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303节

等到日军吞下此地之后,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刻,眼下协助队伍撤离,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另一边,只要不是对上红军,日本人的进展就异乎寻常地快速,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苏、浙两省的沿海地带,就已经全部被日军占领。

接下来食髓知味的小鬼子自然不肯轻易撒手,立马兵分二路,向北的沿津浦线与华北日军汇合,以求打通这条最为繁华的铁路线,往西的则在江面舰艇的掩护下沿江平推,径直往江城打去。

至于共军,吃惯了油光泛亮的大肥肉,还有谁愿意没事招惹那些硬骨头?

第五百七十八章 抗日军政大学

金陵政府在仓皇之中分崩离析后,原本的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变成了两强对抗。

更让常凯申失望的是,英美等国虽然也拿出了一些支援,用以安抚他这支残部,但却几乎没有对日本人的侵略行径,进行任何程度的处理,哪怕是一句稍显强硬的抗议都没有。

无他,现在生米煮成了熟饭,日军占领江浙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如果果军能够稍微争点气,撑得久一点的话,或许还有列强插手的余地。

但这一个月的功夫,那边内阁或议会还没讨论出个什么章程,果党就败得一塌糊涂,无论这英国人或是美国人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暂且忍下这口气,默认了如今既定的事实。

毕竟,果军靠不住,那就只能靠日军来与赤色阵营对抗了,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在欧洲早就成了个火药桶的38年,还真找不到比日本人更好的选择,来淌这趟浑水。

正如英国人希望通过对德国展开绥靖政策,来引导希特勒对东边的苏联下手一样。

在日军登陆申海的五个月后,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这个专门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协议,甚至没有其参与商议,就直接强加了上去,绝对算得上是绥靖政策的巅峰之作。

与之相比,常凯申的遭遇其实已经相当幸运了,好歹英美爸爸还觉得他尚有用处,肯拿出真材实料来养着他,而不是直接放弃。

“英法绥靖主义者作了法西斯的帮凶,把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

可以这么说,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做法,实实在在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我认为,如果没有发生别的意外,那么第二次欧洲战争很可能将在一到两年之内爆发,这反过来又将对我们的抗日事业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这也是最近中央为何要将抗日战争定性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原因之一,我上回就有提到过,所谓法西斯主义……”

9月底,就在《慕尼黑协定》这一新闻传到国内的时候,坐落在长安的抗日军政大学里,程刚正好就趁着这个机会,给新入学的学员们讲解一下国际局势。

和历史上一样,本时空的抗日军政大学也是一个临时性的办学机构,专门用以接收最近越来越多的,从日占区和果统区转移过来的知识青年,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之后,再派作他用。

不过差别还是有的,因为土共在近十年里对教育方面有了较高的投入,自有体系培养的学生数量同样不低。

可能在个别指标上不如人口、经济规模更大的沿海地区,但就目前而言,其实已经够用了,甚至还要更加好用一些。

至少这时不会闹出,还得等这些知识青年来到根据地后,大家才开始注意规范标准时间的情况。

当年是真有过的,因为缺乏钟表设备,老红军指挥作战大多只凭经验,中央到了陕北之后,也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普及准时概念。

在此之前,开会迟到个把小时都是常有的事情,并非大家不重视,而是农业社会出身的干部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

现在肯定就不一样了,反而是这些沿海青年来了这里,还时常会见到些西洋景。

平日在申海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的工业品,土共的基层机关、学校、医院基本都能配齐,一问下去,居然还是本地生产的,惊得来人目瞪口呆。

至于钟表更是不用多提,红军钟表厂在前不久补充了一批工人和设备之后,已经实现了机芯的自产,虽然在质量上相较于原本的“进口机芯”还有不少差距,但价格却大幅降低,终于能够向基层单位全面普及了。

而且不仅只是钟表生产,军工业在最近两年更是蓬勃发展的典型,一方面战争需要使得大量资源被投入了进去,另一方面这么多年的深耕也终于到了逐渐收获的时候。

更不用说还有根据地外的人才涌入,以及程刚适时的设备更新,综合下来,这发展速度简直快到了土共自己人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算上川军改编的新一军和滇军改编的新二军,如今红军的总人数已经突破了一百万,光将那些新组建的部队全面换装,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说其中一部分有赖于苏联援助帮忙解决,例如提供莫辛纳甘的枪机部件,然后再由土共军工厂加工成步枪,但如此之快的扩军速度,还是对军工体系的生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就这两年的战事而言,除非真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红军还真没法干出让战士们赤手空拳地上阵的搞法。

