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架空玄幻,但我一直希望能用资料和考据给大家更好的代入感,为小说增添更真实的生活细节。
当然,也要做好故事和设定的平衡,保证可读性和趣味性,至少给人的感觉不能是单纯在搬运资料,让读者朋友们觉得我是图省事和敷衍。
(PS:之前有读者朋友说过,主角天赋太差对不起李存孝这个名字,外貌凶恶和血勇后面也没体现出来,新书会吸取教训)
新书已经过了内投,老书完结后,休息一两天就开始新连载,到时候会发单章。
以上。
第374章海晏河清,江山永固(大结局)
“贫道空活几十载,今日见了官家出手,方知什么叫做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玉海真人神色恭谨,对着看上去年纪还不如徒孙年轻的李存孝,完全是以弟子姿态自居。
所谓达者为师,到了他们这个境界,年龄和世俗礼仪,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正因为对方露的这一手,玉海真人越发相信,李存孝能够拿得出三洞真经来供自己参悟。
“玉海真人谦虚了。阁下能以苍生为念,助大宋擒杀逆王,功莫大焉。”
“待此间事了,请赴太清宫,与朕谈玄。”
李存孝一身宽搏白圆领,内搭红色交领,头戴展脚幞头,腰系玉带。
言谈举止,自有一股掌握天地乾坤的自信,让人不知不觉间为之倾倒。
不过契此和尚显然不是那种俗人,面对弟子,态度始终如一,并不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拘谨:
“三郎,这些树又是怎么回事?”
那些菩提树好似身下长脚了一般,一边以根须刺杀妖魔吸取养分,一边移动着落座在群山之中。
交错参差,但又隐约看得出某种特殊的规律。
而且,有的树上已经快速地结满了果实,有的却只是开花,有的甚至叶片都还比较稀疏,显然是不同的品种。
“这些树是我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特殊品种。”
“只要妖魔靠近到一定范围内就会被其捕杀,妖魔尸体会变成果树的肥料”
“其体内的煞气会被沉降到根系中,纯净的气血则会结出果实。”
“我将其命名为人参果。”
李存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叶乘霄等官员还有青城派的道人听了,都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能杀妖魔,吸收尸体养分结出果实.这不就是一台活的丹炉吗?!
旁人目瞪口呆且不提,玉海真人作为道门宿老,同样精通黄白术。
正是因此,他比其他人更加明白,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说难如登天。
按自己的意愿创造全新的物种,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造物主的手段了!
“不止这样。若将这人参果树推广开来,那妖魔将不再成为人族的威胁,反而会成为珍稀的资源。”
“人参果是丹药,人参果树的根须则是锻炼魔宝的好材料,甚至换个思路,人参果的种子未必不可以用来解决武者入魔的问题”
玉海真人越想越是心惊,饶是近百年的阅历,面对这样堪称颠覆的事物时,依然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戒惧之心。
这位年轻的大宋皇帝,只靠人参果树,已经把天下的命脉握在掌心了!
“真人不要胡思乱想,此处的三千颗人参果树已经耗费了大量资源。此物不是自然生长,只能由朕亲自栽培。”
“短时间内,也只是在妖魔最多的剑南道先试点而已,真要推广到天下,还需要很多时间呢。”
好歹是帮助收回剑南道的盟友,李存孝还是稍微解释了几句。
人参果树的功效,的确就像对方想象的那般,但就像他自己说的,这种树不是天地中自然存在的,结出的果实都是丹药,根本无法靠自己繁衍。
这种结果,既是因为造物奥妙艰难,同时也是他刻意为之,以保证不会被人悄悄育种。
就连人参果的摘取,也有很多讲究。不得其法的人,偷都偷不走。
武者修炼,归根结底靠两样,一是法,一是药。
人参果树的存在,就是李存孝为了掌握“药”苦心钻研的成果。
可以想象,等他将此物推广开来,那些宗门家族的秘药就会逐渐失去市场。
而等到官学建立,降低习武门槛,广纳人才,再把“法”也攥住,绝大多数的普通武者们自然而然就会投入朝廷的怀抱。
那到时候,曾经辐射一道的圣地,最后也只能回归精英传承的小门派模式,对于王朝统治的影响大大降低。
“英雄造时势,官家有经天纬地之才,囊括四海之心,青城派能为这宏图伟业添砖加瓦,荣幸之至。”
窥测到大宋皇帝的真正实力后,玉海真人的姿态放得更低。
他已经能够预感到,武道的变革,已经在今日走出了第一步。
而远在吴越的两个圣地,若还只将大宋当成以往的旧王朝,妄想延续自己在地方的统治,那只怕连道统根基都要被人掘了。
深深明白这一点的青城派,在之后大宋朝廷接管剑南道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懂事。
不仅勒令门中长老和关系紧密的俗家弟子归还了大量耕地,还主动派道士辅助官员治理地方,使得权力的交接异常顺滑,几乎没有惹起任何骚乱。
得益于此,蜀中的商贸只受到很小的影响,而且在李存孝开辟出入蜀通道之后,可以想象此地的经济还会更加繁荣。
“太乙师父都已经重回大宗师境界了,契此师父也要加油啊。”
除了剑南道,黔中道、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同样是群山延绵,妖魔成林,所以才会成为野人生番生存的化外蛮荒之地。
李存孝这次一共带了九千六百棵人参果树,分作四份,他还得继续向南播种。
临行之前,他从怀中取出一物,递给契此。
大和尚看着,心神一颤:
“后天袋?!朱全忠真是你杀的?”
