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21节

此时此刻的高句丽是什么局面呢?北线是被燕军打得一败再败,四万燕军步骑横扫了高句丽的北境,慕容皝自己都已经抵近了丸都,两翼的慕容翰、慕容霸和王寓对丸都展开了包围的趋势。慕容翰、慕容霸、慕舆埿等部连战连胜,倒是王寓竟然败给了数量比自己少的高句丽军。

王寓是谁?本是晋国将军来着,还击败过慕容一家的慕容仁,后面却是归降了慕容鲜卑。王寓现在在前燕的身份不算低,算是晋人中相对吃得开的一个,地位上却比不过那些光有一张嘴巴的封奕、阳裕等所谓的大儒。

当然了,刘彦对前燕和高句丽的战事发生到了什么阶段根本就不清楚,他们进入高句丽境内后,有了公孙豹那些百济人作为“带路党”,导致汉部用三天的事件就十分轻易清扫了十来个村落,抢了物资、抓了人口。

公孙豹是有些相信汉部来高句丽是烧杀抢掠来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汉部根本不去攻打城池,是盯着旷野中没有防御的村落。

“将军,高句丽的城池没有多少守军,以将军麾下精锐必然是一战而克。”公孙豹转悠着眼睛,以商量的口语说:“我们合兵进攻城池,城池内的人口与物资归汉部所有,城池归我们。如何?”

刘彦非常直接地问:“那谁作为主力?”

公孙豹笑呵呵地说:“将军麾下精锐,自然是由将军的麾下作为主力。”

刘彦直接翻白眼,一副懒得搭理公孙豹的模样。

李坛受到纪昌的眼神示意,骂骂咧咧地说:“当我们傻啊?城池我们攻,人我们死,得到本来就属于我们的财富和人口,城池却是你们的?”

公孙豹没有恼怒,依然是笑呵呵地说:“贵部本来就是来获得财富与人口,既然本来就没有占领城池的打算,何不当成礼物,送给我们,增进百济与汉部的友谊呢?”

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刘彦问:“公孙猪加,想必也是熟读圣贤之书的吧?”

公孙豹的官名太诡异,不过他本人估计早就习惯并觉得理所当然,不会有汉部这边听了想笑的冲动。他答道:“自然。”

刘彦点着头:“那就难怪了。”

真是特么的,与儒生,特别是大儒讲道理,那绝对是脑子坏了!

第132章:扫荡,再扫荡

进攻城池?刘彦觉得自己的脑子比较正常,哪怕是高句丽后方看上去比较空虚,可每一座城池里面至少会有一万人以上,且不谈高句丽人会不会全城动员防御,就是打下城池之后,汉部可怎么将人给掳走?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扫荡外围的村庄,抢掠物资减少我们的后勤压力。”刘彦骑着高头大马,目视着出现了火光的村庄,那里一片哀嚎与惨叫:“将‘野人’抓起来,分批送回半岛,看情况看决定是不是转运到长广郡或东牟郡。”

在这个年代,不是居住在城池里的人都叫野人,特别是朝1鲜半岛这种既封闭又处于半奴隶社会的阶段。

能抢的东西还是比较不少,目前的时节是秋收刚过,恰恰就是地主家有余粮的时刻。除了粮食之外,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也就是少量的皮草有点价值,要不高句丽人可显得穷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汉部在大肆抢掠,明显刺激到了百济军,开始有小股的百济士兵偷偷摸摸参与到抢劫。百济士兵见汉部那边只要粮食、皮草、人口,对铜器似乎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两眼放光地开始对所有能够找到的铜器进行了搜刮。

“既然百济人喜欢铜器,那铜器就归他们所有。”刘彦摸着下巴说道:“再问看看可不可以聘请,让他们暂时充当起辅兵,我们付工钱。”

纪昌听得愣了愣神,点头答应下来。

周围已经开始出现了成建制的高句丽军队,数量很多,规模上却是比较小,证明说高句丽肯定是反应过来了。

“让他们去集结,我们与高句丽来一次野战。”刘彦在看山川舆图,那都是后面慢慢补充起来的标记,至于是什么地名也是胡乱命令,会这样是公孙豹不提供帮助。他说:“这片地方恰好就是一个可以野战的地形,等待击败这一支敌军,可以尝试一下攻城。”

说实话,这鬼地方叫什么刘彦都不知道,不过从人口分布和城池分布来看,高句丽境内的人口密集程度显然是要高于后赵的大部分地区。会这样是与高句丽的国土狭小有关,但何尝不是说明后赵将中原大部分地区给玩残了,颇有真的要将中原建设成为一个大牧场的意图呢?

