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3节

  每测一片,许秋的内心就冰凉一分。

  而且他发现之前花了500积分,从系统那里学到的匀胶机技巧根本没有作用,先低速后高速并不能提高器件性能。

  只剩下九片喷涂法制备的器件,许秋对它们也不报有太大的希望了。

  他随手夹取了一片标注着“DCB,1200,P”的基片,然后开始测试。

  “滴。”

  听到电压扫描结束的提示音后,许秋看了眼效率。

  4.70%!

  又仔细看了一遍,没有看错。

  “我*!”

  许秋情不自禁的喊了出来,隔空挥舞了下拳头,结果砸到了手套箱内部的玻璃上,

  “啊!好疼。”许秋倒吸一口凉气,还好手套箱比较沉,减震性能也非常好,并没有造成实验事故。

  “许秋,你怎么啦?”听到他的喊叫声,陈婉清关切道。

  “没事,我刚才自己踩到自己的脚了。”许秋决定等全部测完后再把结果通知学姐。

  他有预感,后面可能会有更高的数据,说不定还能超过5%呢。

  最终,这片基片的效率最高值是4.73%。

  他又换了二氯苯溶剂,在另外两个转速下的基片,最高值分别为4.62%和4.55%。

  虽然都超过了学姐之前的最高值4.5%,但是离完成任务所需要的5%还有一定的差距。

  接着测试氯苯组。

  结果不尽人意,三个转速下的最高效率分别为4.10%、4.22%和4.28%。

  最后,只剩下三片氯仿溶剂的基片了,能不能带来奇迹呢?

  第一片,“CF,1000,P”。

  装好基片,按下启动键后,许秋全神贯注的盯着电脑,等待着结果。

  4.80%。

  有戏!

  许秋暗自欢呼了一声,继续测试。

  最终,最高值为4.84%。

  第二片,“CF,1200,P”,最高值4.92%。

  最后一片,“CF,1500,P”。

  你可一定要给力啊。

  许秋点击开启后,便闭上了眼睛,直到听到扫描结束音后,他才睁开眼睛。

  定睛一看,4.95%。

  继续扫描,4.98%、4.94%、4.97%、4.88%、4.93%、……

  最高值4.98%。

  又扫了其他几个点,也没有更高值了。

  一般情况下,在薄膜均匀的情况下,第一个点的效率通常最高,因为只有它是从初始状态开始测试,而在照射它的时候,其他点也会受到光线照射。

  …………

  要不要这样搞我啊,就差0.02%。

  许秋一脸扫兴的回到办公桌。

  陈婉清见到许秋的样子,安慰道:“许秋,实验失败很正常啦,我最开始调试设备的时候,能有1%的效率都开心死。”

  接着,她问道:“对啦,学弟今天最高效率多少?”

  “4.98%。”许秋有气无力的回道。

  “多少?”陈婉清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问了一遍。

  “4.98%。”许秋道。

  “真的?”陈婉清激动的站了起来,差点撞到许秋的身上。

  “学姐,你慢点。”许秋怕她摔倒,忙扶了一下。

  “快,带我看看你的数据。”陈婉清拉着他的袖子就往实验室里走。

  “不就是4.98%嘛,”许秋道:“学姐你走慢点,我在思考怎么想办法把它弄到5%以上。”

  “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舍五入就是5.0%啦。”陈婉清开玩笑道。

  许秋无语,写文章为了数据美观确实可以这样做,但自己现在要完成任务,系统可不承认这种方法。

  见他不说话,陈婉清道:“你把实验条件给我讲讲。”

  “氯仿溶剂,10毫克每毫升,P3HT:PC[60]BM,质量比为1:1,转速1500r.p.m.,溶剂退火、热退火、蒸镀等条件没变。”许秋道。

  “你有做其他转速的吗?”

  “还做了1000和1200转速的,效率分别为4.84%和4.92%。”

  “啊!我想到了。”许秋突然大声激动道。

  “我……我也想到了。”陈婉清弱弱的说道:“那你先说吧。”

  “现在效率和转速呈现正相关,那么极值点可能并不是1500r.p.m.,而是更高,所以可以做一批高转速条件下的基片,比如1800、2000、2500r.p.m.。”

  “嗯嗯,和我想到的方法差不多,话说学弟你是怎么做到的?”陈婉清疑惑道;“我之前也试过氯仿、氯苯溶剂的,最后发现还是二氯苯的效果最好。”

  “自然是用到了特殊技巧,学姐过来,我给你展示一下。”许秋道。

  随后,他进入手套箱,给学姐演示了喷涂法的操作。

  “居然还可以这样旋涂?”陈婉清的嘴张成了一个O型,惊呼道。

  

