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天工:开局执教答案 第397节

  下午的时间被密集的电话沟通和战略会议占据。

  与小多兰的通话是必要的,老板的兴奋和对未来的巨大期待需要安抚,更要让他理解续约、奢侈税以及长期规划的必要性。

  “陆!我的冠军教头!假期过得怎样?准备下赛季狠狠教训那帮混蛋了对吧?”小多兰的声音在电话里依旧充满活力。

  “是的,詹姆斯。”陆远的回应波澜不惊,“我们需要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未来进行一些结构化布局。史蒂夫(科尔)基本确定退役,库里还在等我们的决定。莫·威廉姆斯需要给一份保障合同。……”

  他条理清晰地列出需要老板首肯或提供支持的事项。

  小多兰在球队建设上给予了陆远最大的信任和权限,这也是这支尼克斯能迅速成型的关键。

  他几乎没有犹豫就表示支持陆远的所有计划,并豪爽地承诺:“钱不是问题!只要能维持统治力!我需要看到更多的冠军游行!”

  三点整,与莫·威廉姆斯经纪人的电话谈判准时开始。

  沃格尔充当具体条款的沟通桥梁,陆远只在核心方向上偶尔发声。

  年轻的莫·威廉姆斯显然激动万分,从电话那头都能听到他经纪人抑制不住的兴奋和他自己努力维持冷静的声音。

  一份有保障、有机会证明自己价值的NBA合同,对这个刚经历短暂总决赛之旅的年轻球员来说,意味着职业生涯真正的起点。

  陆远在最后阶段才拿过听筒,言简意赅地对莫说:“机会给你了,莫。训练基地会一直开着。休赛期把防守脚步练出来,我下赛季需要你能稳定顶上轮换时间。”

  简单几句话,给莫·威廉姆斯这个夏天制定了最高优先级的任务。

  傍晚时分。

  喧嚣了一天的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

  窗外,曼哈顿的灯火又亮了起来,与训练馆内部清冷寂静的走廊形成对比。

  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下班。

  陆远独自一人走向训练场。

  硕大的场馆空无一人,顶灯关闭了一半,留下深邃而空旷的寂静。

  冠军锦旗已经被悬挂起来,在大片阴影中,那面崭新的旗帜上的橘蓝色图案显得格外醒目。

  空气中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响。

  他换上了训练鞋,走到场边的一个篮球旁。

  没有热身,只是平静地拿起球,走到中圈附近。然后,他开始运球。

  啪啪啪…篮球击打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巨大空间里被放得格外清晰,每一次弹跳,都仿佛敲打在冰冷的空气中。

  慢跑…胯下运球…背后的交叉…突然加速…急停…再转身…没有花哨的过人,没有勉强的投篮。

  所有的动作都异常朴实、基础、甚至有些枯燥。

  就像打磨一件精密仪器的最基本零件。

  他的身体本就不是职业球员的水准,但经过系统多年潜移默化的改善和持续的自我要求,体能和协调性远超常人。

  他一遍又一遍地做着最基础的控球练习和步伐移动,直到微汗渗出。

  身体在移动,脑海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对手的跑位路线图、自己队员在不同防守策略下的反应、替补席上几张新人或年轻球员可能填补的空缺、战术板上复杂的跑位连线……

  啪!

  篮球从手中滑落,滚动着撞向场边的一排座椅,发出沉闷的声响。陆远没有立刻去捡,他只是站在原地,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地板蜡和淡淡橡胶气息的体育馆冷空气。

  寂静再次笼罩了他。

  抬头望了一眼灯光映衬下高悬的崭新冠军锦旗,那鲜艳的橘蓝色在幽暗的背景中跳动着,荣耀刺眼,压力亦如实质。

  他慢慢走过去,弯下腰,将那个孤独滚动的篮球稳稳捡了起来。

  指尖感受到篮球皮革特有的粗糙温度和恰到好处的充盈感,仿佛握住了一颗依旧强劲跳动的心脏。

  没有冠军庆典的烟火,没有震耳欲聋的欢呼,只有冰凉的木质地板透过鞋底传递的坚实触感,和一片象征无上荣耀的巨大色块在他头顶阴影中无声注视。

  陆远走回角落。

  他将那个仿佛带有余温的篮球放回球筐,拿起场边椅背上的外套搭在臂弯。

  离开前,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深邃的球场空间和高悬的冠军旗帜。

  训练场馆沉重的隔音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隔绝了那片空旷。

  通道里明亮的灯光有些晃眼,空气中也失去了篮球馆内特有的气息。

  前方办公室区域的玻璃门透出柔和的光,助理教练们大概还在整理最后的数据文档。

  新赛季的战争储备已经开始运转,像一个刚刚点火的庞大引擎,在寂静中持续积蓄动能。

  他径直走到自己的办公室门前。

  里面没有开顶灯,只亮着办公桌上那盏阅读台灯。

  昏黄的光晕下,摊开着那份下午整理的新赛季计划草案,旁边是他那个用了多年的、封皮已显陈旧的牛皮纸笔记本。

  计划草案的第一页,最上方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只有他用铅笔工整写下的一行汉字:

