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006节

罗马的历史上也存在过统治者即为神灵的事情,只是不像诸夏那样成为一种传统,甚至都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资格成为所有罗马众生的族长。

他们是搞了很久才明白一个道理,很久以前汉人的统治者就兼顾了两种最高的身份,先是族长(天子)然后才是管理者(王、皇帝)。

按照罗马人的理解,天子的身份远远要重要于皇帝这个身份,简单的原因是族人需要无条件听从族长的指示,是从一种道德、族系、社会关系方面等等的约束。皇帝则是使用一种法规来约束国民,通常能够被划归于法律方面的,基本上就等于是一种强权制约。

其他大多数国家,最高统治者仅仅是掌握了“法”,因为不是族长的关系缺失了“理”,等于是处于一种法理缺失的状态,天然上就不具备家天下的“合理性”。

所以就能发现一点,像是罗马的统治家族每时每刻都在遭受挑战,那种挑战还是一种既定的规则,不像在诸夏挑战“天家”是一件违背了伦常、背弃了忠诚、会触发神灵怒火的事情。

在诸夏,想要对最高统治者发起挑战,需要的前置条件就是天子先自己玩脱了,导致百姓对统治者家族失望。

要是用数据流的说法,天家的民心得是降低到百分之三十或以下,有人对天家发起挑战的时候才有可能成功。若是天家的民心至少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任何人对皇权发起挑战都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在很多国家,统治者得不得民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能做坐稳屁股下面那张宝座的原因仅仅是自身持有的武力足够强大,玩的就是各大贵族之间的互相竞争,平民就算是想要成为一名士兵参与进去都难。

用通俗一些的说法,大多数国家的阶层是固化,历来就是龙生龙凤生凤的格局,想要获得参与权力的游戏,得是自家的某个祖先走了狗屎运成为一名贵族。

“汉人用了数千年的时间才形成现在这种社会结构。”尤利安不是那么确定汉人的这种文明到底好不好,更无法估量罗马能不能学:“就算是有心想学,我们也绝难办到。”

基1督1教是被君士坦丁家族扶持起来,才几十年就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有了私军再加上与众多贵族纠缠不清,奥古斯都想要一手神权一手皇权恐怕要先历经一场地狱难度的角逐。

弗拉维斯不好搭话了。他们瓦伦提尼安努斯家族就是其中一个与基1督1教有深深瓜葛的一个家族,不是不能斩断与基1督1教的利益纠缠,可必定是会伤筋动骨。

类似于瓦伦提尼安努斯家族这种情况的太多了,难以想象基1督1教只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怎么能做到这一步。他们之中不是没人想到一旦让基1督1教继续壮大的话,罗马会陷入皇权与神权失衡的状态,不过君士坦丁家族才是罗马当前的统治家庭,他们认为要操心也是君士坦丁家族去操心,根本轮不到他们去操闲心。

“我们办不到,波斯人同样也办不到。”尤利安自身其实也和基1督1教有不浅的纠葛,他能够回到罗马权力核心,基1督1教并没有少出力:“他们比我们应该庆幸的是琐罗亚斯德教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宗1教。”

琐罗亚斯德教在萨珊是作为一种依附统治者的宗1教,他们似乎是满意当前的状态,遇到与统治者执政理念有分歧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琐罗亚斯德教选择退让,不像是已经壮大的起来的基1督1教敢与君士坦丁家族在各方面叫板。

如果说尤利安已经发现基1督1教有些尾大不掉的趋势,那么他肯定不敢相信到了某一天,基1督1教会强大到随时随地可以左右皇权的地步,甚至是等待基1督1教有了自己的教皇,包括罗马在内的国家都需要经由教皇的加冕才具备统治国家的合法性。

“波斯人近年来每年的军费都是往上翻,我们不得不进行跟进。”尤利安看了一下弗拉维斯,又看向了另一辆马车上的柴尔德主教:“我们的军费增涨没有波斯人的幅度那么大,想要增税却是远比波斯人更加不容易。在这一件事情上,基1督1教帮了很大的忙。”

君士坦丁家族现在是罗马的统治家庭没有错,关键是相当数量的罗马贵族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对君士坦丁家族打从心里反感,能够维持国家的统一都是那么不容易,想要全国性质跟着君士坦丁堡制定的政策走属于没可能。

“我们的军费增涨了三倍,由今年起每年达到四千万金币之多。”尤利安清楚的知道那还是因为罗马离汉帝国太远的原因,大部分军费也不是用在组建陆地军团,是被用在了海军的建设:“除了直接向汉帝国购买之外。像是你们瓦伦提尼安努斯,接了不少份额的订单吧?”

“只是占了很小的份额。”弗拉维斯实话实说道:“留在国内的份额都是研究性质的资金,用在向汉帝国采购占了军费的七成。”

罗马急需海上力量来确保势力范围的安全,自身无法建造远洋船只的前提下,短时间内需要成品的战船只有向汉帝国购买。

作为一个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的帝国,罗马人也清楚军备不能单靠买,有再多的困难也得搞明白怎么造,懂得造了再研究怎么更新,要不然就是永远落后他人。

“实际上我与汉帝国的礼部有过沟通。”弗拉维斯没藏着掖着:“向汉帝国购买图纸,或一次性付清总费用,或是以制造产量来分别付费。”

尤利安还真的不知道那么一回事,希冀地问:“他们怎么回复?”

