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
篮筐发出一声痛苦至极的哀鸣,整个篮架都在剧烈地摇晃,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全场,死寂。长达三秒钟的,针落可闻的死寂。
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混杂着难以置信与疯狂崇拜的欢呼声!
TNT的解说席上,巴克利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抓着自己的光头,像个疯子一样在演播室里来回踱步,语无伦次地嘶吼着:“看到了吗!你们都他妈的看到了吗!这就是我说的!他根本不是地球人!他是个披着姚明皮囊的外星怪物!从现在开始,谁他妈的再跟我说他是体系球员,我就把这该死的篮球塞进他的嘴里!”
从这一球开始,比赛的性质,彻底发生了改变。
它不再是一场属于所有巨星的,你好我好的表演秀。
而是变成了一场属于姚明一个人的个人数据收割表演。
他开始主动在高位要球,而科比和保罗在见识了刚刚那毁天灭地的一球后,也识趣地,甚至带着一丝敬畏地开始为他传球。
于是,菲尼克斯的球迷们,有幸见证了篮球这项运动,所能展现出的,最极致的个人统治力。
进攻端,他是无解的终结者,也是无私的创造者。
他在低位接球,面对德怀特·霍华德和丹尼·格兰杰的双人包夹,用一个轻巧而写意的梦幻脚步,虚晃一枪,直接从两人中间的缝隙中转身,单手将球稳稳放入篮筐,还造成了霍华德的犯规,打成2+1。
防守端,他化身为一座移动的,拥有自我意识的禁飞区:韦德用他那举世闻名的迷踪步,连续变向晃过了科比,如同一道闪电杀入篮下,准备用一个标志性的拉杆上篮终结进攻,却被姚明提前预判了所有的行进路线,一记遮天蔽日的血腥大帽,将球直接扇到了中圈的LOGO上。
克里斯·波什在罚球线附近,利用自己的身高臂展,完成了一次看似无法被干扰的跳投,然而姚明从三秒区内猛扑出来,用他那恐怖的指尖,在篮球即将离开波什指尖的最后一刻,将其轻轻一点,篮球的轨迹瞬间改变,变成了一个三不沾。
比赛的第四节,已经彻底失去了悬念。
东西部双方的球员,都心照不宣地放弃了抵抗。
他们不再是场上的竞争者,而更像是拥有最佳观赛位置的观众,亲眼欣赏着那个11号巨人,如何将一场本该势均力敌的全明星赛,变成他的个人数据博物馆。
每一次抢断,每一次盖帽,每一次助攻,每一次得分,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那些赛前质疑他的“专家”的脸上,也像一记重锤,敲碎了所有人心中对于篮球的固有认知。
当终场哨声终于响起时,整个美西航空中心的所有人,都已经陷入了一种如梦似幻的麻木状态。
他们呆呆地看着球场中央那个巨大的,悬挂在穹顶的计分牌,看着上面打出的那一行属于姚明的,足以让时间静止,让历史铭记的个人数据:
上场时间:38分钟。
得分:40分。
篮板:22个。
助攻:6次。
盖帽:6次。
抢断:5次。
5X5!
在代表着这个星球篮球最高水平,汇集了所有天之骄子的全明星赛场上,他打出了篮球数据统计中最全面、最稀有、也最能体现个人统治力的,终极数据——5X5!
而且,还是一个前无古人,后也未必有来者的,40+20版本的,史诗级5X5!
联盟总裁大卫·斯特恩走上场,将那座象征着至高荣誉的全明星赛MVP奖杯,亲手交到了姚明的手中。这位见惯了乔丹神迹,见惯了OK王朝,见惯了无数大风大浪的联盟掌舵人,在这一刻,握着奖杯的手,都有些微微的颤抖。
他看着眼前的巨人,由衷地,发自肺腑地说道:“姚,你用一场比赛,重新定义了篮球这项运动。”
姚明接过那座沉甸甸的奖杯,对着全世界的镜头,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憨厚而真诚的笑容。
他没有发表任何豪言壮语,只是说出了一句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世界,也让所有球队总经理不寒而栗的话:
“其实,我只是在执行教练的安排。赛前,我的教练,陆远先生,他告诉我,全明星赛,是一个很好的,向全世界集中展示我们‘休赛期训练成果’的舞台。他说,既然所有人都想看一场秀,那我们就给他们一场,他们永生难忘的,最盛大、最极致的秀。我想,我应该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他的话,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原来,这场毁天灭地的表演,只是……一次训练成果的汇报演出?
