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679节

阿三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经常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处理事情的态度也通常不走寻常路,才有了被坑千百次依然痴心不改的精神。(没错,指的就是毛熊)

卡皮尔.马里克见李明有些发呆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一样地说:“知道为什么让你离开宫城吗?因为我们很认真地探察史料,发现你们汉人有进入他国王宫行刺的爱好,而你并没有那么干。”

李明是完全不知道卡皮尔.马里克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第一时间想要的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

然而,卡皮尔.马里克说的并不是荆轲刺秦王,是汉人出现在西域之后,屡屡干出数十人就敢冲进他国王宫,宣读一份压根不存在的讨伐诏书,再弄死这个国家的国王。

笈多王朝这几个月不是干坐着,他们在尽可能地探知更多关于东方的消息,首先干的就是派人到西域,看看汉人是不是又再次进军西域,很显然还真的有汉军重新进入西域,只不过是止步于鄯善。

阿三在探索汉国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其中当属萨珊王朝最为关注,位处西域的那些国家在知道后少不了一些添柴加薪。毕竟汉国的再一次崛起,最紧张的就是西域各国了。

西域人干得不错,他们是将汉人的各种劣迹(丰功伟绩)说出来,有必要的时候还得夸张地修饰,将汉人描述成为一个极度野蛮且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民族,就没什么比汉人敢于几个人就冲杀进一国王宫诛杀国王更野蛮的行径了。

李明不是什么世家子,汉国建立之前就是一个被胡人任意欺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三十里之外还是成为一名汉军士卒之后的事,虽说是在军队里受到一些教育,可并没有人会去进行历史详解。

“数十人就敢冲进一国王宫,大呼战号干掉敌国的国王……”柴雄立刻就咧嘴笑说:“听着很带劲啊!”

卡皮尔.马里克听不懂汉语,因为李明已经多少会一些梵语也没有带翻译,可他看柴雄的神态并不觉得是什么好事。

被笈多王朝羁押的汉人有二十六人,其中有十三名军士,另外的人是水手。他们在被俘之后多少是被拷问过,却没有出现减员。在他们与李明重新会合之前,有十二名军士一度是被安置在笈多王朝驻军营地,每日就是与笈多王朝的士兵对练。另外的十二名水手,他们是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

笈多王朝的官员拿汉军的军士来对练,无非就是想要看看汉人的战斗力,他们也的确看到汉人……至少是汉军有自己的组织度和配合。虽然笈多王朝并不知道包括柴雄在内的军士在汉军之中属于什么等级武力,却是能够从屡次对练中发现汉人陆上的配合能力不差,至少同等装备和人数情况下,笈多士兵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我将会回到克塔克,会率领其中的一支舰队参与战争。”卡皮尔.马里克笑着问李明:“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为你带去信件?”

李明想了想还真的觉得有需要,他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立刻有仆从端上来羊皮纸和炭笔。

对了,纸张是早被发明出来,可是只有少量经由路上丝绸之路被贩售出中原王朝。除了华夏文明之外,其他文明实际上还没有掌握对纸张的制造方法,羊皮纸还是各文明的主要记录承载物。

炭笔就真的是木炭做的笔,比较巧的是汉军在内部也是普及使用炭笔,与之不同的是阿三提供的笔有经过加工,是用一种皮革来进行包裹,将笔尖给做了削尖处理。

李明认识的字有限,写了不大的篇幅,主要是述说自己被俘之后的一些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闻,再提起一众被俘同袍暂时安全。有些无法写的字,他是用图案来进行描述,就是画起来没什么美观。

卡皮尔.马里克得到李明的信件看去很是高兴,他一再保证一定会将信件递交汉国一方,甚至是询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后面才离去。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邓良笑嘻嘻地说:“换做我们对待战俘,哪是这个样子。”

对于这点所有同样被俘的汉人都是深以为然,没有被虐待就已经是很不错,能得到一日两餐就显得特别,反正别想着有超规格的待遇,他们被俘之后尽管有着不同经历,可真算不上有多么凄惨。

“所以咯,要是征服这个国家,反正我是觉得可以按倭人的待遇来管理。”柴雄是个有见识的人,多次来往倭列国享受超国民待遇。他略略好奇地问李明:“队率,你信上写了啥?”

李明就是一个队率,有些特别的只能说是有上造爵位。他所在的一个队,留守船只的两个什在抵抗过程中折损了八人,剩下的除了被俘就是伪装进入笈多王朝各地进行情报收集,损失最多的反而是船只自沉后没来得及出船舱的水手。

“只是给予他所想要的。”李明说的是卡皮尔.马里克要的接触由头。他挥挥手让大家随意一些,等待都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先询问一下各自的遭遇,后面说道:“显然,我们没死是因为阿三想要留下余地。”

对于这点只要是汉人就觉得搞笑,他们不理解阿三的思维,想的是换做自己肯定不会这么干。

“也许是半个月,可能也是一个月,海上的大战必然爆发。”李明与众人到了笈多王朝所处的阶层不同,他了解的情况会更多一些,没去谈他们将要做什么,比如柴雄提议的学先辈勇士杀进笈多宫城干掉国王。他扫视着众人,后面咧嘴笑说:“不是老子胆怯,是老子有必要将自己所看见和了解的,带回大汉进行呈报。”

每一个人在面临一个抉择的时候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领头人来下达决议,李明不管是从职位还是爵位都有作为领头人的资格,只要在场的人不叛乱,他的决议就是最终命令。

