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4节

突然这么大的信息量,让邹卢顿时愣了好一会儿,他来的不久,对根据地也了解得不多,就简单地问过几个问题,听这边几位负责人介绍了一番情况。之前还在奇怪,这边一直在说的中央援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想到正主就在眼前,但他好歹也算是见过风雨的,很快就发现了对方言语中的漏洞。

“不对,中央扩大会议的决议是开除李润石同志的党籍,省里的决定是取消乾委,任李润石为师长,你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胡说八道。”

此话一出,便在屋内引起了骚动,众人的目光一部分聚焦在李同志身上,另一部分则集中到了程刚这边,可两人却丝毫没有触动,气定神闲地接受着众人的注视。

“邹特派员过来的时候,没有携带纸质文件吧,现在各地局势紧张,地方上的组织和交通站都被破坏得很厉害,为了安全不带证明很正常,从潭州到山里,这么长的时间记错了也很正常。我这边有去年会议的记录,邹同志正好可以拿过去好好看一下,确定自己是不是记错了。”

-------------------------------------

三天之后的深夜,角楼里程刚与老李面对面坐着,两人一边翻着成堆的资料,偶尔也做些笔记,嘴上又不经意地聊了起来。

“上个月打了一仗之后,集庵那边的敌人有什么动向吗?”

“那边一个师被我们打了个半残,现在整天担心我们打过去,还敢有什么动向哟。不过打了这一仗,根据地的工作算是好做咯。”

“那倒是,我回来就看了战报,确实是场大胜,可惜那时候我没在这里。当然了,就算在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哈哈。”

“怎么没帮上忙,帮了大忙咯,这是我们上山之后的第一场攻坚战,打新城的时候你带过来的手榴弹算是立了大功。我们先是机枪压制,然后用集束手榴弹炸开东门,效果好得很,之后的战斗也是干净利落,战士们都说从没有打过这么痛快。”

“哈哈,不痛快才怪哩,我这次回来清点物资,可把我吓了一跳,乖乖的,弹药直接少了近一半。我说你们之前可没有狠的,这回算是开了回荤了。”

“消耗大,收获也大,集庵的那个师的两个团被我们完全吃下了,只逃回去一小半,还俘虏了三百多人,武器弹药就不说了。不过事后统计还是发现,这种攻坚战是无论是弹药用量,还是战士们的伤亡,都非常考验后勤库存。要不是你之前攒下来的那些底子,我也不敢这么来,这次算是试点,以后在物资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还是得以游击战为主。”

“我也是这个意思,上回走之前我说过,咱们来根据地有好几个月了,声势搞得这么大,敌人肯定会过来,输我们肯定是不会输的,但是我就怕敌人搞破坏。好不容易把根据地建设起来,要毁掉却简单得很,这次咱们大部队在这里,虽然消耗了些物资,但不算什么大问题,后面的援助还会继续过来,咱们自己的军械厂也会慢慢扩大,总是会解决的。

可是如果大部队走了,怎么守住这些瓶瓶罐罐,就很让人头疼了。这回省里让我们派队伍去湘南,原则上我不反对,王凯他们的队伍现在就在那边,你们之前也取得了联系,这次正好把他们拉到山上来。但是大部队走了,山上不留人肯定是不行的。”

“听你的意思,你对这次的起义的看法不是很乐观哦。”

“你怎么想的,我就怎么想的,你不也是想拉着我这身虎皮把那特派员糊弄回去么,不过效果倒是真好,现在那人算是老实了不少。管中窥豹,现在的起义也是省里组织的,所以我确实是不看好他们能搞起来,但是那只队伍也不能就这么被省里折腾没了,咱们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派支部队过去接应一下也好,咱们也提前做了这么久的准备,等两边一汇合,人多好办事。”

“这么说来的话,这回是非去不可了,这样吧,虽然这次我没当成师长,哈哈,不过还是由我来带队吧,这样对省里也算有个交代。至于留多少人,我们会议上再讨论。”