那一刻,在菲尼克斯美西航空中心某个视野绝佳的VIP包厢里,陆远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陆远转过身,看着窗外的菲尼克斯夜空,眼神深邃如海。
窗外,烟火璀璨,照亮了夜空。
第366章 闯进季后赛!
全明星周末结束后,联盟的空气都变了。
以前,各队总经理和教练们讨论的是“如何限制姚明”,现在,这个议题已经悄然变成了“当姚明决定接管比赛时,我们如何才能输得不那么难看?”
然而,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运动。
神,也需要信徒来传递他的旨意。
金州勇士队的信徒们,还太年轻了。
“德里克!你刚才在想什么?那是德隆·威廉姆斯!你以为用一个简单的体前变向就能过掉他?”
盐湖城能源方案球馆的客队更衣室里,陆远的声音不大,但异常冰冷。
他手里拿着一个战术板,却没有在上面画任何东西,只是用笔尖一下一下地敲击着。
更衣室里一片死寂。
罗斯低着头,汗水顺着他紧绷的下巴滴落在地板上。
就在几分钟前,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勇士落后一分,他持球单打,试图复制自己劲爆的突破,却被老辣的德隆·威廉姆斯预判了路线,一个干净利落的抢断,直接终结了比赛。
“还有你,斯蒂芬。”陆远的目光转向了另一边同样垂头丧气的库里,“第四节还剩三分钟,我们领先五分,那是属于我们的节奏。为什么要去抢投那个距离三分线还有两步远的超远三分?你觉得那是展现你射程的时候吗?那是杀死比赛悬念,还是给对手送去希望?”
库里咬着嘴唇,没说话。
那个球,他投的时候感觉很好,但出手瞬间他就后悔了,那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结果,球弹框而出,被爵士队抓到转换反击,打了一个2+1,分差瞬间被缩小,气势也彻底倒向了对方。
姚明坐在自己的柜子前,用巨大的毛巾盖着头,一言不发。
他这场比赛拿了39分20个篮板,统治了内线,但最终还是输了。
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因为他知道,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这就是全明星赛后,金州勇士队的真实写照。
他们拥有一座神,一座只要站在场上,就能让对手感到窒息的远古神山。
姚明的存在,让勇士队的攻防体系有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基石。
进攻端,他是所有战术的轴心,无论是低位强攻,还是高位策应,他都能以最高的效率惩罚对手。
防守端,他镇守的禁区,是所有突破者的噩梦。
但篮球比赛,不仅仅是禁区里的肉搏。那两个被陆远寄与厚望,被外界誉为“风速双子星”的后场核心,德里克·罗斯和斯蒂芬·库里,还只是一年级的新秀。
他们天赋异禀,肉眼可见。罗斯拥有着历史级别的爆发力和速度,他的突破像一把锋利的战斧,能劈开任何防线。
库里则有着仿佛与生俱来的,柔和到不可思议的投篮手感,他的射程覆盖整个半场,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在姚明回归后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个人数据依旧维持的非常漂亮。
罗斯场均能贡献18分、4个篮板和6次助攻,而库里则是场均19分、3个篮板和5次助攻。
对于一年级新秀来说,这已经是年度最佳新秀级别的表现。
可数据,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球员在场上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后卫这个位置。
他们会犯错。而且是那种只有年轻人才会犯的,带着青春期荷尔蒙味道的错误。
比如,罗斯会上头。
当他感觉自己状态火热时,他会忘记战术,忘记那个在内线为他吸引了所有防守的巨人,眼里只剩下篮筐。
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冲击对方的内线,即使对方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
有时候他能成功,上演一出精彩绝伦的个人秀;但更多的时候,他会一头撞在人墙上,以一次失误或者一次高难度的打铁告终。
比如,库里会浪。他对于自己的射程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自信。
当他连续命中几个三分后,他会觉得整个球场都在他的射程之内。
