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334节

关中的清洗后面波及到了杂胡和晋人,那是冉闵军在清洗氐人和羌人时形成的劫掠成性造成,有压迫自然是会有反抗,再来就是冉闵初入关中,对于关中的人没有太大的威慑力,结果是整个关中一直是乱糟糟的状态。

战乱之下要恢复民生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再来是曾经的沃野早就随着郑国渠的荒废而消失。不但是秦时修建的郑国渠,连带西汉修建的渭水渠、白渠、成国渠、六辅渠、灵轵渠……等等接近十个用于灌溉的系统,它们早就随着东汉的覆灭而被破坏或是荒废。

指望胡人破坏还差不多,千万不能指望胡人能够进行建设,什么数千里沃野想都别想,指望别到处是残垣断壁就不错了。

冉闵得到的关中却还真的就是一个充满了残垣断壁的地皮,整个关中也就曾经刘耀(匈奴前汉)定都长安的时候进行了建设,使得长安看上起还有一座城池的样子,其余地方的状况与中原的绝大多数地区一样,繁荣的城池和村子变成废墟,曾经的桑田农野成为杂草横生的牧场。

“王上……”条攸身为司空不得不讲一些话,尽管那些话听起来无比难听。他挺直腰对着冉闵的方向行礼,说道:“进入关中之后,我们对治下的征赋一直是超额,用于兵役的青壮,用于农事的徭役,万民对我们的支持一再下降,王上不得不慎重。”

总是说赋税赋税的,但赋和税绝对是要分开。

赋讲的是兵役和徭役,也就是出人出力,这就是赋。

税则是以人头税为主,成丁之后每人每季度或者还是每年需要交多少粮食或是财帛,再来就是商税和盐铁之税。

关中服从冉闵统治的民众大概是十二万户不到,每一户有多少成员很难说,但是冉闵对他们的要求是每一户至少要出一名青壮纳赋,基本上还都是作为士兵使用。他又要求之下的家庭要出额外的人进行徭役,比如在修建长安宫城就征赋了十余万人来进行劳力活动。

在税的方面,人头税当然是必须交的一种,另外的是养兵税和保家税,每丁一季度是一斗的粮食或是等价的财帛。商税方面是十税一的政策,盐铁则是为官方所有。

用横征暴虐来形容冉氏秦国对关中的统治绝对丝毫不过份,但冉闵纯粹就是给逼的。

事实上,要是历史没有被刘彦改变,冉闵起兵之后也是做相同的事情,甚至还过犹不及,结果冉魏三年不到的时间就灭亡,并且冉闵统治下的冉魏仅在邺这么一座孤城命令有人听,其余地方先后背离。(史实,非抹黑)

冉闵当然知道这样的统治方式不对,但他又能怎么样呢!不征募人就没有兵源和劳动力,不大额征哪来的钱粮用于征战。对于他们这一套统治班子来讲,治下民心什么的远没有比生存重要,只要能够生存下来日后再给予治下民众补偿就好了。

“一定要给治下黔首讲清楚说明白,只有消灭不愿意归顺的胡人,只有守住潼关与晓关……”冉闵没有将无奈表现出来,他是一个铁血真汉子,再来就是身为君王,怎么都得显得有尊严:“坚持住,所有人都要坚持住!”

条攸默然无语了一小会,自己让自己重新振作了一下,才又说:“王上,已经让乡间老人劝说乡野,但是……血气一过……恐怕不能只用言语。”

申钟在适当的时候挺身而出,行礼之后说:“王上是身处关中之地,曾经的先秦才用耕战之法,汉王能用,王上也可用。”

一片赞同之声在殿内不绝于耳,谁都知道民心士气可鼓不可衰,空口白牙可以短暂地打动万众的心,但长时间的奉献而没有任何回报可是会使人退缩,到时候再讲什么民族生死存还不知道有没有人听。

对于冉氏秦国更尴尬的是,若长江以北只有他们这一支势力代表华夏苗裔的话,喊为生存必须反抗,喊胡汉之仇,等等的口号喊出去那叫理直气壮,可青州不是还有刘彦这一个势力吗?

刘彦马上就要建国称汉,相比起冉闵而言,刘彦更早喊出恢复强汉荣耀,也不断宣传保护汉人的理念。

冉闵是在刘彦喊出恢复汉家荣耀和保护汉人后的第三年才起兵,他做了一个补救的行为,那就是拉上张骏搞同盟,结果张骏要求必须加上刘彦,才出现了所谓的“三王同盟”。

现如今张骏正在向西域大肆扩张,对冉闵的兵力求援是拒绝得干净利索,倒是张骏一直都在持续向冉氏秦国援助粮草。

在冉闵等人看来,张骏之所以没有断掉粮草的援助不是没有理由,无非就是让冉氏秦国可以继续支撑下去,要不等冉氏秦国完蛋,面对石碣赵国的可直接就是张氏凉国了。

同样的,刘彦同意支援军械在冉闵等人看来也是与张骏的出发点一样,就是让冉氏秦国可以继续支撑下去,是要拿冉氏秦国当盾牌。

那样的心态之下,东西收下,感恩则就免了。不能怪冉闵等人,毕竟还真的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人情或者恩德在里面。

“现在搞那个来得及吗?”冉闵不会做作也不喜欢做作,他就是一个有一说一的人物:“再来是,我们那样搞之后,多久可以见到成效?”