“也好,现在各地的组织逐渐完善,可以尝试动员民兵力量了,算上之前上次缴获的武器,应该够我们临时扩充。如果真有集庵那边还敢来犯,我们也不怕,学校、医院、铁厂几个核心地区应该丢不了,等你们大部队回来之后,正好再把地方整顿一番。只是你不留在这里,我担心同志们心里没有底啊。”

“你要相信我们的同志,也要相信自己。”

第31章 顺利会师

“乖乖,这回我刘懿算是鸟枪换炮咯,我看谁还敢说我是梭镖师师长,哈哈,程主任,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有哦,都拿出来给我老刘看看。”

“有啊,迫击炮你要不要,不过你这里怕是没有炮兵,我就是送过来了,你也只能干瞪眼咯。”

“别,我这没有炮兵,军长那边有啊,只要你程主任开金口,我现在马上就去找军长要去。”

“军长那边的炮兵也缺得很,还被我拉到教导大队当教官去了,你怕是要不到了,哈哈。”

“哦~,我明白了,你这明着跟我送装备,暗地里其实是来要人的吧,不行不行,上回就被你骗了一次,这回你又来着一套,肯定不行。”

“都是自己同志,说什么骗嘛,再说了,这次可是教导队招生,你要不乐意,那我就去其他地方拉人了啊。”

“莫急,程主任,乐意,我肯定乐意,来吧,你说要招什么学生,随你挑,不过你到时候可得还回来哦。”

“放心,培训完了肯定给你送回来。你们现在应该也开始扫盲了吧,我这边不对文化水平做要求,但是得要学习刻苦的苗子,最好年轻小一点……”

眼前这人自称大老刘,实际年纪还不到三十,也就比程刚大个两三岁,不过两个人站在一起,确实显得程刚要稚嫩不少。毕竟这个时代的人面相普遍显老,特别是刚刚上山的这支队伍,在之前这几个月里跨越多省奔波千里,包括他们自己都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脸上身上也不可避免地留下沧桑的痕迹。

而且,前不久在湘南的失败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最开始一月底的多次大胜确实让人振奋不已,区区一千二的兵力,击败敌人六个团,俘虏一千,缴枪一千,迫击炮山炮等三十余门,子弹无数,极大地鼓舞了队伍的士气,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起义的发展。

但是,因为省里“左倾”的政策,所谓“以赤色恐怖对付白色恐怖”的指导方针,使得队伍很快失去了民心和同情,挫伤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再加上敌人的大力围剿,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在持续数月后也不得不落下了帷幕。

对于这件事,程刚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白色恐怖之下的沉重压力,很容易让人爆发出强烈的复仇情绪和冒险冲动,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他自己也有,所以更是深有体会。这一时期的左倾固然有各级领导的责任,但也与整个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个组织从上到下都充满着这种焦躁的氛围,作为自认为的旁观者,程刚希望自己最好不要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用急躁来对付急躁必然是不可取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耐心地等待。

话说回来,对于这次会师的结果,他总体还是满意的。前去接应起义部队的就是一营和三营,二营则留下来保卫根据地,从队伍出发到成功会师,虽然期间接应和留守的队伍都经历了一些战斗,但总体损失不大,根据地也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

除去被调拨出来负责生产性工作的队伍,根据地总共一个团的兵力(虽然改编为师,但兵力没有扩充),一千余人,一营和三营是上山的老部队,二营则是改编的当地元文才和汪卓的队伍。自从上山之后,程刚尽力供应着队伍的补给,完善武器装备,加强队伍训练和教育,之后又不断下山打击各处的地主武装,整支队伍算得上训练有素脱胎换骨。

而且因为后勤充足,再加上程刚不断强调的俘虏政策,多次战斗后不仅没有减员,反而扩大了不少,增加的这部分主要就是俘虏兵,其中新城战斗的俘虏又占了大头。

上次穿越过来时,程刚前前后后运过来了1000支53式步骑枪,再加上原本队伍中就有的少量莫辛纳甘,作为正规军的这个团基本实现了装备的统一,剩下的武器则留存了一部分,其余的杂牌就用来支援各地民兵,这些队伍在这次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集庵被打残的那个师,听说山上兵力空虚,又不怕死地派了大半个团过来(本来是一个团,但无奈实在凑不齐了),却没想到这边早有准备,不仅让对方再次吃了个大亏,还狠狠地收拾了那些不长眼的地主武装。

