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64节

所以我也不会强迫大家就必须要讲觉悟,讲党性,能做到当然好,但做不到也正常。

我们的年纪都不大,不少同志还不到三十,其中也包括我,井冈山根据地创立还不到两年,虽然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很明显我们还远远没有到成熟的地步。

就像婴儿学步,小孩子读书一样,很多事情不懂就是不懂,要多摔跤,多挨打才能长记性。

对于怎么建设一支新的军队,怎么建设一个根据地,乃至到怎么建设一个党,所有人都没有经验,只能一步步摸索,没有经验就会走弯路,也会有很多不必要的牺牲……

不过这么干巴巴地讲也没什么意思,元团长,我问你一个问题。”

“程主任,你说。”

换完枪之后,席上的气氛恢复了些许的平静,随后程刚便犹如碎碎念一般,开始讲了这么一通道理,其他人也许是醉意上来了,又或者没有太当回事,所以刚开始还听得有点模模糊糊的。

不过被程刚点名之后,元纹财还是赶紧应了一声,可马上程刚讲的话,就把他的冷汗给激出来了。

“六大的决议案,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很清楚所谓的决议案到底指的什么,其实就是里面关于土匪问题的那段话。

元、汪毕竟是党内军内的干部,这么重要的文件内容,不可能始终将他们隔绝在外,所以一直以来程刚也没有刻意地瞒着他们。

“知道了。”说完这三个字后,元纹财感觉喉咙有些干涩,想要喝点什么,却又发现桌上什么都没有,难受得不行,只得继续忍着。

“当初决议案下来的时候,李委员和我还有其他几位同志,都对此表示了反对,很明显这不符合我们的实际。

几位土匪出身的干部,对根据地的发展是有明显功绩的,这点组织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

当然,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有顾虑,本来有同志建议,这次干脆把你先调开,跟着我们一起下山,但被我给否了。

因为很简单,就算把你带走了,你元纹财八成还会再跑回来,只有在这山上你才会觉得安全,说白了,讲你有山大王的思想,是一点都没错。”

程刚继续以一种漫不经心的语气说着这些话,但每一句都仿佛一根刺一般,扎在左边这些人的心里头,他们知道,程主任这明着是在指元团长,实际却是针对所有地方武装出身的干部。

“程主任,老元他……”没想到却是汪卓最先站了出来,虽然在之前他与元纹财分别领着两支土匪,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互相之间交流不算太多。

但自从汪卓决定参加红军指挥,他们两人的队伍就始终编在一起,又因为同属客籍出身,在土客矛盾不断浮现的党内,他们便逐渐成了亲近的盟友。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种下意识地派别意识,乃至山头主义,本来就是一直以来的常规操作。

不过,还没等程刚安抚过去,元纹财就把旁边的战友给按下了,随后跟着说道:

“程主任,这一年多里头,你对我们哥几个,也包括我们三十二团,可以说是照顾有加。

没有李委员和你,就没得我元纹财和几位兄弟现在的风光,指不定现在我们还在领着几十杆破枪在这山上当土匪呢。

我前面就讲了,这份恩情,我们所有人都记在心里头,所以只要李委员或者程主任发话,让我束手就擒,我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非常具有特色的发言,但很显然这并不是程刚想要的。

对于元纹财等人而言,虽然他们读过几年书,可在思想上基本还是传统的那一套,对于李委员,是佩服他的雄才伟略,而对于程刚,则是敬畏他的深厚背景或者说财力。

如果按照戏文里的那一套来比喻的话,李委员自然是汉高祖刘邦,而程刚应该是萧何,至于他们,大概也能算屠夫樊哙一般的人物。

当然了,对于马列,对于革命,这些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否则也不会选择在当初那个危难的时刻,加入红军这支朝不保夕的队伍。

至少得承认他们具有最朴素的阶级观,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和敌人的斗争。

只是同时也得承认其还是具有局限性,关于这一点,李润石和程刚都有足够的了解。

说白了,红军创时期,不就是由这么一群工人、农民、土匪、旧士兵组成的么,这些人里头,又有哪些能够完全满足后世的标准呢?

一支具有强大思想和力量的军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更不是可以凭空从地里冒出来,期间必须要经历极多的磨难,才能将原本不合格的那些人改造过来,顺带也要淘汰掉一部分。

“好了,我今天不是过来立威的,更不是要跟你们扯山头,李委员也好,我也好,都明确地反对山头主义,只要我们发话就管用,那其他人发话就不管用了么?