再不济也要确保他们枪支、子弹以及手榴弹都能配上,就是其他的支援火力只能视情况而定了。

在无后力炮只能满足精锐部队需求的情况下,二三线的指战员就必须用点土办法,把汽油桶埋在土坑里的飞雷炮,有时也能发挥些许奇效。

另外提到提飞雷炮,这玩意既不能过度神话,也不能太过小觑。

其确实有着射程近、精度差、发射过程复杂等一大票缺点,可相比于直接用人力投送炸药包,好歹也是一种进步。

而且光用黑火药可没法造出顶用的飞雷炮,以此时国内的化工水平,哪怕只是硝酸铵炸药,想要量产到可以在战场大量使用,也不是随便哪个势力都能干出的事情。

土共这边主要是因为有程刚提供化工专用的大型反应器皿,只要解决了人才问题,保证工程师和工人团队能够熟练掌握工艺流程,暴起产能甚至比日本人还要轻松,这才敢在战场上如此奢侈地投放炸药。

当然了,既然有了这么多合成炸药,那么使用改装的超口径迫击炮弹投送,其实是个更划算的买卖。

所以一直以来日军都要面临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无论是飞雷筒还是超口径迫击炮,或者更先进的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对于他们而言并非是什么无解的难题。

但是战争规模摆在这里,日本人的后勤能力同样没法保证他们,长期在战场上进行火力覆盖。

按照小鬼子一如既往的战术思想,装备不够人力来凑,训练有素的老鬼子兵就是他们战斗力坚实保障。

可土共对此早有准备,因为红军指战员同样不畏牺牲,敢于和敌人硬碰硬,装备也没有拉下代差,有时还能具备局部优势,所以这两年双方爆发了不知多少次近乎是两败俱伤的战役。

以红军的后备潜力,哪怕跟小日本一命换一命,甚至两命换一命,打到最后都是赚的,两年下来,日军的战斗水准已经开始呈现下滑的态势。

更不用说,除了前沿战场之外,广阔的日占区里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游击队,只要给他们提供不多的炸药和武器,就能叫那些日军据点不断失血。

从某种程度来说,日军选择登陆申海,开辟第二战场,也是他们在潜意识里认识到了情况有些不对劲,觉得事情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

总算在欺负了果军之后,小鬼子这才终于恢复了一些信心,否则他们还真可能开始担心,是不是夏国人出了什么异变,莫非自己连果党的军队都打不过,那可就笑死人了。

话说回来,最近这几个月里,军政大学的新生同样在爆炸式增长,许多人甚至就是直接从金陵中央大学转过来的。

虽然土共为了安置这些西迁的高等院校,已经专门拨款修建或改造校舍,以联合大学的形式进行管理。

但还是有不少师生,因为渴望尽快为国家和民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而选择接受相关审查,然后加入军政大学的短期培训班。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不久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可能被派去敌占区工作,换句话说,几乎每个人都已然抱有了必死的决心。

这也是程刚喜欢抽空过来讲课的主要原因,一来开拓他们的视野,二来也是给这些青年增添更多的信心。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今天我有点急事,只能给大家15分钟的提问时间,有想法的得抓紧了啊!”

就着《慕尼黑协定》一事,程刚把目前的欧洲局势基本都讲了个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夏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同样必将胜利!

当然了,程刚在讲课过程中也用了点话术,比如考虑到在场学员大多是刚从申海、金陵等地赶来不久,在思想上暂时没有来得及适应土共的节奏。

所以他在论述中,更加侧重于反法西斯阵营的划分,也就是不仅把苏联、夏国列入其中,英美等国也包含在内。

虽说这些都是几年之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听到这位土共要员亲口这么说来,一些还心存疑虑的学员,多多多少也放下了之前的顾忌。

说白了,这些新生们,是真怕战争打到最后,直接变成列强围剿苏联的翻版,有这想法不难理解,暂时来看,姑且放在一边即可。

第五百七十九章 远东与西欧

面对如今国内普遍的恐洋情绪,这其实没什么很好的法子可以解决,历史上新中国是通过抗美援朝基本搞定了恐美症,让国人认识到洋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如今由红军主导的抗日战争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不过东洋虽然也带着个洋字,可到底还是含洋量不足。

许多人渐渐相信土共或许能够打赢日寇,却还是对西方列强心存恐惧。

正如前面所言,如今基本盘丢了大半的常凯申,为何仍然能够稳住他的那套班子,手下文武官员依旧愿意听从他的号令,说到底就是靠的有欧美强国在背后支持。

而拥有一定“未卜先知”能力的程刚,无非就是在设法借着接下来的二战,提出一种在这时还算比较新颖的理论,即反法西斯主义。

在授课后的提问环节中,果然就有不少学员对于程刚的观点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归根结底无非一点,凭什么程刚就能认定,日本一定会与英美等国爆发冲突,说得更具体一点,将来日本为何就必然要侵略东南亚?

