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707节

“我们也不是没有任何追求,除了证明汉帝国与我们结盟完全正确之外,作为土地上面的置换,汉帝国可以在其它方面给予补偿。”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爽朗地笑了一小会,提出所谓的补偿:“我们极度需要丝绸。如果我们打下的地区足够大,汉帝国是否愿意将制作丝绸的方法教会我们?”

关于中亚乃至于欧罗巴极度渴望丝绸,吕议是已经完全知道,就是暂时没搞明白他们为什么对丝绸那么痴迷。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岁月中,中原王朝是认为中亚和欧罗巴之所以那么迷恋丝绸是因为丝绸的美丽,但实际上是不知道丝绸经过中亚之后,卖到欧罗马是有着同等重量黄金的价格,甚至是数倍于黄金的价格。

丝绸制成衣物当然当然是穿着舒服,也是脸面的象征,可丝绸之所以那么贵有着其它原因,除了长期被中亚国家层层地过路费之外,还因为丝绸能够防箭!

关于丝绸能够有效减少箭矢的伤害,甚至是穿多层丝绸在中箭之后更容易取出箭镞,不至于撕裂皮肉。

丝绸有防箭功效的知识,中原王朝并非不知情,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中亚以及欧罗巴之所以那么痴迷于丝绸,就是因为丝绸能保命,偏偏中亚以及欧罗巴知道穿丝绸是为了加层防箭能力,中原这边却没有那么干。

丝绸出于诸夏文明,历代中原王朝却压根不用于军事用途,倒是到了蒙元时期被大肆利用起来,根据《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记载:蒙古轻骑兵和重骑兵都携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把战斧,每个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还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古军队招来的中原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汉国已经发现了丝绸的军事用途,战争对丝绸的考验也在几次与羯族重骑兵的交战中得到验证。发现丝绸的这一用途之后,刘彦是大肆鼓励加大丝绸的产量,近几年丝绸产量在官方的主导下才算是提升下去,可要说军队大肆装备是假的。

“我们也仅是能够列装得起一些重骑和突骑,压根做不到全面列装。”

吕议与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分别之后进了宫城汇报商谈的经过,他没有加上自己的主观印象做什么评价,刘彦听后对波斯萨珊也同样产生了警惕心。

如果波斯萨珊是想用土地来换丝绸的制作方法,事实上多多少少是能说得过去,他们之所以产生警惕心,是因为波斯萨珊竟然在出使之前就做好了相关的计划。

刘彦还是有相当的先见之明,得知有外国使节团过来,早就警惕各国对丝绸制造方法的窥探,有事先做好相关安排。

那些使节团到汉国之后,还真的竭力探寻丝绸的制造方法,由于汉国早有准备当然没有被获取。

“听闻阿三早就开始仿造我们的丝绸。”吕议完全是当笑话在讲:“阿三是尝试用蜘蛛的丝来制造,好像还真的搞出了相似的生丝,就是与蚕丝做成的丝绸是两种产品。”

没开玩笑啊!阿三是真的研究蜘蛛丝来制作丝绸,并且是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在尝试,好像还做出了成品,但在试验过程中被火一点就着火成为灰烬,一度停止研究,很久之后才又开始尝试。

其实蜘蛛丝还真的是好东西,某些程度来讲蜘蛛丝比蚕丝更有纤维强度,蜘蛛丝也真的能够制作成为衣服,就是需要成熟的技术,并不是用纺纱手法,是利用蜘蛛丝本身的粘性,这一点云南的苦聪人就有相关技术。

一直到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蜘蛛丝开发超过了蚕丝,很多军事用途上蜘蛛丝的价值更是远超蚕丝,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蜘蛛丝曾被用作望远镜、枪炮的瞄准系统中光学装置的十字准线,后面更是研究出防弹衣等军事用途的东西。

吕议是当成笑话在讲,知道蜘蛛丝后面被利用起来的刘彦却笑不出来。

“阿三在冶炼上面走在世界前列,没想到连对蜘蛛丝的研究也一样……”刘彦一句话说得吕议完全呆愣住,后面那句话更是让吕议差点石化:“我们对蜘蛛丝也应该有相关的研究。”

吕议是惊讶到一时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自己的君王。

刘彦还没说宗1教呢,要是再算上宗教,阿三简直是有种要上天的节奏。

就是阿三无论发明出什么,到最后都成了不是自己的,比如乌兹钢成了波斯人的,佛教到了东土才发扬光大,连辛辛苦苦研究并创造出来的“1、2、3、4……9”这套数字也变成阿拉伯人的(非胡扯)。

“王上?”吕议回过神来立刻问:“关于波斯人的提议?”