  “卫冕征途:从零开始。”

  落笔沉稳有力。

  他坐下,随手拧开桌上那瓶冰水的瓶盖,灌了一口。

  冰冷液体滑过喉咙带来的刺激感再次压下些许疲惫。

  休赛期的第一个硬仗——NBA选秀大会——正步步逼近。

  史蒂夫·科尔和戴尔·库里的退役是预料之中的离别,老将们油箱里的油终于耗尽。

  查尔斯·奥克利和帕特里克·尤因更是彻底拥抱了教练组角色,不会再出现在球员名册上。

  这意味着去年本就不算特别雄厚的板凳席,一下失去了四张熟悉的面孔,其中更包含科尔这样经验丰富、拥有一颗大心脏的关键射手和库里这样更衣室里润物无声的老大哥。

  内线深度和外线火力的补充,刻不容缓。

  自由市场自然是一条路,但想在尼克斯现有的薪资结构和有限空间下捞到大鱼或物超所值的宝贝,难度不小。

  于是,那个最末尾的首轮签,以及那个几乎约等于安慰奖的二轮末尾签,就成了这个夏天最重要的“淘金源”,也是陆远眼中简单而又刺激的机会窗口。

  简单,是因为他来自未来;

  刺激,正因为他来自未来。

  05年的选秀大会,对于陆远来说,是一个增强球队实力的好机会。

  但是在此之前,他要先想办法,搞几个二轮不那么靠后的选秀权。

第309章 30,41,52

  冠军游行的喧嚣声浪终于在纽约的街头巷尾彻底沉淀下来,转化成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报摊上依旧热销的记念特刊。

  对于尼克斯队来说,那面崭新的冠军旗帜,与其说是功勋的终点,不如说是一块沉甸甸的里程碑,标记着下一段征程的起点。

  真正的考验,往往始于巅峰之后。

  2005年的夏天,对于尼克斯而言,带着一丝告别的伤感。

  史蒂夫·科尔和戴尔·库里,两位功勋卓著的老射手,在赛季结束后几乎没有犹豫,便向陆远表达了退役的决定。

  他们油箱里或许还有最后一丝燃油,但他们更愿意在最辉煌的时刻转身,将职业生涯的句点画得圆满而体面。

  紧接着,查尔斯·奥克利和帕特里克·尤因也正式宣布,将彻底结束球员生涯,专注于教练组的工作。

  尤因的决定在预料之中,他本就是以助教兼球员的身份发挥余热;而奥克利,这位铁血硬汉,也终于承认岁月不饶人,他更衣室的领袖作用,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一夜之间,尼克斯的板凳席上,四个关键的轮换位置和更衣室定海神针的角色,出现了巨大的真空。

  四个经验丰富、能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的老将离去,带走的不仅是场均得分和防守贡献,更是一种无形的、名为“冠军底蕴”的财富。

  球队的阵容深度,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这个夏天,尼克斯最重要的战役,并非与自由市场上的大鱼周旋,也不是与核心球员进行复杂的续约拉锯,而是即将到来的NBA选秀大会。

  作为卫冕冠军,尼克斯的选秀权位置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一个首轮第三十顺位,一个次轮最末尾的第六十顺位。在绝大多数球队经理眼中,这两个签位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这个顺位,能选到的球员大多是天赋平平的大学四年级生,或者身体条件有明显短板的“功能型”球员,想淘到能立刻进入轮换的即战力,难如登天。

  但对于陆远来说,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签位,却只是他计划的起点。

  “穿越者”的身份,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秘密,也是他最锋利的武器。在别人眼中充满未知与赌博的选秀大会,对他而言,却是一场开卷考试。那些在未来会大放异彩,此刻却因各种原因被球探报告低估、被主流舆论忽视的“遗珠”,在他脑海的记忆库里,清晰得如同白纸黑字。

  他享受这种感觉,一种上帝视角的乐趣,一种用最低成本撬动未来的快感。但他从不将这种乐趣宣之于口,甚至在自己最亲密的团队面前,也守口如瓶。他深知,秘密之所以是秘密,就在于只有一个人知道。在这个信息还不够发达,但小道消息满天飞的联盟里,任何一点风声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连锁反应,导致自己的目标被其他球队提前“截胡”。

