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326节

来援的汉军骑兵不是过来之后奔向主战场与刘彦本部会合,他们有机会就杀入羌族大军的营寨制造混乱,更多的则是奔向了浮桥的位置。

要说起来姚弋仲还是很重视对浮桥所在地的防卫,安排的拱卫部队皆是麾下的精锐。他的这一安排在之前浪费了手头不多的精锐,可是当有汉军杀过去的时候则是变得无比英明。

汉军杀来之时,姚襄是带着一大批老弱妇孺准备从浮桥前往黄河北岸,他看到己方精锐直面汉军骑兵摆出阵线阻击,有些理解姚弋仲曾经说过“凡事皆需谨慎”的这么一句话。

【要是戍卫的不是精锐……】姚襄看着前方的人仰马翻,略略恐惧地想:【恐怕面对如此凶猛的汉军骑兵,该是一触即溃?】

汉军的突然杀来改变的事情颇大,原本舍生忘死强攻刘彦所在地最后一道防线的羌族士兵,他们首次出现大批的溃退,那是一种憋着一口气干某件事情,发现没有希望之后的泄气。

生出希望又再破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打击人,看到己方的进攻部队溃退,再看到营寨之内的汉军反冲击,姚弋仲没有任何废话就是调转马头往核心营寨而去,他要安排营寨固守问题,也应该集中好精锐,是时候图谋后事了。

第340章:逃不得

哪怕是要撤退也不是不管不顾拔腿就跑,那只会让汉军轻易解决失去领导的部队,到时候姚弋仲才是真正的逃不了。

再来是,战局的突变虽然对羌族部队极度不利,可姚弋仲也并不认为已经到了没有挽回的地步,要知道羌族部队虽然一再消耗,可还剩下十五六万的战斗力,于兵力上面比汉军还多出三倍左右。

经过姚弋仲的努力,羌族部队的混乱渐渐得到控制,局部上面虽然彻底糜烂,但一些局部也开始了反击,就是羌族部队的反击显得非常无力。

“营盘这边的浮桥位置没有失守就好。”姚弋仲对自己选派精锐固守浮桥是一种庆幸的心态:“其余位置……失守就失守了。”

羌族这边建造的浮桥多达三十余处,从南岸营盘连接黄河北岸的浮桥有四条,每一条都有四丈左右的宽度,其它位置的浮桥最宽也只是达到三丈。

现在的情况是汉军转为为攻,羌族部队这里则是转攻为守。情势的转变可以说只发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也就是对部队拥有完善的控制体系才能反应过来,若是没有完善的体系就算是指挥官反应过来又能怎么样。

汉军的反攻十分强劲,是来援的部队横扫外围逼迫羌族部队进行收缩,随后一直被压着打的营寨汉军也开始反扑。

从营寨冲出来的汉军最少有两万五千,是在四个方向都开始全面反击,尤其是北面战场的汉军令羌族高层看了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他们一直都在隐忍!”尹弼脸色看上去很苍白,抖着嘴唇说:“看看杀出来的汉军,他们根本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在诱使我们进攻。”

到现在只要有脑子的人哪能不明白,之前汉军表露出来的吃力是假象,一切都是在设局,偏偏他们还在为自己攻破汉军的防线而兴奋。

“军主那边……”张貉看上去还算镇定,看到什么愣了一下,随后才继续问:“军主有什么章程?”

尹弼顺着张貉的视线看去,那里有一支汉军杀入己方的营寨,所过之处羌族士兵只是稍微抵抗就崩溃。

“包围圈看来是维持不住了。”张貉又重复问:“军主到底有什么指示?”

已经出现的汉军看去皆是无比骁勇,大部分的汉军在作战时是沉默厮杀,只有几个地方的汉军会呼喊口号,一般就是“汉军威武”的战号,时不时还会响起一声“万胜”。

以过去的经验而言,尹弼知道是己方有什么将领被杀死,汉军才会呼喊“万胜”,那么也就意味着已经四个将领被汉军干掉。

姚弋仲带来的部队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保持着胡人的传统,比如一个部落的士兵是由该部落的首领或是头人来率领,却也拥有华夏文明特色的各级军官。

被杀掉的四个将领中,有三个就是部落首领或是头人,他们一死,本部落的士兵就会毫不犹豫掉头就跑,汉军自然是认为干掉了对方一个重要人物,喊出口号是激励本方士气,也是一种兴奋使然。

尹弼哪里又知道姚弋仲有什么打算,刚才姚弋仲不发一语直接走人,不但是呼延盛没有处置,尹弼和张貉也没有得到什么吩咐。

因为是战局突变,并且时间还算短暂,很多战况根本没有来得及互相通告,羌族部队这边的各高层是知道战局变得对己方不利,但是个怎么不利法没有多大的概念。

大多数羌族的部落首领之类的人物,他们对于战略也没有半点概念,那就是一种缺少文化底蕴的关系,只有那些系统化学习华夏文明战争艺术的人才知晓战略是什么玩意。

战略可以被称为大局观,尹弼不断观察战场四处,得出的大局观是战况虽然对己方不利,但那是体现在人心,局部看上去糜烂却不是不能救,看的是己方的士兵能不能听从指挥坚持下来。