程刚自然是负责留守的,军事上他不在行,毕竟不是行伍出身,虽然也在不断自学,但实践经验匮乏的他也不会自找没趣。不过后勤工作可以说是他的拿手好戏,毕竟大力出奇迹,二营主要源自两支土匪队伍,训练水平低,武器装备差,再加上战士大多客籍出身,家庭条件也很不好,所以程刚一视同仁地物资供应和不断强化的政治教育,很快便收获了二营上下的信任,原本心有疑虑,担心被收编利用的汪卓也没了二话。

李书记(撤去中央临时委员后,现担任师委书记)带队离开之后,留下的负责人里,程刚这个后勤部主任倒成了话语权最重的那个,结果就当上了实际的临时一把手。虽是第一次,但之前数月的相处之下,他在军民两方都有了不小的威信,各项工作安排得还算妥当,所以也发挥了些作用。

打退了来犯的敌人,程刚又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会师地队伍,王凯和刘懿的队伍总计两千人,起义发动的农民武装中跟着他们上山的足足八千多人,使得小小一个根据地兵力瞬间扩充到了一万有余,这固然让人欣喜不已,但由此带来的庞大的后勤压力也成了压在众人心头的阴霾。

还好程刚早有计划,而且上山之后根据地一直在利用各种机会积攒家底,腾挪/新建房屋以作营房,取出库存供应军需,再加上各地组织的协助,发动了当地群众筹集来了一批粮食,总共差不多万余人一个月的用量,虽然长期来看还是相形见绌,但总算让奔波而来的客人们安下心来。

相较于程刚了解的资料,这次会师提前了大半个月,4月初时大部队到了隆市,第二天就在这里的书院召开了部队的代表大会,成立第四军和第四军战委,李书记成了战委书记,王凯担任军长,同时整编队伍,确定了三师九团的序列以及各级负责人,而程刚则被任命为军后勤部主任。

对于这位从未谋面的程主任,新来的同志们都是陌生的很,光听说对方掌握了不少的物资渠道,神通广大,背景深厚。不过大家来到隆市之后的待遇确实让人受宠若惊,一干两稀的伙食说不上美味,好歹油盐不缺,专设的淋浴室里居然奢侈地提供了肥皂,洗完澡每个人还发了一套土布内衣(没那么多布匹换不成军装,只能赶制出一批背心短裤),或新或旧的营房内也点好了火盆供大家晾衣取暖。

最开心的还是伤员了,本来以为这里条件艰苦,上山后只能听天由命,却没想到程刚还设置了一所临时医院,十来名刚刚出师的赤脚医生穿着白大褂给他们诊治换药,而且伙食还能看到荤腥,伤员们顿时疑虑尽消,脸上也泛起了笑容。

不提基层战士们恍如过年般的愉悦,各级指挥员们也是欣喜不已,其实单论待遇他们并没有多好,官兵一致的方针不会对他们存在特例,作为客军即使有意见也不敢随意表达,只能入乡随俗。不过调拨来的武器装备又让人不由地再次感慨根据地的大方,毕竟枪炮弹药才是一支队伍最重要的依仗,至于饮食待遇,这么长时间的奔波,过惯苦日子的他们不会太过计较。

既然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也就不用奇怪程刚的升职了。现在毕竟还是革命的低潮期,这位神秘的程主任已经用表现证明了自己,大家也不会将他排斥在外。尤其是新来的战委成员,经验丰富的他们深知光靠山边这几处乡镇,是肯定搞不出这么大阵势的,对方怎么拉来援助的暂且不提,先把此人团结好才是重点。

而程刚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不久之后,就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一天深夜里又来了一批援助,然后很快发放给了武器装备最为薄弱的12师。这也难怪师长刘懿会如此开心,作为主要由起义农民组成的队伍,这个人数近五千人的师开始时仅有步枪百余只,后来陆陆续续程刚调来了库存的汉阳造五百支——这是缴获自集庵敌军的武器,这回又是五百支水连珠,虽然还不够全部换装,但总算让这位师长摆脱了梭镖师的称号。

