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第786节

吕蒙身形又是一震,转眼怒火狂燃,骂道:“鲁肃误国,鲁肃误国啊!”

吕蒙在这里恨其不争,孙策大败,柴桑失守的消息,却在迅速的遍传下去。

“完了,柴桑被攻陷啦。”

“这怎么可能,柴桑可是咱们江东的大门啊。”

“主公号称无敌于长江,却连柴桑也失了,莫非那魏王当真是天神下凡啊。”

“柴桑都失了,咱们还在这里攻打海昏城,还有什么意义吗!”

……

一时间,江东士卒们惊议纷起,原本就因攻城不下而受挫的斗志,迅速的跌落谷底。

吕蒙恼恨半晌后,长吐一口气,喝道:“传令下去,速速鸣金收兵!”

铛铛铛——

金声响起,撤退的命令下达。

前方正在指挥攻城的潘璋,听到金声响起,不由疑惑的回头望去,心想吕蒙不是下了决心,今天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拿下海昏的么,怎么现在正攻的胶着之时,却突然莫名其妙的下令撤兵。

军令如山,潘璋也不敢不从,听得无奈的下令收兵。

爬满城墙的江东士卒们,立时如潮退下,在城头魏军箭矢的“欢送”之下,灰溜溜的撤了下来,只留下了千余具尸体在城墙下。

潘璋飞马回归中军阵,远远看到吕蒙时,便不解的质问道:“吕都督,将士们正进攻的卖力,你为何鸣金收兵?”

“因为柴桑城失守了,我们只能撤退。”吕蒙默默的答道。

潘璋脸色愕变,吃惊的目光看向吕蒙,那眼神还以为吕蒙在跟他开玩笑。

“你不用这样看着我,我没跟你开玩笑,柴桑城确实已被苏贼攻破,主公已弃城东撤,让我们尽快撤围,前去跟主公会合。”

吕蒙又重复了一遍,语气中也透着几分无奈。

“为什么?好端端的,柴桑城为何会失陷?”潘璋茫然惊愕,一脸的匪夷所思,难以相信。

吕蒙轻叹一声,便将柴桑失陷的原因,如实的告与了潘璋。

潘璋身形一震,脸色越来越难看,越来越困惑,似乎无法理解孙策的所作所为。

“那于吉当真叛变了吗?”潘璋不解的问道。

吕蒙摇了摇头,“照目前情况来看,主公应该是中了苏贼的离间计,错杀了那于吉。”

潘璋倒吸一口凉气,“主公何其英明,身边还有鲁肃为他出谋划策,竟然还中了那苏贼的离间计?”

吕蒙不再回答,目光看向柴桑方向,喃喃叹道:“九奇之首的智谋,果然是比肩神明,哪怕我们尽了全力,依旧不是他的对手么……”

一番唏嘘感叹后,吕蒙拨马转身,无奈道:“走吧,弃围东撤吧。”

说罢,吕蒙黯然离去。

潘璋也无可奈何,只得喝斥着惊慌的江东士卒们,匆匆忙忙的弃围而去。

城头上,魏军将士顶住了敌人又一波的进攻,无不长松了一口气。

邓艾看着退去的敌军,却发现今日江东军的退却,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

果然,稍晚时候,斥侯细作便传回消息,说是江东军不但放弃了这次的攻城,更是直接弃了围营,正向东北方向撤去,不知意欲何为。

“吕蒙竟然弃围了,难道说,主公已经……”

邓艾心中涌起一个惊喜的念头,却又不太敢确信。

毕竟,他攻下海昏才不到十余日,纵然他深信苏哲有通天之能,也不敢确信苏哲能这么快就攻下柴桑。

邓艾便不敢大意,反而是命令加强戒备,以防是吕蒙久攻不下,想出了诱敌之计,故意令他放松警惕,好在入夜之时反杀回来,杀他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邓艾又派出大批斥侯,严密监视吕蒙军的动向。

两天后,斥侯相继发回消息,吕蒙军自离开海昏之后就一路远去,非但是没有北上回柴桑,反而是东渡鄱阳湖,往建业方向撤去。

这个消息令邓艾心中愈加兴奋,便想自己的猜想多半是对了。

果然,三天之后,一骑来自于柴桑的信使,带着苏哲的手书抵达了海昏城。

在那封书信中,苏哲盛赞了邓艾的功劳,向他告知了柴桑攻克的捷报,命他继续率海昏之兵北上长江,合会主力大军共取建业。

第六百三十九章 功名利禄

柴桑城。

大批的军械旗鼓,正在从上游的原水营中,陆陆续续的运往柴桑水营。

苏哲大肆庆祝三天后,已准备着大军顺江东下,直取建业。

这一仗虽然重创孙策,夺柴桑,降凌统,杀敌过万,但却对孙策并未造成致命打击。

根据情报,孙策已退至下游的皖口一线重新立营,并命镇守江东的孙权,继续调拨储备兵源前入皖口增援。

同时,孙策又从吕蒙手里调回了近一万兵马,使得皖口之兵数量恢复到三万左右。

三万水军,依旧不是一个可以小视的数字。

而苏哲若想杀奔建业,沿途还需要攻下孙策的皖口,濡须口,以及采石等三处隘口,才能直抵建业。

如果孙策铁了心,依托于三处隘口节节抵抗,苏哲想要灭掉江东,还需要花费些时日。

而且,孙策又命吕蒙率七千兵马,驻守于豫章郡最东端的鄱阳城,始终对苏哲进兵路线的侧翼存在威胁。

苏哲跟庞童和贾诩商量了一下,这两位九奇一致认为,若想顺江继续东下,必须要拆除鄱阳这颗侧翼的钉子,确保粮道畅通无阻。

他二人的想法与苏哲自然是不谋而合,况且镇守鄱阳的不是别人,正是吕蒙,苏哲也有心除掉这个巨大的威胁隐患。

首节 上一节 786/1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