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651节

……

幽州。

三千铁骑军团,正沿着北去蓟城的大道,一路狂奔。

“文远,咱们最多再走二十里,就到了安次城了。”熟悉幽州地形的文丑,指着前方道。

张辽勒住战马,便叫拿来地图,细细的审视。

“安次城在这里,它是通往蓟城最后一座城池,该城城墙矮小,算不上什么坚城,应该不会有多少兵马驻守,最迟午后时分,我们就应该能攻下。”

文丑指着地图分析着,言语中透着自信。

张辽凝视地图半晌,却忽然眼前一亮,从怀中取出了一枚锦囊。

文丑面露好奇。

张辽拆开锦囊,从中取出了一封密信,拆开了看了一番,不由微微点头。

随后,他便合上锦囊,喝道:“传我将令,全军就地停下,安营扎寨,好好休整。”

号令传下,众将士们立时停下,扎营的扎营,埋锅造饭的埋锅造饭。

文丑心中却充满了狐疑,对张辽的这个决定,有些不太理解,特别是对那枚锦囊,充满了好奇心。

中军帐刚一扎下,文丑便赶了过来,一进门便道:“文远啊,咱们离安次城不过几十里地,攻下了那里再休整也不迟,为何现在突然停下?”

“攻下安次城自然是轻松,但攻下之后该怎么办,子勤你可曾想过?”张辽笑着反问,语气中透着几分玩味。

文丑不假思索道:“那还用问么,自然是稍做休整,叫将士们吃饱喝足了,即刻兵发蓟城,待夺下了蓟城后,再以逸待劳,等着曹操的骑兵前来送死。”

文丑是亲耳听到了庞童的计策,自然知道,苏哲派他们海上登陆,目的就是为了灭掉曹操的轻骑兵。

张辽却反问道:“子勤你对幽州的地形最了解,应该知道,蓟城位于平原之上,四周都是一马平川,子勤觉的,就算是曹操的骑兵被引过来跟我们决战,我们也胜了,但能全歼他们的吗?”

文丑一怔,眼眸转了几转,摇头道:“这点我倒是没想到啊。”

他好歹也是河北骑兵,精于骑兵,岂能想不明白。

他二人此战取胜的自恃所在,就是重骑兵的超强护甲,无敌的冲击力。

以三千重甲铁骑的强悍,足以在正面对冲中,将曹操的三万轻骑兵冲垮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问题却在于,蓟城一带都是平原,就算是冲溃了曹军轻骑,也仅仅是造成了一定杀伤而已,大部分溃散的敌骑,还是可以轻松的逃散。

这也就意味着,他二人的这场胜利,仅仅只是对敌人造成杀伤而已,却没办法全歼敌骑。

而敌军方面,经历了失利之后,自然会看清楚苏军的意图,便会改变战术,避免跟他们进行正面对决。

如此一来,全灭敌军轻骑的计策,岂非就此成了泡影。

想明白其中关节的文丑,不禁点头道:“文远言之有理啊,那你的意思呢?”

张辽便将手中锦囊扬起:“所以,楚公早就替我们想到了这些,事先为我们选定了一处全歼敌骑的战场,这就是我不攻安次城的原因。”

说着,他将锦囊给了文丑。

文丑这才恍省悟,知道那锦囊原来是苏哲暗中给张辽的密计。

他便接过锦囊,迫不及待的拆开了里边的密信一看,脸上不由涌起深深的惊叹。

“楚公当真是神人也,人在千里之外,从未到过幽州,竟然对幽州的地形了如指掌,实在是不可思议……”

第五百二十九章 重骑对轻骑

安次城以南。

夏侯渊正率领着三万曹军轻骑,一路狂奔。

狂奔两天两夜,是日清晨,他终于率军抢先一步赶到了安次城。

当他得知,苏军还在安次东南二十里时,不由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是行军神速,封住了苏军进攻蓟城的路线。

入城后,夏侯渊也不敢轻视,当即派出大批斥侯,密切监视苏军的动向。

经过一天的侦察后,斥侯们带回来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情报:

苏军数量并不多,人数不过三千左右,而且都是轻骑。

夏侯渊笑了。

苏军不过三千轻骑,先前能在幽州所向披靡,无非是仗着沿路各城防备空虚而已。

现在,他十倍的骑兵已经赶到,三千苏军轻骑在他眼中,不过蝼蚁般的存在。

夏侯渊燃起了雄心壮志,他不单单要解蓟城之围,还要灭了这三千苏军,狠狠扬一扬他曹军军威。

于是,夏侯渊当即下令,三万铁骑于次日倾巢而出,要一鼓作气辗平二十里外的苏军。

……

翌日,午后。

苏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张辽正跟文丑商议着作战计划,这时,斥侯飞奔而入,报称夏侯渊已尽起三万大军,向着大营这边杀奔而来。

张辽和文丑对视一眼,二人的眼中没有半分忌惮,相反,还涌起了欣喜。

“楚公当真是决胜千里之外啊,把夏侯渊的一举一动,都推算的清清楚楚,他果然送上门来了。”

文丑感慨万千,眼神中涌动着深深的佩服。

张辽则拍着他的肩道:“你归顺楚公没多久,楚公的神奇你才见识了一二而已,将来有你惊叹的。”

随后,张辽便传令下去,命令大军拔营,沿着来路向泉城港口方向撤退。

首节 上一节 651/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