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837节

例如汉人有在吕宋群岛那边发现超大的铜矿,要是纯粹运铜矿回本土冶炼是一种极度的性价比不合适,有那功夫还不如去冶炼发现的金矿和银矿,铁矿也是相同的情况。

“先将值钱的全部弄干净,已经建设起来的设备再来处理次等价值的资源。”刘彦拿捏不准汉人能不能永久据有那些海外之地,潜意识是不想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要是移民顺利,寡人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

在目前,汉国的疆域版图是一再扩展,可是相当多的区域压根没有百姓,要有也是殖民的军队,劳动力基本是靠抓捕土著。

都说是土著了,那就是愚昧到令人瞠目结舌野人,尤其是以南洋那边的土著最夸张,是那种什么玩意都不懂的地步,活着就是睡和摘取大自然赐予的食物,表示劳动啥的没那概念。

“所以相对比起来,东北这边的野人虽然桀骜不驯,可至少不用事事从空白教。”刘彦想到那些来自南洋的奏章就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那些猴子倒是很好驯服,可是教也教不会,会的也不愿意变勤奋。”

别以为汉人抓捕奴隶仅是针对不服驯化的东北野人大杀特杀,真正杀最多的地方是在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偏偏那些猴子虽然怕死,可神特么宁愿懒到死,杀了一批又一批,能够起到的震慑作用是有,可比起怕死那些猴子更怕干活。

刘彦就想到了,难怪后世南洋的经济靠中国移民,哪怕是西洋人去殖民主要劳动力和创造财富的也是中国移民,问题是那些中国移民是作为韭菜,西洋人殖民的时候被割,等猴子们独立之后又是连续割。

环顾汉国的周边,勤劳的也就倭人,还属于那种任劳任怨的类型,导致的是汉国选择海外劳动力优先想到的就是倭人。

到目前为止,不算作为仆从军的那些倭人,汉国从倭列岛输送出去的人口达到夸张了四十七万,几乎是搬空了倭列岛十之三四的人口。男性除了作为仆从军就是成为汉国在海外的主要劳动力,适龄女性则是运回国内。

有时候刘彦就怀疑一点,他是不是在帮倭人进行另类的扩张?要是那么持续下去,汉国本土就不说了,至少南洋群岛会繁衍出大量的倭人后代,要是找到澳大利亚又会大量运输一批倭人过去作为劳动力,恐怕是会成为另类的“黑奴扩散”版本。

非洲的黑人就是因为奴隶贸易被卖的除了诸夏之外满世界都是,他们的祖先固然悲惨,可后代至少是要比非洲黑人好上非常多,算是成功走向全世界了。(现代广州的黑人也是暴多)

“大汉很快就会增加奴隶来源了。”桑虞说的是阿三大陆那边:“征南将军已经进军笈多国境,只要能够歼灭笈多主力,那边的阿三就会任由大汉处置。”

桓温现在还在巩固吉塔拿多,依靠承认当地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等等高种姓的特权,来了个以阿三治阿三,充分利用起了当地的人力和资源,就是阿三真不合适作为兵源,至少是数量最多的贱民真不合适。

“桓温这次倒是让寡人意外。”刘彦原本以为桓温会用铁血手段,没想到是用手腕更高的政治分化手段:“他可以独当一面了。”

阿三应该是世界上最好征服的民族之一了,只要是能拉拢他们的高种姓,保证高种姓继续奢靡地生活下去,其实他们不会在乎低种姓的死活。

摸索到这一特性的不是英国人,其实是西班牙人和法国人,他们就是依靠收买的手段,使阿三高种姓接受他们的存在并且愿意合作,在阿三那边站稳了脚本开始殖民,英国人是后面击败了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者,可不是击败阿三才取得殖民权。

英国人延续了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对阿三的政策,还是遭遇锡克族才有几次像样的大战,某一些时间段英国人面对锡克族还吃了败仗,后面是依靠拥有庞大殖民地的“体量”,又是那一套收买分化的手段,才将锡克族“压”死。

阿三大陆那边很特别,越是南部的阿三越好征服,越是北部的阿三则是反抗精神越高。

按照波斯人的说法,阿三那边的南部人生活的压力不大,城邦也普遍富有,他们对宗教的兴趣远要高于其它,曾经的月氏人就是用承认其宗教地位和种姓制度完成了对阿三的征服;北部阿三生活的其余相对比较恶劣,另外北部阿三大多是生活在山区,他们与中亚各国的联系较多,尤其是有着曾经击败和阻止欧罗巴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光荣历史,心气方面可要比南部阿三高不止一倍。

刘彦必定是会征服阿三,就是多少时间之内能将阿三大陆变成殖民地没有明确概念,先将笈多王朝收拾掉,之后就该是对周边的土地进行分封。

没有错了,刘彦在中南半岛虽然也同意各家族自行开发,可并不是分封,各个开发的家族只是能够获得多少年免税的政策,也能获得一块家族名下的土地,可是大部分的土地包括资源依然是归于国有。

中南半岛离本土近,消化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那边自西汉也有过作为本土的历史,绝对不应该作为分封之地。

阿三大陆离本土光从地图看距离其实也不远,尤其是刘彦必然是会将高原纳入疆域之内,从地图看两地其实是相连。重要的关键是,地图上看着是相连,可却是有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再来是高原不是普通人能上去,就算是没喜马拉山脉的存在,仅是高原就够汉国喝上一壶。

其实要是把西域光复,再往前推进个千里左右,从那边也是能直接拐道进入阿三那边,可以长安作为起点,总长就是两三万里,要是从中原腹地或长江以南乃至于是辽东区域,可真的就路途漫长到可怕了。

