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04节

好像……刘彦也是铁弗吧?只不过是鲜卑的铁弗。

可能话比较难听,但绝对是真实的事情。西晋崩溃之后,只要是位处长江以北,想要发展起来必定需要有胡人的背景,可以像是冉闵那般作为胡人的义子,要么是像刘虎那般成为胡人的铁弗(女婿),否则绝无发展起来的可能性。

真不是危言耸听,刘彦就收到了一些儿消息,有人正在四处打探他的信息。他用膝盖骨都知道打听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哪个族群,只要能够找到他是晋人的证据,到时候还真的有可能会发生众胡围攻的事件。

众胡围攻发生过,并且不是多么久远之前。正是这样,看看那些明明有强大实力的晋人大族,他们只敢躲避在城寨和坞堡,哪怕是出来都是效力于胡人,就该明白晋人没有某层皮真的很难在中原发展。

刘彦清楚的记得一件事情,后赵内乱之后冉闵崛起,随后就是鲜卑呼啸南下。到了更加后面,鲜卑也该衰弱一段时期,一些鲜卑铁弗却是混得风生水起。这也是刘彦一再犹豫后,接受纪昌联姻拓拔鲜卑的真正原因。

说白了,想要有所成就,哪怕是刘彦有金手指,有一些掩护还是免不了的。

时节到了秋季收割时分,汉部在长广郡依然还有两个没有清除掉的目标,可是到了这个点,压根就不是刘彦不想解散军队就能办到。

一些懂点规矩的会由族长或是首领亲自来拜会刘彦后才告辞,另外一些蛮子要么是派人来说一下,或是干脆连告辞都没有,竟是领着人直接跑了。

将近三个月的征战,前前后后增增减减,到最后剩下的是不足一万七千人?

在所有人都没有在意的情况下,汉部有进行过统计,消灭的敌人该是四千左右,俘虏的敌人有七千六百;听从汉部指挥的乌合之众,最鼎盛时期有两万三千,中途跑掉了大概两千多,战损了五千左右。那么后面还真的就是只剩下不到一万七千!

上一刻还是大军啊,下一刻竟然作鸟散兽?要不是有一大片狼藉的营地,谁能相信这里曾经是一个人数超过两万的大军营?

部队转眼离散让刘彦不断苦笑,最后骂道:“真是******!一点最基础的纪律都没有,难怪胡人难有百年国运。”(本书第二句粗话)

“除了那些被点名留下来的人,另有三千三百人自愿归附汉部。”徐正看去颇为兴奋,他说:“自愿留下来的人中,不少是骑乘好手。”

大概、应该、也许……那些留下的人中,不少该是徐正这段时期不断的努力吧?他可是渴望能有一支骑兵很久了。

汉部需要骑兵,那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并不是说别的,只要看看屡次作战的记录就晓得了。

三个月来,汉部进行野战有十三次,十三次全胜,但是只有一次是独立自主完成了全歼。其余的十二次,到后面都需要召集来的乌合之众那些马队的配合才围歼。

步兵打胜仗,想要完成全歼除非是事先安排部队埋伏在敌军的溃败路途,要不哪怕双方都是步兵,想全歼也不存在可能性。

历史上的全歼,没有一次是真正杀死所有敌人。所谓的全歼,只是让敌军失去建制,难以再会整、再战,既消灭部队建制,不是将所有敌人杀光。

要是步兵对上了全部是骑兵的敌军,胜只可能是小胜,不会有多少的斩获,败了恐怕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这一点了解两宋历史,绝对是很清楚明白的。)

“战马、粮秣、兵器……,我们全部不缺!”刘彦几乎是用着蛊惑的语气对徐正说:“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我要看到的是,明年的今天,我们有一支数量不低于两千的骑兵!”

徐正瞬间感到了满满的压力,他求助似得看向了纪昌。

纪昌看到了徐正的视线,下一秒是将头给别开。

徐正脸上表情一僵,赶紧向魏骏驰和李洪看去,却见两人笑得有些没心没肺。

刘彦是有信心汉部能够训练出骑兵,他们不缺战马和相应物资,再有冉闵那边雇佣的三十来人,怎么可能会弄不出一支骑兵?差别就是,这支骑兵到底是样子货,或是能够在战场创出威名。

没有人比刘彦更渴望有一支精锐的骑兵了。他为了能够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甚至都答应了一件事情,由拓跋秀委托在塞北的部落管事,大肆购买拓拔鲜卑和慕容鲜卑抓捕的战俘。

就是,陆路或者海陆没有通畅之前,刘彦别想获得那些战俘……

第111章:代国来人

古时候生活节奏一般很慢,那是受限于交通,亦是受限于生产力。大事件以及政局上面,以传播的速度为准,极为可能是几百里外发生了某些什么事情,需要到一两年……乃至于是更久,才会传播过来。也许……不注意打听也就永远不知道!

