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大会的日子,已经近在咫尺。
当助理敲门进来,递给他一份刚更新的各队选秀预测报告和最新的试训球员资料时,陆远才猛地从那些纷繁的“防守瞬变”路线图中抬起头。他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夕阳给高楼镀上一层金边。
基地训练场的方向隐约传来锡伯杜沙哑却依然有力的吼声,夹杂着球鞋摩擦、模拟传球击掌和杰克逊那特有的大嗓门提醒:“补位!补位了底角空了!”
以及低沉有力的应答:“Got it!”
新的骨架正在无声中被锻造打磨。
陆远深吸了一口气。
纽约夏天燥热的空气涌入肺腑。
选秀,将是下一个战役的开始。
新的名字,新的血液即将到来。
他手中的那份选秀报告封面,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厚重。
而在他心里,未来那个由KG的低吼、AK的蜘蛛网长臂、韦德的闪电撕咬和纳什的精准调度构建的攻防巨轮,已经在战术板的沙盘推演中,悄然成形。
夜风拂过,带着一丝夏日的湿润。
路远心中的盘算却清晰如冰:选秀权必须用在刀刃上,要为这台愈发精密的机器找到适配的润滑剂。
他捻灭烟头,目光重新落回战术板——真正的风暴,会在基里连科正式穿上尼克斯球衣的那一天到来。
那时候,这存在于理论和沙盘上的完美防守,才将迎来它真正的、残酷的试金石。
第271章 五虎VSF4
纽约城夏天的热浪开始粘稠,六月带着一种特有的躁动慢慢爬上曼哈顿的钢筋水泥森林。
麦迪逊广场花园附属的训练中心里,战术板和训练哨声依旧主导着旋律,但空气中总若有若无地飘着一丝异样的关注力。
那是来自西海岸的强风吹来的硝烟味,是底特律奥本山宫殿的血斗与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喧嚣混合的气流。
2004年的NBA总决赛,以一种超出了所有人预想的戏剧性和惨烈程度,强行闯入了每一个篮球迷的视野,也成了尼克斯教练组在沙盘推演战术空隙里,不可避免的重要参考坐标。
在东部,刚刚用令人窒息的铁幕防守碾碎了带着新希望启航的尼克斯、又耗尽了雷吉·米勒最后一抹锋锐的步行者的底特律活塞,在总决赛的舞台上,碰上洛杉矶湖人星光璀璨的“F4”组合。
本·华莱士,那个篮下仿佛覆盖着生铁阴影的大钟,提着他从不离身的篮板嗅觉和火锅长臂,站在了沙奎尔·奥尼尔巨大的阴影面前;
安东尼奥·戴维斯这员老辣的锋线工兵,则不得不面对卡尔·马龙那身历经千锤百炼的低位技术和狡滑经验;
格兰特·希尔,在活塞那讲究整体均衡的土壤里延续了昔日翩翩公子的犀利与关键球的稳定,他对位的却是科比·布莱恩特那双永不知疲倦的、燃烧着求胜欲的眼睛;
后场,年轻的阿里纳斯的冲击力被老辣的加里·佩顿锁链般的缠绕抵消,而昌西·比卢普斯这位联盟现役指挥官里最冷静的大脑,则将与德里克·费舍尔或者“手套”佩顿进行最纯粹的后场领袖角力。
迈克尔·里德在替补席上,如同隐在树丛里的狙击手,随时准备着用他精准的火力给对手意想不到的打击。
导演这一切交锋的,一边是年轻少帅里克·卡莱尔精密如瑞士钟表般的战术部署,一边是“禅师”菲尔·杰克逊那深不可测、引导着巨星们去发挥极限的个人魅力和团队调控艺术。
这是一场篮球风格的极致对决。
活塞靠的是什么?是五个人像精密咬合的齿轮,每一次轮换补位都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
他们能把每一块看似不起眼的板条严丝合缝地钉成一个桶,然后疯狂地把对手拖进里面淹死。
他们的阵地进攻或许没那么华丽,但每一次传导、每一次切入都带着目的性十足的锋刃。
