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42节

朔方的五个匈奴大部族还被拓跋代国摁在地上猛揍,匈奴人现在该是心气最虚的一个种族,中原的匈奴人数量少不说,大部分的分布也是很散。那些分散在汉境的匈奴人有了骞建同这个标杆后,更是干脆自主汉化。

李坛这一支汉军往往数十个人就能够俘虏数百个羌族人、氐族人和匈奴人,造成的现象就是汉军比较瞧不起俘虏,一两万的俘虏敢用两三千人盯着。

马愿率军到来,看到两多万的战俘只有两千人看守,李坛的本部却是不见踪影。他得知李坛将战俘丢给自己,苦笑对部下说:“安排一下……”顿了顿,才又说:“李郎将敢安排两千看守两万,咱们再加个三千人凑足五千,押回朝歌还需要快马加鞭赶回来。”

站在一旁等待交接的羽林军军侯李均赶紧说:“不是啊,我们得到的命令是交接之后,立即赶上大部队。”

“……”马愿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他是俾将,李均是军侯,两人差了两级,可李均是羽林军编制,虽说没有掩饰不悦,嘴上却无法多说什么。

原冉氏秦国已经全面并进汉国,除开冉闵的一些家臣,大多数成了汉国的官方体系,他们基本是选择低调做人,尤其是对跟随刘彦崛起于微末的那批人会更加谦让一些。

“不好意思啊,马将军。”李均满满都是歉意地说:“军令不可违背,等待战事结束,均摆酒请客以谢今日谅解。”

马愿这才心里好受一些,毕竟自己将身段摆得低一些,可情绪还是会有的嘛。

第452章:遗民泪尽胡尘里

骑兵与骑兵的追逐战节奏看着很快,实际上产生的伤亡却会是有限得很,会这样是双方都拥有高机动能力,真不想打丢下一些尾巴就能够脱身。

一直以来骑兵的交战最是浪费时间,尤其是一方压根只想逃不想硬碰硬的时候,谢安所部于石宣本部从朝歌西北侧四十里外,追逐着一直向西北而去,等待另一个白天的到来已经到了距离朝歌的百里之外。

汲郡是南部为多平原地形,随着越是向北的山地越多,尤其是与上党郡接壤的边境更是有着两个连绵的山脉。

位处汲郡西北部与上党郡的边界有一个山脉叫北山。北山与淇水几乎相连,东南区域则是清水。

在汲郡最北面的区域,属于林虑县地界,林虑县的西面有林虑山。

其实北山和林虑山虽然是有两个名字,但它们实际上是处于同一个连绵山脉,在现代这条连绵的山脉被称呼为太行山。

“敌军是想要从淇水和清水中间突围到北山南侧!”谢安是骑跨在战马之上,看上去有些风尘仆仆:“随后该是直接突入上党郡,走泫氏与高都边上的丹水沿线。”

上党郡其实是一个多山和多水系的地形,不知道实际内情的话,基本是猜测不出石宣为什么不往邺城退,是向着那么一个不适合骑兵行军的地方跑。

应该说石宣对石虎的恐惧是从某方面避免被谢安所部和李匡所部拦下并夹住,算是误打误撞,是福是祸则暂时有未可知。

谁又能想得到石宣是出于对石虎的恐惧才选择前往上党郡?谢安现在就有相关的困惑。

“既然已经知晓敌军的行军方向……”吴道安是长江以南世家出身,是第一批毅然北上意图新发展的世家子之一,他现在的身份是谢安的幕府幕僚。他长相斯文,说话时喜欢抚摸下巴的胡须:“或可不再被动追逐?”

谢安是有相关的想法,却是内心有些犹豫,猜测仅仅是猜测,要是石宣向上党郡突围不过是虚晃一枪,奔逃到一半突然转向前往魏郡,岂不是糟糕至极。

一路的追逐战下来,双方已经是处于林虑县的地界。林虑是一个辖境很广的县,一县之地几乎与一些小点的郡地皮相当。它的西北部是上党郡,东北部是魏郡,向北还能直接进入广平郡,可以说是想去哪不过是拐个弯的选项。

谢安本部五万人,各类骑兵的数量有三万,余下则是步兵。他们开始追逐石宣本部之后,步军与骑军之间其实已经脱节。

石宣从朝歌战场逃跑带走的是八千东宫高力、两万羯人本族和近六万羌人、氐人、匈奴人。

谢安用三万骑兵追杀石宣的近九万人实际上就是一种冒险,信赖后续的汉军能够赶上来,也是判断石宣本部没有战心。

“上党郡因为种族仇杀的关系已经全面大乱。”吴道安身为幕僚还是能够观看并得知一些信息,他说:“王上的旨意是尽可能策应各地对胡人的暴虐,将主若是心有迟疑,可以用骑兵继续咬住敌军,让步军先行移动向上党郡。”

谢安主要是想知道其他友军的动向,他们的位置是处于整条战线的前沿,或许更加明白点说是与其他友军脱节,互相之间的消息传递最快是一天。

有意堵截应该了解地形,才能够更有把握地达到目标,汉国对中原各地的地形图绘制一直在进行,有了地图其实也仅是能够进行最好的参考,军队指挥需要更进一步地了解才有足够的决断。

“唔。”谢安细想了一下,说道:“步军无法参与追逐战,是可以先行向上党郡推进。”

