爬到地窝子后面的山头上朝着周围看看,回到地窝子,当即决定:“我这个冬天,哪里都不去了,就住这儿了,帮你们看着地窝子,守着矿点。”

  周景明原本打算自己守的,所以才专门买了那么些羊宰杀了,就是在给冬季准备,但后面盘算,计划有改变,现在有刘老头帮忙守着,那再好不过。

  但有些事情,他觉得很有必要跟刘老头说明白:“地窝子里的东西,你可以随便用,但话说在前头,我暂时给不了你钱,还有就是,守地窝子,不比淘金干活,也给不了那么高,顶多一个月三百。”

  “小看人了不是,我还在乎你那三百块钱,我看这边好像有他们说的貂,随便弄一个也能有大几百……不要你的钱,在这里有酒有肉还有粮,什么都不缺,够可以了!”

  刘老头摆摆手,说得很轻松,但很快他又看向金旺:“狗得给我留下,给我做个伴……不然只是我一个人,还是太无聊了,没事儿的时候,我还能跟狗说说话。”

  周景明看看金旺:“这狗没调教好,会咬人!”

  刘老头笑了起来:“正好帮你调教调教,别忘了,我是干什么的,对付狗,还是有些招的。”

  周景明想了想,发现自己确实多虑了。

  之前还想着坐汽车,把金旺一起带回去,这下好了,有人照管,还能省了路上的麻烦,也是好事儿。

第158章 借点钱花花

  在禁区河谷连续啃了多日千层馕,此时回到地窝子,有酒有肉,自然得好好吃上一顿。

  武阳早就在惦记周景明做的火锅了。

  将地窝子里的土灶拢着火,他就开始催促周景明动手煮东西。

  周景明又何尝不想吃点自己喜欢的口味,休息了一会儿,让武阳和白志顺动手洗肉、切片,他自己往土灶上架上铁锅,开始调配火锅汤料,等到汤水烧开,那些切成薄片的肉放在锅里煮了一阵,几人就围在土灶边,一边烤火,一边吃着烫嘴的肉,再配上一口口小酒,吃得相当热烈。

  酒足饭饱后,几人也都已经什么都不想做了,这么多天在禁区河谷,觉都睡不安稳,加之连日劳累,只想到铺了厚厚褥子的土床上躺着。

  许是刘老头也累得受不了,加之心头压着的事情解决了,他在地窝子里也睡得格外安心,比三个年轻人还能睡。

  几人在地窝子里休息了三天时间,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睡觉,也就是周景明和武阳,会在早晚的时候,到外面草地上活动下身体。

  到了第四天早上,武阳走出地窝子的时候,看到一直阴霾的天气终于转晴,回头问还在土床上裹着被子睡觉的周景明:“周哥,天晴了,咱们是今天就走,还是想再多留几天?”

  周景明翻身趴着,探头朝地窝子小门外看,见天空已经变得瓦蓝,连云彩都没看到一朵:“确实是好天气,就今天动身吧!”

  休息了那么长时间,身体的疲惫已经消除得差不多,等回了老家,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他掀开被子,翻身起床,顺便推了一把还在熟睡的白志顺:“顺仔,起来了,收拾东西,回家!”

  三个人,一个在蜀地,一个在湘西,一个在骆越,回去的路有挺长一段可以一起坐火车,路上相互也有个照拂。

  周景明早已经熟悉回家的路,武阳身手了得,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就是白志顺,回去的路恐怕都得到处去问,就显得有些费劲,一起走,能搭个伴,也不会那么无聊。

  最主要的是,这趟到禁区洗洞,得到的金子,还没分。

  本来之前盘算着回到地窝子就分的,可现在多了刘老头,这事儿就暂时搁置。

  信任这东西,得分人。

  和刘老头的相处,毕竟还很短暂,矿点让他看守,周景明就已经觉得自己这决定很大胆了。

  三人开始各自收拾东西。

  要带回去的东西不多,也就是些保暖的衣物,东西很快收捡好,打了背包,为了抓紧时间赶路,也就是简单煮了顿面条填饱肚子,另外烤了几个火烧馍,带着在路上做干粮。

  半道上得在山里过夜才行。

  等一切准备妥当,周景明找了绳索,到地窝子外面将金旺唤来,打了绳套拴着,看向跟了出来的刘老头:“大爷,地窝子和矿点,就交给你守着了,还有金旺……”

  “放心去吧,回来的时候,想办法给我带一捆叶子烟回来,这边的莫合烟,始终抽不习惯。”

  “行,到时候我给你带点烟劲大的回来,我老爸也抽叶子烟,他挺会挑……还有就是,地窝子里那十三杆枪保管好,明年矿点上还得靠它们来守!”

