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75节

从汉军正式入侵李氏成汉的二月份,到李势投降,大部分郡县城头改为汉国的旗帜,哪怕不是被汉军掌握的城池也换成了东晋小朝廷的旗帜,李氏成汉正式被扫进垃圾堆,全部的历时是接近六个月,也就是从春季到秋季。

桓温与殷浩的会师是在成都,两军会师之前李势包括其家人是在汉军的保护下启程前往邺城。

这一次桓温可没敢玩让李势失踪的事,非但不敢让李势失踪,还要保证李势一根毛都不会掉,等待对东晋小朝廷的战事结束,李势还会是他彰显功勋的招牌。日后李势被乔装打扮出来献舞的时候,谁不提一句是桓温为主将率军灭掉李氏成汉?

必须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尽管一开始就知道李匡的任务是那样,可是桓温内心里还是会嫉妒李匡干出邓艾曾经干过的事情。

桓温抵达成都之后,他第一道命令就是让李匡率军出川,作为先头部队先期赶往荆州,准备参与入侵东晋小朝廷。他本人还会在成都逗留一段时间,需要等待桑虞到来,期间也该处理一下蜀地世家。

“不好搞啊。”殷浩满脸的愁容,他现在是负责清算蜀地的那些世家,苦笑说:“蜀地多山区,仅是成都这边有一片平原。平原的世家好剿灭,其余山区的世家……”

桓温“嗯”了一声,应付的态度很明显。他在蜀地停留的时间不会长,不管是什么麻烦都不是自己的麻烦。

殷浩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需要待在蜀地,清算那些抵抗汉国统治的世家只是任务之一,安稳地方包括针对南蛮展开各种行动的事情也不会少。

其实汉国也没有想到蜀地会出现绝大多数世家抵制的情况,按照汉国中枢的本来计划,灭掉李氏成汉之后并没想刻意针对哪一些世家,甚至是拿出让世家拼南蛮换取优厚待遇的方案,偏偏没有想到明明都已经传檄,可是蜀地的世家竟然会比胡人的抵抗意志还强。

似乎也不能怪蜀地的那些世家,毕竟传檄很多时候是与蒙人挂钩,也就是说是说了,但是往往说的比唱的好听,等待大局已定就是另外一回事,经常还是檄文上的话完完全全相反来执行。

“只要有过针对就完全剿灭……,属于不可能吧?再则是南部的几个郡也还需要攻打,总不能咱们灭掉成国,让晋国那边白得城池。”殷浩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汉国化’,是以身在东晋小朝廷当官的思维来想事情:“是不是该请示一下王上,或建议拉一批打一批?这样有更多的余力针对南方那些郡县,也能更快稳定蜀地。”

桓温“嗯哼”了一声,他才不管蜀地世家怎么倒霉,也不管殷浩在想什么说什么。他所要思考的是,该怎么在入侵东晋小朝廷的战事中再次大放异彩,战事顺利的话逮住以前的老朋友又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元朔四年的八月底,右丞相桑虞抵达成都。他带来了刘彦对参与入侵李氏成汉一众人等的爵位封赏名单,关于官职晋升则是需要等众将士回去述职才会正式公布。

爵位在汉国可是显得异常金贵,什么等级的爵位就有什么样的待遇,低爵位的人难以越过雷池有高爵位的各种荣誉、福利和社会地位。

“新一批的爵位封赏已经全部敲定,晋升关内侯的人就有元子。”桑虞没有说其余的关内侯都是谁,他对在自己面前态度恭敬的桓温笑了笑,在桓温期待的眼神中说了一个小道消息:“王上已经拟好封赏,元子要是在南征之战再立大功,便委任征西将军一职。”

刹那间,已经成为关内侯的桓温两眼要是能发光绝对光芒四射,他无比期待那么一天……

第483章:桓温的人品

桓温以前在东晋小朝廷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县男,爵位还是来自于先辈的功劳。东晋小朝廷那边的爵位有些虚,只要是个世家的家主基本上肯定会有爵位,而爵位一般就是一个名头,要真的享有多少户的食邑才算是显爵,像他的爵位就是享有三百户食邑。