当然咯,我知道你们的顾虑,所以一直以来,都默认了你们这座山头的存在,对于三十二团的物资,也从来没有短过。

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想当你们的山大王,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你元纹财背地里干的那点事,我能不知道吗?贪污受贿的大毛病没犯,但是违背纪律的小毛病是层出不穷。

土匪思想和我们党的理念本来就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在这里放个话,不出十年,如果你的脑子还没得长进的话,那么必然会被清除出红军的队伍。”

当说到这里时,程刚停顿了一下,然后环顾四周,观察了一遍周边人的表情,有紧张,有平静,甚至还有冷笑,不一而足。

随后他也没有留下争辩的机会,继续说道:

“但十年毕竟是十年,那么远的事情,我们就暂且不去谈论了。

重话讲到这,我再说点轻松的,至少在近三年里,你元纹财的位置我可以给你稳住。

只要以后你不犯纪律上的问题,后面我还是一视同仁地对待,缺枪补枪,缺粮给粮,绝对没有半点含糊。

其他几位三十二团的同志也是如此,这是我的承诺,我想至少这个信誉我还是有的吧?”

同样的停顿,再次观察下来,不少人的脸色开始出现了翻转,但程刚还是没有在意。

“老话说得好,响鼓不用重锤,该讲的道理其他同志都讲过,之后还会继续给你们上课,直到你们彻底丢掉土匪习气为止,关于这一点,锡宪同志,就麻烦你了。”

席上,除了程刚之外,另外一名外籍干部就是完锡宪,此时刚刚二十二岁的他,已经成为了根据地留守干部里,少有的能够被土客两派同时接纳的存在。

完锡宪虽然年轻,但经验足够丰富,作为三年多的老党员,他没有多做声,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有他在这里负责教育,不管是李润石还是程刚,都非常放心。

虽然知道在后面的斗争中,这位同志必然将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甚至很有可能像历史上一般早早牺牲,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将他留下来是此时最佳的选择。

“至于三年之后,如果你们身上的毛病还没有除掉,那么也别怪我不客气了。

红军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发展,如果跟不上队伍成长的速度,那么就必然会掉队,这点无论对谁都是如此。

我肯定不希望看到掉队的情况,可要是真的发生了,那么我也会建议落下来的同志,就不要在继续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安心心退下来,无论是对你们,还是对组织,都是一件好事。”

大概算得上一波三折吧,不过如此安排对于左边的军事干部来说,却也算得上勉强能接受的办法,至少比现在就被撸下来,或者干脆被枪毙要强。

“《论语》里面有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这是什么意思,学过的基本都明白,大概就是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之前说过,我们所有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所以我也会尽量避免以上几点错误做法。

告诫的话已经说了,后面考核的标准也要细讲,期间督促当然不会少,小气我肯定不会,至于你们做不做得到,就看各位自己的了。

不过即便做不到,我也能理解,真到了那一天的话,就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面子,我也给你们一个面子。

至少性命是无忧的,这点不用担心,同时也少不了再给些财物,保你们全家的安稳生活,虽然不希望看到这一天,但如果真遇上了,就惟愿大家也可以好聚好散吧。”

第132章 席间谈话(中)3k6大章

当话讲到这个份上的时候,其实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在部分觉悟较高的同志看来,这是对旧体系的妥协,而在另外一部分人看来,这又是在强人所难。

所以倒像是里外不是人了一般,对此,程刚在讲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这么做。

没错,元、汪等人确实是土匪出身,他们心向革命的同时,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从长远来看当然也能算是一种隐患。

作为‘绿林豪杰’,他们虽然经过了一些党的培养与教育,但绿林习气仍然存留了不少。

而在其中极为致命的一个缺点,就是“只信仰个人,不相信群众”。

李委员在时,就只佩服李委员以个人,说什么“李委员是中央才”,“我就听一个李委员的”,顶多再勉强加一个程刚。

而对隆朝青等一批知识分子出身的同志却是颇为看不起,在地方工作和人事安排等问题经常发生矛盾。

这就让地方上的同志极为难办,偏偏很多工作没得军队的帮助又很难执行下去,红军主力在的时候还好,这一旦分兵了,问题只会愈发明显。

历史上,三十二团的这两位头头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乃至被以不光彩的方式杀害,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对于当时的地方干部眼中,只有除掉此二人,才能使得边界的政权不再是‘与土匪合作的联合政权’,而是‘真正的党所领导的政权’。

当然了,很明显这种态度是有失偏颇的。

而且,这也不是现在就立马抛弃他们的借口,如果用人的时候就虚与委蛇,不用的时候就喊打喊杀,这种行径短期内可能还不会出什么问题,但长期来看,谁会愿意和这样一股势力合作呢。

只是,对于此时的大部分同志而言,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是极度缺乏经验的,有时候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觉悟和热情来做事,这一点其实无口厚非,罗马也不是一日可以建成的。