姚弋仲在不断调动部队,那些不堪一战的部队没有去搭理,调动上去的是全为羌族的士兵。

不是说羌族的士兵什么,主要他们都是羌族人,哪怕是内心慌乱也比杂胡或晋人要可靠得多,再来是只要姚弋仲没有倒下,羌族的士兵也会尽力听从命令作战。

在姚弋仲尽力挽救危局的时候,本应该随老弱妇孺撤退到黄河北岸的姚襄过来了。

姚弋仲看到姚襄先是一怒,看到姚襄满是坚定的眼神却是叹息了一声转为欣慰。

常说虎父无犬子,作为父亲看到优秀的儿子其实是一种很难形容的愉悦感,哪怕是有时候儿子违逆,但只要表现出优秀的一面,父亲更多是觉得喜悦,哪怕儿子的选择充满了危险。

姚弋仲的儿子多啊,哪怕目前还没有达到二十四个之多,但也接近二十个了。姚襄是他众多子嗣中相对优秀的一个,现在姚襄的选择也恰恰表现出优秀的一面,那就是面对危险敢于迎头而上不是退缩。

很快,各部落首领和将领先后来到大帐,他们都是来询问姚弋仲有什么决断。

“现在撤退尤为不智。”姚弋仲定下来了一个基调:“老弱妇孺可以撤,作战部队必须留下来。”

众人面面相觑之余,大多数是认同姚弋仲的观点。军队不能没有次序的撤退,那不是撤退而是溃败。他们又不得不问得更详细,比如有没有撤退的计划。

“大河之上已经出现汉军的舰队,规模还显得极为庞大。”姚弋仲不想过多隐瞒,以其让这些将校或头领从其它渠道得知实情,不如他主动告知。他简短地介绍了一下,最后才说:“我们的水军已经迎击,暂时没有战报传来。”

石碣赵国的水军战斗力到底是怎么样没人能说得上来,有一件事情到底无比确定,那就是石碣赵国在笃马河的水军是长久训练,可那支水军并没有实战的经验。

“刘彦从一开始就注重水军,先是寻找海上岛屿,期间还出兵(朝鲜)半岛。”尹弼沉重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纵横海疆的汉部水军拥有很足够的战斗经验,那么……恐怕是无法对自家的水军抱以太大希望。”

吞咽口水的声音很频繁地响起,每一个人的脸色比之前更加的难看。

“水战比陆战更加复杂,可以短期内分出胜负,也可能打个一年半载都仍在僵持。”尹弼对姚弋仲行了一个礼,得到示意才又接着说:“刘彦设了这个局面想要……想要击败我们,汉部水军的第一目标是摧毁我们的浮桥,恐怕不会与我们的水军过多纠缠。那么我们假设一个问题,汉部水军估计会不计代价地来摧垮浮桥。以水道的行军速度,汉部水军可能在傍晚时分就会抵达。”

尹弼说完,在场的人可不止是脸色难看,是哗然出声。

那代表留给他们撤退的时间仅是一个一个下午不到的时间,四条浮桥现在都是老弱妇孺在后撤,看速度两个多时辰能撤出的人员不会超过六万,而老弱妇孺的数量可是有十来万,作战部队的数量更多。

从一开始姚弋仲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就是他为什么会选择留下。

如果姚弋仲率领的部队不是羌族人居多,他会带着一些重要人物丢下部队撤离,但要是丢下羌族士兵恐怕逃回去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被耻笑还是次要,他要是真的敢那么干,羌族大首领不但没得干,到时候不但石虎要杀他,连带羌族各部落也不会放过他。

“好了。”姚弋仲示意尹弼退到一边去,亲自站出来说道:“坏的情况就是那些,我们也有占据优势的地方。”

再吓下去就要适得其反,姚弋仲想要是让众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是要打击到众人连反抗都不敢。

“我们的兵力还是汉军的三倍以上,骑兵的数量更多。”姚弋仲命人铺开山川舆图,用着十分稳重的语气说:“战场周边地形狭长,两边皆是被水道包住。我们现在除非是丢下部队逃跑,不然撤到大河北岸纯属妄想。大家看看祝阿郡的方向。从这里到祝阿郡一路地势平坦,十分适合骑军作战或是赶路,因此我们的状况并没有因为河道被断而陷入绝望的地步。”

山川舆图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懂,哪怕是看了也不是了解什么个意思,一阵阵的窃窃私语声也就响起。那是满头雾水的人在问其他人,有聪明人告知,帐内凝重的气氛才缓缓散去。

“就是,我们还有接近八万的骑兵。”

“初步看来汉军也就五六万,他们的骑兵也就是三万左右,我们的骑兵却有八万!”

“是啊,情势看着并没有那么糟糕。”

先是窃窃私语,后面像是互相壮胆一般,姚弋仲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慢慢出现笑容。

首节 上一节 326/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