而程刚的回答也很直接:就凭法西斯模式本身的局限性。

对此,他最后还特地举了一个不少学员都有认识的例子:

“简单来说,法西斯模式就像是蝗灾一样,不建设,不生产,简单直接地将蝗虫群内部食物缺少的矛盾,转移到外面的粮食作物乃至普通植被上去。

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各地都爆发过蝗灾,不少同学或许都有亲眼见识过蝗群过境的惨烈景象。

一块地的植被吃完了之后,虫多粮少的矛盾依旧没能得到解决,所以很快它们就必须飞去下一块地,等在那吃完再继续飞往下下个目标,永无止境。

在过去的封建时代,人民群众因为收到地主阶级的压迫,很难联合起来合力对抗蝗灾,常常是一个县出现蝗虫之后,马上就蔓延到了隔壁几县,最后形成大面积的受灾区。

法西斯模式也是类似的道理,像日本和德国这样的法西斯国家,只要踏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战争就不可能自动终止。

正如一窝蝗虫卵孵化出来之后,为了种族暂时的存续,非得继续变成蝗灾不可,直至最终一切吃尽,然后全部灭亡。

若是战争终止了,就意味着他们的政党就得改组,要取消先军政策,甚至大幅裁军。

这么搞下来,先前已经坐大的军队集团第一个不答应,不管是谁,只要敢站出来阻止这个潮流,就必然受到反噬,前些年日本发生的一系列暗杀和政变正是如此。

因此,即便我们假设日本已经占据了夏国,而且东京的高层还很知趣,吃到甜头后马上就收手。

食髓知味的他们依旧会选择向其他方向发动战争,直至碰到不可逾越的阻碍,或者所有资源被他们耗尽为止。

更不要说现在这些侵略者,还要面对夏国人民汹涌如潮的反抗,占领收入根本就抵不上占领支出,亏到姥姥家去了!

这样怎么办?只能继续打别的地方,只有继续招惹更多的敌人,华北占不到便宜,就跑到江南,江南不行,再去闽粤。

等在他们夏国处处碰了钉子之后,哪怕个别日本人想要停下脚步,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还是会推着他们继续向南侵略。

法西斯终将灭亡,这不取决于日本和夏国国力对比,也不取决于哪个哪个国家参战与否。

这是取决于法西斯本身!”

在程刚看来,这段话的关键其实是夏国人民为何一定会战胜侵略者,也可以姑且算作《论持久战》的补充。

还是在李润石这位大军事家和理论家的帮助下,程刚才有机会总结出这些内容,然后向外界宣传。

至于在场的学员们听完之后,最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这倒无关紧要了,反正上面的预言将来肯定是要成真的。

其实在与日军开战之前,程刚也有过一些担忧,比如若是在夏国战场上揍小鬼子揍得太狠了,他们会不会因此偃旗息鼓,不再对东南亚下手。

少了日本这个高高竖起的靶子,土共在远东地区的存在就未免太过扎眼了,以眼下红军的实力,还不足以在内忧外患之下长期维持一整个国家的稳定,说不得就得像当年的苏俄一样,放弃掉不少利益。

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穿越过来,不仅没法让国家占到便宜,反倒不得不吃更多的亏,程刚就感到心虚得紧。

不过在真正领略到了小鬼子的战略水平之后,程刚还是忍不住笑开了颜。

不能拿几十年后总结出来的观点来预测此时的政治走向,作为现代人程刚当然知道日本人招惹东南亚的下场,可现在热血上头的小鬼子又哪里晓得。

在它们这群蝗虫的眼里,就只有侵略这一条解决矛盾的方法,如果现有的侵略战争解决不了,那就再开一场,直至最后问题全部消失为止。

这与日寇在红军手下不断吃亏无关,相反,他们越是吃亏,开辟新战场的动力就越是强烈。

其实从东北东局势上就能看出这点,因为程刚的干预,东北抗联不断给日本人添堵,所谓的满洲经营计划至今也没有回本的希望。

可以说,日军提前了整整一年挑动北平冲突,与其在东北的失败也有着极深的联系,以此类推,侵略阵线不断南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36年入侵华北、38年登陆淞沪,时间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估摸着东南亚战争也不远了。

当然,一旦问题涉及到英、美等国的殖民地,就肯定不能光考虑远东地区的政治局势,还得把国际尤其是欧洲局势全部囊括进来。

转眼来到38年12月,一件大事的发生,瞬间将各国目光聚焦到了西欧。

与之相比,高举“和平反赤”青天白日旗的汪伪政府,宣布加入《国际防赤协定》,以及红军于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些事情,倒显得不怎么引人注目了。

两年前,西班牙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建立了共和政府,随后法西斯势力圣胡尔获和弗朗哥分别发动叛乱。

在过去这段时间中,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强国都不同程度的干涉了这场战争。

而且因为临近欧洲的原因,西班牙内战吸引而来的目光,比夏日战争还要多出不知多少。

世界各国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原因很多,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通过实战检验装备性能和作战思想,至于政治方面就更加复杂了。

因为两场战争恰好重合,土共要集中精力对抗日本侵略者,所以对西班牙内战的关注不多,只是借着苏联的渠道派出了军事观察团,以及时了解国际最前沿的战术发展。

首节 上一节 303/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