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詹姆斯创造出突破空间,霍华德在完成挡拆后,身体的本能反应让他顺势向外线移动,这是一个标准的中锋挡拆后“pop out”的战术执行。
最终,他落在了无人防守的、他自己都感到无比陌生的右侧底角三分线外。
而对于那个被彻底围困在中心的勒布朗·詹姆斯来说,那一刻,他陷入了两种本能的终极交战。
一种是身为球队核心的本能。
是他在无数个夜晚,在媒体面前,在广告片里,为自己塑造的那个形象——像迈克尔·乔丹,像麦迪,像科比·布莱恩特那样,在最绝望的境地,挑战人类极限,用一次足以被后世传颂千百遍的、英雄式的个人表演来解决所有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王冠镶上最璀璨的那颗宝石。
另一种,是“KING”的本能。
是做出最合理,风险最低,在篮球理论上最无懈可击,最不可能被任何人指责为“战术错误”的选择,从而完美地保护自己那光辉而不容有失的公众形象。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个被他强行压抑下去,名为“陆远”的幽灵,再一次占据了他的心智。
对那个男人的恐惧,那份在过去数年间,被一次又一次无情碾压后烙印在他灵魂最深处的恐惧,在此刻压倒了一切。
他仿佛能隔着数千公里,清晰地感觉到陆远正坐在奥克兰的某个房间里,用那双仿佛能洞悉宇宙万物规律的眼睛,冷冷地审视着他。
强行出手,如果失败了,陆远会怎么评价?
他甚至能想象出陆远在接受采访时那平淡的语气:“这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大局观的鲁莽选择,他被胜利的渴望冲昏了头脑,忘记了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
不!绝对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我绝不能成为他口中那个“鲁莽”的失败者!
我要做出一个他——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篮球评论员、任何一个教练,都无法指摘的“正确”决定。
他的篮球本能,他那被无数教练和评论员称赞为“历史级别”的篮球智商,在此刻,为他内心的恐惧,找到了一个最完美也是最冠冕堂皇的出口:传球!传给空位的队友!
在他的余光中,他瞥到了右侧底角,一个身穿公牛队球衣的身影。
那个位置,是空位!
绝对的、致命的空位!
他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心力,或者说,他刻意不去辨认那到底是谁。
是洛尔·邓?还是本·戈登?他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是一个空位。
传过去,如果球进了,那是他勒布朗·詹姆斯在被三人包夹的绝境下,依旧能洞察全局,送出的制胜助攻,是团队篮球精神的伟大胜利,他将因此被赞美为“无私的领袖”;
如果球没进,那是队友错失了机会,而他,做出了当下最聪明的、最无私的、战术上最无可挑剔的选择。
无论结果如何,他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念头,甚至算不上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念头。
它只是一个被恐惧激活了自我保护程序,一个下意识的、趋利避害的反应。
在身体即将失去平衡、在裁判的哨子即将吹响他走步违例的边缘,在被那片绝望的森林彻底吞噬的前一刻,詹姆斯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用一个极其隐蔽、动作甚至有些狼狈的击地传球,将那个承载了整个芝加哥赛季希望与梦想的沉重无比的篮球,从防守球员张开的胯下那唯一的缝隙中,传了出去。
传向了那个他刻意没有看清号码的身影。
传向了那个职业生涯三分球出手次数屈指可数、命中率低到可以被数据网站忽略不计、仅仅是为了执行一次该死的挡拆战术,才意外地、宿命般地出现在那里的……德怀特·霍华德。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到了极致,全世界都进入了慢动作。
全场观众都惊呆了。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颗橙色的篮球,在地板上重重一弹,像一颗精确制导的微型导弹,越过了层层叠叠的腿脚,精准地、带着一丝诡异的旋转,滚到了霍华德的手中。
德怀特·霍华德自己也彻底懵了。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正在街边津津有味地看着别人打架的路人,却被其中一方突然扔过来一个已经拉开引信的炸弹。
他感受着篮球熟悉的皮质纹路,大脑却一片空白,像一台被瞬间烧毁了CPU的电脑。
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口决定球队生死、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锅”,会以如此决绝、如此不讲道理、如此荒诞的方式,甩到了自己的面前。
他甚至没有一毫秒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该不该投,他只看到篮板上那即将归零的、刺眼的红色数字。
他几乎是闭上了眼睛,全身的肌肉因为极度的紧张而僵硬,凭借着最原始的、被逼到绝境的本能,用一个极其别扭、毫无任何美感、如同在田径场上推铅球一般的姿势,将球从胸前猛地推了出去。
那不像一次投篮。
那更像是一次绝望的祈祷。
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笨拙的抛物线,那弧线甚至有些歪斜,看起来随时会偏离轨道。
联合中心球馆内,陷入了一种比刚才麦迪绝杀后更加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包括场上所有的球员、场边的教练组、看台上那两万多名已经停止呼吸的球迷,甚至电视机前全世界亿万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那颗在空中慢悠悠飞行的篮球。
然后,那个被后世无数次谈论、分析、解构,足以载入NBA荒诞史册的时刻,降临了。
“唰!”