【这是一个奇葩的国家,有着一帮想法奇特的统治者,有数量众多的受欺压者,我是想不出更多……】李明走到室外观看着花园,那里看去一片绿色,还能看到众多美姬在喷泉水池戏水:【肯定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我一定要回去,将自己的见解进行上报!】

到了李明这个阶级,就是掌握的知识再有限,可身为二十等爵的利益获得者一员,他总是能够模模糊糊抓住一些什么,说不准大汉对阿三的征服之战还能起到关键作用。

第669章:没想象的那么弱小

大海之上波涛依旧,平蛮校尉部却是经过数月的发展完全改头换面。

原先的平蛮校尉部只是开辟出沿海的一片空地,虽有建造房舍却并不太多,更多的是临时性的军帐。

此时此刻,军港已经初显规模,港内泊位停靠连成一排排的战舰,外部临海亦是船帆影叠,纵观下来各型号船只不会下余两百之数;陆地之上开阔出更广袤的空间,深入内陆十数里,原先的原始丛林变成了建筑群,各处宽广的校场之上操练之声不绝,各条道路之上军士与水手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个地方空气潮湿且降雨频繁,汉军是入乡随俗建造不少以竹子编排为主体的房舍,通常是以大木支撑,于房子底座留出一个隔空层,一楼基本不住人,只在二楼以上进行安居。

“笈多纠集战船,欲与大汉一较高下?”桓温到平蛮校尉部已经两个多月,他理所当然成为这片区域的汉军最高指挥官:“此,乃是乐见其成之事。”

房舍留下隔空层有相当多的用意,多降雨很多时候会形成水汪汪的一片,不想房内入水自然就不能像在中原那样建屋。再来是这个地方的各种虫子和蛇类着实太多,隔空层也是起到一种防护作用。

汉国新占该地,短时间内无法按中原习惯建设,只能是将这个地方改造,至少是不再有那么多的虫子和蛇,中原建筑才会大肆建造。

人类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生物,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群居,必然会使当地的面貌出现改变,不止是在自然风貌上的改造,实际上各种人类认为有害的生物也是被迫迁徙或是被灭杀。

桓温没来之前,是由李迈接替伏伟来进行指挥对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袭战。

李迈本是东晋小朝廷的水师高官之一,于汝阴之战归降汉国,后面参与了汉军对小朝廷的灭国之战,在寿春之战和京口之战立下功勋,任海军郎将。

汉国海军针对笈多王朝的海上破袭战,是从伏伟率领舰队到来开始。一开始只有十来艘战船游弋于阿三洋的孟加拉湾海域,等待李迈带来第二支舰队才在整个阿三洋展开破袭战。

破袭战对笈多王朝造成的打击自然不小,却办不到完全封锁笈多王朝对外的海上贸易,只是随着汉国战船的一再增加,笈多王朝距离海上贸易完全中断也不远了。

为了不使汉国海军横行无忌,也是要保证海上贸易航道,尽管笈多王朝真不愿意进行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可是他们也没有干坐着,是调动本国海军对汉国海军展开反击,双方也多次展开海上交锋。

笈多王朝不愿意开战,那是上层的一种思想,他们看不到战争会带来什么好处,本着进行沟通来停止战争的意愿,却也不是蠢到只挨打而不进行反击的地步。

汇集到克塔克沿海的笈多海军一直在增加,他们还组织了多次护航编队护送商船,使海上交锋的规模一再扩大,双方参战战船最大的一次,规模已经超过百艘。

那一次百船会战,汉国这边的指挥官是伏伟,笈多王朝的指挥官是一个叫加瓦拉.库纳勒.杰定的高种姓贵族。

百船会战只是打了一个下午,是以伏伟下令撤离作为结尾。此役,汉国战沉十六艘,笈多方面战沉十七艘,双方战船无一不是受损状态。会是伏伟选择撤退,是因为后面笈多有了新的援军。

“我们已经知道笈多的海上战船格局。”桓温多少是有些兴奋:“他们最大的战船比我们的还大,总体而言却是我们的战船更有优势。”

不是说假话,笈多王朝出现了一艘非常庞大的战船,长度该是接近百米,宽度该有个四十来米,吃水深不明,不算船桅的水平面船体最高度少说有个八九米,这么一艘船摆在海上就好像是一座大山。

汉国这边最庞大的战船,长度也就是七十六米,宽度十七米,吃水深七米,不算船桅水平面建筑最高度六米,真比已经发现的笈多大舰小了不少。

笈多王朝超过三十米长度的战船却是不多,基本是长二十米左右、宽五六米左右的战船,更小的就只能算作战舟的类别。

根据汉国这边的情报窥探,笈多王朝的舰队正在编组之中,那艘巨舰配属八艘六十来米长的大舰,余下就是三十米以下的战船。

汉国这边的战船,制式弩船普遍在长三十米和宽八米,以此类仿照系统的战船数量最多。往下就是一种以冲撞为战法的艨艟战船,余下其实也只能算战舟。

艨艟战船长度有十二米、宽四米,船首有专门的撞角,却没有装备床弩。它们其实是以往内河水军的主力舰,往往是依靠人力船桨的动力来驱动,将敌船撞个大窟窿就该倒车撤离。

现在的海上战船还不是以吨位来计算战力,是按照战船的大小,肯定也是要算上防御力以及航速、承载力,来区分战船是否足够强大。

首节 上一节 679/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