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835节

丞相府需要忙碌的地方真的相当多,任务最重的还是修建长安城和东南与西北的国道,用在这两个地方的人手占了编制内的十之六七,其余人皆是忙碌在各郡县的基础建设监督或是验收,着实是没有多余的人去干其它事情。

新长安的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却不意味着丞相府的人手能抽出来,相反是为了验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手,纪昌感慨于人手着实不够用,不止一次想过要请求增加编制,只是考虑到丞相府的编制已经异常庞大,不管是为了避讳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冗官现象,也就忍了下来。

汉国最大的机构只有两个,除了丞相府就是太尉署,随着军政分离,丞相府不再涉及军务,太尉署就担任起了军事的全部责任,包括调兵遣将和后勤物资的调配。

徐正是一个聪明人,他有感于自己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有兵又掌握物资,已经不止一次写奏章给刘彦,请求进行拆分,再不拆分着实不敢将太尉继续做下去。

刘彦当然也知道太尉的权利是有些过份的大,可治国总是需要分出步骤,先将军务从丞相府剥离,归属在太尉署过渡一下,再设立一个新的部门来分担一些职权,免得发生什么不稳的情况。

事实上后面军方会有大改革,大概是会分成专门调将的部门、专门调兵的部门、专门策划战争的部门,物资则会设立一个由文官与武将一块管理的行政机构。另外还会有野战军和戍卫军(含边军以及郡县兵)的两个不同的管理所属部门,做到职权分明……甚至对立。

不止是军方会拆分和细化,民政也会进行,刘彦一再考虑之后得出一个事实,三公九卿制度真的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为了能够更加明确一些职权,改为三省六部也许就是必然的趋势。

刘彦也不是没有想过弄现代的那些,比较可惜的是他真搞不定,知道有总理府,也知道总理是干么的,但是总理府里面有什么部门,总理之下又有什么官员,他是真的不知道哇!

目前的三省六部是有在三国末期和西晋、东晋执行过,远还没有隋唐时期那么成熟,可该有的真的是有了,缺的那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补充。

就如同拆分太尉署需要步骤和过渡那样,刘彦不能干什么都想着一步到位,大概是需要两年或三年的时间来慢慢做。

会是两年或者三年的考虑,是纪昌、徐正等人在三年之后(元朔十三年)就三届任期结束,到时候他们就该离开自己的岗位,去到哪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尚且不提,各个岗位肯定是要由新的人手来接管。

刘彦重新出发是在两天后,进入的是中山郡,不过仅是从中山郡北部路过,并没有巡视中山郡其余县的打算,下一个进入的郡是范阳郡。

范阳郡原本是属于幽州之下,一段时期还是幽州的州首府所在地,最为出名的县是涿县,那是刘备出生并长大的地方。它与代郡、广宁郡、上谷郡、渔阳郡(西晋为燕封国)相邻。

出巡队伍在范阳郡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涿县,途中经过了范阳和故安,刘彦期间都有停留并视察,得说的是入目之初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创伤。

“此地便是我军攻(慕容)燕国的首战之地。”刘彦的记忆其实是比较模糊了,记不得是由谁率领军队,参战的又是哪个常备军,只记得当时的慕容燕军抵抗很顽强:“城墙为什么还没有清理?”

范阳郡的郡守郭恬立刻脸色不善地看向范阳县县长吕化,觉得丢人丢大了事小,给天子留下不足任事才是大事。

“陛下……”郭恬不能不出声,连道:“就办,就办……”,内心里却是更恼怒吕化了。

“此地县长可在?”刘彦其实早看到身穿绿色官袍的人,还不止有一个,其中必然是有范阳县长,看到一人走出来做跪地请罪状,不含任何情绪波动地问:“城内百姓几人?”

吕化的声音听着有些诚惶诚恐,答到:“城内百姓二百一十户,成年男子二百零七人,妇人一百一十二人,孩童八十九人。”

刘彦可没忘记八岁以下不计算在户籍之内。他会那么问,就是想知道有多少劳动力,就会知道为什么没有被清理。

范阳城内在籍也就四百多?应该是之前的战争造成的死或逃太多,没有新的居民迁移进去,完全依靠人力的时代,没有足够多的人手就干不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战乱刚刚结束没有多久,人优先考虑的肚子,只有保证粮食足够了,才会去干那些不影响生计的事情。

吕化是被让起来,又被问及范阳县的人口,回答说是拢共四千七百人,这一次却没像汇报范阳城内人口时答得那么详细。

“寡人来时看到田野阡陌,县内是优先农耕?”

刘彦刚才看到的田野说不上是多么好,不过考虑到这里也受到干旱影响,却是还能看到耕作各种粮食,也有人在放养羊群,矮个里拔高已经算是相对好的一处。

说到干旱,北地近期总算是有了雨季,刘彦知道那是在草原放火的功劳,连续半个月的雨势缓解了北地的旱情,就是越是中原腹地雨越小,有些地方依然没有降雨。

“的确是应该先保证百姓的肚子。”刘彦按照现在的评价标准,得赞赏吕化至少是一个负责的地方官,尤其得知范阳县很努力在推广水车,还搞出了水力磨盘,更要大大地赞赏:“灾年不饿死人便是最大的功劳。”

这一番巡视下来,尤其是进入到北地,刘彦看到了太多荒凉的地方了,有人聚居的城市压根就没有一处能称得上繁荣,真要有个比较只能说是能不能维持生活所需,再比一比哪个地方更惨。

吕化得到天子的赞赏很兴奋,懂得做人说是郭恬这位郡守领导有方,让郭恬脸上矜持的笑容就没断过。

刘彦每到一地还会特别了解一点,关于有没有发现成群的蝗虫,也不知道是大火的功劳,还是近期又持续降雨的关系,各地是多多少少有发现蝗虫的迹象,家禽和人不断捕杀消灭了一批,没有发现蝗虫成群肆虐的灾害。

“只有一地尚且可以说是意外,多地皆为如此……”刘彦私底下对桑虞说:“便是放火与整个草原为敌,又如何!”

