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70节

吕议越来越闷了,他已经官至北海郡征讨军的行军长史,一直都没有搞懂刘彦的思维,偏偏一个突然间冒出来的家伙竟然接触没有多久就搞懂了刘彦的思维,一种难明的郁闷感在充斥着吕议的内心。

刘彦说的再过几年,指的是实力足够,或是石碣赵国彻底乱起来。

“是快了。”桑虞显然又搞懂刘彦的想法,颇为愉快地说:“石虎越来越昏庸,诸王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快了!”

“君上。”吕议需要将话题掰到自己懂的领域,说道:“下密距离都昌不过三十里,大军一日便可抵达都昌城下。”

北海郡的城池布置显得有些“挤”,除了各大城池之外还有一些“镇”,如密乡、寒亭、訾城、等等。

那些“镇”的规模并不是太大,不过有“镇”这个统一称呼,预示着有过驻兵的历史,因此“镇”的前面该加个“军”,整个称呼就是军镇。

离下密比较近的密乡早就被汉部攻取,都昌以北三十里之外的訾城会是这次作战的第一个目标,目的当然是破除都昌的掎角之势。

“北海的郡县兵经过内讧处于混乱态势,攻取訾城并不困难。”吕议显得信心十足,说道:“花费数日攻占訾城,都昌便会成了孤城,却是不知道北海郡丞刘骞会不会从其它地方调来援军?”

北海郡的首府是平寿,位于溉水西侧,等于是哪怕汉部攻取都昌,向平寿进发的时候需要渡过溉水。

平寿东侧有一处名曰斟亭,斟亭能算得上是北海首府平寿的一处桥头堡,原本有驻军三千,现在却不知道斟亭的驻军还在不在?

日常行军显得枯燥,临战的行军状态则会让枯燥再加入一种很难说明白的躁动,一直是部队到了滩水的东岸,汉部并没有发现或是遭遇到任何敌军的堵截。

溉水与滩水是北海郡境内的两条大水系,溉水从渤海方向一直贯穿北海郡到高密郡,滩水从渤海贯穿北海郡一直到经过高密郡连接东莞郡。

汉部对于架设浮桥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那是在朝1鲜半岛累积下来,毕竟今次出征北海的部队可都是从朝1鲜半岛轮换回来,而朝1鲜半岛那么一个狭隘的半岛水系真是出奇的多。

“斥候已经探索沿岸二十里,确认周边没有敌军踪迹。”刘彦大概是觉得与这样的敌人交战挺无趣,整个人看着有些不在状态:“骑军已经先行从河床较低的河段过河,徐正会率领骑军将敌军挤压在都昌城内。我们这边花两天的时间架设浮桥,会在五天后抵达都昌城下。”

大概是北海郡丞刘骞还没有完全掌握大局?要不然肯定不能任由汉部顺利渡过滩水。

一直是到汉部全军渡过滩水,甚至是有部队在搭起的的三座浮桥周边建立防线,刘骞那边依然是没有什么动静,倒是退往高密郡那边的“慕容燕国棋子”有了新的动向。

“是要进攻长广郡?”刘彦值得诧异:“高密郡那边不相信宫陶先生是慕容燕国的棋子?”

“或许……”桑虞摸着下巴:“或许向方也是慕容燕国的人?”

还能这样子?但也不是不可能。

看看石碣赵国是个什么模样基本就清楚了,石虎因为得位不正无法得到所有人的效忠,再来就是石碣政权对各州郡的控制力度一直不高,从西北能被姚家牢牢掌握,再看苻家能够控制关中,连带刘彦都能干掉某个郡守取而代之,可以想象石碣政权对地方上的统治力度该是何等的“筛子”。

向方就是高密郡的郡守,比较特殊的是出身晋人,他的郡丞是出身冀州大族斐氏的斐燕,斐燕与宫陶先生交情深厚。

“长广郡……”刘彦在铺开的地图上查看:“除了黄1岛区,我们在长广郡并没有值得守卫的地方?”

吕议可是主持了两年的长广郡和东牟郡,闻言蹙眉:“但是让他们长驱直入也不好吧?”