于是,那些在陆远战术体系里被定义为“不合理”的出手,便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转换进攻中的追身三分,刚过半场的超远干拔,面对双人包夹的强行出手……这些球一旦投进,就是十佳球;
可一旦投不进,就是葬送球队优势的毒药。
所以,在全明星赛后的一个多月里,勇士队的战绩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杀到西部上半区。
他们赢下了大部分该赢的比赛,在姚明的带领下,他们可以轻松碾压那些实力不济的球队。
但面对那些经验丰富,尤其是有着顶级后卫的季后赛强队时,他们却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输给保罗的黄蜂,输给德隆的爵士,甚至在主场被比卢普斯带领的掘金翻盘。
这些失利,剧本都惊人地相似:前三节,勇士在姚明的带领下和对手打得有来有往,甚至占据优势。
但到了决定胜负的第四节,当对方的明星后卫开始用经验、用节奏、用脑子来打球时,库里和罗斯的稚嫩,就暴露无遗。
他们就像两匹天赋异禀的野马,拥有风驰电掣的速度,却还没学会如何在最关键的时刻,控制自己的缰绳。
“这很正常。”唐·尼尔森在教练办公室里,看着录像,对陆远说道,“他们才19岁,陆。你不能指望他们像贾森·基德或者史蒂夫·纳什那样打球。我们现在能排在西部第九,距离第八的太阳只差半个胜场,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陆远没有看老尼尔森,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屏幕上。
屏幕上,正在反复播放着罗斯被德隆抢断的那个回合。
“我不要奇迹,唐。”陆远的声音很平静,“我要的是一个可控的,能够稳定通向胜利的公式。天赋,是这个公式里最重要的变量,但如果这个变量无法被控制,那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混乱。”
“那你打算怎么办?把他们按在板凳上?”老尼尔森摊了摊手,“CJ·沃特森是个不错的替补,但他没有改变比赛的能力。”
“不。”陆远关掉了录像,转过身,看着老尼尔森,“我要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疼痛。只有真正痛过,他们才会记住,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从那天起,勇士队的训练内容,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陆远大大减少了全队的战术合练时间,反而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一种特殊的“5对5关键球模拟训练”。
他将球队分成两队,由他和老尼尔森分别带领。
然后,他会设定一个情景,比如“比赛还剩两分钟,主队落后3分,一次进攻机会”,或者“比赛还剩24秒,客队领先1分,但没有暂停”。
然后,让库里和罗斯,轮流去处理这些关键球。
而陆远自己带领的防守方,则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去给他们制造麻烦。
他会用上所有他从录像里学到的,那些老油条后卫们对付新秀的招数:语言挑衅、身体对抗的灰色地带、预判传球路线的陷阱、利用规则的聪明犯规……
训练馆里,每天都回荡着库里和罗斯懊恼的吼声,以及篮球砸在地板上的沉闷声响。
“斯蒂芬!你的第一选择永远是找姚!你忘了吗?当你在场上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把球给那个最高大的家伙,这是篮球场上最简单的真理!”陆远的声音在一次库里失误后响起。
“德里克!速度不是一切!你得学会用你的肩膀和眼神去欺骗防守者!你的脑子,要比你的脚更快!”这是在罗斯又一次埋头冲进人堆后,陆远给出的评语。
姚明、迪奥、佩贾这些“老将”,则成了最好的陪练和导师。
他们会在训练的间隙,把两个年轻人拉到一边。
“嘿,斯蒂芬,”佩贾搭着库里的肩膀,指着球场,“你看,当德里克突破的时候,防守我的那个人,他的视线会不自觉地往里收缩半秒钟。那就是我的机会,也是你传球的机会。你要学会观察这些细节。”
迪奥则端着一杯他自己调制的“神秘饮料”,慢悠悠地对罗斯说:“德里克,有时候,最快的路线,不是直线。你得学会利用姚的掩护,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利用大卡车来摆脱追击一样。慢下来,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