伴随着一声无比清脆、无比悦耳、也无比虚幻的篮网翻滚声——
球,进了!
与此同时,篮板上方的红色灯光骤然亮起,宣告着比赛时间的彻底终结!
109比108!
绝杀!
反绝杀!
寂静,只持续了零点一秒。
下一秒,联合中心球馆被一股足以掀翻屋顶的狂喜彻底引爆!
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用尽全身的力气跳跃、拥抱身边任何一个陌生人、声嘶力竭地尖叫、肆无忌惮地哭泣!
他们从地狱回到了天堂!
以一种谁也无法想象、甚至连最大胆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的荒唐方式,赢得了这场该死的抢七大战!
德怀特·霍华德自己都傻了。
他看着自己的双手,仿佛它们属于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他还保持着那个推铅球的姿势,整个人像一尊被施了定身法的雕塑,僵在原地。
直到队友们像潮水一般将他淹没,将他抬起来,将他压在身下,疯狂地庆祝着。
他是英雄!他是上帝!他是芝加哥的救世主!
而在那片狂欢的海洋中心,勒布朗·詹姆斯,第一个冲向霍华德。
他立刻启动了自己“国王”的程序。
他脸上绽放出最灿烂、最狂喜、最毫无保留的笑容,他跳上霍华德的后背,将他紧紧地、用力地抱住,他的口中高喊着赞美与庆祝的话语,完美地表演着一个为队友的伟大而欣喜若狂的、无私的领袖。
“你做到了!德怀特!你这个该死的英雄!我爱你,伙计!我就知道你能行!”
他把霍华德紧紧抱住,迎接着全场球迷山呼海啸般的“MVP”欢呼,享受着胜利带来的一切荣光。
他的表演天衣无缝,感动了所有人,感动了媒体,甚至在某一刻,都快要感动了他自己。
他赢了。芝加哥赢了。
但赢得胜利的方式,却让他的王冠,再次出现了一道微不可察,却又无比致命的裂痕。
胜利的狂欢,如同最猛烈的酒精,麻痹了所有人的神经,也暂时冲淡了那一记传球背后所有值得深思的诡异细节。
当晚的芝加哥,注定彻夜无眠。
酒吧里挤满了狂吼的球迷,街道上充斥着鸣笛的汽车,体育新闻的每一个频道,都在循环播放着霍华德那记“上帝之手”。
头条标题被渲染得充满了神话色彩:
《魔兽奇迹!霍华德用一记三分球将公牛送入总决赛!》
《芝加哥相信奇迹!联合中心上演史上最不可思议绝杀!》。
然而,当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当宿醉的球迷们头痛欲裂地从狂欢中清醒,当电视屏幕上的NBA总决赛对阵表,用巨大而冰冷的字体,清晰地将“芝加哥公牛”的名字,与“金州勇士”并列在一起时,一股冰冷的寒意,如同西伯利亚的寒流,迅速席卷了风城的每一个角落。
总决赛的对手,是陆远。
这个名字,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虚妄的狂热。
然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开始在全美的媒体和球迷圈中发酵、碰撞,最终形成了一场远比球赛本身更加汹涌的舆论风暴。
第一种声音,权威而尖锐,来自TNT电视台的王牌节目《Inside the NBA》。
演播室里,气氛与前一晚的狂热截然不同,变得异常凝重,仿佛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学术研讨。
查尔斯·巴克利,这位以“大嘴”和幽默著称的名宿,此刻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戏谑。
他只是面色复杂地摇了摇头,拿起一份印着球员技术统计的报告,声音因为情绪的激荡而显得有些沙哑:“肯尼昨晚的比赛……我到现在还觉得像在做梦。我必须,首先,恭喜德怀特·霍华德,他投进了他职业生涯,不,恕我直言,是篮球这项运动历史上,最不可能的投篮之一。他是个英雄,他拯救了芝加哥。但是……”
巴克利停顿了一下,将报告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看向镜头,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像一个即将宣判的法官,在审视着被告席上那个看不见的罪人。
“我们必须谈谈那个传球。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严肃态度,来谈谈勒布朗·詹姆斯。”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当你是迈克尔·乔丹,当你是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当你是科比·布莱恩特,当你是拉里·伯德,在比赛的最后5秒,球在你的手里,全世界都等着你来终结比赛的时候,你会选择传球吗?也许会。但你会选择传给一个职业生涯三分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五,一个在那个位置上连一次训练投篮都没有过的中锋吗?答案是,绝对、绝对、绝对不会!”