至于其他队伍,条件稍微好些的就发手榴弹,一般的再调拨部分枪支,库存不足就直接从老部队那里匀过来。至少在后勤方面,程刚还算有些威望,原来的老部队现在被改编为11师,程刚让他们上交部分枪支分配给兄弟部队,居然没有任何人提出意见,倒是让新来的同志啧啧称奇。

就这样,会师完成了,一切比程刚预想的还要顺利,后续的工作也随之提上案头。

第32章 参观铁厂

“这里是我们自己兴建的炼铁厂,这座高炉也是我们炼铁连的战士们最新的成果,理论上每次可产铁1吨,是传统土方炉的两倍还多。战士们都是去年底从各个部队挑选出来的,不少人都是农民出身,没有去过城市,更没见过铁厂。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从无到有,一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采取多种手段做试验找办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现在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奋斗,完成了从农民到士兵,再到工人的光荣转变,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在为根据地的人民服务。我们以铁厂的农具为资本,有效地介入了周边乡村的经济体系,打破了传统封建地主的垄断剥削,获得了广大人民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多番试点,在部队的政治宣传和武力打击下,在各地组织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消灭了一批劣迹斑斑的土豪劣绅,剥夺了他们的土地并分配给当地贫民,然后通过乡村经销社出售平价农具、盐巴等生活必需品,并收购粮食、布匹等原材料,不仅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这套方法在根据地推广开来,但主要的问题还是缺少符合要求的人才。

铁厂这边的实际产量还远远没有达标,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配套的上下游设备也很不完善,比如采矿选矿,现在主要还是靠人力,效率低风险大质量差,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还比如铁器加工,铁水出炉之后,需要经过铸造打制等加工手段,虽然我们已经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但缺乏设备和工人,没法满足根据地的需求。

另一边,农村工作上,我们很多同志有热心但缺乏方法,不少人文化水平也不够,工作中闹出了很多笑话。前不久一位当地组织的同志被派到村里负责供销社,结果他直接把带过去的物资送了人,上面来查账,上面记得乱七八糟,问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要不是村里的老乡配合,派过去的同志也尽心尽力地调查,他就直接被当成贪污犯抓起来了。

后来我一了解,他说自己不会记账,县里组织的学习班听了个囫囵,就记得个共产主义,觉得这些物资是上面发下来的给大伙共产的,于是就自己做主全部发给村里人了。我也没有办法,让他做了个自我批评,然后丢到学习班去,考试及格了再出来。之后那个村也上交了一批粮食,算是把这事糊弄过去了。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坏事,至少给我们长了个记性,经手的几位同志也只是学习不到位,没有什么私心,没对革命造成破坏。但是,随着我们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不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员混进我们的队伍,然后把我们工农辛辛苦苦的血汗塞进自己的腰包,我是不乐观的。

最关键的,如果我们要继续推广下去,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同志派发到各个岗位上,这些同志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能不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咱们打了几场胜仗,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各地的革命热情越来越旺盛,可是光有激情是不行的,缺乏方法很容易闹出问题。

现在这么多新来的同志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们的教育规模可以再次扩大了,这几天我去各个部队摸了回底,不少同志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扫盲工作开展得也很不错,新建的工农兵学院拉进来了不少教员和学生,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

原来的教导大队、农业小组和工业小组,现在组成了这个工农兵学院,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效果到底好不好还需要看后面的成效,但从铁厂这边的情况看,应该是行得通的,工农兵三结合就从教育开始入手,后面可以逐步扩展出去。

不过现在万余人的兵力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根据地土地有限,物产匮乏,很难支持得起我们这么多人,这次为了给部队准备粮食,已经快要掏空了根据地的家底,再加上敌人的封锁,长期以往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经济体系又得奔溃掉,这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最直接的自然就是援助了,这次上面送来了两千斤盐巴和一万斤棕榈油,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困境。尤其是食盐,根据地周边并不产盐,无论是蜀地的井盐,还是来自沿海的海盐,运到这里之后都是价格高涨。