“汉帝国没有拒绝,只是……”弗拉维斯苦笑着摇头:“我付不起他们开的价格。”

“多少?”

尤利安对那一方面不熟悉,想的是一个家族付不起,不是能联合采购吗?

第967章:罗马必须忍

涉及到科技产物的时候,再高的价钱都可能出现,尤其是那种别人有的而自己没有的科学技术,卖方肯卖已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现在并没有“一流强国卖标准,二流强国卖品牌,三流国家卖产品”的说法,实际上要不是汉帝国出现在他们的视野范围,汉军也能随时随地威胁到他们的安全,想要让国际军火市场变得繁荣,都是到十八世纪的事情了。

“他们并不分批售卖战船蓝图。”弗拉维斯为了让尤利安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先说了一下买卖的基础。他果然看到尤利安露出了惊喜却又苦闷的表情,自己也苦笑着说:“不可能是全部的整套,但仅是汉帝国愿意贩售的那些款式。价格其实并不夸张,它们值那个价。”

尤利安深呼吸一口,重复问道:“多少?”

“不是单纯的金钱报价。”弗拉维斯觉得那些附属条件才是最重要的:“牵扯到了政治条件。”

礼部给予弗拉维斯的回复是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包括罗马的海洋船只全面转为汉帝国标准。

除了海洋船只的标准制定之外,哪怕是罗马人自己的造船厂也被要求需要有汉人官员前往监督造船过程,给出的理由是汉帝国虽然卖的是蓝图,可是绝对不愿意见到有次品的出现。

有懂得技术的汉帝国官员前来“把关”对罗马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虽然觉得那个条件怪怪的,却也乐于接受。

对于像瓦伦提尼安努斯这种产业有六成以上都是造船业的家族来说,汉帝国还提出在罗马境内开设造船厂的条件才是要命的一项。

一旦罗马境内有汉帝国的造船厂,没等购买蓝图的罗马家族将技术吃透,市场份额估计也不会剩下多少了。

“的确是的。”尤利安以自己的理解说道:“我们向汉帝国购买船只,他们抬高价格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送货路途遥远。”

弗拉维斯认为尤利安没有抓住关键点,是他们这些本土造船家族面临造船技术的更新,停产的同时汉人插入市场,平常时候他们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阻止,真让汉人在罗马境内有造船厂就没有任何阻止的可行性手段。

“如果汉帝国开设的造船厂愿意招收罗马工人的话,并不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尤利安是从全局在进行思考:“我们极度需要他们的帮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相比起追赶,经济方面可以暂时进行牺牲。”

从全局出发的角度而言,弗拉维斯知道尤利安说法无比正确,但尤利安是皇室,他们只是贵族。

罗马的贵族并不需要完全配合皇室,不与皇室起龌蹉的贵族在罗马甚至称不上是合格的贵族。

统治罗马的皇室可以一换再换,贵族的利益却是不容受损。这种理念已经在罗马存在数千年,并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当前已经有市场份额那么一个理念,罗马人在数千年的开拓历史中,一开始还是纯粹为了土地在征战,后面逐渐明白哪怕不占领土地,只要去占领市场也是一种胜利。

“我们的技术完全落后于汉帝国,本身就没有竞争能力。”弗拉维斯必须要说得更明白一些:“假设能够付得起资金,君士坦丁堡也愿意接受汉帝国的附属条件。我们至少要花三到五年的时间去吃透那些技术,那三到五年的时间就会形成一个空档期。”

尤利安有些听懂了,就是还没明白弗拉维斯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大。

“空档的期间,包括我们瓦伦提尼安努斯家族在内都会向汉帝国采购船只。但万里迢迢去购买,与在自己的家里购买,殿下应当明白其中的区别。”弗拉维斯觉得自己已经讲得非常明白,停下来稍微让尤利安消化一下,才接着说:“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会有一种粘性。就是向某个商家购买商品,只要那件商品不是太次品,用了觉得好的前提下,下一次想要再购买同类商品的时候,会依然去那一家。”

尤利安听着那么直白的描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买了某家的商品觉得好,还真的是形成了一种惯性,下一次想要再买同类商品想到的就是那一家。他同时也明白了一点,不是谁都有那个能力万里迢迢抵达汉帝国采买,可去家门口却是一件再便利不过的事情。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已经接受了汉帝国租借港口的提议。”弗拉维斯其实是内心反对港口租借却闭嘴的人之一,他知道尤利安也是。他叹息道:“数千年来,罗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耻辱两个字没说出去,稍微修饰了一下:“这么的理智过。是现实逼迫我们不得不理智,一旦不理智可能发生任何一个海岸线烽火连天的事。”

尤利安深切的知道一点,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罗马租借给汉帝国的港口年限看着不高,租金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可观,却是一个遮羞布罢了。

汉帝国海军进入地中海耀武扬威,庞大舰队直抵君士坦丁堡,对于罗马人来说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震惊。

曾经的什么蛮族火烧罗马或是暴动的奴隶大军威胁罗马,与汉帝国的舰队直接开到本国首都城下相比,什么都不是。

“如果仅是来自舰队的威胁,我们不可能做出那种让步。”弗拉维斯不是罗马的统治核心阶层,他却是有脑子:“真正让奥古斯都咬牙点头的是火药武器。”

首节 上一节 1006/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