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1157节

自送走昏倒的诸葛亮后,刘备就这样一直站在城头,翘首南望,巴巴等着赵云越吉的消息。

没办法,这一战乃是他最后的希望,动用了他所能够动用的所有反击力量,结果如何,直接关系着他的生死存亡,由不得他不上心。

天色已明,依旧没有消息,刘备越来越焦虑不安,不停的搓着拳头,担忧二字全都写在了脸上。

他的身后,关羽,张飞,司马懿,杨阜等文臣武将们,一个个也是忐忑不安,思绪翻滚如潮,揣测着这场偷袭战的结局。

天都已经大亮了,却还未见南岸魏营方向燃起火光,这意味着赵云他们仍旧没有得手,烧毁魏军的粮草。

刘备心中,那个不祥的预感已越来越强烈。

“陛下快看,南面方向有兵马来了。”眼尖的哨兵大叫道。

刘备心头一震,立刻凝起目光,向着城南极目远望。

视野中,果然出现了滚滚尘雾,显示着一支兵马正飞奔而来。

看那速度,尘雾的厚度,分明是一支骑兵。

刘备的心立刻顶到了嗓子眼,紧张到呼吸也加重,心都快要跳出来。

片刻后,那支兵马全貌,清楚的映入了眼帘。

那是一支打着“赵”字旗的汉军,数量不过两千余人,且丢盔弃甲,旗帜零乱,分明是一副大败而归的迹象。

第九百四十九章 君臣惊魂

那一支军队,分明是赵云统帅的军队。

去时这支军队有一万余人,回来时却只有两千人不到,还一个个披红挂彩,丢盔弃甲,这不是惨败还能是什么。

不仅是刘备变色,在场的汉国大臣们,无不是骇然变色,惊哗四起。

“不可能啊,为什么会失败,这不合理啊……”献出这条计策的杨阜,更是喃喃自语,眼神尽是耐人寻味。

刘备深吸一口气,极力的平伏下震惊的情绪,佯装出淡定自若,冷哼道:“尔等怎么这般沉不住气,谁说子龙他们就一定败了。”

说罢,刘备便下令打开城门,放外面的兵马入城。

城门打开,吊桥放下,那一支黯然落魄的残兵,彼此搀扶着默默入城。

片刻后,赵云登上城头,站在了刘备的跟前。

“子龙,这一仗……”刘备迫不及待的想要问出结果,却又心中充满了恐惧,害怕知道结果。

赵云深吸一口气,拱手默默道:“回禀陛下,这一仗,臣败了。”

众人哗然变色。

刘备更是感觉如被一记闷棍敲在了额头上,身形晃了一晃,跌跌撞撞的倒退了几步,靠在了城垛上。

“陛下!”关羽吓了一跳,赶紧扶住了刘备,生怕刘备后栽下城去。

刘备紧紧的抓住关羽,死死闭上眼睛,大口大口的喘息着,极力的压制着胸中翻滚的气血,以免再次当众吐血。

过了好一会,刘备才勉强平伏下了气血,深吸了几口气,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他盯着赵云,微喘着气,沉声问道:“说,你们到底是怎么败的?”

赵云便默默道:“臣等奉陛下之命率军出城,洮水也确实结冰,臣等本是顺利的踏冰过河,杀入了敌营,眼看就要大功告成。”

话锋一转,赵云却叹道:“可谁想,关键时刻,那马超竟率骑兵杀到,我们功亏一篑,被迫撤退,怎奈魏军来的太快,越吉和五千人马被截断在了南岸。”

换一口气,赵云接着道:“臣率五千残兵,好容易登上了北岸,原想把这支兵马给陛下带回来,谁想刚刚上岸,就先后又遇上了两支魏军骑兵,臣苦战不胜,折损了半数兵马,只能带着这点人马回城。”

赵云用黯然的语气,将失败的整个经过,原原本本的道与了刘备。

结果已再明了不过,苏哲必是看穿了杨阜的计策,才会派出三路骑兵,前去截击他们。

“不应该啊,这一条计策天衣无缝,神鬼难测,那苏贼是怎么看破的?”

杨阜喃喃自语,失魂落魄,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赵云则叹道:“杨义山,不用奇怪,那苏贼乃九奇之首,智谋深不可测,你的计策虽然神妙,被他识破也并非是什么不可理解之事。”

杨阜身形一震,后背掠起一丝深深的寒意,不由打了一个冷战。

那是一种恐惧的冷战。

自诩智谋的他,虽久闻苏哲九奇之首的大名,却一直不太相信,世上当真有这样神一般的智谋之士。

所以,他才两度向刘备献计,试图挑战苏哲的智谋。

可惜,两次的惨败,却将他的所有质疑,所有的自诩都被摧毁。

他终于体会到了苏哲智谋的可怕,他与之相比,就仿佛凡人在挑战神的智谋一般。

“一个人的智谋,怎会强到这等地步,他到底是个什么怪物,什么怪物啊……”

杨阜失魂落魄,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惊异之中。

“丞相,朕该怎么办?”惊魂中的刘备,蓦的清醒过来,嘴里颤声叫着,目光向众臣扫去,想要搜寻诸葛亮的踪迹。

人群中不见诸葛亮的影子,他这才赫然想起,诸葛亮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根本没办法再为他出谋划策。

“大汉的列祖列宗啊,请你们告诉朕,朕该怎么办?怎么办啊?”

刘备仰问苍天,悲凉之极。

……

魏营。

颜良和马云鹭二人,已挟着一场大胜之威,回到了大营中。

紧接着,马超也带着越吉的人头,以及斩杀敌军五千的功劳,回到了大营。

首节 上一节 1157/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