防守端则如同在对手通往篮筐的每一条道路上撒满图钉和陷阱,无处不在的长臂干扰、强硬的身体对抗、轮转时那令人绝望的默契——那堵墙还在!而且比陆远在季后赛感受到的似乎还要厚重几分。
而湖人这边,靠的是天赋的极致闪光,是巨星在困境中迸发出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芒。
“鲨鱼”奥尼尔依旧是内线无法撼动的巨兽,当他沉下去要球的时候,你只能祈祷他手感不好或者干脆祈祷犯规早点把他送下去;
科比·布莱恩特的技术已臻化境,他在阵地战里的各种华丽又致命的脚步、后仰跳投,以及那永不熄灭的胜负心让人防不胜防;
尽管马龙的脚步和佩顿的速度都已不复巅峰,但当他们能在某个回合找回一丝昔日的荣光时,那依然是联盟顶级的经验与关键球能力的体现。
这是经典意义上的巨星篮球,是“F4”哪怕组合并非完美无缺,单靠个人能力叠加也能在关键时刻强行创造奇迹的模板。
七场大战,犹如两支百战雄狮在绝壁上进行的持久角力。
一场,活塞用他们密不透风的铁桶阵,把湖人的进攻切割得支离破碎,华莱士的大帽扇得奥尼尔都面露焦躁,佩顿引以为傲的组织也被比卢普斯沉稳的压迫断得零碎不堪。
下一场,湖人便能在斯台普斯的山呼海啸中找回节奏。
奥尼尔在内线翻江倒海,打出40+20的统治级数据;
科比接管比赛,用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后仰跳投摧毁活塞的外线防守信心;
马龙和佩顿也总能找到缝隙送出关键的助攻或得分。
节奏在反复撕扯。快攻反击、阵地绞杀、窒息的防守陷阱、明星接管比赛的闪光弹……联盟所能展示的球队力量和个体能量的各种形态,在这七场漫长拉锯中轮番上演,看得人喘不过气。
陆远即使是在自己球队夏训最忙的时刻,也总会抽出时间,和教练组成员一起,在训练中心狭小的多功能厅里,围着那台不算太大的电视机观看这一轮总决赛。
战术板被推到一边,桌上散落着一些快餐包装纸和喝了一半的饮料瓶。
尤因抱着胳膊,沉默地看着屏幕上奥尼尔在篮下那极具统治力的表现,偶尔鼻子里哼一声。
奥克利则时不时拍着大腿,叫嚷着“这都不打进去?”或者“底特律这球防得够意思!”
锡伯杜则瞪大眼睛,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扫描仪,捕捉着活塞每一个防守轮转和湖人每一次破局尝试的细节,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疯狂移动。
沃格尔和科尔则小声交流着什么,眼睛都没离开过屏幕。
“真是打到极致了。”看完了第五场湖人悬崖边扳回一城的比赛后,陆远吐出一口长气,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叹,“活塞的韧性,湖人的调整能力和球星爆发力……像两辆坦克在对撞。”
“卡莱尔这小子,捏合团队有一套。”奥克利难得地夸了一句,虽然眼神里还带着对那支淘汰了自家球队的铁血军团的不爽,“他们真是把‘硬骨头’三个字刻脑门上了。”
“科比那脚步……”科尔摇着头,仿佛在回味着电视画面,“我都没看清他怎么转过去的,人就起来了。这手感……”
“鲨鱼还是那个鲨鱼,”尤因瓮声瓮气地接了一句,“但活塞那群小家伙的轮转补防确实够快够硬,给他累够呛。”
语气里带着一丝同为顶级中锋的惺惺相惜和不易察觉的感慨。
锡伯杜则盯着自己的笔记本:“活塞这个三秒区协防的默契和速度……看到没有,只要奥尼尔有转身的意图,弱侧戴维斯或者希尔几乎同步移动挤压空间,强侧后卫坚决绕前干扰吊球线路……真是教科书级的区域夹击时机!如果KG和安德烈能……”他话没说完,但眼神里的热切又冒了出来,仿佛在活塞的完美防御案例里看到了自己未来模型的验证。
比分最终定格在3:3。
第七场!