年轻冲动,没有经验,又缺乏斗争智慧,就很容易变得偏激,要么左要么右,甚至是时左时右,左完又右,右完再左。

说白了,还是缺乏明确的思想引领,以及足够的经验教训,对于这点,只能依靠时间来解决。

而且,也只有通过漫长的培养过程,获得一支合格的干部队伍,很多事情方才能施展开手脚,否则哪怕最正确的政策,到了基层执行起来,也会很快变味。

对于程刚来说,他对这段时期的第一印象,就是左与残酷,所以到了他具体执行时,就会下意识地偏向右与温和,说白了,他想充当一个厚道人的角色。

可是厚道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不偏向某一边,就相当于被两派一起排斥,要是没得足够的根基,轻则被架空,重则直接人道消灭,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你夹在中间,使得两边的斗争火力全都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作为眼中钉一般的存在,自然有不少人希望你尽快消失。

如果换了别人来的话,很可能只会成为众矢之的,但好歹程刚有个金手指在背后撑着,其他人碍于如此也不敢对他太过分,方才有那么一点执行的余地。

这次与地方武装派的三年之约,就是这位程主任的第一次尝试,具体有没有效果他自己也很难保证。

可能三年还没到,那几位就因为各种原因牺牲了,或是死在自己人手里,或是死在敌人手里。

同时也不排除因为力量天平的失衡,客籍占领上风,反客为主杀得土籍人头滚滚的可能性,这都是讲不定的。

至于三年之后,如果两派之间的内斗还能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问题其实反倒好解决了。

到那时核心红军的力量,必然发展到了一定层次,对于此地些许的矛盾,完全可以一力压制,不需要有过多的顾虑,只要不太过分,总是能收尾。

同样的道理,程刚也不怕这些人做大,如果他们心里头仍然以土匪自居,那么必然没有什么前途,以后是抚是剿都不会太难。

而若是确实心向革命,愿意做出改变,哪怕是不充分的改变,在他们彻底落伍之前,也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再说了,就算是落伍了,只要不与红军作对,也可以给政策给出路。

不过,这一切的思路,都建立在程刚对革命未来极度自信,坚信红军一定能够发展起来,党必然会统一全国的基础之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信心,他才能表现得如此大气。

所以同时又要知道,这份信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或者说对于此时的大部分党员而言,都缺乏这种必胜的信念,在偏激的背后,其实还有强烈的恐惧。

正是因为自觉处于弱势地位,始终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旦内部出现一个叛徒,就意味着整个局面的彻底崩坏,所以寄希望于赶尽杀绝所有的可疑对象。

在后面几年,斗争形势激烈的时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不只存在于上层,有时候上级政策很可能只是导火索,而基层当中积累下来的矛盾才是最大的隐患。

这是一个新兴组织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所必须要面临的难关,迈过去了就是胜利,迈不过去就只能剩下一段历史资料。

即便是程刚自己拉起一支队伍,该遇到的麻烦照样一个都不会少,而且还很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干部,而遇到更多的难题。

就目前来看,老老实实地跟着红军走,已经是当下他这个现代青年能够选择的唯一一条道路,离开了党,整个华夏很难再找到这么多优秀的进步青年。

无论他们过去、现在、未来将会犯多少错,至少在刚刚度过白色恐怖之后,这些人还愿意跟着党一起战斗,这份忠诚就已经颇为难得了。

若是还想要吹毛求疵,那么至少也得先找出足够的能够替代的干部苗子才行。

也正是这个原因,程刚极为大胆地选择了包容的态度,哪怕要承担里外不是人的风险,只要他的做法能够在未来稍微减少一点不必要的牺牲,那也在所不惜。

想到这里,程刚又再次打破了席间的沉默,只见他转向右边,对着这面的土籍干部说道:

“各位,我知道你们与三十二团的不少同志,或者说与客籍出身的这些干部有很大的矛盾,这点我不做过多干预,思想工作不是我程刚擅长的。

但就像之前所有的后勤分配一样,我后面还是会继续保持足够的中立,只要你们有合理的需要,都可以与我沟通,在我能做到的范围一定尽量帮助大家。

我向大家保证,后面绝对不会随意偏袒你们中的任意一方,这一年来我算是勉强做到了一些,但还不够,接下来欢迎各位监督,有问题的都可以直接批评。

但是,我也要给你们提出一点要求,无论是土籍还是客籍都是如此,现在革命还远远没有达到成功的地步,我们的根据地建设更是离目标差得老远。

在这种情况,可以有内部的矛盾,乃至争执我们都能容忍,但绝对不能有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

如果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就想着把对方干掉,然后觉得自己立马能顺利把持一方,贯彻己方的理念,这就是白日做梦。

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真遇到了这种情况,就别怪我程刚不讲情面。

不管是土籍杀客籍,还是客籍杀土籍,又或者有人觉得外籍干部也是个挡路石,想要挖掉,都还请尽早熄了这份心思。

你们之间怎么斗,哪怕把人撸下来了,只要程序正当,我都不会插手,但只要杀了人,那么抱歉,以后就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帮助!”

首节 上一节 64/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