在东晋小朝廷那边,侯爵要比其它爵位多,问题并不是所有侯爵都有食邑,拥有最多食邑的是琅邪王氏的家主,他拥有五千户的食邑,也就真正的县侯。

按照从先秦起就有的标准,侯爵分为亭侯、乡侯、县侯,看的就是食邑的多寡,一般是以地名来册封爵位,比如武安侯就是享有武安县这个地方的食邑。战神白起被封武安君,此后能够承接“武安”这个爵位的人都不会简单,通常能当上武安侯绝对是身份显赫或是战功累累的人。

历史上爵位是武安侯又比较出名的人有三个。第一个是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孙子、赵牧的儿子赵兴,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将赵兴迁徙至陕西咸阳,封武安侯;二是秦末农民起义时期,楚怀王封刘邦为武安侯。三是汉代武安侯田蚡,是汉景帝皇后同母弟。公元前140年汉景帝崩,汉武帝即位。田蚡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就被封为武安侯。

另外一些也是武安侯的人还有很多,不过大多并不出名。

汉国执行的是二十等爵制度,到了关内侯其实也是讲食邑多寡来进行区分,延续亭侯、乡侯、县侯的格局。

桓温得到的是亭侯的待遇,要是在东晋小朝廷立下灭国战功只是被赏赐个亭侯,他会觉得无比憋屈外加不公平,可他所在的地方是汉国。

汉国爵位的含金量毋庸置疑,什么样的爵位就绝对会有什么样待遇,刘彦在这一点对有功者的赏赐一点点都不会显得吝啬。

“恭喜了,新平侯。”袁乔脸上有着明显的喜意,真心诚意地说:“您是第一位封侯的武将,必定会在史书上被大肆书写。”

“同喜,同喜。”桓温矜持地笑着:“你也成了公乘,封侯指日可待。”

他们已经出了蜀地,正在前往南郡的路上。

桓温与袁乔再次搭档,仅是由亲兵进行护卫,到了南郡那边会接手当地的部队指挥权,纳入指挥体系的是李匡之前带去的一万禁卫军和两万南征序列部队。他们将会率领三万军队针对荆州进行攻伐,打完荆州就是西进宁州,少不得还要对广1州和交州动手。

这一次负责打荆州、宁州、广1州、交州,桓温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都已经立下灭掉李氏成汉的功勋,自己吃完了肉就不要太贪,毕竟其余的同僚也该表现表现,再嫌弃汤水只想抢肉就是树敌了。

其实桓温还不是正式的关内侯,需要由刘彦当面册封,会有一个册封的仪式,随后就是昭告天下以示正听。走完程序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关内侯,他目前就是享受关内侯的待遇。

关内侯的待遇还是分级别,比如桓温是个亭侯可以拥有一百的部曲,部曲不像是亲兵,部曲就是桓温真正的私兵,亲兵则是公家派去保护。与之亲兵相比的话,部曲就是只听令于桓温,是甭管干什么都听的那种。

除开部曲之外,汉国关内侯中的亭侯还会被赏赐三千亩的良田,由官方专门建造一座相应级别的府邸,另有五百奴隶的赏赐和一些财帛。

对于贵族而言,讲的就是脸面,要不也不会发生那么多因为面子过不去而成为死敌的操蛋事。那么比较重要的是,到了关内侯这个级别之后就可以挂上与众不同的匾额,门口还能立上两座石狮子,武将的关内侯甚至可以在家门口摆上带有旗面的长戟。

桓温的确是汉国的第一个关内侯,哪怕是攻下邺城和襄国的冉闵现如今也只是第十六级的大良造。跟随刘彦崛起于微末的徐正和吕泰,他们一个还是个左更,另一个仅是官大夫,比袁乔的爵位级别都还要低。

到了南郡,桓温第一时间是查看卷宗,他迫切想要知道其余几路友军是个什么情况。

时节已经进入到秋季,距离秋收也就是一个多月的事情,汉国各方面的战事却没有暂停下来。

北线由冉闵统率的北伐兵团,他们攻克了壶关以及壶口关,西北面有两路,一路大军利用漳水进军乐平郡与石碣赵军在上艾征战,另一路是在平原郡边上的谒戾山附近与石碣赵军纠缠,战事是进入到双方用骑兵。