“是。我已经将这灵宝净化过,想着其中的金胎两部对您会有用。”
“灵宝器灵我已经封住,师父要用也能发挥个两三成威力。”
“反正我还有舍利塔和龙舟,您就先拿着吧。”
李存孝言语之中不容推辞,大和尚取回师门遗失已久的至宝,只觉得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回真是师父沾了徒弟的光了。”
李存孝笑笑,带着叶乘霄、坚赞以及一万蕃汉精兵,乘上龙舟,在蜀地官员的目送中朝着南方飞去。
黔中道和岭南东西道作为蛮荒之地,当地土人的文化和生活水平比起中原十分落后,有的部族甚至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
医药落后,那武道的水平自然上不去,除了大秦早年派遣到地方的官员后代,基本没有什么高手,
相比人族的衰微,妖魔倒是十分兴盛,甚至有些八阶的大妖豢养人类作为食粮。
叶乘霄等御龙直军士第一次看到那些赤身裸体、眼神懵懂的人牲的时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过有李存孝在,这些自然不是什么问题,什么八阶大妖在他手上都走不过一招。
倒不如说,高质量的肥料,让部分人参果树成长得异常茂盛。
这些极少数能产出相当于七阶“大丹”、八阶神丹的人参果树,都被李存孝移栽到了龙宫秘境当中。
清理了一番妖魔,用人参果树建立起了环绕大山的屏障,赦免了在本地繁衍生息的前秦官员,让其作为土司教化生番。
做完这些,又是两个多月过去,眼看就要到太平兴国元年的末尾。
龙舟载着叶乘霄等军士回到京师,各自论功行赏不提。
李存孝的王佛分身则化作一道赤光,遁入紫薇城,最后融入到观文殿中端坐的本体之内。
“.如今除了吴越两地,其他道州县的藩镇皆已裁撤。”
“按照官家的诏令,先裁汰老弱,卸甲归田,开荒屯垦。”
“精壮可用者,则审定劣迹,身家清白编入上四军,有滥杀、食人等罪过者则刺配厢军,发送山岭之地修路架桥。”
宰相叶静能并未注意到异样,仍旧做着年末的工作汇报。在他汇报完毕后,工部尚书长孙辅接着道:
“官家要求研制的驰轨,如今工部也已经有了样品。以车马试行后,效果颇佳,同样的路程,速度比在普通道路快了一倍。”
“目前的问题是成本方面.”
“官家,关于三舍法和官学设立,臣”
一个个问题提出、商讨、解决,在场高官也都是第六境往上的武者,连饭也不用吃,从中午工作到宵禁也不离开,直接睡在了值宿的房间。
新朝建立,事情实在太多,连年战乱带来的后遗症完全不是这几个月的通宵加班能解决的。
只能说每天多做一些,大宋就能越早一天走上正轨。
抱着这样想法的还有叶淑仪,当李存孝回到后宫,前者还在灯火下翻阅着各地养济院和药局的设立情况。
悄悄走到身后,只见其衫裙之外,罩着窄袖褙子,侧坐让修身的衣物勾勒出浮凸的线条。
发冠下的红头须点缀南海珍珠,灯光下映射彩晕,衬托得肌肤如同暖玉。
专注的佳人总是魅力十足,李存孝看得心中大动,上前一把将妻子打横抱起。
“三郎,呀还没到晚上呢”
鸾凤和鸣,巫山云雨。
年轻的皇帝操劳着国事与家事,不知不觉间,便是三年过去。
“快走快走,迟一点儿便占不到好位置了!”
“诸君行色匆匆,所为何事?”
“吴王越王入京,纳土归宋,今日便是入朝之期,兄台竟不知?”
“啊?我这几日闭门不出,钻研理学,险些错过盛事!同去!”
身穿襕衫的官学学子从太学涌出,一边兴奋议论,一边和涌动的人群前往天街。
等到了此处,果然已经有捧日、天武两军军士把守道路两旁。
甲胄精良,刀枪森然,看气息,竟然无人低于第四境。
两侧百姓保持着距离,神情中对其却不是很惧怕。
“快看,有人来了!”
这时候,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众人视线纷纷看望南方定鼎门,只见一列车队浩浩荡荡开了进来。
“天中雒阳,果然名不虚传,比起当初的西京大兴,还要宏伟壮观。”
“能在此地了此残生,也不算凄惨了。”
马车之中,吴王杨化源颇为萧索,在他对面的越王钱具美看上去却要精神许多,闻言安慰道:
“杨公何必如此。当今官家雄才伟略,功参造化,乃天人神圣,岂是你我可以匹敌?”
“我等纳土归宋,于情于理,也不会被秋后算账,总比那王建身首异处好得多。”
“那倒也是”,杨化源稍觉安慰,感慨更深。
三年前大宋初立,他对于新帝的实力有所怀疑,但也不敢妄动,想着假意顺服,拖延几年,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