  周景明本想将自己那把马牌撸子也交给刘老头,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带着,等到了阿勒坦再藏起来就行。

  这一路上,所经过的车站不少,四处转车,也少不了检查。

  虽然现在对枪支的管理并不严格,火车上也有人带着猎枪乘车,但那是有枪证的。

  还有就是手枪跟猎枪又不是一回事儿,这玩意儿要是被查到,问题还会更严重,要知道,手枪一般都是军警用枪,不是一般人能随便持有的,万一枪的来路问题严重,还可能惹上大麻烦。

  还有,越靠近乌城,被检查抓盲流的可能性越大……枪的问题得相当小心。

  身上带着防身的刀子就行了,带着坐火车也没事儿。

  金旺很不习惯脖子上被套着绳索,挣扎叫唤得厉害,在周景明将绳子交给刘老头背上行李离开的时候,它在后面一下下地拖拽着绳索想要跟上,力气很大,连刘老头都被拽得不时跟着走上几步,得花更大的力气拉着。

  看着周景明走远,它在后面吠叫不止,直到看不到周景明了,吠叫声变成了呜咽。

  刘老头看看渐渐安静下来的金旺,将他栓到地窝子旁边不远处的一蓬灌木上:“你就在这里好好陪我几个月,等到开春了,你的主人就回来了,听话啊,不然,小心我揍你。”

  说着,他伸手准备去拍拍金旺脑袋。

  谁知道,手还没伸到,金旺先偏头龇牙了,那架势大有你敢摸我我就咬你的意思。

  吓得刘老头赶紧缩手:“哟呵,脾气挺怪,性子也挺烈……等着吧,看我怎么收拾你。”

  没有金旺陪伴,周景明他们一路行走,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得防着可能会窜出来的野兽,更得防着遇到的人。

  好在,这一天的路上,并没有遇到任何活物。

  从哈熊沟到铁买克,无论再怎么努力,非得要走上两天才能抵达。

  他们在山里过了一夜。

  夜晚的霜冻很大,感觉比阴天还冷一些,三人不得不轮换着守着那堆柴火,不敢让它熄灭。

  第二天一早,又走了一个多小时,远远地能看到四矿大桥了,检查站的房门紧闭,烟囱也不见冒烟,知道检查站的人已经撤走,三人不需要绕路,放心地通过四矿大桥,剩下的三十公里路程,还有得走,冬季白天的时间短了,能在天黑之前赶到铁买克就算不错了。

  就在上次前往铁买克,金旺发出吠叫,周景明感觉被人盯上的地方,那片胡杨林里,有七人钻了出来。

  周景明眉头皱了起来,一边不动声色地走着,一边打量着几人。

  他估计,上次经过这里,十有八九就是这些人藏在林子里,只是看到他们三人都带着枪,最终没敢出来。

  见他们身上都没带枪,周景明心里稍稍安定,如果带了猎枪,就得赶紧跑了,虽然身上也带着手枪,但二者的射程、威力相差挺大,用手枪挺吃亏。

  他伸手到腰间,摸了摸那把马牌撸子,觉得子弹珍贵,用一发就少一发,既然那些人没有枪,他不由看向武阳:“能对付吗?”

  武阳也没有用枪的意思,一脸自信:“几个小蟊贼而已,没问题。”

  周景明又冲着白志顺说了一句:“要是他们拦路,你退远些,别被伤到!”

  白志顺点点头,他身上没带武器,但还是弯腰,从地上捡了两块石头准备着。

  那几人走得不紧不慢,横着穿过戈壁滩,拦到牧道上就不走了。

  周景明看着几人,不像是淘金客,头上都戴着花帽,这东西,是维民服饰中的特色,他们将之称为朵帕。

  不论天山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也不分春夏秋冬,花帽都是维民日常生活中的服饰。

  这才是周景明真正皱眉的原因。

  那帽子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是本地的地头蛇。

  除非逼不得已,周景明是不愿意招惹这些人的。

  所以,他冲着武阳小声说了一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手,咱们绕往一旁。”

  武阳不傻,又何尝不知道周景明主动避让的原因,他轻声说了个“好”字,随着周景明往牧道左侧走。

首节 上一节 115/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