吴道安有那个建议主要是汉军的步军弓弩非常犀利,有强弓劲弩的同时还有相关的塔盾兵,他们哪怕是半路上遭遇骑兵也能就地转为防御,不会像缺少强弓劲弩的步军一旦遭遇骑兵会缺少自保手段。再来是汉军的意志也足够,那是多次用步军对上胡人骑兵打出来的底气,要是晋军他可不敢有这样的建议。

谢安考虑的事情更多,他还期望石宣能够发现独自行动的步军,最好是石宣扑上去试图消灭,创造出可以打一场机会,不是像现在这种没完没了的追逐间小打小闹。

商议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谢安想要歇息一下却是李坛那边有人过来。

得知冉闵派羽林军支援,羽林军又取得不小战果,谢安默默估算了一下,猜测石宣本部最多不会超过五万,那样一来石宣更不会停下来交战。

整个大局势来讲,石碣赵国在黄河中游最前线的军队可以说是已经瓦解,进攻魏郡的道路已经向汉军敞开,连带汲郡周边的一些州郡汉军也能肆意攻击。

冉闵亲率大军摆出直逼邺城的姿态,与李匡所部在荡阴城会合,会合之后向安阳杀去。他们在安阳城遭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那是李菟作为石碣的主将主持城防,石碣赵军拿出的气势是誓死要将汉军拦在安阳,不使汉军再继续前进。

天下局势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变化颇多,先是汉军全线龟缩,使包括石碣赵国在内的列国以为汉国该是要进入一段防御和维稳期,结果是下一刻画风突变,汉军不但突然大股进军汲郡还击溃石宣所部,取得胜利的汉军直接进军魏郡。

从始至终列国就一再对汉国进行错误判断,发生了汉军进入魏郡直逼邺城的事情之后,得知消息的列国霎时傻了眼,万般不信汉国上下会忽视内部的危机,不去解决内部的动荡还要大战。

了解汉国的人应该知道一点,除开青州与徐州……或许还要加上辽东的汉境,汉国对其余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需要确保稳定的是青州、徐州以及辽东辖境,其余地区要做的是保护更多的汉家苗裔,更是要在这一次动荡中形成真正的控制。

大危机往往是拥有大机遇,石虎挑起种族仇杀让原本复杂的局势变得相对简单,不管是石碣赵国境内或是汉国境内,分的是胡人与非胡人,阵营的划分变得清晰之后,汉军的诸多行动基本上就少了很多顾虑。

目前的情况是,汉国境内的各地汉家苗裔只能选择靠拢向汉军,再游离于外不但要被胡人攻击也会面临汉军的清扫,十分有利于汉国对各地形成有效统治。石碣赵国境内的汉家苗裔期盼汉军能够北上,等待汉军真的北上必然会有本地基础,为攻城略地增添更多的助力。

长子县,有了程度的起头组织,再有当地的大豪强加入,他们十分大胆地将自己的武装合为一处之后进攻长子县城,竟然还真的攻下。

攻下长子县城之后,团结起来的豪强将自己的族人搬迁入城,斐燕还力主收拢人手,短短半个月之内他们趁着胡人没有反应过来,不但将自家人迁进城中,甚至是从四野收拢了近一万百姓。

“王师怎么还不来?”程度是站在城关,向外看去能够看到城外零零散散分布着胡人的窝棚之类:“城外已经围了快三万胡人,要他们真的攻城,仅以我们不到三千人很难防住啊!”

整个长子城之内拥有两万多的汉家苗裔,有三千武装的比例其实应很大,是几乎于各个豪强的青壮被武装,还武装了不属于他们家族内的百姓青壮。

其它地方的情势是怎么样,程度等长子县境内的家族首领只能是靠猜测,长子县的情势却是一天比一天糟糕,像他们这种面临危险互相靠拢的群体并不少,可是却无法避免被杀戮或是消灭。

程度等人之所以大胆攻取县城,一来是城内胡人四处出击忽视防御,二来是赌胡人认为安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非是没有一处坞堡或是城寨能够容纳下他们几个家族。那些名义上团结约定互相支援的各家,因为没有合为一处就是在各自为战中被消灭,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他们怎么也该吸取教训的。

长子县位于漳水支流的浊水之边,西部是发鸠山。它在华夏历史上并是不一个出名的县,可是要提起它南部的长平,那么恐怕就是极度出名了。

上党郡的种族仇杀已经持续近三个月,相当多的汉家苗裔早就惨死于胡人手中,没有死的则是要么团结自保或是躲进深山老林,就程度所知的是不远处的发鸠山就有相当多人进去躲避。

“派人联络看看?”斐燕这个胡汉混血近期开始有点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原以为汉军会很快北上,没想到都过去将近一个月也仅是能看到一些汉国快骑,至于汉军是连影子都看不到。他说:“能够逃进山里的大多是青壮,要是能够整合起来就太好了,起码能够形成里外互保之势。”

程度刚要说什么,却见城外有大批的胡人在靠近,远远看去可以发现不少胡人扛着梯子,显然是要尝试性攻城了?

阵阵的铜锣声在城墙被敲响,青壮们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登上城墙,一些城墙豁口处也是赶紧围上去。

长子县与中原的许多城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胡人根本就不重视城池,导致城池出现城墙豁口非常常见。程度等这一批人可以拿下城池,恰恰也是因为长子县城的豁口多,不过之前的便利现在却成了要害。

胡人喊着吵杂的声音在推进,作为防御一方的人却是非常安静。

双方都不是什么正规武装,极少拥有铁质兵器,胡人喜欢重兵器之类的东西,汉家这一边则是多手持各种农具。

首节 上一节 442/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