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44节

话说……那汉部攻击使节团的事情就这么算了?然后慕容厉被追着一路猛杀也不当回事了?

只要刘彦答应前燕的条件,那还真的就是那么过去了。这样的事情很扯淡,但是发生在现在的前燕并不荒谬。(绝对是真实的事情,比这个更荒诞的还有)

在慕容一家子想来,肯定是本方的使节团过于嚣张,然后被受不得激的刘彦给动手了,一动手那就是新仇加旧恨,毕竟汉部来的使节团被杀得只剩下一个回去。

报复心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慕容皝和许多慕容家的人,他们甚至觉得刘彦这样做很对胃口。

胡人不讲究仁慈,讲的就是有仇必报,要是刘彦没有没什么反应,慕容一家子绝对会非常瞧不起刘彦的软弱。

现在得知刘彦对派去的使节团动手,慕容一家子生气归生气,可不止一人生出了“果然是鲜卑铁弗”的心理,甚至还有人刘彦的行为相当欣赏。

所以说吧,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千奇百怪,而刘彦绝对不是第一个让慕容一家子起到这种感官的人,要是历史没有出现变化,等待慕容鲜卑南下,发生比对待刘彦更荒谬的事情还一大堆。

前燕有既定的国策,那就是清扫辽东周边的国家和势力。既然是国家了,并且有了国策,除非是突发的意外会动摇国家,否则根本不可能轻易改动策略,要不还制定国策做什么?

封奕等一帮奴才是最不想动摇国策的人,他们迫切希望慕容鲜卑可以南下,给那些投靠了石碣的“同行”好看,谁让那些成了石碣奴才的晋人大儒什么的不止一次嘲笑封奕等人,说封奕等人眼光太差,竟是投靠了边荒蛮族啥玩意的。

要说起来,这么个年头当汉奸……呃,是晋奸也是分档次。像统治中原的胡人跪舔,可以安慰自己是效力正朔,跪舔边荒的胡人则被看成饥不择食或眼光太差。

真话!谁占领中原并统治中原就是正朔,可以成为“中央之国”,导致封奕等那批投靠了前燕的晋奸,一个个在被嘲笑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只能忍下来尽心辅佐慕容鲜卑,期望慕容鲜卑可以替代石碣成为中原的统治者,好好地也过上一把“中央之国”大臣的瘾。

“高句丽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横扫,扶余国至多就是一个月!”阳裕可是逮了好久才有说话的机会:“相较起高句丽有‘中国’文化,扶余国则是一个蛮荒之国。”

中国这个词老早就有了,史书上出现的频率相当之多,就不再一一列举。

阳裕的意思是,高句丽人吸收了不少汉人,文化和工艺上有精进。

中国这一词非常神圣,却不是单指某个民族,是指地域。

然而,中国文化从来都是领先世界(至少“我大清之前”是),文化上的领先能够带动科技的发展,要是没有相关的文化,让原始人去制造攻城器械试试?

慕容鲜卑的一帮将领还是同意阳裕说的话,他们进攻高句丽是很顺利,可不代表高句丽的军备不行。

从某种程度而言,高句丽的军备器械上比慕容鲜卑要精良不少,看看行军中的前燕大军,除了原先属于慕容鲜卑的精锐之外,归附军中的晋人和一些杂胡手里的家伙基本就是从高句丽那里抢的。不止是兵器,归附军身上的衣物也是从高句丽抢来的,以至于看去杂得很,说五颜六色的一片绝对不是说假。

此前,燕军之中只有慕容鲜卑拥有铁质兵器,归附军金属兵器都少见,他们去高句丽“溜达”了一圈,人手一把兵器了。

倒是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奴隶军,也就是原高句丽士兵,他们从华丽完成了到寒酸的转变,那是因为他们的家伙落到归附军手里了。

眼前吊死了两三万高句丽士兵,可还有七八万战俘,要是连带掳掠的人口,加起来的总数超过十三万。

对了,因为是冰天雪地的行军,前燕从高句丽那里获得的人口该是没有十三万那么多了。

要是从前燕大军的赶路轨迹上看,从北边到南边,一路上绝对不少看见倒卧的尸体。对于前燕来讲,那是一个优劣淘汰的过程,他们只会留下足够强壮的人,不强壮留下也是浪费粮食。

前燕要去收拾下一个目标扶余国。扶余国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相传是冒顿东击东胡之后从东胡部落联盟分离出去,要真的是这样,扶余国与慕容鲜卑或许还有一些香火情,毕竟鲜卑也是从东胡分裂出去的部落。

“顺路啊?”慕容皝可不是做马车或大轿,起冒着寒风骑跨雄峻战马,他的马鞭指着西北方向:“那就顺便过去将那件事情办了。”

什么事?就是压服汉部的事情。

在慕容一家子看来,刘彦杀使节团没有什么大不了,可也不能那么算了。

“那是、那是。”封奕也是骑马,笑呵呵地说:“我主要攻击扶余国,汉部铁弗、燕辽东刺史、马皆水都尉,怎么能不出力呢?”

