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702节

“经过协商,各国已经同意大汉采购粮食。”吕议觉得自己这个典客是在近期才算有所作为,要么没事干,一有事情就是远方多国使节团到来:“王上,您看……鸿儒馆何时派出人手?”

刘彦对于这件事情自然是很高兴,汉国现在最缺莫过于粮食,连征讨一国只为掠夺粮食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各国同意汉人前往本国?”刘彦得到确认却是忍不住一阵“哈哈”大笑,笑完才说道:“如此甚好!”

汉国是有刘彦画出来的世界地图,可是真的很不靠谱,就是他依照自己的记忆画出一个不知道对错的轮廓,纬度啥玩意的是别奢望,连带距离也绝对没什么参考性。

刘彦知道罗马在哪,也知道波斯萨珊是在什么位置,对于另外那些国家则是一点地理概念都没有。

再则说了,地图不是不靠谱吗?各国同意汉人过去,完全可以进行相关勘探,制作出正儿八经的地图,也能最大程度了解各国是个什么情况,真要把事情干成了,不说是提供汉军日后的征战目标,于历史上也绝对是一个大事件。

“各国从海上而来,大汉也必将是从海上而去。”吕议美滋滋地说:“如此一来,大汉便有了更多的航线,不再需要自行摸索。”

汉国是一个进攻型的国家,刘彦想要的“征服无止境”至少是被中枢大臣所理解并认可,他们经过一再的研究已经明白一点,哪怕是汉国重新控制西域,从陆地一再向西扩张也不会容易到哪去,西域本身就充满了戈壁和荒漠,西边更远的地方却是有着一大片的沙漠,经由这一次入侵笈多王朝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从海上进行进攻远要比从陆路更加方便。

汉国对南1海的探索已经有五年,还不敢说完全搞明白南1海的海域,甚至是吕宋以南的群岛都还没有探勘完毕。对马六甲的探勘仅是一年,要不是有进军阿三地盘抢劫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也不会那么快进入阿三洋,该是最大程度的摸索之后才展开行动。

航海的容错率比陆地要低得多,就是到了现在都还有船只会迷航在南1海,尤其是进入到后世的苏禄海的海域之后,迷航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导致汉人对该海域的探索十分缓慢,刘彦意料中会很快找到后世澳大利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王上。”吕议能够看得出刘彦非常高兴,却是不明白为了什么。他还有其它事情汇报:“罗马来使近期不断结交大汉官员,向官员述说罗马的历史。”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很忧虑汉国与波斯萨珊越走越近,为了让汉国多多了解罗马,不断自己频繁邀请认识的汉国官员宴会,还要求其余罗马人到处走动宣传罗马。

“按照罗马人所讲,他们的历史追述到中原的商代末期……”吕议显然是有经过了解,谈了一些罗马人自己讲的历史,那些基本是刘彦多少有些印象的事。他将自己所了解的事情说完,忍不住好奇地问:“那个罗马的历史真的有那么长?”

怎么说呢?罗马虽然一直是叫罗马,可罗马也是有自己的朝代更替,比如从议会制走向共1和1国,又从共和国走向王朝(各大巨头),再来就是从王朝(执政官)进入到帝制(奥古斯都),他们的统治者并不是一直由一个家族延续下来,是经过很多次的变更。

要说罗马的历史,他们的文明是从公元前九世纪兴起,是先历经王政时代才进入共1和1国时期,也是在共1和1国时期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有了意大利半岛这个基本盘才开始走向争夺地中海霸权的道路。

“是真的有那么长。”刘彦肯定了这一点,他不希望作为典客(相当于外交部长)的吕议显得无知,讲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罗马历史,最后面才说:“任何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兴起和衰弱,如诸夏一直延续下来的古文明并不多,能延续并一直有一席之地,便是诸夏、罗马和阿三。”

吕议可不敢问刘彦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听了罗马的“三巨头时代”,也了解了罗马与帕提亚百多年的战争,得知罗马灭掉帕提亚之后立刻走向衰弱不免感叹,对于“军官乱政”也有自己的想法。

