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1066节

“而现在,陛下去要率军出潼关,前往湖县去跟魏军交锋,这本身就改变了我们的战略,只要一出这潼关城,我们为苏贼所败的机率就会大大提升,这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刘备打了个冷战,陷入了沉默。

诸葛亮的话没错,前番他就是因为听了法正的献计,没有把所有兵力调到潼关,才接连招至惨败。

现在,诸葛亮的计策,却是要他率潼关的主力,前去接应法正所部,这其中的风险,焉能不令刘备忌惮。

“陛下,诸葛丞相的计策,确实存在风险,但不这么做,我们就救不出法孝直那一万多人,那可是一万多人啊。”张飞忍不住提醒道,显然他也赞成出兵。

砰!

刘备的拳头击打在了案几上,脸上涌起决然之色,沉声道:“翼德说的没错,那可是一万人,朕无论如何也不能白白葬送了,就依诸葛丞相之计,即刻派人前往陕县,去告知孝直他们吧。”

诸葛亮微微动容,暗暗叹了一声。

张飞等武将们,却兴奋起来,以为终于可以不用龟缩,能出关与找苏哲报仇雪恨了。

这时,赵云却道:“陛下,如今陕县城被敌军围成水泄不通,我们的信使根本没办法潜入,又如何将陛下的旨意传达给法太尉他们呢?”

刘备蓦然想起,忙是看向了诸葛亮:“对呀丞相,陕县被围成了铁桶,咱们如何跟孝直他们联系上?”

“而且,我们的密使还有被敌军劫获的可能,到时候万一泄露了机密,后果不堪设想。”赵云又道。

诸葛亮却淡淡一笑:“陛下放心吧,臣自有计策,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陛下的旨意,送入陕县城中。”

神不知鬼不觉。

刘备越发好奇,忙问诸葛亮是什么手段。

诸葛亮便向刘备附耳,将自己的手段,悄声的告诉了刘备。

第八百七十四章 传递消息

时夜,陕县西南。

一座小山上,十几名黑衣人,正立在山头上,远远俯视着陕县城方向。

那一座孤城,灯火暗淡,仿佛风中摇曳的一盏孤灯,随时都可能被吹灭。

孤城四周,则是茫茫无尽的星火,灿烂如银河一般,那是魏军的围营。

“族兄的担心没错,魏军围营跟铁桶一般,想潜入城中,说九死一生都是轻的。”

诸葛诞望着魏军围营,发出一声低沉的感慨。

话音方落,诸葛诞忽然间觉察到了什么,抬起手臂抓向了虚空。

他能感受到,丝丝缕缕的夜风,正从指尖滑过。

南风起了。

诸葛诞眼眸一亮,欣喜道:“族兄夜观天象果然没错,弟兄们,速速把孔明灯给我点起来。”

号令传下,十几名黑衣人忙碌起来,将早就准备好的十几盏孔明点起。

孔明灯徐徐升起,顺着南风,向着陕县城方向飘浮而去。

诸葛诞的目光,则盯着灯下所悬挂的那一道卷轴,直到孔明灯远去,只余下点点星光。

“这么多孔明灯,总有一盏能顺利飞到陕城吧,法孝直啊法孝直,希望你还记得跟我孔明族兄的约定。”

诸葛诞喃喃自语过后,翻身上马,带着一众黑衣人摸下了山头,很快就消失在了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

魏营。

夜色已深,大营中一片沉寂,只有隐隐约约的鼾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大营内。

大多数的魏军将士皆已入睡,只有值守的士卒们,依旧在夜色中凝神戒备。

他们的注意力,大多时数里都盯向陕城方向,并没有注意到头顶天夜空。

老将黄忠策马徐行在大营内,每经过一处要害,都要对值守的官兵一番叮嘱。

这一圈巡视下来,黄忠感觉到困意袭来,便打算先回军帐,喝一碗热汤,醒醒脑子再巡视。

“不行啦,到底是上了年纪,熬不了夜啦,唉~~”

翻身下马的黄忠,摇头一声叹息,随手掀开帘子,就打算入帐。

就在他低头的一瞬间,一双苍老却不失锐利的鹰目,陡然间发现了什么异常。

他重新直起了身子,退后几步抬头看去,蓦的看到点点星火,正从头顶飘去,眼看着就要越过大营上空,向着陕县而去。

“孔明灯?”黄忠神色微微一动,面露狐疑之色。

这大晚上的,谁吃饱了撑的,没事竟然释放孔明灯?

黄忠回头向着孔明灯飘来方向望去,看到的是茫茫秦岭余脉,眼中疑色越来越浓重。

蓦然间,他想到了什么。

“不好,这一定是刘备想给城中守军传讯息,却怕被我们截住,所以想用孔明灯从天上送进城里去!”

想到这一节,黄忠也不及向苏哲禀报,当即翻身跃上战马,抓起铁胎弓,朝着孔明灯的远去的方向就飞奔而去。

南风渐急,孔明灯在加速,很快就要飘出弓弩射程。

黄忠一面策马急奔,一面大吼道:“弓弩手,看到天上的孔明灯没有,立刻给老夫放箭,给我射下来!”

正在值守的弓弩手们,被黄忠一番喝斥,抬头一看,方才发现孔明灯,纷纷开弓射击。

嗖嗖嗖~~

一支支利箭腾空而起,朝着孔明灯射去。

只是大多数孔明灯已飘远,高度又有百步之距,再加上夜风颇急,箭矢的精度被干扰,密密麻麻的箭雨射过去,只有不到五六盏被射落。

首节 上一节 1066/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