早在我们上山之前,当地的盐价就是1块银元6、7斤盐,而且最后到老百姓的那里之前,还得再被地主劣绅的商铺剥削一道。后面队伍上山了,需求增加盐价更是猛涨,还好上面很快送了一批盐巴过来,我们才算是站住了脚,还能稍微支援一下当地群众。

不过援助也不是万能的,送来的油料可以略微缓解我们的粮食消耗,可到底还是杯水车薪。我们现在每月需要消耗40多万斤大米,仅靠我们掌握的这一亩三分地,肯定是不够的。山上的耕地有限,我们也没办法屯田,山下诸县虽然已经建立了基层组织,但由于敌军势必会频频“进剿”“会剿”,如果我们的实际控制区不够稳定的话,也没法通过建立税收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经济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山上还有纳山铁厂以及隆江的工农兵学院等几个核心地区,我们的防御力量还远远不足,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措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层政权的基础上的。没有兵力,就守不住我们的政权,没有政权,就发动不了当地的群众,没有群众,我们就是无根之萍,连游击战和运动战斗打不起来,更不用说御敌于外。

但是换个角度,有了人我们就有了生产力,咱们不缺枪弹,不缺工具,不缺书籍,不缺人力,只缺乏经验,没有经验就去尝试,就去学习,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较于其他地方,我们的条件已经算得上优越了,同志们也不用担心后面的援助能不能跟上,只要我们不怕失败,不怕吃苦,肯定能够闯出一条我们自己的道路!”

随着程刚的发言完毕,哗啦哗啦的掌声也随之响起,两支队伍会师已有半个多月,根据程刚掌握的史料,敌人的会剿很快就要来临,对此他倒不是很担心。毕竟历史上本就是场大胜,这加上他不断的支援,虽还未完全换装,但战力也称得上今非昔比了。

可是问题也并非没有,枪壮将胆,整修一新的部队战斗力是上来了,各级指战员的野心也随之增长,前面说过,城市派此时仍然还是主流,若不是形势所迫,众人也不会选择往山沟沟里钻。对此程刚自然是得注意的,这次回来他的空间内其实还有不少装备,但一直都不敢放出太多,就是担心过多的援助反过来刺激大家铤而走险。

其实也不奇怪,若不是程刚有足够的金手指,他也很难在这深山里呆的下去,哪怕他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可这什么都缺的环境也会逼迫他不得不屈服,更何况眼前这些同志并不能看到历史的下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程刚也在想尽办法转变大家的观念,这次参观铁厂的活动就发挥了很大作用。虽然铁厂里的各种仪表工具都是程刚带来的,各类书籍资料更是实践检验过的精华,若没有这些条件,组织要想在山上建立这样一座铁厂,不耗尽物资花上数年功夫,是很难成功的,但是这座凭空而起的工厂还是给了参观的众人极大的震撼。

现代人,包括程刚,都很难想象工业化在这个时代的魅力,这次来参观的主要是军民两方的各级负责人,他们大部分都去过国内的各大城市,有的甚至还留过洋,见识过外面的大世界,他们很清楚不管在哪里,这座低矮的土高炉都只能说不值一提,但这并不影响它给众人的思想造成强烈的冲击。

希望的力量是强大的,所有人都知道积贫积弱的华夏需要钢铁的脊梁来支撑,只是之前大家从未想到可以靠组织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工厂,培养自己的工人。缺乏资金,缺乏设备,缺乏人才,缺乏技术,重重的关卡蔽塞了大家的思考,而这耸立的烟囱就像一根锋利的尖刺,刺破了这层厚厚的隔膜,一条崭新的道路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这也是程刚所期望的,他带来的援助不能成为根据地发展的阻碍,而应该是一个催化剂,把这片大地上隐藏的力量引导出来,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33章 医院查房

“嗯,操作没有问题,不过有点需要注意,以后不要拿食堂的盐来调配盐水了。我们现在吃的都是粗盐,里面有很多杂质和其他化合物,不适合作为医用,之前不是拿了一盒精盐过来了吗,如果用完了再找我。”

“好的,程老师,只是那精盐的质量确实是好,现在注射用的生理盐水都是用的精盐,但是如果只用来清理伤口的话,也用精盐会不会太浪费了?”

