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样,先给这些龙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但罗清没想到,自己早先试图引导大环泊入3AU(注:天文单位简称)的行为,遭到了丁仪的狂喷。
“你用你无敌的修仙脑子想一想,把大环嵌入3AU会导致什么?你是想毁掉太阳系吗?光是巨环的引力引动的小行星带紊乱就可以给地球、火星、木星带来极大的影响!你想要地球每天都下流星雨吗?”
罗清被骂的讪讪不语。
天文学界也联名上书,陈言巨环泊入太阳系内侧的危害,搞的罗清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柯伊伯带和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两个独立的行星带。
小行星带位于2.2-3.2(AU)轨道,内侧接火星轨道(1.5AU),外侧延伸至木星轨道(5.2AU)附近。整个区域呈环状分布,厚度约1AU(约1.5亿公里),总宽度超过2.5AU(约3.75亿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5倍。
小行星带中的天体成分以太阳系原始物质为主,且大小差异极大,绝大多数小行星的直径都小于1公里,但也不乏矮行星级别的存在。
比如谷神星(直径950公里)、智神星(520公里)、灶神星(580公里)。
虽然这些矮行星的质量不如柯伊伯带的四大矮行星,加一起还没有只剩一半的冥王星大,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矮行星。
小行星带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很低,几乎不存在经济价值。反而是地球、火星等行星的潜在隐患。要知道月球上几乎密密麻麻的陨石坑基本基本都是小行星带的陨石砸出来的。
6500万年前,毁灭地球上残余恐龙文明的那颗希克苏鲁伯小行星,也是从小行星带中脱离出来的。
太阳系舰队在除了防御吞食帝国、防备三体舰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处理小行星带对陨石,减少其对宇宙航行飞船的危害。
太空战舰每经历一次小行星带,其表面装甲都会遭到严重的损伤。
如果按照罗清所设想的,让巨环泊入3AU,带来的威胁是极其大的。虽然吞食巨环已经失去了工业能力、太空舰队、360根‘日矛’、32000座大环发动机,但巨环本身的引力还在,引力才是这个庞然大物的最大威胁。
大环的体积是地球的十二倍,因其内部中空的设计,其质量是地球的三倍左右,大环泊入太阳系之后,将成为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质量仅次于木(318倍)、土(95倍)、海(17倍)、天(14倍)。
太阳系是一个完美的恒星系,一个完美到令三体人嫉妒的恒星系,贸然引入大环级别的的天体,将会动摇影响整个太阳系的星系结构,短时间内可能维持平衡,但长期必定会导致太阳系动荡。
如果大环贸然泊入3AU轨道,以大环的质量,足以引起小行星带的连锁反应,比如急剧增加小行星带的小行星脱离轨道的概率,增加太阳系内撞击的风险。而且大环的长期存在将会受到木星的引力摄动的影响。对地火金三星的直接影响虽然较微弱,但仍然有风险。
如果按照恐龙们在几个世纪内吃完地球就走的计划,那自然不会影响什么。
但巨环明显要常驻太阳系,这就必须要顾及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长效时间影响。
毕竟,辉煌的太阳系一定、肯定、必将在宇宙中燃烧几十亿年,为太阳系带来几十亿年的恒纪元。
人类不是短视的种族,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天文学家们给罗清的最佳答案是10~12AU,这个距离位于土星轨道外侧,该区域轨道稳定性强,木星(5.2AU)是太阳系最大的引力扰动源,这个距离远超木星的强共振范围,长期引力摄动可以忽略,而且无小行星带干扰。该区域位于土星环外侧,大环的引力不会引发大规模小天体弹射,对太阳系现有秩序扰动极小。
对水、金、地、火、木等人类目前的传统势力范围几乎无影响。
唯一的问题是,距离太阳太远,大环无法接收到充足的光照,自身将陷入低温与状态。失去了“生命”的大环,如果没有核聚变燃料补充,大环地表将下降至-130℃,大气层则会出现低温凝结。
这种环境下,恐龙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要知道随着大环发动机的毁灭,大环已经消耗掉了所有的燃料,彻底“饿死了”。残存的轻核聚变能源体系勉强可以维持环内的温度稳定,但大环地表陷入了永恒的冻结是必然的事情。
罗清也没法凭空变出一个小太阳出来。
人类没有那么多燃料可以养活恐龙。