刘彦所知道的也就只是一个概括,他对吕议的描述其实是错误的,罗马和帕提亚可不止是打了百年战争,认真算起来是断断续续足足打了将近三百年,比汉匈的交战时间还要长。

第一次罗马与帕提亚的冲突是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七十年代,罗马这边是庞培为了追击残敌与帕提亚产生冲突,庞培所属的罗马军团与当时弗拉特三世所统治的帕提亚军队在亚美尼亚交战,以罗马取得小胜而暂时停止战事。

第二次是克拉苏的东征,罗马以七个军团(约三点五万人)、四千轻骑兵及四千轻步兵对战帕提亚军至少一万骑兵(包括一千重甲骑兵)。此战是以克拉苏战死,罗马军队被帕提亚军队全歼而结束,克拉苏的脑袋还被帕提亚人灌满黄金以示讥讽。

后面罗马和帕提亚还有着无数次规模大或小的战争,双方其实是互有胜败,以帕提亚取胜的次数多一些。有着明确的文献记载,说明罗马与帕提亚的战争就真的是有将近三百年,要是看世界战争史,罗马与帕提亚的战争只是输给英国和荷兰那一场耗时三百三十五年的战争(长期宣战状态)。

话又说回来,要是将匈奴从先秦就开始入侵中原,再到刘渊灭掉西晋,有个说法是汉人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五百年之久?

刘彦大概是能猜到那些罗马人为什么要讲自己的历史,无非就是想让汉国明白罗马并不是什么小鱼小虾,相反是要让汉国知道罗马是何等伟大的存在。

“他们这样做,是要让大汉权衡。”吕议说的是关于结盟对象的事:“要不然……他们不用一再提起灭掉安息帝国的事。”

没错了,诸夏对帕提亚的官方命名该是叫安息。

汉国并不是非常与谁结盟,尤其是汉国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将手伸得那么远,因此不管对波斯萨珊还是对罗马一直寻求结盟,汉国压根就没想给予什么正式回应。

“我们不需要加入到他们的战争,却是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方略。”刘彦其实还是同意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的一些观点,那就是地缘政治上面的远近之别:“罗马人想要购买武器?那就卖给他们,甚至还要让波斯人也向大汉采购武器。商品方面除了火器,没有什么是大汉不能卖的。”

要是按照远交近攻的策略,汉国哪怕是要选择盟友也是罗马合适,两者结盟还真的能够瓜分掉世界岛,必要的时候刘彦正要结盟也是选罗马而不是波斯萨珊,然而目前的汉国根本没有结盟需求。

发战争财什么的吕议没有相关概念,刘彦却是对美利坚怎么壮大起来有着深刻印象,并且汉国这么干也不止是能发战争财,罗马与波斯萨珊打得越是激烈对汉国其实越有好处,汉国暂时是无法扩张那么远,却是能在罗马与波斯萨珊打出狗脑子的时候先对一些小国下手。

汉国需要扩张,目前多得是无主之地,南边有着众多的岛屿,西南是已经开始在经略,北边的土地(西伯利亚)价值甚至要比中原高,却并不一定要对同等级别的国家动手。

“臣明白了。”吕议是真的懂了:“不拒绝两国结盟意愿,却不给于正式回复,利用他们的矛盾为大汉攫取更多的利益。”

刘彦一听怎么听出一种“英伦搅屎棍”的感觉?却是无比激赏吕议的觉悟。

第692章:觐见

每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基本只是出于需要,能够因为有相同的利益走到一起,也能因为利益上的冲突变成交战国,上一刻还在打生打死,下一刻则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又重新变得友好,因此该是什么关系是看实际需要。

汉国远在世界的东方,周边的国家在诸夏先辈的一再征战下,不是灭亡,就是成为附属国,长期具有威胁的仅是北方草原。这种环境事实上是让诸夏的王朝产生一种自大的心理,要不是还有草原上的威胁,每个王朝都恨不得狂喊“我已经天下无敌”。

