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356节

  许秋没有拒绝,像《自然》、《科学》这种档次的期刊,对于图片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有专门的美工帮忙修图,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增色不少,略微提高中稿率。

  他把田晴的名字加到了《科学》文章的第五位,排在了韩嘉莹的后面,两名本科生、学姐、龚远江和魏兴思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

  和上次的《自然·能源》文章一样,现在的《科学》文章同样是十位作者。

  陈婉清同样没有汇报,划水中。

  按理说段云和陈婉清这种要毕业的学生,是可以不参加组会的。

  不过,魏兴思对这方面比较固执,明确表示平常你们可以不来,但组会必须到场。

  接下来,韩嘉莹开始汇报,她的PTQ1工作,已经开始撰写文章,目标期刊AM,同样打算在放假之前把文章投出去。

  她现在已经大四下学期,因课程已经几乎修读完毕,考试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可以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当中。

  邬胜男延续了之前许秋Y1-Y4系列材料的工作,一边帮许秋做表征实验,一边开始做合成,目标产物有Y5、Y6、Y7。

  许秋看到邬胜男选择的体系,部分是自己之前已经在模拟实验室中做过,却没有取得突破的体系。

  不过,许秋也不好提醒,总不能说自己可以未卜先知吧。

  而且这些体系做一做也蛮好的,不管性能好坏,总归这些工作还是要有人来做的。

  只是许秋当前的目标是冲击CNS,所以把这么边角料的工作都给放弃了。

  对于Y系列材料来说,即使是边角料,发几篇AM也不是很难。

  毕竟效率是摆在那里的,单结器件超过14%的效率,现阶段拿出来没人能打的过。

  莫文琳上周忙着考试的事情,因为有连续两门考试,所以在实验方面就划水了一周。

  几个本科生,都没有过来参加组会,他们大二大三的课业压力确实也不小。

  新来的范文堂倒是周一跑了过来。

  不过,魏兴思没有主动提让他来参加组会,范文堂也识趣的没有主动提出要参加。

  毕竟,现在也算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互相考察期,不太适合过多的参与课题组的各种事情当中。

  尤其现在是组里正在冲击《科学》的关键时期,还是要避避嫌的。

  接下来几天,许秋一边继续修改《科学》文章,一边制备叠层器件。

  准确来说,是看别人制备叠层器件。

  实验者由原先的学妹,变更为了莫文琳,因为后者已经考完了试,所以得到了解脱。

  而学妹在换了换口味,做了批器件后,重新回归自己PTQ系列给体工作的文章撰写上。

  主要也是许秋有了“真空放置”的实验结论后,基本上排除了实验者方面的影响,也就没有让学妹继续重复做器件。

  这周,许秋还有最后一门考试,需要同时进行开卷考试和PPT演讲,类型和之前的《无机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类似,他自认可以轻松拿下。

  许秋估计自己这学期三门专业课大概率都是A,再加上一门免修的英语课,和一门成绩为P(通过)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算起来,10多学分的满绩点,还是非常厉害的。

  当然,这主要和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安排比较“纯粹”有关,大多数都是专业课。

  而本科的时候,课程中混杂了很多政治课、通识选修课程。

  在这些课程上,需要和文科生PK。

  而许秋实在是PK不过他们文科生,所以拿了不少B和B+,绩点就被拉到了3.5。

  之所以PK不过,是因为文科生,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他们保研的名额非常少,非常的卷。

  绩点3.6以上都是保研大军中垫底的存在。

  因此,他们每门课都要力争拿A。

  而材料系保研绩点要求2.8,实际录取的时候,绩点要求差不多3左右,也就是平均成绩为B的学生就可以保研。

  因为有很多B+无限的课程,所以哪怕没有一门课能拿A,只要不是太划水,想保研都能保研得上。

  当然,由于内卷化的存在,材料系的保研门槛也将越来越高。

  据说在前一届,也就是田晴的时候,2.8就能上,现在许秋这一届就已经3.0了,之后可能要3.2、3.4……才能保研保上了。

  除了自己课程的考试外,许秋这学期还有助教的身份,需要在考试周进行监考。

  一般助教都会参与他们负责课程的监考,但是魏兴思的课程因为没有考试,所以许秋就被分配到了其他课程上。

  是另外一个名叫《智能材料》的本科生课程,闭卷考试,地点在双子楼的西辅楼。

  许秋在约定考试时间前十分钟来到教室,这边的考生已经来的差不多了,老师也已经站在了讲台上,手上是一沓试卷。

  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名叫汪继增,一个青椒副教授,在院系里的存在感不高,年龄不大,约莫三十岁出头,不过头发已经有些稀疏了。