  所以,每年的选秀大会,对尼克斯的制服组来说,都像是一场陪着教练猜谜的游戏。

  选秀大会前一周,尼克斯的“作战室”里气氛严肃得如同季后赛抢七大战的前夜。巨大的战术板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备选新秀的照片、数据和简报。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和打印纸张的油墨味。

  弗兰克·沃格尔和汤姆·锡伯杜,陆远最倚重的左膀右臂,正进行着他们每年一度的选秀前“辩论赛”。

  “根据我们的模型分析和各球探部门的汇总报告,”沃格尔指着投影幕布上的一份详尽报告,条理清晰地陈述,“在第三十顺位,风险与收益最平衡的选择,是来自雪城大学的前锋哈基姆·瓦里克。运动能力顶级,终结能力出色,在NCAA是大杀器。他的臂展和弹跳能让他在攻防两端都充满活力,可以立刻为我们的第二阵容注入能量,弥补奥克利离开后板凳席上运动能力的缺失。”

  投影上,瓦里克在大学比赛中各种飞天遁地的暴扣集锦正在播放,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弗兰克,你看的是集锦,我看的是比赛录像。”锡伯杜端起那杯浓得发黑的咖啡灌了一口,嗓音沙哑地反驳,“瓦里克的防守位置感很差,他空有运动能力,但不会利用。他的下盘力量不足,在低位顶不住人,很容易被经验丰富的内线造犯规。我们失去的是奥克利和尤因,是内线的防守基石和硬度,选一个只会跳的‘弹簧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走到战术板前,拿起一支红色马克笔,重重地在另一个名字上画了个圈。

  “辛辛那提大学的杰森·马克希尔。”锡伯杜的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欣赏,“这家伙就是一头野兽。身高是矮了点,但体重和力量十足,打球的狠劲儿跟当年的查尔斯有几分相似。他是个天生的防守者,盖帽和篮板的嗅觉敏锐,而且从不畏惧身体对抗。把他交给我,他会成为我们替补席上的新一代‘橡树’。”

  “汤姆,我尊重你的判断,但马克希尔的进攻几乎为零。”沃格尔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回应,“他的射程仅限于篮下,甚至没有稳定的勾手。对手可以完全放空他,来包夹我们的内线核心凯文。这会让我们第二阵容的进攻空间变得极度拥挤。我们不能为了补充硬度,而牺牲掉整个进攻体系的流畅性。”

  “进攻可以用体系来弥补,防守的决心和天赋是天生的。”锡伯杜的音量不自觉地提高。

  “一个无法拉开空间的球员,本身就是对进攻体系最大的破坏。”沃格尔寸步不让。

  陆远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他每年都享受这个过程。看着自己手下这两位未来的NBA冠军教头,因为不同的篮球理念而争得面红耳赤,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他们的争论,也帮助他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联盟的潮流和球队的需求,让他的视角不至于变得僵化和脱离实际。

  他知道这两人说得都有道理,瓦里克和马克希尔也都是不错的球员。

  但他更清楚,这两个人都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他的目标,一个叫大卫·李,另一个叫路易斯·威廉姆斯。

  大卫·李,一个球商极高、篮板嗅觉顶级的内线“粘合剂”,但因为臂展问题,行情预测在首轮中后段,掉到三十顺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路·威廉姆斯……这个未来的超级第六人,此刻只是一个被认为太过瘦弱而行情暴跌的高中生。

  尽管如此,陆远也清楚,想用第六十顺位签下他,纯属天方夜谭。

  他很可能会在次轮中段,也就是四十顺位左右被某个有耐心的球队“刮彩票”刮走。

  所以,在听完助教们的辩论后,他知道是时候开始自己的表演了。

  “两位,”陆远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立刻让争论平息下来。他站起身,缓步走到战术板前。

  “你们的观点都有道理。”他先是肯定了两人的工作,“弗兰克考虑的是球队的即战力和进攻活力,汤姆看重的是我们球队赖以生存的防守硬度。但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他拿起一支黑色的马克笔,却没有在任何一个名字上画圈。“我们替补席上,大郅有投射和技术,但是对抗和篮板偏弱;斯蒂芬·杰克逊能攻坚,但有时候容易上头;科沃尔是顶级的无球射手,但持球能力几乎没有。我们到底缺什么?”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了回去。

  “我们需要一个‘粘合剂’类型的球员。”沃格尔顺着他的思路说道,“一个球商高,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位置,能抢篮板,能策应,不贪功的球员。”

首节 上一节 397/6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