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969节

懿旨被颁布后的第二天,鸿胪馆的官员再次大肆出动,主要是带着被选为皇帝侍寝人的列国公主入宫,另外那些贵族美女则是属于顺带。

当天,长安城由驿馆区通往宫城的朱雀大道再次被挤了个人山人海。

百姓从来都是一群喜欢看热闹的人,不会错过观看入选者进宫的场面。他们对这一盛景很是感到骄傲,时隔数百年之后总算又出现了万国送来美女讨好的盛况,坚定认为这是汉人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证明。

“好多啊!”

“听说那些异邦女子后面会被赏赐?”

“什么异邦女子?她们今后便是汉家媳妇了。”

“是是是。”

主动或是被掳成为汉家媳妇(妻或妾)的异族女子,到了元朔十二年的时候数量已经突破两百八十万。

总数是那么多,却不是一个汉家男子上限只有一个,一个只是基数。

可能是一名汉家男子有一个异族女子作为妻子,另外拥有多名同样是异族女子的妾。

官方有明确记载的数据,全国范围内取了异族女子为妻的拢共有八十七万户,接纳异族女子为妾的记载是拢共有一百三十七万户。

哪怕是历经战乱,一户只有一人或是两人的数量非常多,但已经有十三年的过渡期,每户人家的成员其实都是在增涨状态。

以一户人家折中数量为四个人(不算仆人、奴隶)来计算,一百三十七万户就牵扯到了五百四十八万的人口,要是在算上一些亲戚好友之类的关系牵绊,影响到的人则就更多。

要是没有异族女子,该有多少汉家儿郎光棍一辈子?

接受异族女子成为社会一员在现如今的汉国是一件必须正确的事情,不但官府提倡不歧视,民间其实也是很自觉。

再则是,他们是主动地接纳这种融合,可不是被动地接受融合,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值得骄傲而不是屈辱的事情。

刘彦自第一次干了掳掠异族女人回来大放送的那一刻起,汉人就注定进入到多民族融合时代。

这一种融合的先期是建立在汉人武力强迫之下,第一批被融合的对象来自半岛三国。

半岛那边的人种从肤色和生活习惯来讲与汉人的区别并不大,唯一可以称之为障碍的地方是语言不通。由于人种的各个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第一批民族融合是被汉人轻易的接受了。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要不难道要等个一二十年,等待新一代汉家女子长大再成家?

有了第一批融合成功的案例,接下来的第二批是来自倭列岛的女子。

对于汉人来讲,除了倭女长得太矮小了一些,要不然从任何一方面来看倭女都要比半岛女更懂得伺候人一些,并且也是更加的勤快。

第二批民族融合再次取得最大的成功,不但解决了广大单身汉的生理问题连香火问题也得到解决,官方和民间没有什么好不满意的地方,为以后的多次融合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第三次融合的时候,一开始真不是那么的顺利。主要原因是第三批将被融合的异族女子……,怎么说呢?皮肤黝黑不是关键,是五官让汉人觉得有些……不是丑,是觉得怪。

第三批的融合充满了各种的坎坷,被接受的时间周期也长了一些,还是等中南半岛女子勤快的名声传出去,汉家儿郎才认为接纳中南半岛的异族女子并不是坏事。

中南半岛那边的民族融合已经有一段时间,民间现在就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从出生就属于相对黝黑,社会问题也逐渐地出现,比如黄皮肤系的汉人小孩不太乐意和皮肤黝黑的汉人小孩一块玩……

官方已经在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不能让互相歧视从孩子们的童年就开始,一直都在舆论上面进行引导和疏导,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大人,再来就是让社会氛围去消除这种歧视。

汉人可不止在接纳皮肤黝黑的异族女子,进军草原和西域之后也接纳了庞大数量的白皮肤系异族女子,日后的混血儿可不止会出现皮肤黝黑,偏向白皮肤系的汉家新生代也不会缺,可不能让肤色的不同造成社会矛盾。

汉帝国征服的脚步不会停止下来,整个帝国没可能只会有一个皮肤,那么以文化来定义族群就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老祖宗从来也是这样,要不就没有现在的诸夏。

“我们的这一代会是最精彩的一代人。”刘彦按照规矩是会先检阅一下被带进宫的各美女,他站在陛台之上眺望下方,那是排着整齐队列跪在地上的三千余异邦美女:“接纳万族之女由朕带头,率汉家儿郎丰富大汉的基因库是朕责无旁贷的事业!”

