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无比漫长,也无比悲壮的路。
整个五棵松体育馆,鸦雀无声。
一万八千名观众,全世界亿万通过电视屏幕注视着这里的球迷,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看着那个伟大的身影,在队友的搀扶下,拖着一条残腿,走向决定命运的审判台。
不知是谁,第一个站起来,开始鼓掌。
那掌声,稀稀拉拉,却充满了敬意。
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第一百个……
掌声,像一场温柔的春雨,从球馆的每一个角落响起,最终汇成了一片雷鸣般的海洋。
那掌声里,没有了之前的狂热和喧嚣,只有一种最纯粹的,对一个战士,对一个英雄的,最崇高的敬意。
美国队的球员们,也停止了讨论。
他们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终于,姚明站上了罚球线。
易建联和刘炜松开了手,但依然像两尊护法一样,站在他的身侧,随时准备接住他。
姚明深吸一口气,他将全身的重心,都压在了自己的右腿上。左腿像一根木桩,僵硬地戳在那里。
裁判将球递给了他。
篮球很轻,但此刻,却感觉重如泰山。
他拍了拍球,这是他罚球前习惯性的动作。
“姚明!加油!”
“姚明!加油!!”
看台上,那雷鸣般的掌声,渐渐汇成了一句句整齐划一的呐喊。
那声音里,带着哭腔,带着祈祷,带着十四亿人最滚烫的希望。
姚明闭上了眼睛,他屏蔽了所有的声音,屏蔽了膝盖上传来的,一阵阵如同电击般的剧痛。
他的脑海里,只剩下篮筐。
只剩下那个在训练馆里,重复了千百万次的,枯燥的罚球动作。
他睁开眼,目光清澈而坚定。
第一罚。
他屈膝,拨腕,出手。
动作有些变形,因为他无法完全发力。
篮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略显挣扎的弧线。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唰!”
球,空心入网!
93比93!
打平了!
整个五棵松,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姚明长出了一口气,他接过裁判传回的球,准备第二次罚球。
他的脸色,因为剧痛和脱力,已经变得有些苍白。
胜利,只差最后一步!
姚明感觉自己的腿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他能感觉到膝盖里面,像是有无数根针在疯狂地乱扎。
他的视线,甚至开始有些模糊。
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力气了。
他最后一次,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个橙色的篮筐。
他想起了陆远对他说的话。
“把球,给姚。”
他想起了自己对陆远的承诺。
“好。”
他举起了球。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彻底静止。
全世界,都在等待着这最后一投。
他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将球,轻轻地,拨了出去。
“唰!”
球,毫无悬念地,穿网而过!
94比93!
罚球结束!
在篮球穿过篮网的那一刻,姚明再也支撑不住,身体一软,向后倒去。
但这一次,他被身后的易建联和刘炜稳稳地接住了。
“嘟——!”
终场哨声,在这一刻,终于响起!
比赛,结束了!
中国队,在自己的主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梦之队,夺得了奥运会男子篮球的金牌!
五棵松体育馆,在经历了长达几分钟的,极致的悲喜交加和情感撕扯之后,终于,彻底地,毫无保留地,喷发了!
胜利的狂喜,像一颗原子弹,在每个人的心中轰然炸响!
人们疯狂地拥抱,疯狂地呐喊,疯狂地哭泣!他们手中的国旗,汇成了一片最耀眼的,红色的海洋!
他们赢了!
他们真的赢了!
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屠杀了神明!
然而,在这片狂欢的海洋中央,却是无比悲壮的一幕。
中国队的球员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将他们的英雄高高抛起。
他们只是小心翼翼地,将那个为他们赢得一切的巨人,抬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肩膀上。
姚明坐在队友的肩上,他看着周围那片为他而沸腾的红色海洋,看着记分牌上那串永恒的数字。
他笑了。
笑着笑着,眼泪就再次,毫无征兆地,汹涌而出。
那是胜利的泪水,是喜悦的泪水,也是夹杂着无尽痛苦和不确定未来的,悲壮的泪水。
全场的观众,也在这极致的狂欢中,流下了眼泪。
他们为这枚史无前例的金牌而骄傲自豪,他们也为那个在他们面前轰然倒塌的,国家的支柱,而心痛如绞。
这一夜,五棵松没有失败者。
这一夜,荣耀和悲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织在了一起。
陆远就站在场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看着那个坐在队友肩上,一手握拳,一手掩面哭泣的巨人。
他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深邃的,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后,他将手插进口袋,在漫天的彩带和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转身,缓缓走向了球员通道。
他的背影,在五棵松璀璨的灯光下,被拉得很长,很长。
像一个刚刚结束了自己使命的孤独的王者。
第351章 姚明,你后悔吗?
BJ的盛夏狂欢如同一场绚烂烟火,在圣火熄灭时升至顶点,随即缓缓将余烬洒满人间。
那枚足以压垮世界篮球历史的金牌,被郑重送入国家体育总局的荣誉展览馆。
它静静躺在天鹅绒底座上,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依旧能让人感受到五棵松那晚掀翻穹顶的炙热。
关于“五棵松弑神之战”的讨论,从铺天盖地的头版头条,渐渐沉淀为街头巷尾球迷们酒过三巡后,眼中闪着光芒的传奇故事。
每一次复述都像在重温那个属于十四亿人的,不可思议的梦。
一切都在回归日常。
除了那个亲手缔造传奇,却又在传奇落幕时轰然倒塌的男人。
“姚明左膝前十字韧带完全撕裂,已于纽约第一特种外科医院成功接受重建手术。主刀医生沃尔特·米勒表示,手术本身非常成功,但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前景极不乐观。”
一则简短的官方新闻,像一记迟来的重拳,狠狠砸在所有还沉浸在金牌喜悦中的国人胸口。
十字韧带撕裂。
这五个字对于一个身高两米二六,体重超过三百磅,以低位背打为生的巨型中锋来说,几乎等同于职业生涯的死亡判决书。
世界体坛瞬间引爆。
ESPN的王牌评论员史蒂芬·A·史密斯在节目里,用他标志性的夸张语气几乎是宣判式地说道:“It's over! The great wall has fallen!姚是个英雄,他用自己的膝盖为中国带来了一枚金牌!但英雄的故事总有落幕的时候,而他的落幕就是现在!”
《华盛顿邮报》的体育版头条则更加尖锐现实,标题硕大而冰冷:《奇才队的二十兆(2000万)美元噩梦:一份垃圾合同的诞生?》。
文章详细分析了姚明过去两年的伤病史,从左脚应力性骨折到膝盖反复积水,再到这次毁灭性的韧带撕裂。
结论冰冷残酷:华盛顿奇才队被这份最后一年的顶薪合同彻底锁死,惟一的希望就是祈祷保险公司介入,或者用伤病特例条款来寻求一丝喘息之机。
舆论的风向一夜之间就变了。
人们还在津津乐道那三记罚球绝杀的伟大,转眼就开始用最冰冷的商业逻辑和最权威的医学分析,来审视姚明的未来。
他才二十八岁,本该是技术与力量最完美结合的黄金年龄。
可现在,他被贴上了“高薪低能”的预备标签,“玻璃人”的称号再次甚嚣尘上。
没有人再看好他的未来。
华盛顿奇才队的总经理办公室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
各路记者球评人,甚至一些心怀鬼胎的球队经理,都在旁敲侧击地打探球队对姚明这份合同的处理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