北伐兵团除了西北部的战事之外,冀州方向依然是采取守势,相对起并州那边的激烈纠缠,已经由慕容燕国接手的幽州和汉国这边的冀州边境线上显得比较平静。

慕容燕国现在还是在辽东与防御的汉军作战,他们又要应付那些死灰复燃的国家或是势力,尤其是由汉军为主导纠集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九州、出云等等也没有让他们放松。

除了汉国主导的那些之外,慕容燕国对拓跋代国的征战也在进行。

拓跋代国因为石碣赵国无比重视朔州,面对的当然不在是匈奴诸部。拓跋什翼键暂时不想去招惹已经输不起的石碣赵国,他不能放任慕容燕国侵袭东部疆域,可以说是硬着头皮也要顶上去。

自刘彦发布杀胡令之后,拓跋代国与汉国的关系是彻彻底底地冷淡了下来,再发生谢艾被拓跋什翼键驱逐的事之后,两国关系是陷入冰点,明白点说就是进入寒冰期。

因为关系的转变,拓跋什翼键可以光明正大地不承认之前欠汉国的债务,他的这一个举动很有趣,直接让汉国除了藩属国之外再没有友好国家,可真的是做到了举世皆敌的地步。

桓温还在查阅卷宗,却是有人来报,说是庾翼派人投来了拜帖。

说起来可是很有意思,作为长江以南四大门阀之一的家主庾翼,他最近可是过得异常逍遥自在,先是领着家族后辈到汉国境内四处游玩,似乎还去了草原一趟。他回到南方之后没干别的,再次拒绝褚裒的一些提议与要求,搞得庾氏一族被褚裒为首的一批人骂得狗血淋头。现在他竟然又出现在南郡,还找上门要见桓温。

南郡是在始皇帝时期初立,一直以来并不是一个被重视的郡,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该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记载的还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被东吴方面的陆逊给火烧连营。

人口不多和经济不发达的南郡,从始至终首府就是江陵,桓温过来之后不顾袁乔的劝阻选了城内最豪华的府邸入住。而袁乔之所以劝桓温住军营,是因为刘彦走到哪都是住军营。

“温选最豪华的府邸入住不过是在学王翦旧事。”桓温是很快请庾翼过来见面,为了表示重视还亲自到门口大开中门迎接,进了府邸互相安坐看到庾翼一脸似笑非笑特意解释了一句,后面才问:“庾公今次前来,是要在南郡进行游玩?可有去过夷陵观看大战旧地?”

别说,庾翼还真的有去夷陵那边,那里应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描述,几百年前的兵戈铁马成为旧事,早就没有了什么旧战场的痕迹,山重新长出了大树和绿草,又成了一片青山。

庾翼是从府邸前面的那两排长戟看出桓温在汉国成了一名关内侯,他听到桓温说什么学王翦旧事是付之一笑,不回答桓温的提问,是用轻轻松松的口吻在说:“新晋的侯爷,你这是说汉王没有容人之量,是一个多疑和猜忌的君王啊。”

曾经的王翦手头控制着秦帝国的倾国之兵六十万,为了不让当时还是秦王的赵氏赢姓政猜忌,王翦在征讨楚国的时候不断写信回去要财、要帛、要地、要女人,以示自己的追求就那些。秦王一眼就看出了王翦的用意,对当时的国尉尉缭很是谈笑了几句。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嬴政的自信,也不是人人有嬴政的度量,尤其是从刘邦和吕雉大肆诛杀功臣之后,华夏文明开始出现“功高盖主”的这个词语,身为臣子不能立大功,立下大功等于是一只脚踩进了君王挖的坟墓,所以就算是立下大功也该竭尽所能地消除君王对自己的猜忌。

“庾公啊……”桓温收敛笑容,很是严肃地说:“这样就没有意思了啊!”

首节 上一节 475/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