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输送球员,”王治郅的声音斩钉截铁,“而是通过输送球员,来倒逼整个CBA联赛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关于篮球理念的革命!”
“我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之内,CBA的每一支球队都会以拥有‘燎原计划’出品的球员为荣。到时候,全世界所有的主流篮球联赛,从美国的NBA到欧洲的西甲、意甲,再到我们自己的CBA,每一个赛场上都会有我们中国球员的身影。”
“他们,就像您当年说的那样,会像一颗颗火种散落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将这片荒芜的篮球土壤,彻底点燃!”
王治郅说完,整个包间陷入了长久的安静。
姚明端着酒杯愣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他被王治郅这番话里所描绘的那个无比宏大、逻辑严密、又充满了铁腕手段的全球战略,给彻底震撼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青训计划了。
这是一个以篮球为载体、以人才为武器,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世界篮球格局的、庞大而精密的阳谋。
他看着眼前的王治郅,发现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球员或执行者,而是蜕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拥有着广阔视野和铁血手腕的战略家。
而赋予他这一切的,正是坐在他们对面的那个男人。
那个从始至终都只是安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淡淡微笑的男人。
陆远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他不仅自己能下出惊天动地的棋局,还能点石成金,将他身边的人都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顶级棋手。
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很好。”
许久,陆远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他只说了两个字,但那语气里充满了毋庸置疑的肯定和欣慰。
他端起酒杯,再次举向了王治郅。
“大郅,你已经毕业了。”
“从今天起,你不再是‘燎原计划’的执行者。”
“你是它,真正的,第二代掌舵人。”
王治郅的身体猛地一震,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同一座沉重的山脉压在了他的肩上。
但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退缩,只有一种被赋予了无上信任后,一往无前的决绝光芒。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没有说任何一句多余的话。
所有的承诺,都在那杯一饮而尽的烈酒里。
“好了,家里的事就聊到这。”陆远放下酒杯,话题一转,看向了姚明,“现在,该聊聊外面的事了。”
姚明的神情也瞬间变得专注起来。
“姚明,这个夏天对你来说至关重要。”陆远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三连冠,三连FMVP,十六胜零负,你已经站在了个人荣誉的顶峰。但你要记住,登顶比登山更危险。”
“接下来,整个NBA,所有的球队、所有的媒体,都会把你放在显微镜下,用最高倍数去观察、去研究,去寻找你的任何一丝破绽。”
“他们会说你太依赖我,他们会说没有我的战术体系,你只是一个移动缓慢、容易受伤的普通中锋。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证明你的成功只是一个偶然,一个由我刻意制造出来的、充满了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骗局。”
“所以下个赛季,对你、对我、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那一晚,师徒三人聊了很多,也喝了很多。
他们聊起了过去,聊起了在芝加哥、在纽约那些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他们也聊起了未来,聊起了那个属于“燎原计划”的光芒万丈的明天。
第二天清晨。
陆远和姚明再次踏上了那架名为“燎原号”的黑色湾流飞机。
没有送别,没有回头。
当飞机冲上云霄,将那片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土地远远地甩在身后时,陆远透过舷窗,看着下面那变得越来越小的、熟悉的城市轮廓,他的脸上没有半分的留恋和不舍。
只有一种大战在即的,冷静与决然。
美国。
NBA。
我回来了——
为了这最后一舞。
第401章 他疯了?
