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649节

当下,文丑便令了苏哲的密令,星夜兼程南下,去跟张辽会合。

文丑南下,依计行事。

苏哲为了掩盖真实目的,则继续在易水南岸屯兵,大肆赶制船筏,摆出一副将要正面强渡易水的假象。

为了把戏给作足了,苏哲还数次分出偏师,在易水上下游几次偷渡易水。

曹操则继续按兵不动,根据南岸的细作,随时派出骑兵,去阻击苏军偏师渡河。

这么一来二回,曹操仗着骑兵的速度,几次赶在苏军渡河前抵达,挫败了苏军的渡河企图。

不觉对峙一月,苏军几次失利,损兵达三千之众,却无一次成功登上北岸。

一次次的小胜,也令对岸的曹军士气渐渐振作,让曹操也重新恢复了自信。

渐渐的,曹操和他的士卒们,似乎已把当年苏哲给他们的恐惧,忘了个一干二净。

眼看着易京防线就要修筑好,曹操已经做好了退入防线后,用持久战把苏哲熬退的美好前景。

他却浑然不觉,远在东面的渤海之上,一支舰队正悄无声息的北上。

第五百二十七章 海上偷袭

海风徐徐,水波不兴。

万里晴空之下,上百艘战船,正顺着风势,一路向北疾行。

甲板最前方,张辽扶剑而立,目光凝视着前方,不时又瞟向西面的海岸线一眼,眼眸中闪烁着期待。

自从颜良文丑等河北名将归顺以来,苏哲麾下猛将爆涨,曾经为苏军第一骑将的他,此刻便显的黯然不少。

甚至,此次的北伐幽州,苏哲都没有带他上前线,只令在他后方训练重骑兵。

楚公之命,张辽自然是不敢不从,但心下却有一颗立功的心,不愿安于后方。

他却没想到,苏哲竟意外的把攻取幽州的第一功,交给了他。

那百余艘战船上,所装的,乃是苏军三千名精锐的重甲铁骑。

这些重骑兵,都是选择了苏军中最优秀的骑兵,所选战马,也是最健壮的良马。

至于盔甲兵器,无一不是精心打造,人与马皆全身披重甲,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样一支重甲铁骑,数量虽然只有三千之众,却足挡十万雄兵。

而现在,苏哲就把这支最昂贵,最强悍的武装交给了他,要他去完成一桩看似天方衣潭的任务。

“楚公,我张辽绝不会辜负你的信任,你就等着我的捷报吧……”

张辽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

“张将军,想什么呢?”

身边响起了文丑的声音,打断了张辽的神思。

张辽回过神来,淡淡笑道:“我在想,我们在海上已漂了十几天,什么时候才能抵达目的地。”

“依我的估计,应该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快了。”文丑目光投向了西面。

话音方落,忽然间,他眼眸一动,似乎发现了什么异常。

几秒钟后,经过了仔细的辨认后,文丑脸上渐渐涌起了兴奋,大叫道:“到了,我们到了,泉城港到了!”

张辽神色一震,急是向海岸方向望去,隐约看到沿岸一线,聚集着不少船只,似乎确实象一座海港。

张辽脸上,渐渐涌起了兴奋的狂喜。

他几步飞奔上二层甲板,凭高远望,将那一座海港看的更加清楚。

“泉城港到了,传令各舰,立刻改变航向,给我杀上岸去!”

张辽脸上杀机狂燃,兴奋的放声大吼。

一艘艘战船上,漂泊已久的苏军将士们,一听说泉城到了,无不精神大振,纷纷抄起了兵器,热血狂燃而起,等着大杀一场。

舰队改道向西,冲着海港疾驰而去。

很快,整个港口便尽收眼底,只见一艘艘船只,慌忙起锚逃窜,隐约还能听到鸣锣示警声远远传来,显示着敌人的措手不及。

转眼间,舰队便冲入了港口,朝着几乎毫无防备的岸边杀去。

张辽翻身上马,战刀在手,大喝道:“弟兄们,随我杀上泉城港,攻取蓟城,端了曹操的老窝。”

没错,张辽就是要端了曹操的老窝。

幽州的核心,就在于其州治蓟城,而泉城与蓟城共属广阳郡,位于蓟城东南,滨临渤海。

苏哲给张辽和文丑的任务,就是运载着重骑兵,从海上绕过易京防线,由泉城登陆,直取蓟城。

曹操把大部分的主力,都放在了易京防线,后方必定空虚,张辽的三千重甲兵力虽少,却足以把曹操后方搅个天翻地覆。

一旦蓟城有危,不但易京守不住,曹操连退回辽东的道路,也有可能被载断,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蓟城,乃是曹操必救之城,介时其必会派出精锐的骑兵,去对付张辽的骑兵。

这正是庞童的计策,逼使曹操派出主力骑兵决战,然后以重甲铁骑,消灭曹操的骑兵。

战船入港,张辽和文丑统帅着骑兵,如猛兽船从船上杀了下来,冲向了惊慌失措的敌军。

一番杀戮后,不到几百的敌军被杀了个精光,苏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下了这座海港。

成功登陆之后,张辽下令在港口中搜刮了一番,在就地补充粮草后,三千铁骑即刻出发,直奔西北方向的蓟城而去。

……

易水北岸,曹军大营。

首节 上一节 649/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