距离和地理障碍决定本土要去阿三首选是走海路,大海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再来就是国家有一个叫统治稳固线,那个线条离中央越远,统治起来的成本就越大。

按照刘彦的想法,阿三大陆在未来只能作为掠夺资源的存在,纳入本土反正不是时候,或许等他驾崩是办不到,原因除了距离之外就是当地的阿三数量真的太多了。

仅是笈多王朝的人口就将近三千万,还没算上其余的国家,天晓得那片大陆究竟是多少人口,考虑到笈多王朝就有将近三千万,伐迦陀迦似乎也有个一千五百万,再算上两萨特拉普、阿毗罗、季多罗、东贵霜、游德希亚、那罗等等二三十个国家的人口,往少了算至少是五千万人口。

至少十年之内汉国是无法吞进五千万的阿三,真的要硬“吃”下来的话,那就等于是汉国会有两大民族,那是极度不稳定的内部民族构造,国家最稳定的民族构造应该是只有一个主体民族,最好整个国家是只有一个民族。

“未来要用任何手段减少阿三的人口,最佳的方式便是让他们消耗在各种劳动过程。”刘彦没觉得有什么邪恶的地方,都是近现代了美国人猎杀印第安人还被全世界列强视为正当行为,现在的年头干种族灭绝更是没人管:“修路和挖矿就是阿三应该干的事情。”

目前汉国正在大修路,别以为修路很安全,两个年头都没到已经有超过十二万的奴隶死在各个路段,那还不是汉国有意,是很纯粹的事故。

刘彦用着琢磨的语气说:“等待路修得差不多,挖够了矿石,阿三估计也该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第814章:仇恨转嫁

刘彦这一支队伍重新出发之前下了一场小雪,当地人说前一年的降雪要晚一些,今年的首场降雪则是与以往气候正常的时候同时间。

从全国各地汇集过来的信息表明一点,气候的确是在恢复正常,连带中原的气候也是慢慢恢复往常,今年的秋季有开始下雨,各地的干旱得到缓解。

有开始在下雨对于整个汉国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刘彦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出现错误。

其实刘彦的记忆没有发生错误,是他们在草原放了那把火改变了气候,使降雨提前了那么几个月。

在原版的历史上,慕容燕国南下中原恰好是碰上了旱灾,那时候他们以为是冉闵死而生怨,进行了很正式的祭奠,并且追封冉闵为武掉天王,很巧合的是各地气候逐渐变得正常,大自然的气候转变也就被牵扯到神神道道的那方面。

东北的首场降雪并不大,至少是不会影响赶路,只是刘彦等人可没了驰道坐,乘坐的是车辇。

在这么一片地方,举目四望就是一片蛮荒,除了森林便是各种植物丛,能让刘彦看到有文明气息的就是被修建起来的道路。

东北的伐木业十分兴盛,道路上时时刻刻都有车队运送木材。小或者零碎的木材其实是没有运输的必要,能被运走的基本是巨木,尤其是需要十来人合抱的巨木,它们大部分是会被运到马石津那边,经由船运走海路再进长江水道,然后走陆路运往长安。

新长安的初期建设是进入尾声,可并不代表完全修建完毕,巨木可以提供作为新宫阙的材料,某些区域需要修建行宫也能用上。

汉国现在是有四个行政中心,新长安当然是首都,临淄、邺城、建康则作为陪都一般的存在。除开新长安的宫城是新建设之外,临淄的宫城也是在刘彦手里建造起来,邺城和建康就属于是接收的类型了。

因为扩张过于迅速,许多新的开拓地是暂时没有正式的官方名字,称呼一部分是延续当地人的叫法,另外一些就是汉人根据当地的地形有个称呼,也许以后会成为被官方承认的地名,不过那是进行地图绘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刘彦是在二十天后抵达牡丹江边上的平原,会需要二十天是中间又有雪掺杂雨。

牡丹江现在并不叫牡丹江,当地的野人是称呼为忽儿海河,刘彦依稀是记得有听过忽儿海河这个名字,只是难以进行确定,也没有搞明白是不是野人的叫法被延续下去,才会在某个地方听到或是见过相关记载。

“这个地方比西北的平原还开阔啊!”庾翼也就只能拿西北平原来对比,只是一个看去满地黄沙,这边看去是一片雪白:“开垦的时候是直接放火烧掉丛林?”

“并不是。”吕泰是主持开发的人员之一,对开发过程倒是了解:“我们先将有用的树木进行砍伐,探索了其余可利用资源,最后才放的火。”

以前这里是什么模样已经看不出来了,取代的就是一片被设上田埂的田野,某些地段的树木是移植栽种,也有着分布的农庄,反正一切都不是原来的蛮荒景象。

刘彦比较关注的是:“此地田亩多少顷?”

“五万顷。”吕泰对相关数据记得很清楚,他指向了北边和东边,说道:“此地仅是产粮地之一,北部和东部相加起来,已经开发三十八万顷。”

超过二百五十万人,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开垦出三十八万顷农田,得说的是效率真的不怎么样。不过现在也就能达到这个程度,毕竟面对的是蛮荒的环境,一切基本又是靠人力,可不是机械化开垦模式。能够达到这个开垦速度,主要还是依靠纵火……

刘彦向东南边看去,那边就能看到绵长的山区,要是他没有记错,那里应该是长白山山脉?

这一边的位置是在现代牡丹江市的东北方向,也就是泛黑龙江地区?刘彦让拿来山川舆图,一看就能更准确地辨认方位。

从他们所在的位置,再往东北数百里现代是俄罗斯从满清手里抢过去的土地,往北同样是数百里也是俄罗斯的地盘。

首节 上一节 837/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