波斯人先后建立起了不少帝国级别的国家,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一点,一旦波斯人内部稳定下来就会向外进行扩张,东面因为满布沙漠不是波斯人扩张的首选,西面虽然有一个大海(地中海),可那个海并不显得凶险,西面也就成了历代波斯人的扩张方向,就是以前被希腊人堵着,后面碰上了更难对付的罗马人。

罗马从意大利半岛崛起,于三巨头时代得到迅速的扩张,一直到公元一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将地中海变成属于罗马帝国的内海,连带除含现代德国的以东地区之外,向西的欧罗巴部分实际上是已经归属罗马人统治。

中原王朝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寻求过向外扩张。

诸夏一再征服草原却是因为草原无法农耕而不知道该怎么来进行治理,也就一再征服并一再放弃。

汉人在西汉时期就向东北方向进军,遇到的是一片冰寒之地,无法生存之下也就难以纳入疆域,最大程度上只能是维持先秦时期的燕地。

刘彻统治时期就向南一直是扩张到沿海,面对大海是一点出海探索的念头都没有。

到李唐时期向西先是被高原阻挡去路,从西域再向更西边的地方则是面对戈壁和沙漠。

从始皇帝就向西南倒是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扩张,但是在很久的历史里面压根就对原始森林没什么办法,索性的是该片区域的异族相对温和,才能将统治权维持并过度到近现代。

要是查阅亚洲的地形分布,绝对会发现古时候能够农耕的区域实际上就被汉人差不多占完了,没有向外再继续扩张,首先是因为没有坚持下去再往前稍微探索一下,再来就是因为占领成份的问题。

处在世界东方的诸夏只有草原游牧民族这个对手,其余实际上根本没有一战之敌,中原王朝只需要警惕来自草原的威胁,导致的是除了王朝北疆之外,其它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非常平和。通常情况下,除了北面边疆有危机感,其余区域总是歌舞升平,导致的是王朝不是灭于草原游牧民族,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内部矛盾总爆发走向灭亡。

相较之下,处于世界岛最西端的罗马人很少有过太平日子,他们是用极少数的人口统治庞大且广袤的疆域,一些征服地区还存在反抗的蛮族,东欧区域更是有日耳曼人和哥特人一直在侵袭罗马欧罗巴部分的西欧,南欧则是和波斯人进行没完没了的纠缠和战斗。

罗马当然是有自己的内乱,每一次都是某个贵族壮大到一定程度消灭前一代的罗马统治家族,统治家族的变更却是没有进行国号更改,每次都还能继承全部的罗马疆域统治权。这种继承的水份一直都不低,统治家族名义上统治整个罗马,可实际上各个行省还是当地贵族说了算,也就出现了两次“四帝共治”,后面更是干脆分裂成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两个部分。

刘彦统治下的汉国其实也面临着历朝历代相同的问题,比如要向西面对的高原气候问题,向北该怎么经营草原是一个大难题,向西南就是面对无边无际的原始丛林,向东北就是无法忽视的酷寒,由西域再向西是需要面对沙漠。

“幸亏王上力主发展航海。”吕议有理由来说这个,要不他这个典客会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尴尬境地:“如王上所言,大海是一座宝库!”

汉国对海洋的经营时间并不长,取得的利益却是无限大,不断获取的海产只是一方面,对于海洋岛屿的发现和占领已经产生效益,更不用说因为航海而接触到真正的“天下”,知道世界是有多么大。

吕议今天是负责接引波斯萨珊使节团入宫城觐见,他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陪伴在波斯萨珊使节团身边,入宫城之后与刘彦坐在偏殿饮茶,自然会有人去教导和提醒波斯人的觐见流程。

此时此刻,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等波斯人是在宫城前段偏殿,教导他们觐见流程的人是崔宗。

在诸夏,觐见天子有着一套很严谨的流程,尤其是外国使节进行觐见流程更多。

必须要说的是,天子之臣在现如今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当磕头虫,只需要在一些特殊场合才会有跪拜之礼,其余场合都是躬身行礼即可。

首节 上一节 702/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