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782节

孙策身形一震,蓦然间省悟,不由打了个寒战。

鲁肃说的没错,如果他全师在此,就算失了水营,也可以从容的退往柴桑城固守。

因为苏哲的军队数量,跟他守城的军队数量相当,这样的兵力对比,苏哲不可能完成对柴桑城的包围。

现在形势却不同了,他的两万兵马被吕蒙带走,这一仗损兵至少万余,最后能退往柴桑城的兵马,只怕最多两万余众。

苏哲以两倍多于他的兵力,当然有能力实现对柴桑城的围困。

最要命的是,苏哲国力强大,一旦完成围困,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北方调兵前来,把柴桑城围成水泄不通。

而他只有江东一隅之地,兵力又限,到时候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为他破围。

想想当年的黎阳,邺城,何等之坚固,最后却被苏哲围了大半年,最终还是被攻破,何况是区区一座柴桑城。

退入柴桑固守,只有死路一条。

孙策打了个寒战,蓦然省悟,脸上的怒色立时收起,唏嘘道:“子敬啊,幸亏你及时提醒,不然我就误了大事了。”

说罢,孙策便提算下令,绕过柴桑城不入,向东面继续退却。

柴桑城除了西北的水营外,东面还有一座水营,主要是周转运输粮草之用,里边的船只虽然不是战船,无法进行水战,但也足以运送他的败兵从水上撤走。

孙策正要走,鲁肃却拉住了他,沉声道:“主公,咱们在前边逃,苏贼的大军在后边追,如果不能阻挡住敌人的追击,咱们如何能顺利的上船撤走,到时候这几万精锐大军,岂不得全部覆没在这里。”

孙策身形又是一震,眼中再次涌起深深寒意,原先的恼火愤怒已荡然无存,只余下了深深惶然。

“子敬言之有理,那你说该怎么办?”孙策用渴求的目光看向了鲁肃。

第六百三十五章 心悦臣服

众将脸色一变,无不低下了头,面露犹豫之色。

谁都知道鲁肃话的意思。

所谓留下来坚守柴桑,实际上就等于牺牲自己,换取孙策和主力大军撤退。

因为谁都知道,一旦柴桑变成孤城,被苏哲围困,下场只有一个。

城破人亡。

从他们听闻的关于苏哲的所有围城战,还没有一例能成功守住的例子,无不是被苏哲攻破了城池。

这些江东猛将们,自然没有信心,去打破苏哲攻无不克的神话。

孙策回头扫向了众人,看到的却是一张低垂的头,所有人都不敢正视他,没人铤身而出。

孙策失望了,眉头紧皱,正要发火。

“我留下!”

就在这时,众人中却发出一个决毅慷慨的声音,一名年轻的小将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是凌统。

孙策松了一口气,阴沉的表情变成了欣慰,一拍凌统道:“关键时刻,还得看公绩,好,我就给你三千兵马去守柴桑,你放心,我一定会收拾兵马,卷土重来。”

凌统没有过多的慷慨,只是向着孙策深深一躬身拱手,所有的信任都在无言之中。

孙策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时间再多说,拨马转身便走。

众将不敢迟疑,纷纷跟着孙策而去。

鲁肃也看过凌统一眼,以敬佩的表情向着他一拱手后,方才无奈的叹息一声,拨马而去。

凌统目送着孙策远去,暗暗一咬牙,率领本部三千兵马,望柴桑城而去。

残破的两万不到江东军,一路望风而退,逃往了柴桑城东粮营,争先恐后的抢上战船,逃往江上。

苏哲紧跟着便率军杀到,先命甘宁等率步军水军围住柴桑城,接着亲率骑兵军团,一路追向东面水营。

当他率领着铁骑军团,浩浩荡荡的杀入水营时,大多数的敌方败军已逃上了长江,只留下千余不及上船的士卒,还有堆积如山,来不及烧掉的粮草。

杀!

苏哲毫不留情,铁骑辗过,将残存的一千多江东军,杀了个鬼哭狼嚎。

正午时分,这场杀戮终于结束。

魏军将士们聚集在江边,向逃上长江的江东军们,肆意的大骂,尽情的耀武扬威,享受着胜利者才有的得意。

苏哲望着逃入江上的敌军,冷笑道:“柴桑已失,江东门户大开,孙策,你就那一隅之地,我看你还能逃到哪里去。”

这时,胡车儿飞奔而来,扛着一大袋粮草,兴奋的叫道:“魏王你快看,这水营里边全是粮草,至少也有四五十万斛,咱们这下发啦!”

苏哲眼眸一亮。

这几十万斛粮草,对他来说倒是意外之喜,有了这些粮草,就能大大减轻荆州百姓的负担。

苏哲满意的点头笑道:“很好,今晚咱们就用孙策送给咱们的粮米酒肉,好好的庆祝一番。”

马蹄声响起,老将也黄忠也飞奔而来,兴奋的叫道:“魏王,这一战杀的真是痛快啊,咱们足足斩杀敌军七千之众,至少俘虏了三千多人,这些人魏王打算如何处置?”

“把他们统统放回江东去。”苏哲果断的一拂手。

黄忠一愣,显然理解不了苏哲的用意。

这些俘虏可都是精壮之士,就算不把他们收编为己用,也不应该放回去助长孙策的军力,杀了岂不更干脆。

苏哲看出他的不解,便冷笑道:“不过三千人而已,就算全部收编了也无足轻重,倒不如放他们回去,借他们之口,让江东人知道我们大魏王师的恐怖!”

黄忠恍然大悟,忙赞苏哲英明。

苏哲便留下部分兵马,守御城东粮营,自率铁骑之师,直奔柴桑城。

当他折返而回之时,才得知孙策留下了凌统率三千兵马固守柴桑,摆出了死守孤城的架势。

首节 上一节 782/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