2011年的夏天。
对于整个北美职业体育圈而言,这是一个焦躁的夏天。
NBA正深陷于一场旷日持久的劳资纠纷。停摆的阴云笼罩在联盟上空。球员工会和老板联盟的每一次谈判都以不欢而散告终。赛季缩水甚至取销的可能性,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每一个从业者的头顶。
但这一切的喧嚣和焦虑,都在一架飞机降落时被按下了暂停键。
那一架黑色的湾流G550私人飞机,在万众瞩目下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私人停机坪。
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名字叫“燎原号”。
它的主人是陆远。
当那扇价值不菲的舱门缓缓打开,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舷梯顶端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听到了自己心脏的剧烈跳动声。
停机坪外,被安保人员隔开的安全区域早已被媒体挤得水泄不通。
ESPN的转播车、TNT的采访团队、甚至连CNBC和彭博社的财经记者都罕见地出现在了这里。
长枪短炮组成的钢铁丛林,在盛夏的阳光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芒。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话筒,都像最饥渴的野兽,对准了那个刚刚从飞机上下来的男人。
他回来了。
那个以一己之力颠覆了整个联盟格局的男人。
那个带领着一支被所有人认为是重建球队的勇士,连续三年闯入总决赛,并最终以十六胜零负的完美战绩夺得总冠军的男人。
那个创造了“姚明神话”,将一个被伤病困扰的传统中锋,改造为联盟最具统治力大杀器的男人。
那个用东方哲学彻底改写了NBA战术教科书的男人。
陆远。
他回来了。
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休闲西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既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没有面对媒体围堵的烦躁。
他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仿佛眼前这足以让任何好莱坞巨星都为之疯狂的场面,于他而言不过是清晨窗外一阵单调的蝉鸣。
他走下舷梯,姚明那巨大的身影紧随其后。
闪光灯瞬间连成了一片刺眼的白色海洋。
记者们疯了,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将一个个问题像子弹一样射向陆远。
“陆教练!你和勇士的合同已经到期!你的下一站是哪里?”
“姚明会选择留守湾区吗?还是会接受湖人队的邀请?传闻库普切克已经给他开出了一份顶薪合同!”
“更换老板的芝加哥公牛队也对你表达了强烈的兴趣!你有可能回到你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吗?”
“陆!看看这边!你对联盟停摆有什么看法?这会影响你的决定吗?”
陆远对这一切充耳不闻。
他甚至没有侧过头看任何一个记者一眼。
他就那样径直向前走着,强大的气场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所有的喧嚣都隔绝在外。
黑色的墨镜遮住了他的眼睛,也遮住了一切可能泄露的情绪。
直到他即将坐进那辆早已等候多时的黑色劳斯莱斯幻影时,他才停下了脚步。
整个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记者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陆远缓缓摘下了墨镜。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扫视了一圈面前的记者。
那目光并不锐利,却带着一种足以洞穿人心的力量。每一个与他对视的记者,都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然后,他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停摆会结束的。”
他说。
“而我,会做出我的选择。”
说完,他戴上墨镜,弯腰坐进了车里。
车门无声地关上。
那辆代表着极致奢华的豪车,在一众安保车辆的护卫下,平稳地驶离了机场。
只留下一群面面相觑,仍在咂摸着他那两句话深意的记者。
“停摆会结束的。”
这句话里充满了何等的自信?
不,那不是自信。
那是一种近乎于宣布事实的口吻。
仿佛他不是一个教练,而是联盟的总裁,甚至是能够决定劳资双方命运的幕后之神。
“而我,会做出我的选择。”
这句话则更是充满了悬念。
它像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整个NBA的世界里激起了万丈波澜。
当天晚上。
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王牌体育辩论节目,ESPN的《Pardon the Interruption》,破天荒地用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同一个话题。
陆远去哪儿?
节目的两位主持人,托尼·科恩海泽和迈克尔·威尔本作风迥异。
两人一个言辞犀利,一个观点稳健,他们的辩论向来是体育迷们的下酒菜。
“托尼,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男人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威尔本首先开口,他的表情严肃。“他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常年的笑柄纽约尼克斯带到了世界之巅。现在,他成为了自由市场上最大的一条鱼。不,他不是鱼。他是一头决定了整个海洋生态的史前巨鲸。”
“迈克尔,我同意你的比喻。”托尼推了推眼镜,他的语气一如既往地充满挑衅。“但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件事。这头巨鲸的成功,究竟是源于他自身的伟大,还是因为他恰好骑在另一头更庞大的巨兽——姚明的背上?”
“这是个伪命题!”威尔本立刻反驳。“没有陆远,姚明可能已经在其次啊的伤病名单里结束职业生涯了!是陆远重新定义了姚明的打法,是陆远用他那套匪夷所思的战术体系,将姚明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是相互成就!”
“好吧好吧,我们不争论这个。”托尼摆了摆手。“我们来谈点实际的。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无非是几条路。我们来一一分析。”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信息图,上面罗列了几个最有可能成为陆远下一站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