“攻打都昌城用不到骑军?”刘彦看向了吕议,说道:“让徐正率军南下?”

“除了骑军前去迎战,或许还需要从庙岛列岛和辽1东那边调回步军。”吕议比较明显地看了一眼桑虞,后面才重新看着刘彦,说:“凑一凑能凑出一支两万人左右的防卫军。”

汉部近期一直在扩军,二十万的部众弄出了五万规模的军队,带到北海郡的才一万两千,朝1鲜半岛一直保持着一万人的建制,等于是还有接近三万的剩余兵力可以调动。

“那么……子深便就任行军长史,配合徐正应对长广郡战事!”刘彦说的子深是桑虞的表字。

桑虞立刻应“诺!”,后面又问:“虎贲军会调回来吗?”

刘彦与吕议对视了一眼,应:“那就将虎贲军调回来吧。”

桑虞露出了满足的表情:“那就太好了。”,他是对虎贲军有多么期待?

事实证明了吕议稍前的话,作为都昌掎角之势的訾城因为没有守军被汉部轻易占领,他们已经是来到都昌城下。

众人说着话,该讲的讲完,都是看向了城头飘扬“赵”字旗号的都昌城,那边看着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人一种极度萧索的意境?

都昌城的城墙看着该是七米左右?城墙之上有着深深的岁月痕迹,大概是上次内讧有过攻城战,亦是能够看到深歇色的痕迹。

刘彦率军抵达的时候,部队早就架起了抛石车在狂轰,就是都昌城的没有给出太大的反应,要不是城墙之上有出现守军,真会给汉部这边的器械部队一种好像在进攻空气的错绝。

此时此刻的刘骞,他是万分心塞地坐在城内的郡守府邸,与一种脸上带着“死爹娘”表情的众多人沉闷对视……(未完待续。)

第182章:揭开谜题

汉部进行的战争烈度都不能算高,交战规模大多是以数千居多,难得几次才是上万。

都昌城内有三万守军?那样的话,这一场都昌之战就该是汉部成立起来,面对敌军最多的一次。

刘彦本来是带着一种兴冲冲并充满期待的心情,可是得知敌军自己内讧了一场,不知道为什么那股激情就消散了。

抵达都昌城的第三天,抛石车不断轰击一处城墙,一片倒塌之声中,看着匆忙修补起来的城墙倾斜而倒,注意看的竟是看到了一些啥玩意的木头?

对,倾倒的城墙中有木头!好像是一些柱梁还是什么,甚至可以看到有门板。

“中空的?”刘彦愣了一下神:“轰了三天,才轰中?”

在石碣赵国不重视城防估计早就成为一种“流行”,真的很少会看到重视城防的城池,大多数看着就是破破烂烂,甚至是大部分拥有城墙缺口。

刘彦率军来到都昌城下的时候还在感慨,说是这座城的城守总算想点样子,还问过是不是晋人担任城守。

现在都发生了什么?竟然有城墙段是中空的!

“分散了轰!”刘彦带着诡异:“寻找看去比较新的地方,往准了轰。”

结果令人比较尴尬,那些看着挺新的城墙还基本就是个样子货,他们是狂轰了三天才明白有这么一个情况。

东面的城墙轰完,其它几面城墙也去轮流轰了一下,不到七天的时间,都昌城就成了一座防御上处处漏洞的城池。

“不对劲,非常不对劲!”吕议蹙眉说:“七天以来,守军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反击!”

都昌城是被刘彦下令按照围三阙一的老传统围住,东面这边一看就是主攻方向,其余两面大多是修筑工事和挖壕沟为主。

“城里真的有三万守军?”李匡是军侯了,可以参加主体会议,很小心翼翼地听了很久,发现会议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端,似乎还显得有些……怎么说呢?就是沉闷。

吕议听得眼睛一亮:“是啊……城里真的有三万守军吗?”

斥候营的主官一听就开始额头冒汗了,他站起来行了一礼,说道:“职以性命担保,城内守军自龟缩后再无出城!”

“城里炊烟对劲吗?”刘彦示意斥候营的主官坐下,又说道:“每日辨别炊烟看着很多,有人注意过炊烟的时间吗?”

首节 上一节 170/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