这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刘彦对生活的慢节奏深有体会。

为什么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蜡烛是有,不过是蜜蜡,非等闲人可以用得起。油灯?油也不便宜,再则是容易引起火灾,没人会乱点。夜晚没有照明,除了想一想事情,异性之间做些爱做的事,没有光线还能做什么。

刘彦喜欢登高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理由,不是爱吹风冷,毛病的人才喜欢吹冷风。是他希望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止是眼界,还有内心的远见。他不太清楚五胡乱华时期的历史大事件,无法像一些“同行”那样拥有知晓各大历史事件的优势。只能尽可能地根据局势来进行布局。

研究和发展海船势在必行,刘彦知道自己不是晋人,是汉人。他一点晋人的模样都没有,无论是从气质还是思想,但他不是匈奴人。

在这个年头,不是匈奴人就不是汉人,等待所有匈奴人都不认可刘彦是匈奴人的时候,他就该遭受围攻了。

恰是有这种担忧,刘彦真的比较怀疑在陆地上发展有没有用,一旦诸胡围攻的事情真的发生,再多再好的发展必定也是毁于战火。

此时此刻,刘彦再一次地登高望远,借着月色看到的是夜幕中一座座的村庄,自然也有那些勤劳的部族民众开垦出来的农田。

汉部是夏季才到HD区这边,春耕早就过了,但是安置下来,进行了分村,连刘彦都无法制止晋人对于在田地里劳作的狂热。

明明田朔是给各个村落安排了很多活,可那些晋人哪怕是干安排的活累得半死,都会在将需要干的活干完后,像是勤劳的老牛那般扑向村落的田地,一遍又一遍地清理杂草与石子。

刘彦至今都还记得那个夜晚,他路过一处村庄,发现有人摸黑在田地里劳作,他好奇问了一下,被问的人老实巴交地讲“为了来年春耕呀”。他听到回答,内心的感触现在都还记得,那是一种酸楚,更是彻底明白晋人……或者说农耕民族对耕作的渴望。

一阵脚步踩在木梯上的声音,刘彦转身对着楼梯口,上来的人是纪昌和拓跋秀。

“君上!”

“夫君。”

刘彦只是“嗯”了一声重新看向了远处,那里的山在月光中显得无比朦胧,山的那一头该是大海。

要是没有什么事,纪昌现在应该是待在办公场所,顶着油灯那暗淡的光线审阅公文,或是干一些对军队未来规划的事情。

拓跋秀倒是会经常来这里,她清楚刘彦每天不到亥时(21点~22:59分)之后不会睡,会来找刘彦聊聊,或是两人就那么安静地看着远处。她会看北方,刘彦大多数时候是在乱看。

“君上,有快骑连夜赶回。”纪昌恭敬地将手里的木盒子递出:“因为没有特别标记,小人事先看了一下,是关于塞北的事情。”

刘彦还在奇怪怎么是拓跋秀和纪昌一块过来,看完木盒里面的白绢内容,立刻了然。

塞北的匈奴萨满在大肆召唤各处的匈奴人,这件事情刘彦早就知道了,他所不知道的是后赵朝廷允许各处匈奴返回塞北,严令各州郡不得阻拦。

“我们这边没有收到类似的命令?”刘彦既是迷惑,又是有些感觉不对:“查,看只有我们这边没有收到,或是非边郡都没有收到。”

纪昌很明显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要不然也不会满脸的严肃。

必须要查,若是只有他们这边没有收到命令,是不是说明他们已经被孤立?这样一来什么建设都别搞了,赶紧收拾家当乘船出海才是正理。

“那些鲜卑骑士,目前是在哪?”刘彦问的是来自代国的骑士,数量本来是有近一百,到了长广郡却是只剩下不到五十。

“在李匡那边?”拓跋秀显然是有些急,她说:“我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见到他们。”

李匡那边?那就是在距离高密郡最近的位置。

“急什么。”刘彦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是与匈奴萨满在大肆召回匈奴部落有关。他问:“你没有看过……”,后面的话没讲。

首节 上一节 104/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