“制造丝绸的方法绝无可能外泄!”刘彦可没阿三那么伟大,连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通通没有半点与全世界分享的念头,茶可以分享,但茶种却是别想带出汉土。他简单明了地说:“是波斯人想和大汉结盟,大汉并没有结盟的需求。愿意让萨珊一块对阿三分杯羹是为日后战略部署打基础,若是有非分之想……,言之当知晓如何应对。”

刘彦说着停下来,他示意崔宗将桓温发回的奏章拿过来。

“桓温是一个开拓型的武将,派他指挥算是寡人做对了。”刘彦将奏章递给吕议,笑着说:“他没有将目光局限在笈多身上。”

贵霜帝国崩溃之后是分裂成为若干个国家,笈多王朝只是其中的一个,阿三那片土地也没有被大月氏人完全征服,从孔雀王朝崩溃后还是有阿三的土著国家一直存在着,汉军既然是入侵阿三地盘,并不一定是需要死盯着笈多王朝,完全可以找其它国家作为突破口。

“这……”吕议将奏章看完多少是有些震惊,他看到的是桓温建议攻打笈多王朝临近的一个小国,直接在那个小国登陆,迟疑道:“小国随手可灭,但……是不是会让那里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大汉?”

包括桓温在内,汉国的任何一人在乎那个小国叫什么,大概还会有一种“大爷打你是看得起你”的心态。

“当然会出现那种情况。”刘彦却是“呵呵”笑了一小会,问吕议:“大军一旦登陆,并成功站稳脚跟,是在笈多疆域,还是在其它地方,有区别吗?”

吕议想了一下,还真认为是没有区别,阿三的那些国家该联合,还是会联合,就是桓温一旦那么干,汉国就不存在邦交操作空间了。

第697章:五国同盟

“热,实在是太热了!”

司宏壮是躺在一张竹椅之上,全身只是留下一条短裤,饶是这样都依然满身的汗水,油腻腻之下一身肌肉有如钢铁一般的扎实。

时间已经走到了元朔八年(公元三四九年)的夏季中旬,中原那边的干旱已经局部爆发,南亚这边虽然没有看到干旱的影子,却是显得十分闷热。

地球的每一个区域都是有自己的气候,有些地方四季寒冷(南北极),有的地方则会一直酷热(中东以及一些沙漠地带),一些四季会轮换的区域也是有地方会偏冷(靠近南北极),另外没少有地方是四季偏热。

南亚因为经纬度的关系,是一年四季都会显得相对热一些,那种热还不止是热,通常会显得闷,要是再来个缺水的话,到了夏季真的是没少热死人。

平蛮校尉部所在的区域其实还好,热是热却像是中原的极热阶段,要是不显得闷,驻扎在这里的汉人虽然会觉得很热,可是还能忍耐,问题是热又加上闷就难以适应了。

闷热之下,驻扎在平蛮校尉部的汉军已经降低训练量,原因是闷热之下高强度训练已经出事,一些适应不了的士卒病逝。

热死是一种几乎无法预防的事,人的体质各自不同,相同环境有人能屁事没有,有人却会出事,在疾病方面则是不但要依靠本身素质也要有治疗手段。

汉军来到这个地方,注定是会遇上很多在中原没碰上的,比如疾病方面。

“是一种叫疟疾的病。”伏伟心有余悸地说:“得了那种病会先浑身发烫,吃啥啥都不香,很快就会一直拉肚子,一边拉一边呕吐。”

至少是知道生了什么病,没有简单地归类到水土不服上面,他们甚至还搞明白是因为被蚊子叮咬。

关于怎么治疗疟疾中原其实是在东汉末年时期研究出相关的药方,研究者是张仲景,他一生都是在研究怎么治疗瘟疫,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一巨著。《伤寒杂病论》虽然是没有提到治疗疟疾,可是某些理论还是相同的。

汉国这边对付疟疾是中枢给出的药方,其实是刘彦恰好懂得怎么治,出处是《普济方》中的截疟散。

汉人征讨中南半岛并不是脑子一热就冲进去,事先是做好了最大程度的准备,其中就包括怎么应对已知疾病。

司宏壮从躺椅上起来,走到竹楼的阳台边上,看着远处广场上列队操练的士卒。

闷热的夏季,汉军肯定是不能再穿厚厚的战袍,刘彦不会去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让驻扎在酷热地带的人没有夏季军装,又让处于酷寒区域的部队没有冬装。

司宏壮看到的士卒,全部都是上身穿着一件短衫,下身一条短裤。非战时就是这么穿,要上阵了该着甲,不管甲胄穿起来是多么闷热,该穿还是要穿着保命。

“听闻阿三那边比我们这里还热。”伏伟多少是讲究一些,一整套夏季军装都穿在身上:“我们这边已经够热的了,真难想象阿三那里是热到什么地步。”

笈多王朝、伐迦陀迦等阿三国家那边,有个温度计去量一下,夏季的温度基本是在四十五度左右,某些地区甚至能够达到五十度,真就是非常的热。

“我有点知道这边的土著为什么是黝黑皮肤了。”司宏壮走近竹楼拿了一壶冰水出来,痛饮了一番,抹了抹嘴才说:“都是特么被热的!”

听着有道理却是鬼扯,人的皮肤是什么种系看的是基因,该是黑皮肤系就是搬到北极也不会更改基因带来的皮肤颜色。

司宏壮手里的冰水,冰是人工制造,可不是从什么地方搬过来。

首节 上一节 707/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