后面的数天,汉部继续清扫村落,那些百济部队在纪昌交付五十斤的黄金给公孙豹之后成了汉部的辅兵组织。除了给公孙豹五十斤黄金(这年头叫赤金),每一名百济士兵还能额外获得一些“工资”,商定是每天两个五铢钱,讲究概不赊欠。

“将军,有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高句丽军队正在向这边移动,会合当地的数千,该是会达到两万。”公孙豹可不是出于什么好心,他身在这边,肯定是要注意别把自己陷进去。他非常认真地建议:“要不,我们还是撤退吧?”

高句丽在半岛可是“强国”来着,要不百济和新罗也不会一直被压着猛揍,似乎他们现在脚下的土地不久前就是属于百济,是被高句丽侵略给占了去,才会让百济退到了汉江边上。

刘彦与纪昌对视了一眼,他们其实也不是那么了解高句丽的情况。

想了一想,刘彦点头:“那就暂时向带方郡方向转进。”

转进嘛,这词用得太好了,不过这里可不是什么贬义词了,汉部有计划地向带方郡移动,一路依然就是对村落烧杀抢掠,就是大部分的高句丽人学乖了,竟然提前跑到了附近的城池躲避。

“君上,高句丽军开始有计划地阻击了。”纪昌拿着下面汇报上来的军情:“李匡的那个屯,遭遇到了有组织的高句丽部队。”

李匡的汇报还是挺详细,他不止介绍了交战经过,对高句丽军的装备和战斗力都进行了描述。

“类似于郡县兵之类的吗?”刘彦觉得这才算是正常,他们要退,高句丽就需要阻击:“那是为从东北边过来的两万高句丽大军创造追上我们的机会。”

“便宜百济人了。”纪昌怎么都能判断出一点,该死的百济人将与高句丽对峙的部队退后,可能还战略性欺骗承诺什么,高句丽才会从中部地区抽调部队。他冷着脸:“君上,适当让在登陆点那边的部队进行收缩吧。”

刘彦听出来了,纪昌是觉得百济人完全不能信任,应该及早做好相关的准备。

作为军谋类型的长史,纪昌完全有理由怀疑可以怀疑的一切,职责就是协助刘彦做好筹划,堵上可能出现的漏洞。

他们在高句丽掳掠的物资和人口都是在往仁川那边送,几乎是到了一批就送走一批,为了达到快速运输,刘彦将维持庙岛列岛的船只也尽数调了过来,结果就是本土那边造成了一些影响。

纵观地图,朝1鲜半岛的带方郡方向是一个椭圆形的半岛,没有实地过去却是不知道地形怎么样。

不过,刘彦十分清楚朝1鲜半岛就是一个多山地区,该类的地形说不利于入侵很有道理,可一旦入侵成功想要找个地方固守其实也并不困难。

花了四天的时间,到后面几乎是没有再攻击村落,他们撤到了一个叫列口的地方。

列口是西汉时期初置,属于乐浪郡治下的一个县,被高句丽侵占之后已经废掉了县的级别。

事实上高句丽的行政划分比较怪,他们执行的是部族制度,因此不存在县这个行政单位,有的就是城邑制度,既是什么部族、家族拥有一座城,然后听命于高氏王族。

“统帅两万大军的是金元道。”公孙豹满脸的严肃:“那是一员名将。”

金元道?反正刘彦除了隋唐时期的高句丽一些统帅将领知道一些,对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句丽就是两眼抓瞎。

所谓的高句丽名将金元道,传闻是高氏王族的家奴。说他是高氏家族的家族可不是什么诋毁的意思,在高句丽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王族家奴。他屡次在高句丽的南方带兵侵略百济或是新罗,似乎是胜多败少,对于百济和新罗来讲,那不是名将是什么?

刘彦内心里无比的腻歪,朝1鲜半岛这个旮旯地方只是比倭列岛那边好一些,倭列岛是村庄级别的斗殴,朝1鲜半岛应该是镇级别的械斗,就这样能出什么名将?

当然了,鄙视归鄙视,但刘彦还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例如必要的城寨立起来,外围的防御工事弄上。

“什么?!”公孙豹既是迷惑又是气愤:“三千百济军另外立营?”

话说,百济人只是带上了最基本的辎重,那根本就没有办法立营。

“要不,你们撤回国内?”刘彦一副为百济军好的嘴脸:“这里马上就要爆发大战,刀剑、箭镞没有长眼睛,我们的战争让我们自己来应付就是了。”

公孙豹有种要吐血的冲动,他们在汉江边上的时候刘彦没说让百济军退,等和汉部一块退到了列口才让退?

“我们会被堵在半路上!”公孙豹想了想:“我发现有你们的船队在这一带活动,要不然……让我们乘坐你们的战船撤退?”

首节 上一节 121/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