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39节

石宣所率的石碣赵军,主力部分驻扎在枋头,杂牌依然是将桓温所部围在朝歌。又有曹伏率领一部分石碣赵军充当外围,这一批石碣赵军身处的位置在朝歌北面百里开外,可见是针对地处战场北部的谢安所部。

汉军近期的动向分为三步走,首先是策应石碣赵国境内逃民的部队南撤,随后是最北面的谢安先率军做出向棘津靠近的机动。前面这两步都是在拉动和牵着石碣赵军做出相应变动,第三步就是在将石碣赵军拉伸,使石碣赵军被迫做出调动,各支军队变得松散,为新组成的北伐兵团创造交战环境。

以冉闵为主的北伐兵团将会由五万禁卫军和八万野战部队组成,也就是后面只会有这些部队向北进攻,其余部队不管是不是还在战场或是周边,除开北伐兵团之外的部队就会进入到就地戍卫或是后撤平叛的阶段。

石碣赵国对汉军的动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石虎有什么考虑暂时不清楚,身为前线总指挥的石宣想的绝对简单。

“被围的汉军必须消灭!”看着相貌稚嫩的石宣却是满脸狰狞:“他们近期发射的箭矢越来越少,可见军需将要消耗完,派出更多的杂兵强攻,以人命换箭矢,争取早一日消耗光他们的箭矢,为总攻奠定基础。”

石宣口中的杂兵是杂胡和晋人,实际上位处朝歌周边的大部分石碣赵军也是由杂胡和晋人组成。

石虎挑起种族仇杀,石碣赵国境内各族胡人屠杀晋人的同时,亦是接到命令抓捕晋人到前线,出现在桓温面前的就成了以晋人为主力的杂牌被驱使着强迫进攻。

石宣的判断是来自张群等石碣的高层官员。这一批石碣的官员会出现这样的判断是根据常理,从汉军的调动情况,加上各地的种族仇杀,不能说他们太蠢太笨,是碰上了一个根本不能用常理来猜度和判断的国家。

朝歌的石碣赵军想要抓住机会消灭桓温所部,冉闵十分配合地继续为即将开始的攻击拉伸足够空间,被围的桓温则是真的急了。

“怎么会呢!?”桓温说的是箭矢情况,他已经从石碣赵军的刻意宣扬中得知外围汉军在后撤的事情,将信将疑的同时本部的箭矢供应出现了状况,不知道是刘彦做出的调整,首次有些惊慌失措:“不可能啊!”

条攸这个长史却是极为肯定地给出答案:“战地的箭矢生产已经停顿。按照储备量和消耗情况来看,三日后就会见底。”

“不应该啊!”桓温真的感到难以置信,他脸色异常难看地沉默了良久,问道:“粮秣?”

“粮秣充足。”条攸的长史身份管的事情挺多,其中就包括军队后勤。他用着猜测的语气问:“外围援军后撤应该是真的,箭矢供应出现问题,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大事?”

因为是被围困的现状,桓温和条攸其实是不知道各地爆发种族仇杀的事情。信息量决定一个人的思考方向,桓温在怀疑自己成了弃子,条攸其实也是有类似的忧虑。

条攸的恐慌情绪比桓温还高,他的想法比桓温更加直接,他们这边的士卒超过七层是整编自原来的冉氏秦国,不管是亲疏有别,还是出于削弱冉氏秦国的影响,种种的现实之下,汉国中枢放弃他们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两人是位处中军位置的大帐商谈,离得远远还能听到喊杀之声,比较诡异的是喊杀用的都是汉语。

“吾不相信王上会放弃我们!”桓温抛开了惊慌与失措,像是要说服自己一般地道:“汉军从未有过被成建制消灭的事例,我们不会是第一个!”

条攸蹙眉默然不语,要真如他猜测,他们成为弃子的可能性无限大,毕竟比起日后国家的平稳,一支部队被成建制消灭又算得上什么。

桓温心烦之下不想再多谈,是游走在各条战线鼓舞士气,向将士亲口明言石碣赵军传播的消息为假,众将士应当众志成城。

被围汉军因为箭矢突然间断掉供应,必需控制箭矢消耗之下,又有石宣发狂驱使强攻,之前汉军还能将战线保持在营区之外,没想到仅是一天过后第一道营区已经成为战场。

战局的新变动极大刺激到了石宣的热情,他无视掉仅是一天就产生的两万伤亡,更加疯狂地驱使麾下的杂兵从四面发动攻坚。

桓温要破除石碣赵军传播的谣言,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实际上谣言真的影响到了麾下将士的士气,尤其是第一道营区变成战场之后,底气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下降。

到了战局发生新变动的第二天,张群又有了新的心理攻势,向被围的桓温所部传播,说是冉闵因为发动叛乱被斩杀,汉国中枢因为他们大都是出身冉氏秦国的原因已经放弃救援,有意让他们被消灭在这里。

一方面传播似是而非因为被困难以证实的谣言,另一方面张群也向石宣发出劝降的建议,按照他的原话就是:“被困的汉军真的投降就是赚到了,不投降也能更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

石宣对张群的信任度很高,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建议。

出身冉氏秦国的人基本对冉闵会有一定的认知,由石碣赵军传播的谣言一到,条攸还真的是被吓惨了。

根据条攸对冉闵的理解,深深知道冉闵还真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人,他知道的冉闵是以为雄心勃勃的英豪,冉氏秦国的自行瓦解不过是冉闵迫不得已之下的一个蛰伏措施,而这个也是原冉氏秦国高层不公开的秘密,差别是到了后面了解汉国的真正实力后他们内部又自行分化。