一片“哈哈哈”之声从很多人的嘴巴里笑出来。

慕容恪没有笑,他目光看着西北方向,心想:“既然能够以晋人的身份在(后)赵建立一片基业,还有能力训练出一支精锐大军,怎么会是一吓唬就妥协的人呢?特别是他竟然敢动手袭杀郑林,敢派军追击阿厉。”

对于那帮效力前燕的奴才,也就是封奕等等那些人的心思,慕容恪是慕容鲜卑中少数能够看得透彻的人之一。那些晋奸迫切要南下,很多事情都可以放弃,没有什么比南下更重要。因此慕容恪清楚那帮晋奸是最不喜欢额外有波折的人群。

不过,慕容恪得承认那帮晋奸的需求与前燕不但没有冲突,反而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慕容鲜卑是不能窝在苦寒的地区,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南下,花花江山既然石碣能够坐得慕容鲜卑何尝坐不得?

“想必汉部铁弗会十分乐意。毕竟,他在石碣那里不过是一个郡守,我主却要封他为辽东刺史。”阳裕其实是有些羡慕嫉妒恨的,高喊那声之后,心里却想着:“只是娶了贵女就能当刺史,老子脸都丢光了,祖宗都卖了,才是左司马啊!”(未完待续。)

不吐不快,请一定要看!!!

似乎、好像、也许……荣誉不得不说一下了呀?

本书的背景是五胡乱华,中原的胡人比之汉人多,汉人是处于最虚弱和民心士气几乎全崩溃的年代,汉人一再北伐而没有成功。

很多人对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可能不是那么清楚?

五胡乱华的时代与其它年代不一样,所以很难以其它年代的发展路线来写,不是说选个地方种田,就真的能够安稳在那个地方种田。

胡人为什么能够肆虐中原?除了汉人虚弱和士气尽失之外,那是胡人处在最强势的时候,分分钟就能数十万的步骑席卷。这样的环境下,荣誉是经过一再的推演,确定刘彦根本无法在某个地方老实种田,才会一再地转移。

现在已经写到了进军辽东的阶段,本来荣誉是不该剧透,可真的是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了。

刘彦会以辽东为发展基地,在辽东这边种田积累后勤实力,从朝1鲜半岛那里获取必要的人口。真正会扩张的方向还是在青州。这是荣誉根据一再的军棋推演而得出来的发展格局,不是说拍着脑门在胡乱写。但是很多人觉得乱。

其实荣誉真的很想一口老血就那么喷出去,不再写这种用军棋推演出来的大纲,随大流来个不顾事实和逻辑的胡编乱造,反正让读者看得爽才能后好的订阅。对吧?

可是,不顾逻辑的胡编乱造真的好吗?

这个时候负责任的写书对荣誉来讲已经成为负担了呀,因为一开始就弄了个系统,然后尽可能地不是那么夸张地开金手指,就知道会有人不爽的。要是其它时代的历史背景,根本不用开系统的。

唉!!!

但不开金手指,来一些“命运之子”模式的各种巧合,或是不符合逻辑的各种幸运和敌人一遇到刘彦立刻智商负数,可好?荣誉只是将幸运属性去掉,遇到刘彦的敌人也保持智商没有变负数而已啊!

按照符合逻辑的军旗推演,也是成了最大的败笔,应该没有任何挫折地一路猛推,比如一骑当千,比如任何与刘彦为敌的人立刻智商负数?

荣誉不清楚其它写手会不会军棋推演,但荣誉每写一个剧情,里面的国策、战略、战术,真的是花了很多的时间进行军棋反复推演。

现在真的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啊!

荣誉写书是兴趣,上本成绩很差依然坚持写了两年。这本是因为《汉血》被封,答应了一些读者要写一个同时代的书,然后花了半年的时间写大纲,进行军棋推演,再动笔写的。

写五胡乱华真的不好写,血腥了要被封,民族屠杀要被封,荣誉每每都是提心吊胆在写的。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很久很久,直至荣誉书写的大纲完成,将这本书写完。

脑子有些乱,可能上面写的东西也乱了,但真的是不吐不快。

荣誉真的很负责任在写书的,这本书也才五十万字,请大家能够放下浮躁,不要用无敌文,或是一些脑洞大开,想谁脑残就谁脑残的书来读这本书。

请多给荣誉一些宽容,因为真的很少人会像荣誉这样,哪怕是成绩不佳也会坚持下去。

首节 上一节 144/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