“每个伤员都是我们队伍的宝贵财富,他们早一天恢复健康,就能早一天回归队伍,保卫根据地。医护人员从事的都是生命攸关的工作,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对伤员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谨慎小心。

而且现在根据地的物资还算充裕,大家不用太过担心,所以以后的盐水尽量还是用精盐调配,下回我再给你们讲一下怎么对粗盐进行提纯,现在虽然没有条件办工厂,但在医院的实验室里小批量生产还是可以的。对了,这几天草药队那边情况怎么样?”

——这个年代使用的主要还是粗盐,直接由海水或卤水蒸发结晶而成,没有经过加工,因为混入了氯化镁等杂质甚至还能尝出苦味。为了慎重起见,程刚带来主要也是这种粗盐,在现代一般作为热敷或浴盐,直接去盐场就能成吨采购,不用担心监管。即使如此,这种盐的品质在这里都算是上等的了,毕竟工业化生产至少没什么泥沙。当然,现代的不加碘精盐他也带了一些,主要作为医用。

“草药队那边的工作很顺利,我们在参考了医药手册,也邀请了几位当地有经验的老乡,这些天在山上陆陆续续找到了十来种书上记载的草药,累计运回了五十多担,现在车间那边正在按照流程炮制加工,第一批药材已经用在轻伤员的治疗上了。不过有些药材一直没有找到,很多书上记载的单方配不起来,我们还在想办法。”

“这很正常,毕竟不同的药材生产环境也不一样,受到季节和地域的影响,找不到或者根本没有也并不奇怪,大家尽力就好。书上记载的药材一般都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可以作为补充手段,缓解我们的消耗。

不过现在敌人的第二次会剿又来了,这些天送过来伤员越来越多,我们的治疗还是要以上面支援的药物为主,草药为辅,两边都不要松懈了。尤其是对于重伤员,要严格按照书上的指标用药,不要偷工减料,也不要由着伤员任性,在医院里医护人员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走吧,我们去查下房。”

现在已是四月底,会师的消息早已传到金陵,那位大统领知道“匪患合流”后,大概也是雷霆大怒,很快根据地周边各省就收到了会剿的电文。此时正值军阀大战,各省驻军有不少奉调出省,但不管这些省府高官各有什么心思,收到命令后都只得硬着头皮调集剩余的兵力。就在前几日,根据地外围就发现了敌人的入侵,大大小小的战斗也随之打响。

四军的军部各级领导都在,军事上程刚自然不会插手,粮食供应等后勤工作则被他甩给了奋老,所以程刚才有时间过来视察医院。随着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早先在毛平的医院也已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程刚的主持下,这座崭新的医院相较于历史提前了半年多就建成了。

有了铁厂那边的提供的工具材料,以及程刚带来的土法水泥技术,再加上大量的人力投入,医院的建设速度超乎了众人的想象。整个医院结构和历史上那座差不多,只不过部分地方使用了砖混结构,加快速度的同时增强了房屋强度。

另外还特别设立了一处实验室,同时也作为药材加工车间,配置基本上和普通中学的实验室差不多,只有一些玻璃器皿、天平、酒精灯之类的仪器,最先进的就属那三台显微镜了,现在被用来培训学生,主要学习如何检查血型,为后续的输血操作做准备。

没办法,战斗打起来之后,那些失血过多的重伤员势必是需要输血的,看过电视剧的都清楚,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血液存储技术,得靠现场抽血输血。根据地的第一次输血操作是在去年的12月,一位老乡在修理房屋时不慎受伤大量出血,当时送到医院后虽然及时救治止住了流血,但人也早已昏厥。