  汪继增和许秋友好的点点头,也没有太多的话。

  这种院系内部的监考相对比较随意,不太会管的太严。

  作弊自然是存在的。

  每年魔都综合大学都有因为作弊被抓,然后背上处分,基本上是留校察看起步,甚至还有被开除的。

  之前有一个妹子帮男朋友代考高数,结果被抓到了,妹子和她男朋友双双被开除,emmm……

  据说妹子的家长过来哭的稀里哗啦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

  因为当时他们是被抓了当做典型,所以惩处力度非常大。

  这就和国家严打一样,平常期间犯了事,可能小问题的话,关几天就出来了,严打期间一律从重处理。

  刚好赶上了,只能说运气不好。

  因为这种事情,被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没有被曝光的才是大多数。

  至少许秋在之前考试过程中,作为考生的视角,亲眼所见到的学生作弊情况,就不下十次。

  有一次还有人被现场抓了,但老师只是没收了对方的作案工具,并没有追究。

  大多数老师都还是比较“仁慈”的。

  钟声响起,考试开始。

  双子楼可能因为是办公和教学两用的楼,所以没有像二教、三教、四教一样用的铃声,而是采用的是一段悠扬的钟声。

  许秋帮汪继增分发完试卷后,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也不打算主动出去巡视。

  汪继增则坐在讲台上。

  监考还是比较无聊的,因为长时间只能干坐着,原则上也不能玩手机。

  之前许秋还看到一个助教因为太过无聊,找老师要了一套卷子,自己做了起来……

  不过,许秋有消磨时间的手段,他直接进入了模拟实验室中,查看这几天摸索的结果。

  PS:昨天月票数居然冲到了2200+,书友们真给力啊!感谢大家的支持!

  PS2:新的四月,扬帆起航,大家月末的月票存货这么多,想必都有保底月票吧……求保底月票……

  

467 17%效率达成,为国争光!(求月票)

   模拟实验室中,许秋发现将“真空放置一段时间”和“顶电池三元化”两种策略综合在一起,确实能够实现1+1>1的效果。

  不过,现阶段的最高器件效率仍然没有突破17%,只有16.94%,相较于前值的16.66%和16.83%,提升幅度并不高。

  许秋估计是因为摸索时间比较短的缘故。

  这种开创性的摸索工作,只能交给模拟实验室III来进行。

  模拟实验室III中,只有两个高级模拟实验人员,就算它们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加起来的工作效率也只有现实中的十倍左右。

  对于普通器件的体系来说,模拟实验室III出马,耗费一两天的时间,就相当于现实中连续工作十多天、二十多天,足够把条件摸索的较为完美。

  而叠层器件的摸索工作非常的繁琐,给模拟实验室几天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虽说如此,模拟实验室其实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初步得到了器件效率随顶电池和底电池厚度变化的二维图谱。

  只是这个二维图谱的精度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把最佳条件给找出来。

  许秋从二维图谱中,找到了两根主要的等效率线。

  14%等效率线:顶电池厚度处于90-180纳米范围内,底电池厚度处于120-300纳米范围内的条件下,得到的叠层器件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14%以上。

  16%等效率线:顶电池厚度处于120-150纳米范围内,底电池厚度处于180-210纳米范围内的条件下,器件的效率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16%以上。

  之所以说是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得到的等效率线并不是一个矩形,而是一个近似于三角形的样子。

  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在第一种14%等效率线的条件下,选取两个边界条件,顶电池厚度90纳米,底电池厚度300纳米,这样得到的器件性能肯定不会很高。

  因为底电池做的非常的厚,它会吸收较多的光,短路电流密度较高,而顶电池厚度比较薄,得到的短路电流密度较小,难以和底电池相匹配,进而就会造成器件性能损失。

  因此,现在许秋要做的事情,就是在16%等效率线中,把最高效率点给找出来。

  他打算亲自上阵,进行实验。

  之前模拟实验人员摸索的时候,是以30纳米厚度做为间隔摸索的。

  许秋准备以10纳米为精度,那么顶电池厚度120-150纳米范围内,一共有4个档次,底电池厚度180-210纳米范围内,同样有4个档次,也就是一共要摸索4*4=16种条件。

  如果每种条件制作3批器件,每批器件重复3片,一共16*3*3=144片,这太多了,一个半小时绝对做不完。

  如果每种条件制作2批器件,每批器件重复2片,一共64片,好像还是挺多的样子。

  思索片刻,许秋决定继续降低标准:

  每种条件制作1批,每批器件重复1片,那么总器件数量就缩减到只有16片。

  一般光伏器件都要重复10批以上,但现在许秋没有那么多时间,就只能希望自己欧一些,可以一发入魂,突破17%!

  考虑到接下来的实验工作可能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间,许秋先是回到现实。

  他看了看周围,发现没有什么异常情况,然后调整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坐姿,重新返回到模拟实验室中。

  接着,许秋开启了尘封许久的模拟实验室I。

  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模拟实验室I现在已经可以开启最高64倍的加速功能。

  不过,因为模拟实验室II和III可以自动挂机的缘故,所以许秋很少用模拟实验室I。

  但其实,64倍的加速,这个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

  对于蒸镀操作来说,本来要抽一个小时的真空,在64倍速的条件下,就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蒸镀过后要放置12个小时,64倍速换算过来,也只要10分钟。

  当然,积分消耗也是非常的夸张,64倍速使用一个小时,就需要消耗6400积分。

  好在许秋现在剩余积分非常的多,有20多W,足够他挥霍了。

  模拟实验室I中除了可以加速外,还有不少其他额外的好处。

  一方面,基片不用清洗。

  而且,最近因为在做叠层器件,所以现在的基片都已经按照最佳的条件,旋涂好了用于叠层器件的两层传输层,氧化锌和PFN-Br。

  因此,可以直接从底电池的有效层开始旋涂,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模拟实验人员已经通过若干次旋涂实验,结合光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得到了旋涂转速和膜厚之间的对应关系。

首节 上一节 356/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