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044节

舰队正在进行规避,并不会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那个是有过惨痛教训给出的经验。

汉人是到了当代才走出陆地面向海洋,等于是从什么都不懂的阶段,没有长久的积累经验。

因为有刘彦这么一个BUG人物的存在,汉人对海洋的探索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一样。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去涉及到陌生领域的时候,无不是在偶然的情况发现自己没有接触到的事物,一点一滴用长久的时间逐渐探索。

当代的汉人并不是那样,是从一开始就十分“莽”地就一头窜进了探索海洋的新领域,几乎是没有半点经验的时候就将东海、黄海、渤海给围起了“圈”,进行肆意地渔业,懵懵懂懂地横冲直撞。

早在元朔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过船只被鲸鱼掀翻的事故,后面更是频繁发生类似的损害。

人都是吃到惨痛教训才会去正视,真正重视之后必然会去研究,也就知道一旦发现庞大数量的鱼群聚集,一般情况下都会有鲸鱼尾随。

“那是什么玩意?”骞建同抬手指向不远处:“就是海面上移动速度非常快的那个三角的玩意!”

司宏壮看去,脸色不变给出答案:“鳍啰呗。”

“什么?”骞建同不光对海洋不熟悉,连带鱼的一些特征也不懂,只是能司宏壮的表情知道没什么危险:“速度好快啊!”

“鲨鱼是一种嗜血生物。”司宏壮能看出骞建同有了什么误会,可不想因为今天自己的一些话让骞建同产生误解:“身躯无比庞大的鲸鱼不会有主动的攻击行为,鲨鱼可就不一样了。”

其实要是骞建同平时多留意一下,绝对不会对海洋生物……至少不会对鲸鱼和鲨鱼的认知是空白。

毕竟汉帝国开展海洋渔业也不是短时间之内的事情,尤其是东部海域的渔业十分发达,没少捕杀鲸鱼和鲨鱼,尤其是在捕鲸方面有了成套的作业,还延伸出了很多的方方面面。

很恰巧的是,骞建同看到了一条鲨鱼探出水面,看到了那一嘴的尖牙咬着一条海豚,霎时间那一片海域就是一片的血红色,随后更多的鳍啰出现在那一片海域。

“看到了吧。”司宏壮解释道:“大汉的近海水域其实没有多少鲨鱼,中南半岛和阿三的沿海就不一样了。”

“这种叫鲨鱼的生物,会主动攻击船只?”骞建同必须要明白这个:“有对鲨鱼展开过猎杀吗?”

“当然有了。”司宏壮还是平蛮校尉部校尉的时候就干过,说道:“挺好杀的,只要有血腥味,它们就会不顾一切前仆后继过来。”

一瞬间,骞建同就有了至少四个碰上了鲨鱼困扰进行有计划屠杀的方案。他刚才可是听得非常清楚,阿三沿海也有鲨鱼来着!

第993章:不爽?来打我啊!

身为汉帝国的高级将领,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会比普通人要多得多,其中就包括大海的面积其实远要比陆地大得多这一点。

海洋是那么的广阔,汉人连浅海生物的种类都还没有完全辨别清楚,就不必谈更深海域的生物。

有跑过海的汉人,他们已经知道被命名为蓝鲸的那一种生物是已知世界深恶最为庞大的生物。

许多听到传闻的汉人,会些人忍不住好奇出海,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幸运地看到蓝鲸,但他们出海之后一看望不到边际的海洋,无不感到自己那是那么的渺小。

人总是随着环境的更变而有更高的眼界,随着知道的东西越多,不免也会认知到自己曾经是何等的无知。

曾经以为中原既是所有的那一批人,野心家最高的渴望就是成为中原的统治者,另一层意义上他们就是被困在井中的青蛙,看到的只有井上那一小片的蓝天。

“要是大汉没有开拓海疆,谁能相信仅是涨海(南海)的面积就是中原的三四倍大小?”骞建同充满了感慨:“一月有余的航海,见识到的新鲜事物多到令人深深觉得不可思议。”