【不是没有可能呐!】条攸是极度的焦虑,想道:【我不说,不代表其他人不说,一旦有谁向王上坦白,永曾真有可能不管不顾地叛乱,那么王上将援军撤离,要借石碣之手歼灭这股大分布是原冉氏秦军的部队,不是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人真的不能胡思乱想,尤其是身为高层更不能轻易慌张和失去信心,桓温在极力地支撑,问题是对那些由冉氏秦国整编过来的将士对条攸有更多天然上的亲近,条攸有了异状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将士的想法。

人心一乱,挺一挺就能挨过去的艰难就会变得难以为续,直接导致的是他们的第一道营区仅是一天就陷落,整体局势更是直转急下。

桓温想要破局,独自冷静一下总算想起有一些俘虏,亲自审问才得知天下大势。

“石虎挑动各族仇杀,各地胡人暴起不断。”桓温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冷静下来的心思却又乱了。他几乎是铁青着脸对条攸说:“这就能解释清楚了。援军真的在后撤,他们要撤回国内平叛。”

“我们的真的被放弃了?!”条攸刹那间就是变得脸色灰白,颤音道:“那么永曾叛乱的事……”

“那个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桓温脸色铁青,表情看着却是无比的坚毅:“不管局势怎么样,吾哪怕是战至一兵一卒,乃至于是战死疆场,亦是绝不投降!”

条攸之前又不是没有在石碣效过力,其实已经对石宣的劝降有所动摇,一看桓温尽管绝望却表现出抵抗到底的坚定意志,刹那间不由呆住了。

第450章:一肚子不痛快

不怪桓温与条攸慌了,他们被围已经接近两个月,前面还能得到外部的信息,自从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之后,石碣赵军大肆封锁,自己人的消息无法传递进来,对外部情势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对于石碣赵军散布的言论,桓温其实是大部分不信,比如说什么冉闵叛乱,不是汉国的高层不会深切了解那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越是了解越会生出紧密团结在君王身边的想法,那么除非是君王逼迫得谁不得不死,要不然谁会背叛。

冉闵到了汉国之后得到的礼遇比谁都重,原先的部下被拆分,新统领的部队怎么可能会追随造反,条攸那是先入为主,倒是对冉闵了解不深的桓温稍微以己度人之下觉得冉闵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叛乱。

高层是什么想法会起到关键作用,不过一些时候高层的意志很难影响到底下的人,桓温极力维持战局,期间还反攻第一道营区,为期两天的反攻是在废墟之上进行。

换做是士气高昂时期的汉军,有兵甲器械的优势早该将杂兵打退,重新夺回失守的营区,问题是将士因为种种原因变得心虚,尽管他们依然是以少数的损失杀掉更多的敌军,可双方竟是成为纠缠。

“时候到了!”张群笃定地说:“被围汉军已经到了极限,所谓‘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也’,应该派出精锐进行最后的总攻!”

石宣是完全信赖张群的判断,立刻将梁犊召唤而来,下令道:“以今时今日为期,孤限你两天之内攻破敌军营盘,全歼这股汉军!”

梁犊是一个身材高大又健硕的人,脸相因为左脸颊有一道伤疤看着十分狰狞,他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应:“太子且放心,小人必定不负所望,为太子取来大大的胜利。”

说来也是奇怪,石碣赵国的国情一再变化之下,晋人出身的那些文武待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该倒霉的是极度倒霉,一些人则是非但没有倒霉反而更受重用,像梁犊就是极度受到石宣重用的晋人武将之一。

战事胶着,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利的情况下,条攸有向桓温发出建议,说是该尝试进行突围。

桓温听后像是极力压制怒火,说道:“围困我们的是三四十万的胡人,我军是以步卒为主,全心一意坚守还有生机,突围才是自取灭亡!”

说到底,桓温还期望有援军会到来,他甚至都下了一个决定,能坚守多久就算是多久,哪怕是最后全军覆没也绝对不会尝试突围一下。他坚信努力守住才有生机,要是尝试突围必定近一步动摇士气,那时候就该是真的完蛋。

条攸见劝不动桓温不再说话,他看着眼神有些飘忽,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似得,双手的手掌下意识就握成了拳状。

桓温等待条攸离去,满满都是阴霾地对自己的心腹亲兵说:“严密监视条攸,但凡发现有私下联系,不管是联系谁,立即拿下。”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遭遇困境的时候也最能考验人心。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都还有各自飞的时候,类似于条攸这种从石碣赵国反叛的人,桓温不得不防一手,侧面来讲也足够证明桓温有一颗敏感的心。

冉闵主持之下是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大批的汉军逐步稳健地后撤,甚至是有白天撤退晚上又偷偷回来,另一个白天同一批人又撤退的现象。

这样做无非就是要做一个假象,令石碣赵军深信汉军不想再打,更大地麻痹和迷惑石碣赵军。

显然石宣、张群等人是上当了,他们正是有侦骑探查到汉军的大肆后撤,更想要抓紧时间歼灭被围困的桓温所部,还想着要咬住后撤汉军的尾巴再扩大战果。

首节 上一节 439/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