条攸瞬间就尴尬了。

耕战之策的制度当然是有用的制度,可关中战火连天可没有好环境来恢复农耕。对于军功爵制度的吸引力也纯属难以估量,毕竟获得爵位是一回事,得到爵位有没有用又是另外一回事,支撑不下去导致冉氏秦国被灭,话说有哪个国家会承认冉氏秦国的爵位吗?

更重要的是,条攸想了想还真有点难以支撑军功爵制度带来的福利问题,任何一个等级的爵位都有官方需要给予回馈,奴隶、土地、宅子、财帛……冉氏秦国除了土地暂时不缺之外,其余什么都缺。

“只能……只能……”条攸难以启齿,满脸通红说:“暂时先赊欠……赊欠……”,说不下去了。

条攸直挺的腰松软了下去,脑袋也是低着。

殿内陷入了可怕的寂静,近乎所有人都是将脑袋低下去,没有低下脑袋的人则是闭目养神的姿态。

“寡人这个大王,恐怕是有史以来最窝囊的大王了吧。”冉闵用的不是问句:“粮草依靠凉国借,军械依赖汉国赠,现在连将士应得的都只能先赊欠。”,他说着虎目泛红,像是不愿意被发现是的微微昂起了头颅,冕旒的珠子贴在脸上显得冰凉。

“要不……”张乾的声音比较突兀,开说蹦出两个字就被集体围观。他深呼吸一口气,苦笑说:“找汉王借财帛?”

汉部富庶在当今之世绝对有名,不止是军队的兵器和甲胄精良,还是东方所有国家中大肆运用床弩等器械的唯一势力。军队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财力,再来就是生产力和工艺实力,军队的装备精良,要说后方穷困可真的说不过去,毕竟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尤其是极度依赖后勤的军械更是如此。

冉闵脸颊抽搐了几下,闷闷地没有吭声。他一直在回想刘彦借王猛问的那些话,尤其是那句“彦常闻闵有光复强汉荣耀之心,今仍持此念否?”。他思来想去,刘彦这么问绝对不简单,但同样是君王的招揽又显得很诡异又可笑。

【现在寡人才是君王,刘彦还没有称孤道寡啊!】冉闵烦闷无比,他当然知道找刘彦借财帛是个办法:【刘彦会借?即便是会借,该怎么个还法。或者……不还?】

……分…割…线……

荣誉非常诚恳地说明一下,没有任何抹黑冉闵的地方,一切是根据查到的史料来描写。

另外,一章是四千字,荣誉无耻一些就一章两千字分为两章,那也叫两更。一章三千字的两更,等春节过完再弄,最近都是一章。

羞耻地求推荐票,感恩啊!

第347章:数百万羌人要不要?

冉闵从开国称王之始就没有顺利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底蕴再加上早就糜烂的关中难以给冉氏政权什么养分,再加上建国之日起便是连连苦战,想要发展民生也成了奢望。

就在冉闵再次派出使节赶往青州的时候,刘彦针对姚弋仲的战事也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

姚弋仲从济南郡战场突围,历经半月有余仅是带着五万左右的残兵败将退却到祝阿郡地区。他们一路上是处于没日没夜的逃奔状态,每时每刻都有人掉队被尾随追杀的汉军俘虏或是杀掉,到了巫山以北的黄河和济水仅有十五里不到宽度的区域,活见鬼似得被一面石料城墙挡住了去路。

率领部队对姚弋仲败兵残部进行堵截的人是桓温,城墙自然是出自系统农民的手笔。

姚弋仲看到城墙的时候是感到难以置信,城墙看去该有三丈左右的高度,北起黄河沿岸南至济水边上,上面站满了严阵以待的汉军士卒,一面面的旌旗随风招展。

等待发现前无去路时,姚弋仲想过非常多的事情,面对看去坚固且雄伟的城墙,他们这支全是骑兵的队伍连登城梯都没有,驱马撞墙会显得很傻。

姚弋仲面临的抉择只有两个,要么返身与追杀而来的近万汉军骑兵拼了,争取在战死之前多杀几个垫背;要么就是放弃抵抗,进行屈辱的屈膝投降。

在战局不会有什么改变之后,汉军显得无比矜持,他们没有急哄哄地展开攻击,是稳健地等待刘彦率领大军过来。

汉军在等待的同时,羌族的残兵因为姚弋仲陷入两难也处于停滞状态。

“刘彦没有向晋帝称臣。”姚弋仲一再确认这一点,他会说这个当然有理由,他身上不但有石碣赵国的爵位和官职,也有东晋小~朝~廷封的爵位和给的官职。他苦闷地向自己的儿子姚襄说:“没有这层关系,为父难以向刘彦投降。”

道理可能会有些绕,但是看姚弋仲在原有历史上的选择就不难理解。

在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中,石碣赵国崩溃之后,姚弋仲的第一个想法竟然不是割据建国自立,他选择寻找可以继续效忠的对象想要依附,选择的是东晋小~朝~廷,其本人重新亮出东晋小~朝~廷封的爵位和官职继续与冉闵征战,等待要死之前又让自己的儿子向东晋小朝廷效忠。

“我们与刘彦有血仇啊,父亲!”姚襄见姚弋仲有意投降,说到底还是年轻不懂什么叫存己才能卧薪尝胆,既是愤怒又是感到耻辱地说:“大不了与他们拼了!”

首节 上一节 334/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