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第479节

  “何况我还给李翼圣送去了那个东西,就算是李思远和李存旭从中作梗,也无济于事。”

  李存孝走出书房,三转两转来到了契此的静室。

  此次若是离开,没有一年半载怕是暂时回不来,有些事,还得让大和尚来主持大局。

  有一位圆满宗师坐镇,青城玉海真人闭关的情况下,只有王建一个人翻不起什么风浪。

  而等下次自己再回来,蜀中就该换主人了.

  宋州,宁陵县。

  连绵的飞虎旗飘扬在大营上空,数万大军的血气凝结,好似狼烟结成城墙,久久不散。

  不时有虎狼般的牙兵骑马呼啸而来,身后跟着一长串用绳子拴着的长龙,那是壮丁、工匠、药师,甚至还有妇人和少女。

  李翼圣登基之后,自命为天下正统,对于麾下军队,自然是要求更多。

  不许私掠财物、不许杀良冒功、不许强抢妇女.总而言之,要拿出朝廷王师的气象,不能再延续以往的土匪作风。

  他本人威望极高,又是大宗师,举手投足移山填海,谁敢违抗?

  所以同光改元伊始,诸军诸将还能够勉强克制,大秦新朝的名声在民间也还算不错。

  可一年两年过去,伴随战事焦灼,迟迟不能覆灭梁国,李翼圣还能沉住气,下面的人却无法再按捺性子。

  而等到大秦和辽国结为兄弟,战事开始突破,连战连胜之下,这种触底反弹似的发泄反而一发不可收拾。

  更别说战败收编的俘虏也都是藩镇牙兵,太保们收编的那些降将悍将,本事越大的,性情越是凶暴。

  如此几件堆叠起来,大秦军队的军纪就越发败坏。

  也就只有李翼圣的亲军,因为待遇优厚没有必要败坏军纪;

  还有李思远和李存旭这两个王爷,希望将来能坐上龙椅,为了以后的进步而能够约束麾下。

  剩下的太保们,基本都只是在李翼圣来的时候才做做样子,平时纵情声色,在营中饮宴狎妓,无所不为。

  史敬思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同时也暗中向李翼圣反映过多次。

  可惜,发怒过几次之后,李翼圣也渐渐默认了这一现状。

  说到底,就算大宗师,也无法控制人心。

  再说了,如今才拿下半壁江山而已,这天下要是他的天下,才值得花心思去打理。

  军纪再好,若是输了,一切拱手让人;军纪再差,只要赢了,将来自己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理。

  繁杂思绪涌上心头,史敬思不知为何想起了李存孝。

  “.若是老十三在此,不知会不会有不同?”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他就忍不住失笑。

  这才四年过去,李存孝再是天才,也不过能和其他太保站在一个高度。

  倒是留在西南,安安稳稳,将来也可以辅佐陛下治理朝政。

  他在或不在,都影响不到大局。

  天下的大事,终究还是只有宗师和大宗师才能决定。

  这般想着,中军大纛已经近在眼前,这面旗帜标志着大秦皇帝李翼圣御驾在此。

  “臣史敬思,参见陛下。”

  “进来。”

  中军大帐中,五位太保次序而坐,分别是李存进、康君立、李存璋、李嗣本、李嗣恩,加上史敬思,就是六人。

  剩下的,都被李思远和李存旭带在身边,南北两线作战。

  李翼圣在营中并未着甲,只是一身赭黄袍。

  他不说话,众太保都不敢声张。

  往日是义父义子,如今则是君臣,众人再跋扈,也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逐渐地在李翼圣面前已经不敢随意说话。

  ‘义父的威严越发重了’,史敬思低着头,过了十几息,方才听到上方有声音传来。

  “今日叫你们来,是为了前锋军的人选。”

  此话一出,如潭水起涟漪,众人眼中顿时一片火热,视线在其他太保身上扫来扫去。

  朱全忠撤离徐州的消息对他们这几个心腹来说不是秘密。

  为王前驱,拿下宋州,这对于独自在外领兵的大太保和三太保不算什么,但对于其他太保来说却很是诱人。

  如今李思远封秦王,李存旭封晋王,前者是本朝封号,后者是李翼圣的封号,都有特殊意义。

  其余太保们,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做第三个封王的人。

  如此,纵使慑于威严,康君立为首,其余几人纷纷主动起身请命:

  “陛下,末将愿为前锋!”

  “陛下.”

  “陛下.”

  李翼圣抬手,众人顿时噤声。

  史敬思平时虽不爱出风头,此时却也忍不住投注火热视线,希望自己能够嗯?

