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431节

……

次日天明,苏军大营。

苏哲刚刚才睡醒,外面亲兵就来报,言是伊籍已归,正在外求见。

“这么快,快传他进来。”苏哲顿时睡意全无,连脸都来不及洗,就兴兴的出了外帐。

刚坐下,伊籍便走了进来,拱手就要见礼。

“不必多礼,快说说吧,结果如何?”苏哲迫不及待的问道。

伊籍便笑道:“果然不出所料,那陈宫当真愿意归降。”

“当真?”苏哲精神一振。

“那还能有错,为了说服陈宫,属下可是费了好一番唇舌。”

当下,伊籍便把他如何见着陈宫,又如何晓之以理,分析利害关系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与了苏哲一遍。

苏哲笑了,便叫人立刻去传庞童和张辽前来。

这一条说降陈宫的计策,正是庞童所献。

庞童分析得出结论,陈宫对曹操复仇的畏惧,一定会超越他对吕布的忠诚,为了避免落于曹操之手,他一定会不得不选择归顺于苏哲。

那个时候,苏哲就可以利用陈宫为内应,里应外合,速破濮阳。

当然,至于怎么个里应外合法,就要靠伊籍跟陈宫之间的商议了。

片刻后,庞童和张辽二人,先后来到了帐中。

苏哲便将陈宫愿意归降之事,道与了二人。

“看来我这条计策没有白出,还是起了点作用的呢。”庞童俏脸上扬起几分笑意。

“庞小姐就不必谦虚了,你这条计策,不是起了点小作用,而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苏哲将她夸赞了一番,目光又看向伊籍,“机伯,那陈宫说他打算如何里应外合,助我破城?”

伊籍便道:“陈宫说了,他在城中的嫡系军队不多,能调动的人马不足八百里,所以必须要主公及时策应才行。”

说着,伊籍一指濮阳东面方向,接着道:“陈宫说他会在明晚三更时分,发动他的八百人马起事,抢夺东门,介时请主公尽起大军接应,务必要赶在吕布派人来镇压之前杀进东门,否则他的接应将功亏一篑。”

庞童微微点头,说道:“以陈宫现在的实力,这倒也是他唯一可行的办法。”

“这么说,庞小姐是建议我用陈宫之计了。”苏哲问道。

庞童沉吟片刻,点头道:“此计看来天衣无缝,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漏洞,童儿以为可行。”

苏哲的目光却看向了张辽,问道:“文远,你为何一直不说话,莫非有不同看法。”

从开始到现在,张辽始终都是一声不吭,并没有对陈宫的归降,显的格外的惊喜。

甚至,张辽的眼神之中,还透出了几分狐疑。

听得苏哲相问,张辽便道:“庞先生,哦不,应该是庞小姐的这条计确实是妙,只不过我对陈宫这么痛快的决定归顺,有一些不太理解。”

庞童神色一动。

伊籍也面露奇色,却是不以为然笑道:“那陈公台走投无路,选择投降主公,这是明哲保身的唯一办法,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因为我觉的,陈宫根本就不是明哲保身的人。”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早有所料

伊籍一怔,一时未能领会张辽这句话的言下之意。

庞童却星眸一亮,说道:“张将军的话有点意思,请继续说下去。”

张辽看向了苏哲。

苏哲拂了拂手,示意他有话直说。

张辽便道:“当初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是看出曹操胸怀大志,才智过人,志不在区区一个兖州,而在于天下,为父报仇入侵徐州只是借口,直正的目的却是开疆拓土。”

“而陈宫却知道,曹操要以兖州为基,向四方征伐,开疆拓土,他们兖州人势必要出钱出人,最终得利的是曹操,受损的,却是陈宫他们这些兖州人。”

“所以,陈宫才选择背叛曹操,拥立吕布为主。”

听罢他这一番话,庞童目露几分奇色,似乎是不太敢相信,眼前的这个张辽,一介武将,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细致入微的分析来,着实令他感到惊讶。

“文远继续说下去。”苏哲拂了拂,示意道。

张辽便继续道:“主公的志向,乃是平定天下,十倍于曹操,夺下兖州之后,势必以之为根基,四面出击,开疆拓土,将来兖州所出的钱粮,所出的兵源,又何止是当初曹操所需求的十倍。”

深吸过一口气后,张辽沉声道:“所以末将就怀疑,陈宫连曹操都能背叛,他当真会选择投降主公?”

一席话说罢,张辽提出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苏哲不语,只笑眯眯的看向了庞童,眼神之中,透着一股别有意味的含义。

庞童思绪飞转,品味着苏哲的眼神,蓦然间省悟过来,便笑道:“主公,你莫非是一早就怀疑陈宫投降的诚意,所以才特意把张将军召来对质?”

“哎呀呀,我也只是怀疑而已,没想到文远与我一样怀疑,如此看来,我的怀疑应该是没错的了。”苏哲哈哈一笑,举杯呷了一口。

庞童起身踱步,倩影在苏哲跟着晃了几晃,忽然间抿嘴一笑,回眸说道:“既然陈宫没有可能投降,那他所谓的投降,必定就是诈降了,他所谓的里应外合,只怕也多半是圈套。”

“聪明。”苏哲点点头,“陈宫这个人,虽然不是九奇,却也是诡诈多端,小瞧了这个人,必定是要吃亏的。”

庞童星眸转了几转,便冷笑道:“既然他跟你我斗智,那我们就让他输个心服口服便是吧。”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便已明了对方内心所想,不禁会心一笑。

……

濮阳城。

首节 上一节 431/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