吞食大环已经为它的侵略和吞食付出了代价,食肉恐龙几乎全部死在了战场上,罗清也不忍把剩下的几十亿头被当做预备食物的食草龙全部冻死,毕竟老家人皇签订万界友好条约时,可是把所有智慧生物一视同仁的。
但自己没有人皇的实力,因此有些事情还是要动动脑筋,徐徐图之。
思前想后,大环还是被罗清拖拽到了2.8AU的距离,这个距离最大的问题是会引动小行星撞击——这也简单,我成尊(划掉)我把小行星全部收集起来不就是了。
要知道,小行星带的本质是太阳系形成时“未完成的行星”,在46亿年前,太阳系由原始星云演化而来,内太阳系的物质本应像形成地球、火星一样,聚集形成一颗新行星,但木星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过程,木星在形成初期就凭借强引力干扰了小行星带区域的物质。
木星的引力拉扯使该区域的尘埃和岩石无法通过引力稳定聚集(即“吸积”效应),反而将已初步形成的小天体“星子”撞碎,阻止了它们合并成一颗完整的行星。最终,这些被打散的碎片保留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形成了小行星带。
罗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小行星带,包括比如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在内的矮行星,全部收拢了起来,使其在引力的作用下自发聚集在一起,至于这些颗新诞生的的小行星放置在哪里……
大环不是被‘咬掉了一口’吗?填上去虽然不够,但是把大环附近逸散的物质和碎片带全算上,再把柯伊伯带的物质搞一点,内部再稍微架空一下,倒也勉强可以填满。
如此,一个修补了缺口的新甜甜圈出现在了2.8AU。
而且人类舰队再也不用担心小行星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罗清伟大。
至于引力摄动影响,罗清咨询了地球科学界和MOSS后也放下心来,大环的引力摄动至少要数百万年后才能出现明显效果,到时候人类文明早发展成泛银河系文明了。
退一万步讲人类没发展,也还有罗清在,大不了每隔十万年把太阳系新‘九大行星’全部重新调整归位一下,就像是周期性修正钟表时间一样
嗯,包括最大的木星,也不是不能调整。
2.8AU也要比一开始的3AU更具备合理性,首先是2.8AU避开了3.2AU木星引力共振点,是兼顾光热与生存的最佳位置,单位辐射强度约100-180瓦/平方米,(约为地球的五分之一),足以支撑一般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大环理想的宜居带。
大环上极度缺水,不存在海洋,没有卫星,因此倒也不用考虑潮汐锁定问题。
虽然可能还是有的冷,但是以恐龙们的技术能力,倒也能维系生存了。
暴龙卡尔心心念念的吞食文明畸形化在这一刻起得到了改变,凭借着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大环上的生物们总算可以重新生活下去了。
虽然很艰难,而且大环就是个铁疙瘩,资源贫瘠,但总算能活下去了。
而且罗清将小行星带团成一团全部填补到了缺口位置,这个小行星带的总质量虽然只有地球的万分之一,但确实富含碳和水冰物质,也能解燃眉之急。
没有了真正消耗资源的的三万座发动机,这点物质已经足够大环运转最低程度的生态循环了。
恐龙们勒紧裤腰带,还是能活的。
唯一的问题是……
蘑菇们活不下去了。
第277章 这个太阳系长蘑菇了(7k)
危机纪元第205年。
三体舰队距太阳系2.10光年。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不光是大环泊入太阳系的一周年,也南极冬眠基地唤醒所有冬眠者的一年。
罗辑成为继希恩斯之后,最后一名被唤醒的面壁者,也成为了史上最懵逼的面壁者。
但活跃面壁者的数量并没有因此增加。
因为另一个面壁者在把大环丢进太阳系之后,就急忙去闭关了,在闭关前还嚷嚷着除非人类再遇灭亡危机,否则不要喊他,他这次一定要突破元婴期之类的屁话。
面壁者闭关与面壁者解冻的消息如今都已不再是人类文明的重点,人类的全部重点放在了大环上。
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的社会结构,新的物种演化史,新的政经体制,新的文明模式,新的历史,新的未来,新的……一切。
如今的大环赤道早已插满了代表地球的蓝色旗帜,舰队国际和地球联合政府都在大环的部分重要区域进行了少量驻军来宣誓人类对大环的‘所有权’。
比如在前吞食帝国的首都区域,就有一支万人规模的地球联合政府驻军。
当然这些少量驻军都是形式意义上的,真正对大环保持威慑,警告恐龙们不要轻举妄动的是漂泊在大环轨道上空的12艘恒星级战舰和360艘行星级战舰。
这372艘战舰如同372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恐龙的脑仁上。
但此刻,大环上却并不平静。
大环正在爆发战争。