  之前走入大帐,他都是一直低着头,此时抬起头,才发现李翼圣的手中,握着一个拳头大的玉匣,其中隐隐有金光透射而出。

  不只是他,其余太保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心中猜测着是什么宝物,会不会是前锋的奖赏.

  “此事,我已有决断。”

  李翼圣摩挲着玉匣,脸上闪过复杂神情,话语却仍旧平淡。

  “我欲以李存孝为前锋,三日之后,攻打宋州”

第358章重逢

  李存孝为前锋?

  六位太保皆是一愣,如康君立等,更是艰难地在脑海中搜索了一阵,才回忆起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李存孝?老十三?

  他不是在剑南道都呆了四五年了吗?陛下怎么会忽然想起他来?

  “是因为当初那个流言?”

  史敬思的脑筋转的最快,想起当初李存孝前往西南之前,从尚未登基的晋王府中流出的消息。

  待李存孝自剑南道归来,当许以宋王之位!

  “义父难道真的是这么打算的?不是开玩笑?”

  康君立等人也想起当初的那件事,一个个脸色难看起来。

  这些年他们在前线征战,屡立战功,爵位从县侯升到县公,还有实封的食邑,可谓风头无两,早就把当初的事情抛到脑后。

  而李存孝四五年都在西南,也没什么大动静,只有军中丹药不够的时候,他们才会想起有这么一号人。

  每每太保们聚会,甚至还会将此当做乐子来下酒:

  任你李存孝如何出身名门、天资横溢,不也照样只有替我们擦屁股?

  如今朱全忠放弃了徐州本阵往青州方向撤离,太保们都觉得收复中原近在眼前,泼天之功也近在眼前。

  可没想到,李翼圣此时却忽然提到了那个透明人似的李存孝,还要让其做先锋、抢功劳?

  凭什么!

  伴随着一日日地位高权重,太保们的跋扈是与日俱增的,但对于李翼圣的畏惧同样是与日俱增的。

  此时虽然心中不满,但却没有人敢抢先出声,只是以沉默表达着不满,同时互相使眼色,希望有人能第一个站出来。

  “陛下,李存孝坐镇剑南道,让他来做前锋,恐怕会贻误战机。”

  “陛下的旨意臣不敢置喙,但李存孝在剑南道承平无事,最多剿杀些土匪妖魔,战阵冲杀,或许有所欠缺啊。”

  李嗣本和李嗣恩到底是李翼圣的亲卫出身,仗着这一层关系,倒也不至于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

  此话一出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其他太保此时才敢接着开口:

  “臣附议。老十三在后方提供军需干得好好的,突然调往前线,大军的补给也难有保障嘛”

  “附议。”

  “附议。”

  “附议.”

  虽然是反对,但几位太保也就一人一句,不敢说太多。

  说白了,李翼圣是皇帝,是大宗师,军营里的事到底还是他说了算。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可能是想听他们的意见,也可能只是想看他们的态度。

  前锋的人选干涉切身利益,也干涉大爷党和三爷党的争斗,争是要争,但决不能让李翼圣反感了。

  伴君如伴虎,再蠢的人,几年下来也该学到几分政治智慧。

  “敬思,你似乎有话要说?”

  李翼圣听完几人陈述,视线转移,落在史敬思身上。

  后者感受到几位太保的目光,心中似乎有一道灵光闪过,拱手恭敬道:

  “陛下圣心独运,您的决策,臣等别无二话,只有舍命执行。”

  “不过,十三弟到底年轻,一来距离此处遥远,二来缺乏战阵搏杀经验”

  康君立等人闻言颇为不满,心道这不就是把他们刚才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三来,最重要的是,他的境界,也和我等仿佛,都是第七境。”

  “坦诚地说,眼下的战事,多一个少一个第七境武者,于大局影响,微乎其微。”

  “一切,还是要看陛下和秦王、晋王、苌从简大夫、玉华寺两位法师。”

  “陛下想要调的,莫非不是十三弟,而是契此法师?”

  对啊!

  康君立等人恍然大悟,感觉这才是李翼圣的用意,心中暗暗为史敬思竖起大拇指。

  来一个李存孝,于战局并无大的改变,倒是那契此大和尚,圆满宗师实力,足以和银枪杨师厚、分身将葛从周争锋。

  但问题是,李翼圣改元之前,契此也只是和智恒在东都守城,未曾主动参与到战事当中。

  这秃驴性子这么别扭,义父难道不知道?

  他要是肯入军中攻城拔寨,李存孝怕不是早都跟着沾光封王爵了吧?

  李翼圣闻言看着史敬思,眼底终于流露出几分笑意。

  这话看似也是在暗戳戳地说李存孝当前锋不合适,实际上却是在给他递梯子。

首节 上一节 479/5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