第三十章 接手项目

   “这事要向魏老师汇报一下。”陈婉清道。

  “效率只是从4.5%提高到5%,有这么重要吗?”许秋不解。

  “嗯……对P3HT这个基准体系来说,5%就是一个门槛,”陈婉清解释道:

  “像我现在在写的这篇文章,其实新意不是很足,档次差不多在SCI二区到三区之间吧,但如果我有5%的效率,那么投二区的期刊,审稿人看到效率做的挺高,便有较大几率通过。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光电领域的衡量指标太少了,除了光电转换效率外,没有其他靠谱的比较方法。

  而且除了行业大佬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在灌水,那么怎么区分他们工作的优劣呢,比较效率的高低就是一个简单的手段。

  当然了,如果文章中有什么独特的观点、结论,那便不再讨论范围之内。

  现在科研工作者非常多,而且硕士、博士想要毕业,就必须要发文章。

  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完成开创性工作的实力和运气,因此只能灌水。

  最终结果就是,大多数人所做工作的套路都差不多,因此当你在同一个领域内文献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快速阅读大量文献。

  只需要看看别人讲的故事是什么样子,注意点不要和他完全重复就好。”

  “这样啊,学术圈的潜规则还真多。”许秋道。

  “嗯嗯,做科研有点像是抽卡游戏。

  卡池里面有SSR、SR、R、N等等卡片。

  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可能抽到N卡的几率超过90%,只有不到10%的几率可以抽到R卡,至于再往上的SR、SSR,概率低到可以忽略。

  关键在于,你不花费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去完成实验,根本不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卡。

  对于大佬来说,他们凭借自己对行业的独到理解,抽到SSR的概率或许能达到1%,但还是太低了。

  那么,他们就会找到其他人去帮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这也是大课题组的模式,一个院士带几个长江,一个长江带几个杰青,一个杰青带几个博士、博后,一个博士博后再带几个本科的小弟。”陈婉清道。

  “听起来大课题组的模式更好,那我们学校怎么大多数都是小课题组,为什么不抱团呢?”许秋问道。

  “这个和学校有关,能进我们魔都综合大学的,都是在某个领域内有所成就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不愿意轻易屈居人下。

  而合并成为大课题组就会有主次之别,所以大都是自己单干,最多找其他人合作,而不会轻易的合并成为大课题组。

  但对于稍差一些的大学,他们对于优秀的科研人才吸引力不足。

  他们可能会用一栋楼或大量科研经费等代价,掏空整个院系的资源,挖来一个院士、长江,然后组建一个大课题组,合力公关一个方向。”

  …………

  两人来到魏老师的办公室。

  “怎么了,有什么事吗?”魏兴思见到二人同时进来,有些诧异。

  “是这样的,许秋发现了一种新的旋涂方法,现在P3HT:PC[60]BM基准体系效率做到了5%,而且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陈婉清小心翼翼道。

  “可以啊,这是重大突破,”魏兴思赞叹道:“许秋,讲讲怎么旋涂的。”

  “就是先让匀胶机转起来,然后用移液枪快速将溶液喷到基片上。”许秋道。

  “嗯,重复性好吗?”魏兴思道。

  “还可以,做了三片,都比普通旋涂方法高。”许秋道。

  魏兴思点了点头,然后站了起来,在房间内一边踱步一边思索,忽而道:

  “陈婉清,你按许秋的方法,试一试你现在的那六个体系,看看能不能把效率在提高一些,比如6%。”

  陈婉清听到6%,呆在原地,没敢接话。

  魏兴思也没管她,继续道:

  “许秋,最近你就帮她一起做做实验,到时候她的文章给你挂个二作。”

  “魏老师,我下周就进入考试月,估计没有太多时间做实验。”许秋道。

  “噢,我忘记了,”魏兴思道:“那这样吧,这两天你把那个方法教给陈婉清,让她来做吧。”

  “好的,魏老师。”许秋道。

  “行,你们去忙吧。”魏兴思从冰箱中拿出两盒饮料递给两人。

  …………

  回到216实验室,陈婉清忍不住吐槽道:“6%,这都超过世界纪录了,他也真敢想。”

  “我也觉得不可能,话说为什么我们要用P3HT基准体系呢?”许秋道:“我看最新发表的论文中使用的PTB7-TH,最高效率都能达到10%以上了。”

  “P3HT被使用了十几年,研究的最为广泛,通常是新入行的研究者拿来练习各项实验操作的。”陈婉清道:

  “它的分子结构简单,学名叫做聚3-己基噻吩,成本低,如果能用它做出稳定高效的电池器件,有希望实现工业化。

首节 上一节 23/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