第812章:屁个地大物博

吃谁的饭就为谁办事属于天经地义,持着这位的饭,去操那位的心,该种行为就叫反叛者。

不论古今中外,享受着本国人民生产出来的好处,却是考虑着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那么干的人或许会被国际赞赏称道,可实际上却是拿着自家的好处在往外送,要是能够换回任何的利益倒也罢了,可仅仅是有个名声,还是属于个人的名声,得说真不是一件统治者应该干的事情。

刘彦就记得一件事情,似乎是美国那边到了选举年,有以为竞选者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比不过另外一个竞选者,处于优势的竞选者在某次涉及到美国对外海政策的时候演讲比较模糊,然后民调处于落后的那个竞选者抓住机会。

什么机会?就是那个民调落后的竞选者解读民调优势竞选者的解读,说是那些优势竞选者会照顾世界人民,并且还买通国内外的一些媒体专门来大肆赞赏那个民调优势的竞选者。

到了选举日的时候,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本来觉得稳操胜券的那个竞选者落选,不但他懵了,连带精选团队也懵了,国内民调那么地高,国外又是一片赞扬和期待,没道理落选啊!

后面一些媒体想搞明白是为什么,他们也真的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其实就是选民要选的是一名能对自己负责的领导人,可不是要选联合国主席,当着美国的总统偏偏要操着他国人民幸福安康的心,谁都不愿意摊上那么一个领导人。

当时一个选民说得比较直白,是说宁愿将选票给一个会照顾本国国民的混球,也不愿意投给拿着本国纳税人钱去照顾全世界的圣母总统。

国家与国家本来就是存在竞争,要是为了攫取利益而去进行布局当然是无可厚非,可要是无偿付出就等于是在培养潜在的对手。

刘彦就知道中原王朝一直在干培养对手的事情,到东汉结束之前其实还好,后面是李唐先培养起了吐蕃又喂壮了回纥,赵宋最伟大先后培养了女真、上党、蒙古,朱明培养了野猪皮。

当代的汉人也是最不信任异族的一代人,倒是与刘彦的理念同步,才不会去管任何非汉人的死活。

例如上一次吐谷浑来跪舔就被汉国无视,要是换做李唐、赵宋、朱明应该会乐呵呵,也许只要一个宗主国的名份,可能也是接纳为羁糜区,然后细润无声地不断滋养吐谷浑,到了某一天等吐谷浑用刀子劈过来,才愤怒或是无可奈何地进行痛骂。

诸夏周边有些区域很邪门,就好像就是为了养一帮二五仔、懦夫、敌人专门而存在,那可是经过历史的一再考验,几乎历朝历代都在上演相似的事情,比如山东那一家子永远带头投降,辽东以北专门蛰伏满心等着翻身做主的野心勃勃之辈。

刘彦到范阳之后又再一次能够利用驰道赶路,起点是范阳郡的涿县一直到玄菟郡的高显县。

这一条驰道是从元朔七年开始建设,历经三个年头可算是完工。主要是担负运输军队和辎重的责任。

在辽东那边还有另外一条驰道,是从马石津作为起点,贯通到高显县。

如果说涿县到高显主要是针对北地各郡县方面支援东北,那么马石津那一条其实就是为了长江以南准备。

汉国现在的海航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从南方运输物资最优先考虑的就是走海路,可以从长广郡的不其港(青岛)上岸,也能进入长江走内河水道运往更近的内陆。想要从南方运送物资或是搬回物资,那就是从马石津乘船再前往各地相近的港口。

“东北已经有产出了。”桑虞是做过专门的了解,说道:“去年运回了四十万石的各种粮食,今年突增到六百万石。”

汉国是从元朔九年开始开发东北,国内去的人并不多,仅有一些具有冒险勇气的人选择移民过去,主要的劳动力其实是来自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奴隶,另外就是吸纳来自倭列岛的倭人。

刘彦十分重视对东北平原的开发,对那边的情况时不时就会关注一下,很清晰地记得那边可是有将近二百五十万的奴隶,除了因为灭掉半岛三国的那批亡国之人,来自倭列岛的劳动力,还抓捕了近十万的东北野人。

“另有各类出产,以药类和皮草为主。”桑虞的行礼之中就带着来自东北的裘衣,听说是收集狐狸的白绒毛做的,保暖又显得时尚大气:“药类以参最为宝贵。”,他说着却是看向了刘彦,人参啥的就是刘彦专门提到的。

刘彦在进行回忆,他所知道的东北特产可不少,要知道到了五代十国之后,中原王朝想要建设宫阙取材眼睛只能盯向东北,那里有的是十几个人需要合抱才能抱拢的大树。

“海外(日本海)区域,海岸线便有珍珠,几条内河季节一到随随便便撒网变成满载而归。”刘彦能想到的也就那么多,他还知道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那边,只是想到能够征服中亚和东亚,对大庆油田其实没怎么重视:“去年不是捕了无法计数的渔产?那边的鱼卵可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特产。”

首节 上一节 835/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