下方,成跪拜姿势的美女,她们就是花朵,等待被采摘!

第939章:浩瀚的事业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不是简单地概括到智慧生物,其实万物都是在竞争之中延续。

像是一些植物,它们想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必然回去汲取更多的水份以及土壤养份,用占有更多资源的方式灭绝周边不同的植物。

像是动物,生物链的竞争在人类没有产生文明之前就已经恒古存在。在动物的竞争之中从来都不是越凶猛就越有生存权利,是哪一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族群新生代繁衍能力,决定了自己的种群能不能存在下去。

不管是什么生物,总要有足够数量的新生代才有未来,对于植物来说土壤就是繁衍后代的基础条件,对于动物来讲则是相对复杂一些。

动物想要繁衍后代的第一个需要就是足够多的食物,那么狩猎区的大与小就注定了获取食物的领域多寡。而这个是动物最基础的生存根本。

人远要比其它生物复杂上太多,既需要资源也需要土壤,广泛意义上来讲就是拥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从大自然获取生存空间上面的资源,或是在生存空间上进行创造,保证有足够的物资来延续种群的存在或是壮大。

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到人类一直存在的纪元,时时刻刻都是为了资源而在产生竞争,那么必然是会发生激战。

人类之间的竞争其实没有其它生物那么残酷,例如不同植物因为生物繁衍隔绝的关系,不同植物之间根本无法产生后代,植物之间的竞争就是以灭绝对方的方式来作为取得生存下去的空间。

不同人种之间互相交配能产生后代,原始人爆发战争到了某一个阶段不再只是单纯为了地盘,演变成为掠夺对方族群的女性,使本族群拥有更多的女性。说白了就是对“子宫”的掠夺。

等待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出现之后,对“子宫”的战争也从来都没有停止,只是“文明”的出现让战争有了更多的名目,但战争的目标其实是从未改变。

一些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族群)则是干脆得多,像是草原民族从来都没有掩饰自己为什么发动战争,他们就是要从其他民族那里掠夺更多的女性,好让自己的族群拥有更多的“子宫”去进行繁衍。

越是“文明”的国家(族群),发动战争的名目就会越多。为了什么而发动战争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反正不会公开囔囔自己就是为了抢什么而发动战争。

“我们也算是返璞归真了吧?”冉闵是站在远处的塔楼在进行观看,身边站立的几个人都是有军方背景的大佬:“用着各种名目,根本上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女人。”

“别说得太直白。”徐正多少还是要点脸面的人,话题挑明得太直白觉得丢面子:“按照陛下的原话,我们是在丰富大汉的基因库。虽然正一直没搞懂基因库是什么。”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诸夏发动战争不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子宫”,一般情况下都被标注“为了自保”的名义。

哪怕是主动地去发动对一个弱小族群的战争,战争口号也是哪个族群对本族群的生存产生了威胁,因此俺们只能抢先动手。

应该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反正史书上任何一次对异族的战争,名号肯定是不攻击哪个异族,本族群就会没有土地。

因为有了种植和牧养的技能,诸夏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族的延续基本上是与土地能够牵扯到关系,占有的土地越广,产出也就越丰厚,保证了人口的增涨。

土地的重要性被一再提高,诸夏也就丢弃了单纯的抢一波就跑这种事业,换成了占领并经营的模式。

很长久的一段时间里,诸夏是觉得本民族的“子宫”完全够用,由于不缺乏而没有了对外掠夺“子宫”的动力,国家对外发动战争有了新的名目,本国子民去参与战争变成了获取荣耀、官爵和财富,要是掠夺了异族女什么的完全就是顺带,甚至出现了嫌弃异族人的思维。

在华夏的历史之中,春秋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但是到了战国却是发生了改变。

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可是一再被其余诸侯国嫌弃的对象,并不是简单的太穷太落后,原因是秦国一直在融合戎狄,赵国先吞并中山后又对北狄进行融合。

说白了,当时的诸侯国已经有了血统民族论,认为在融合异族的秦国和赵国血统染上了异族,因此而打从心里进行鄙视。

首节 上一节 969/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