要是在陆地上赶路,哪能见识到脚底下会有庞大到过份的大家伙?又怎么可能见识到聚少成多数量以百万计的鱼群,更不会知道原来每一伙鱼群必定会有猎食者跟随。

他们已经抵达柔佛范围,舰队正在缓缓地穿过海峡。

伏伟到了被命名海市的区域,它其实就是现代新加坡的位置,古时候的诸夏与之接触后是称呼叫淡马锡。

汉帝国控制了马六甲,甭管之前哪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汉人必然是会进行重新命名。

作为南洋都护府的主要驻地,狭长的岛屿周边全是海域,新建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海洋之上,取名为海市再是贴切不过了。

很恰巧的是,要是将海市翻译成为当地的土著话,音译的确是“淡马锡”的发音。

身在舰船之上的人,他们在穿越海峡的时候,不需要干活的人皆是上了甲板,其中就有司宏壮和骞建同。

因为“临淄号”是伏伟的南洋都护府的旗舰,那么“临淄号”到了地头自然是不会继续北上。

连带的是,舰队原本是由一千四百余艘大小不同和型号不同的船只组成,其中的九百余艘也是停止航行分散前往各处驻地,只有五百二十艘在穿越海峡。

“这是一个很狭长的海峡,远比夷洲海峡更长。”司宏壮拍着护栏,感慨地说:“第一次过来的时候,当地还是看去一片原始景色,现如今……”

海峡的入口处,海市自然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它以规模而言其实并不是太大,但要看它是被建立在什么位置,本土的话也就是县城的规模,位于这一片蛮荒之地却能称之为巨城。

海市的建立仅是在四年之内,真正确认成为军用和民用混合城市是一年前,连带港口也分出了军用和民用两个。

军用港此时是停泊着数量庞大的舰船,身躯庞大的“临淄号”在其中最为显眼,她的附近则是停泊着汉帝国为数不多的炮舰,共为六艘。

炮舰长度一百二十米,搭载了十二门口径二百五十毫米的青铜炮,还特么有很专业的可转动式炮塔。除了主炮之外,它还有合起来拢共四十八门九十五毫米的副炮。整个汉帝国相同级别的炮舰只有十艘,八艘划拨到南洋都护府建制之下,两艘被划拨给了安南都护府。

海市军用港之内只有六艘炮舰,另外的两艘是被派出去执行任务。

另一处民用港,停泊船只的数量比军用港还要多,看去简直可以用首尾相接舳舻千里来形容。

“近些年来,飞剪船逐渐取代了福船。”司宏壮比骞建同更加了解关于海洋的知识:“早期的时候,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其实都是福船体系。元朔十一年海军研究局制造出第一条飞剪船,随后大肆盛行。”

单纯从船只的外形就能分辨出不同,例如福船是相对的“肿胖”,飞剪船越是一种修长躯体的款式。

骞建同用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两种船只体系的不同,瞬间就知道飞剪船的航速高于福船。

“行商的话,不是货物装越多越好吗?”

“那么说倒也没错,但是要看什么时候。”

骞建同被司宏壮一句话说得沉默。

以装载量来说,福船的确是比飞剪船要多出不少,但要是让海商来选择的话,他们会优先选择飞剪船而不是福船。

原因就在于现在就是抢时间的年代,用最快的时间进行往返,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再速度进行运输和铺货,总是能够赚取“物以稀为贵”的最大利润。

简单的说,同样的一件商品在不同的时间,它们的价格并不是一致的,越早提供那种货物,同等的数量之下赚取的利润更多,等待该种物品多到一定数量,市场渐渐饱和之后,可能需要卖出十件才有最初卖出一件的利润。

骞建同一脸的纳闷,问道:“商贾竞争很激烈?”

司宏壮笑而不语。

因为汉帝国对内外采取不同的收税政策,外国船只哪怕是有能力驾船进行远洋海航也难以承担各种重税,没有政治目的一般不会有什么歪果仁选择自己驾船前往汉帝国。

首节 上一节 1044/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