人体失血超过600ml就是危险失血量,达到1200ml则随时可能死亡。可是当时的山上虽然有注射器,却没有验血设备,当初过来时程刚也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放眼整个医院唯一知道血型的就只有他自己。还好程刚是O型血,二话没说就让护士抽了两管(他带来的最大的注射器就是100ml,毕竟血型未知,为了以防万一最多只能输200ml),之后又注射了少量的生理盐水,总算把人救活了。

说实话,100ml的玻璃管注射器光看模样就让人瘆得慌,何况针头还不是现代常用的一次性细管针头,粗的吓人。换在穿越前程刚打死也不敢这么做,但是到了这里,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挨这两针对他来说,不说云淡风轻,好歹也能坦然面对了。

长了这次教训,第二次过来的时候程刚就早早做好了准备,现代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落后设备,这三台显微镜还是在42位面采购的。程刚也是现学现卖,好歹初中就学过显微镜的操作,玻片法验血的难度不算很高,掌握了之后就再拿来教学生,后面逐渐普及到部队里去。

现在大批的卫生员正在接受培训,等学会基本操作之后就可以分配到各个连队,只要每位指战员都做好血液检查登记,那么每次战斗后至少可以在野战医院实施输血救治。哪怕是极端条件,只要卫生员和医药箱都在,也能减少不少牺牲。

这些措施放在后世,哪怕是在建国后都属于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放眼整个华夏,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军队却是屈指可数。只要在根据地坚持实施下去,这支部队必然又会是如虎添翼。

“詹师长,现在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现在早就可以下床了,程主任,你就让我出院吧,现在敌人正在进犯,我的战友都在前线奋战,我怎么能躺着这病床上面坐视不管呢。”

“先别急,梓青同志,你的病历我看了,腿部和脚踝中弹,虽然没有伤到骨头,但肌肉损伤很厉害,不休养上个把月是好不了的,要是没注意还会留下后遗症。而且我还听说了,你当初吃了三天药之后就死活不肯再用药,到了医院不听从医生的安排,这放在战场上就是不服从上级命令。”

“哎,程主任,现在根据地虽然有上级的援助,但是能节省一点还是节省一点吧。尤其是消炎丸,效果好的出奇,我吃了之后伤口的炎症很快就消失了。想必这种药哪怕是放在大城市里也是有价无市,上面给咱们送过来肯定也花了不少代价,一想到这些,我哪里还敢舍得多吃哦。”

“你的心意我明白,消炎丸确实是一款特效药(实际就是前文提到的伪装成药丸的磺胺),但不管价格如何高昂,都抵不过我们战士的性命,你就不要多想了。何况这里是医院,当初我给大家也说得很清楚,到了医院,医生和护士就是伤员们的领导,一切行动都需要听从他们的指挥,绝不允许擅自行动。

你也是指挥员,下级自作主张破坏部署的事也没少见吧,怎么到了这里就不懂了呢。治疗和打战其实是一个道理,你们是和敌人斗争,医生则是和疾病斗争,既然医生下达了命令,那么肯定有医生的考虑,作为伤员你就必须要服从。

这样吧,你的情况我也了解了,再休养一星期,如果到时候伤口愈合没有问题的话,我就放你走,不过哪怕归队了,该做的检查和护理都不能拉下了,明白吗?”

“好,谢谢程主任,不过你看五天行吗,我真的快好了。”

“刚说的话你都没听呢,说是7天那就7天,要是这段时间你不好好注意,到时候伤口反复了我还得把你留下来。放心吧,这次保卫战的情况我很清楚,胜利是迟早的事,你好好养伤,别留下后遗症,后面有的是仗给你打。”

……

离开了医院,程刚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笑容,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说来也怪,明明有了他这么大的蝴蝶效应,那位张师长在前去接应的时候还是负了伤,不过好在根据地已经今非昔比,不会再遇到历史上那种窘迫境地。

——那个年代,根据地的医院没有酒精给伤口消毒,就用盐水冲洗,后来连盐都没有了,只能用金银花水代替,战士们从嘴里省下了一包盐,送给这位师长洗伤口,他却收起来交给护士,让其他的重伤员使用。一个伤口动了5次刀,却一直没能把子弹取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断恶化,坚持了整整两年却还是伤重不治。

首节 上一节 14/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