战争双方并不是恐龙和人类,事实上,哪怕没有面壁者出手,人类们也可以慢慢磨死巨环,大环虽然拥有反物质武器,但反物质武器的投送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要人类再使用恒星级战舰以20%的光速再撞上几次,大环依旧要彻底崩溃。
反物质武器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人类可以失误无数次,但吞食帝国只要有一次疏忽就要面临大环被战舰贯穿的绝境。
自从人类决心使用恒星级战舰进行古老的‘撞击’战术后,歼灭了所有吞食舰队的太阳系舰队就已经奠定了胜局,罗清的出手,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也正因如此,吞食帝国对于恐龙战败的事实心服口服。
技不如人罢了,人类虫虫实在是太强了。
如果人类文明停留在21世纪初,那么吞食大环倒是可以毫不费力的吞掉整个地球,养殖一部分人类充当食物……可惜这只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境罢了。
至于大环上正在爆发的战争,其战争双方是恐龙军队VS白矮星鱼族群+光语者文明组成的联军。
联军由是发光噗叽+白鱼族群+气球鱼+乱七八糟的外星文明组成的养殖文明反抗联军。
其中,气球鱼族群和其他低级外星个体。都只是这场战争的气氛组,真正的战斗主力是光语者文明和白矮星鱼文明。
这两大文明族群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和复仇欲望极其凶残。
白矮星鱼与光语者文明都是高能级天体所进化而来的文明,白矮星鱼就不说了,是白矮星中进化出来的生物。
自从被抓到巨环之后,白矮星鱼哪怕每时每刻每秒都在吞食大环内的普通物质,但也一直处于饥饿状态。
以至于白矮星鱼这个智商不弱于海豚的文明族群,因为吃不饱的原因被饿成了只知道觅食的傻子,处在一种无智商状态,把仅剩的一点本能都放在了吃上。
白矮星鱼在咀嚼物质的过程中,会在咀嚼过程中施加极高的压力,该压力足以打破原子结构,使原子核紧密排列,自由电子填充间隙,将物质压缩到电子简并态,从而完成食用。
但这种吃饭的效率仅仅是能维持白矮星鱼不被饿死罢了,普通物质的密度终究是有限的。
为了能吃饱,自从白鱼族群在养殖区逃离出来之后,不断深入地底,最终,有一只幸运的白矮星鱼发现了作为大环骨架的白矮星物质,狠狠的大吃了一顿。
等吃胖了回到白鱼族群溜达了一圈之后,这只胖白鱼立刻引起了白鱼族群的狂热。
不是哥们,你怎么吃的那么饱?
这只吃饱的白鱼甚至重新进化出来了脑子,成为了白鱼族群的领袖。
接近10万只白鱼,在这只胖白鱼的指挥下,蜂拥而至的涌入了地下,直奔大环骨架。
白矮星骨环是大环的主要支撑结构,没有这些白矮星物质组成的骨架,大环早在人类用恒星级战舰全速撞击的时就解体了。白矮星骨架是吞食帝国的核心财产,关系着大环的稳定,因此哪怕和人类打了败仗,恐龙们也得坚决守住这些白矮星骨架。
打不过人类,还打不过你们了?
于是,白矮星鱼族群和恐龙们爆发了第一阶段的战争。
面对无坚不摧的白鱼族群,恐龙们终究是有限制白鱼手段的。
恐龙们利用轻核聚变技术产生的能源,建造了遍布内环的金属网,随后通过接入强电压,加固了金属网组成物质的金属键,使其在分子层面上几乎无坚不摧。少部分白矮星鱼很难撞坏这层强电压金属网。
更何况金属网上本身的强电流本身会破白矮星鱼皮肤表面的电子简并压结构,这对于白鱼族群来讲,是很危险的。
白矮星结构骨架被恐龙们保护住了。
那只胖白鱼见单枪匹马不是恐龙对手,立刻去找援兵去了。
光鱼者文明族群同样是有首领,真正的光语菌网掌控者——一只变异后的低能级青蘑菇。
与其他发光噗叽的明黄色彩不同,青蘑菇只散发着淡淡的青光,可以自由在低能级的环境中行动。
胖白鱼与青蘑菇展开了谈判,这一交流胖白鱼才知道光语者文明早就反了!
只不过双方各反各的,白鱼族群在地下暗着反,光语者文明在地上明着反。
白矮星鱼族群最终未能和光语者文明建立抗龙统一战线。
因为那只聪明的青蘑菇知道,白矮星鱼族群竭泽而渔式的贪吃会导致大环结构不稳定,一旦大环解体,所有生活在大环表面上的生物都得死,这也包括噗叽。
胖白鱼愤愤离开了,它本来想要威胁一下这个曾经并肩而战的盟友,但看见青蘑菇背后的粉噗叽和黑噗叽,以及黑噗叽背后那一万只核弹菇,最终放弃了。
尽管胖白鱼离开了,但青蘑菇所发出的‘光语’还是让附近其它的发光噗叽们感受到了异常,尤其是和青蘑菇关系最为亲近的粉色噗叽,这只粉噗叽同样是光语者文明变异出来的低能级亚种,可以和青蘑菇一样,在低能级的环境下自由行动。
其他发光噗叽做不到这一点。
包括青蘑菇在内的蘑菇族群们,通过闪烁的‘光语’很快完成了交流,粉噗叽,大黑噗叽,其他发光噗叽们都明白了菌主的忧虑。
相比于还能勉强吃饱的白矮星鱼族群,光语者文明日子过的更加凄惨一些,双方同为高能级宇宙环境下诞生的文明,白鱼还能通过食用普通物质来苟延残喘,这些从超新星遗迹中诞生的发光蘑菇,连吃都没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