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363节

认真来讲,一些出身低微的人还是很喜欢向真正的豪门靠拢,可能不讲什么攀龙附凤之类的,但结交有知识和才学的人总是有好处的。

出身长江以南的那群人,他们都已经来到汉国,自然也是对“元老辈”的结交有兴趣,恰是有那么点水1乳1交1融的意思。

“安石选择的是陆路?”李匡眼睛看着山川舆图,点着头:“石碣赵军近乎全被调动起来,后方空虚是必然,介时匡自然是会配合。”

谢安其实还是比较纠结,不是说驰援冉氏秦国这方面,是禁卫军竟然已经在关中,要从汉国国境去的是由舰队来运输,那么他想从陆路只能是少量带些人。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谢安倒是看得比较开,揶揄袁乔:“就是彦叔屁股要遭殃。”

石碣赵国的无人区之多超乎想象,实际上谢安等人乔装之后赶路,他们要注意的是旷野的野兽而不是石碣赵军。

骑马在石碣赵国乱窜也属于正常的事情,谁让自石碣统治中原以来一直在制造无人区搞牧场,近百人骑马驰骋要是能遇上也会是一些游牧部落。

谢安等人用了四天就感到渑池,他们到了渑池之后才算是有点难以向前,原因是从潼关战场撤下来的乞活军就是活动在渑池一代。

乞活军的成份非常复杂,恰是因为复杂约束军纪也就无从说起,就谢安进入到乞活军的活动地带,散漫的乞活军将士在旷野上乱窜的身影到处可见,就是想祸害点什么人着实不太好找。毕竟潼关战场可是打了一年多,平民该是胆子多大才会留在战场范围。

对于一支没有军纪的部队,想要从中打听消息的难度只与付出多少有关,几乎是没有打听不出来的消息。

“这样说的话,冉闵还亲自带着大军围攻苻侯,一点都没有回军长安的意思。”谢安本来是翩翩公子的模样,连续赶了几天路看着怎么都显得脏。他啃着炒面,有些含糊不清地说:“奇也怪哉!王上不是说禁卫军已经在关中,怎么一点踪影都没有被发现。”

关中战场现在主要是分为两部分,一个当然是潼关战场,另一个则是长安战场,双方围绕着两个地方血腥拼杀,要注意的也是战场周围,谁有闲工夫去探索秦岭里面有什么鬼东西。

他们打探到的另一个消息是,汉军舰队顿丘郡那边被挡住过不来,原因是石虎玩命地调动水军要与汉军舰队争夺黄河控制权。

实际上哪怕是石碣水军不亡命阻拦,黄河也不是整条河段都能走舰队,能够容纳舰队通行的地方到濮阳附近其实是断了,不过汉国这边对中原腹地的黄河水系不了解,才会干出想要让舰队从青州直入三川之地的事情出来。

“那我们能够动用的就是一万五千的禁卫军。”袁乔模样看着也是狼狈,任谁急赶了上千里路其实都是这样。他并没有因为预料中的水军没来而有什么焦虑,平淡地说:“幸亏是禁卫军。”

随行的魏骏驰和丁毅默默对视了一眼,他们认同袁乔的话,汉军中的禁卫军该是最诡异和精锐的部队,一万五千的禁卫军构成又是七千骑兵突骑兵和弓骑兵,余下的步兵中更是有三千连弩兵。

魏骏驰和丁毅都是冉闵这边的出身,他们对于能够参与驰援冉闵只能说是感到非常高兴,不但是要尽原有的情谊,其实也有一种衣锦还乡的骄傲心理。

渑池距离潼关战场有一百多里,谢安等人在往潼关赶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遇到麻烦,毕竟乞活军的队伍拉得很长,完完全全的稳稳当当是痴心妄想、

他们遭遇到最危险的一次是碰上王孝之,那一次王孝之肯定是认出了魏骏驰和丁毅,结果是王孝之连问都没有问给了军牌,随后的路段因为有王孝之的军牌可就不需要再躲躲藏藏。

“还真是令人搞不懂的集体。”袁乔看着远处,那里旌旗招展,喊杀声亦是震天,对谢安说:“乞活军明知道我们是汉国那边的人,却白白放过?”

谢安倒是有些理解,崛起于草莽的人就是那个样子,要形容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很多时候情义比什么都重要。

冉闵得知有汉国的人来,他连梳洗都没有就直接接见,看到一副风尘仆仆的谢安等人,再看到原来的部曲魏骏驰和丁毅,却是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说:“怎么只有近百骑?”