“国王,就应该有国王的担当!国王的宿命,就是在万军从中,在所有人都认为你不可能成功的时候,用你自己的剑,亲手斩下敌军主帅的头颅!这无关乎合理性,这关乎于意志,关乎于你是否配得上那顶王冠!你不能在最后关头,因为害怕自己的剑会折断,而把剑递给身边一个只会用斧头的扈从,然后跪在地上祈祷他能碰巧把斧头扔中目标!这不是领导力,这不是聪明的选择,恕我直言,这是推卸责任!这是一种毫无疑问的懦弱!”
“查尔斯,你太苛刻了,”肯尼·史密斯试图从战术层面进行辩解,“那是一个合理的篮球选择,他被三个人包夹了,水泄不通,霍华德是绝对的空位。”
“合理?”巴克利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他的情绪激动到了极点,脖子上的青筋暴起,“对一个叫史蒂夫·科尔的神射手来说是合理的!对一个叫罗伯特·霍里的关键先生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一个自称‘King’,一个被整个世界拿来和迈克尔·乔丹比较的男人来说,那是不合理的!那是对他身份的背叛!”
他喘了口气,然后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眼神看着屏幕:“现在,他要去面对谁?他要去面对陆远!一个会将你任何一丝一毫的软弱,都用最高倍率的显微镜放大一千倍,然后用最残忍、最无情的方式进行反复打击的魔鬼!你们知道勒布朗职业生涯对阵陆远执教球队的战绩吗?零胜!一场胜利都没有!场均净负分是恐怖的五十八分!你们觉得,陆远那个恶魔,看到那个传球会怎么想?他会笑!他会发自内心地笑!他会在他的战术板上,为勒布朗·詹姆斯画上一顶用纸糊的、一戳就破的王冠!这比输掉这场抢七,对勒布朗来说,是更致命的伤害!”
第二种声音,更加恶毒,也更加具有破坏性。
因为它来自芝加哥公牛队内部,来自球队的最高掌权者——他们的老板杰里·莱因斯多夫。
在球队惊险晋级后,他迫不及待地紧急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
这位在芝加哥体育界呼风唤雨数十年的老人,此刻坐在聚光灯下,脸上挂着一种充满了虚伪和沾沾自喜的微笑。
按照常理,这本该是一场为球队出征总决赛加油鼓劲的动员大会,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淬满了剧毒的、无形的刀子。
“首先,我要祝贺我的球队!他们打出了一个伟大的赛季!特别是,我必须在这里,用最隆重的言辞,祝贺德怀特·霍华德!”他的开场白,就刻意地、精准地忽略了球队的头号球星,这让在场所有嗅觉敏锐的记者们,都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阴谋的气息。
“德怀特,”莱因斯多夫继续用他那抑扬顿挫的语调说道,“向我们所有人,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冠军之心!在最关键的时刻,在球队最需要他的时候,在所有压力都汇集于一点的时候,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勇敢地承担起了那份沉重如山的责任!这才是我们芝加哥公牛队赖以生存的、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这才是能够击败我们下一个对手——金州勇士——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质!”
他滔滔不绝地、用尽了所有华丽的辞藻来赞美霍华德,巧妙地将那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依靠运气的投篮,塑造成了勇敢与担当的化身。
记者们都不是傻子,立刻抓住了他话语中那巨大的漏洞。
一名来自《芝加哥论坛报》的资深体育记者,尖锐地站起来提问:“莱因斯多夫先生,您刚才盛赞了霍华德的冠军之心,那么您如何评价勒布朗·詹姆斯在最后一攻中的传球选择?像查尔斯·巴克利等评论员认为,作为球队领袖,他应该自己完成那次投篮。”
这个问题,正中莱因斯多夫的下怀。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冰冷而玩味,眼神中闪烁着一抹几乎无法掩饰的怨毒光芒,但他嘴上却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勒布朗做出了一个团队至上的选择,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篮球,毕竟是一项集体运动嘛。我们鼓励聪明的打法。”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然后话锋一转,那“但是”之后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匕首。
“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能够被历史所铭记的、真正伟大的胜利者,通常是那些敢于在千军万马之中,直取上将首级的人。而不是那些……在阵前,因为过于‘聪明’而犹豫不决的人。”
这番话,已经近乎赤裸裸的指责。但他觉得还不够,他要将这场个人恩怨的火焰烧得更旺。他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将矛头用一种极其夸张的方式,直指远在奥克兰的陆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