一切尘埃落定之前的最后一场,被搬到了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
湖人主场那标志性的金色和紫色旗帜在球迷近乎疯狂的山呼海啸中猎猎作响。
压力,像洛杉矶夜晚厚重的水汽一样渗透进每一个毛孔。
这种终极一战,没有保留,没有试探,只有把血肉和灵魂都榨干,换取最后一记拳头的力量。
整场比赛宛如一部不断加速的惊悚片,直到最后三分钟才揭晓谁的心脏更加强大。
领先几度易手,优势从未超过4分。每一个回合都像是生死线上的舞蹈。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34秒。
比分93:90。
活塞落后3分,奥尼尔在低位吸引包夹后分球给埋伏底角的费舍尔!
“唰!”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常规时间只能算饮水机级别的角色球员,在抢七战的巨大压力下,投中了一记可能价值千万美金的三分球!
斯台普斯中心瞬间爆炸!
93:93!
湖人把刀尖顶在了活塞的心脏上!
镜头扫过场中和场边,卡尔·马龙挥动着厚实的手臂,佩顿死死攥紧拳头,连菲尔·杰克逊嘴角也绷紧了。
活塞暂停。
卡莱尔那张一向冷静的脸也爬满了细密的汗珠。
战术板上简单几笔:快速抢两分,犯规战术,然后博第三投机会。
球会交给谁?
比卢普斯是关键的大脑,但生死时刻,活塞没有绝对的超级得分手。
暂停回来。底特律边线开球。
比卢普斯借掩护艰难接球。湖人的防守密不透风,尤其是对重点人的掐断。
时间在飞快流逝。科比如影随形黏着比卢普斯,佩顿在一旁随时准备抄截。
13秒!
11秒!
比卢普斯被逼得踉跄,在弧顶左侧几乎要失去位置!
眼看就要被迫出手一个极其困难的投篮,或者失误……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一道熟悉的身影——没有华丽的花式摆脱动作,只是凭借着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的敏锐嗅探——从弱侧悄然启动,切向禁区边缘的肘区!
希尔!
比卢普斯看到了!
在湖人的防守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这个控球点和高位掩护的瞬间,几乎是在失去平衡前的最后一刻,他用尽全力将球甩向那个只有一线空隙的区域!
篮球带着旋转,穿越两名湖人球员意图封堵的手臂缝隙。
弧顶左侧接到比卢普斯传球的格兰特·希尔没有丝毫犹豫,接球的同时,身体已经顺势完成了极流畅的、几乎是本能的调整动作——那是在公牛王朝时期,在陆远的无敌体系里磨炼过千万次的节奏,是在无数生死时刻里淬炼出的那颗冰一样冷静的大心脏!
左脚为轴心,身体向右后方拧转,身体在科比如毒蛇般迅捷扑来的长臂覆盖下,拔地而起。
这个动作如此迅捷、自信、流畅,以至于像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设计。
他的身体在空中形成了一个优美的、略带后仰的弧度。
科比的手指尖几乎要擦到他的手腕!
计时器在无声而疯狂地跳动着,希尔的目光穿越斯台普斯中心刺眼的灯光和喧嚣的声浪,稳稳地锁定了不远处的篮筐。
所有属于他的故事——天才的盛名、随后的磨砺、在陆远手下公牛三连冠的荣耀与甘当绿叶的隐忍、漂泊与坚韧的挣扎——在那一刻仿佛浓缩成了指尖这最后拨出的力量与旋转。
时间在此刻无限拉长,却又无比短暂。
希尔的身体在空中完成了那充满张力的、略微后仰的投射姿态,如同一位用生命演奏收尾音符的音乐家。
他的手型稳定得可怕。
科比奋力封盖的手掌,带着撕裂空气的声音拍了下来!
但那指间仅仅能感受到一丝微不足道的空气波动。
球离腕而出。
一道高高的弧线,旋转着,像是破开了喧嚣声浪,穿越了斯台普斯中心炫目光影织成的浓雾。
3秒… 2秒…整个球馆仿佛被按下了消音键。
震天的呼喊,球员的咆哮,甚至裁判含在嘴里的哨子,都瞬间化为一片死寂的死海。
只有那颗橙色的球,沿着它既定的、无法被预知最终归宿的抛物线,向着篮筐飞去。
成千上万道目光凝固在那道飞行的轨迹上。
奥尼尔在篮下猛地转身,像一艘巨舰调头,死死扛住试图冲抢篮板的本·华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