实际上冉闵派去向刘彦求援的队伍还在路上,可冉闵还以为是刘猗办事效率奇快。

谢安不留痕迹地皱了一下眉头,什么叫“只有近百骑”,那一脸的失望和嫌弃也不要表现得太明显。

“大王,王上并不是只派百骑。”丁毅倒是没有什么心寒,得到谢安的允许,说道:“王上派来的援军光是禁卫军就有一万五千,更有数万大军正在驰援路上。”

“是吗!?”冉闵这一下却是露出大喜表情,满是赞叹地说:“汉王果然信人,并且是心怀大义的人。”

一通话下来,不止是谢安像极吃了苍蝇,连带其余人连掩饰内心里的不悦都难以掩饰。

“寡人向汉王称臣,却是不合适再称呼汉王,该是称呼王上才是。”冉闵还算是情商稍微正常了一下,不过还是搞错事情,但这个不重要。他急切问:“那援军呢?”

……分…割…线……

阿勒,感谢大选帝和一叶+沐南的万赏,那就还是欠十二章了。今天第二章会晚一些。

对了!亲们,来点推荐票!

第376章:刘彦是大救星

曾经当冉闵部曲的魏骏驰和丁毅知道其为人直爽,内心里不以为意,其让他人并不知晓冉闵的性情。

说到底,直爽也能解读为直接,而性格直接的人通常比较容易口无遮拦,那就非常容易得罪人。

与直爽之人接触久了,要么是能合得来,要么就是被气得不想与之相处,不过一般要是能够合得来关系必定不错,他人也乐意和花花肠子少的人待一起,绝对有安全感。

冉闵的直爽要是没有那种“由上往下”必然会是使人如履春风,可惜的是一个人一旦身处高位,不管是投胎正确还是后来奋斗,位高权重之下必然会养成一种威严,如此直爽就让人有些愉快不起来。

长江以南出身的人对冉闵已经有了内心里的印象,导致的是谢安与袁乔从一开始就对冉闵心生反感,不过两人倒也知道什么叫孰轻孰重,无视掉冉闵那种得罪人的性格,请求了解战事发展。

“没什么好瞒骗的,战事对我军相当不利。”冉闵说的不止是大势上,连带出潼关而战的冉氏秦军情况也不太妙,他说:“长安被围,辎重困在城内出不来。所以希望你们带来的粮秣数量足够,要不……”

说起粮秣,谢安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他所知道的是己方准备的粮秣能够供三万人吃上一年,听说想要还可以更多。

虽然说不知道那么多的粮秣是怎么被悄悄运进关中,就如同不知道那支禁卫军为什么能悄声无息出现在秦岭,谢安等人只需要自己的条件前所未有的好,那就足够了。

自然了,作为主将的谢安一点都不想提供粮秣给冉氏秦军,作为行军长史的袁乔则是向冉氏秦国的左将军常炜隐晦要求粮秣支援。

“应该的、应该的。”嘴上那么说,身体却非常诚实,比如常炜就苦着脸,后面非常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数量……唔,会很少。”

冉氏秦国是占领了生产力被破坏的关中,最要命的还有关中人多数并不支持,要不就不会因为军资和粮秣的征集搞得遍处烽烟。

“那个……”常炜纠结地问:“虽然冒昧,但能了解一下贵军在哪里,然后带来多少军械与粮秣吗?”

袁乔当然是有君子的品行,可不代表他傻,自然不能说军队已经在关中,含糊地掩盖过去。

当天,战事照打,冉闵却是不得不设宴款待前来驰援的谢安等人。

宴席没有多么丰盛,倒是在一些声色之上不缺,用来招待谢安等人的女子一看就是出身不错,后来稍微一打听知道那些是被冉氏秦军在镇压时俘虏的士族女子。

谢安带来的近百人,除了袁乔之外,包括魏骏驰和丁毅在内的其余人大多数是将校,等于是他们“空降”到禁卫军担任指挥链。

夜间并不显得平静,冉氏秦军急着消灭被围困的苻侯所部好回军长安解围,近来都是部分昼夜进行攻击,伤亡上只能用惨重来概括形容。

夜幕下的进攻需要光线,一手兵器一手火把是常态,打着打着某个地方被引燃大火也属于常见,导致视野上其实还不错。

谢安举着单筒望远镜观看战场,一边对袁乔说:“素闻秦王悍勇,如今还是亲眼看见。”

没有错的,悍勇的冉闵一直是以君王之身参与攻击,骁勇的身姿闪耀于战场之上,每到之处就会引起冉氏秦军士卒的热烈欢呼,对军心士气的鼓舞非常不错。

袁乔其实也是举着单筒望远镜在看,呐呐地说:“悍勇是悍勇,可……君王上阵可一不可再,难怪冉氏秦国会成为如今模样。”

君王上阵一般都是逼不得已,要不谁会拿国祚来开玩笑。

首节 上一节 363/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