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26节

虽然自己实际朱由检还要大,但这种成为皇亲的殊荣却是无人能企及的。

从此刻起,她恍然有了一种要保护自己家的使命感,也更加地被朱由检的行为所感动,便忙发誓说即便战死至最后一人也要替皇兄朱由检守住保定城一月等语。

周遇吉此时也是内心百感交集,即便他知道自己夫人很可能会因此而殒命,但却因此得到陛下如此之殊荣,也算是死也无憾了,甚至这已经算得是皇恩浩荡,即便是他周遇吉也不得不要更加地誓死效忠皇帝陛下朱由检。

既然朱昭明即刘夫人已经是皇亲,周皇后便将朱昭明接了过去寒暄,并送了礼,这样做既是嫂子对小姑子之亲近,也是感谢朱昭明对大明皇室一家的护佑。

除了右都督朱昭明留守保定以外,户部尚书倪元璐也被留了下来。

在今后守卫保定城的日子里,最难的是粮草的征集和守城壮勇的招募和发动,号召百姓竭力守城,而这方面,作为臣的倪元璐自然要武将朱昭明更适合。

更何况,保定城作为运河重镇,虽说平民之财被李建泰当初劫掠的差不多,但保定城大部分钱粮还集当地的士绅手里。

而倪元璐作为清流官员,又是江南东林党出身,自然更容易号召这些士绅捐出钱粮协助明军守城。

当然,朱由检要将倪元璐留在保定城,不带其南下,也有自己的私心。

因为倪元璐是东林党。

朱由检预料得到,在未来,他一旦在南京重建基业,势必会遭受到南方东林党的掣肘。

所以,现在能少带一个东林大佬南下尽量少带一个。

即便倪元璐算是较有气节的东林党官员,在原本历史能做到全家为自己殉节,但自己作为帝王,布置官员如同下棋,是不能只凭其品德好坏来安排的。

倪元璐自然是欣然允诺,前有一介女流朱昭明都敢于答应替皇帝朱由检死守保定一月,他作为堂堂户部尚书自然不能退缩。

除此之外,他现在也很想为大明为皇帝陛下做些事,他要向朱由检表明,自己不单单有忠肝义胆还是乱世能臣。

朱由检虽然有私心,但在明面该给这些官的礼遇也并不吝啬,当即加了倪元璐东阁大学士之职,且加封为太子太保,让其从二品官变成一品大员,且成为阁臣,也算是以示器重。

同倪元璐一同留下来的还有东厂提督王承恩。

王承恩作为内臣,算是朱由检家奴,也是真正的心腹。

朱由检让他留在保定城却也不是让他这个东厂厂公行监军之职,而是随时做好唱白脸的准备。

朱由检是知道现今大明这些官僚士绅的德性的,一个个肥的流油却少有拿出钱财赈济流民的,而如今守城需要兵马钱粮支持,朱由检又不能将自己南下重振之物资基础全部留在保定,所以一旦这些士绅不肯主动捐粮,他也只能让东厂的人罗织罪名,强制从士绅手征集钱粮。

大明能到今日这份地步,侵吞民脂民膏却又不缴纳国税的士绅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但他们又是整个帝国统治的基础。

尤其是在社会基层,这些士绅的宗族统治自己这个帝王还有效。

所以,在未来,大明要想重振基业,朱由检得处理与士绅集团的关系。

既要分士绅之部分利益于庶民,但又不能将这些士绅全部得罪,让整个士绅集团完全背离大明,那样的话,自己这个皇帝也很难让大明重新崛起。

李自成入主京师之后,最大的失败是其本人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是全天下人的皇帝而不只是农民的皇帝,所以他选择北京城拷打百官,勒索钱财,使得官僚士绅彻底背离他这个新皇帝,并选择于建奴合作。

顾城先生在其著作《南明史》便提到,建奴之所以能入主原,而李自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满清军事贵族与汉人官僚贵族合作所导致的结果。

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只团结了下层黎庶,如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而没有团结好层士绅集团。

而朱由检作为大明皇帝,自然不能完全抛弃这些依附在自己周围的官僚士绅,但也不能继续任由官僚士绅集团对黎庶百姓的剥削。

作为帝王,他要重新划分社会利益关系,要让所有阶层的子民都对他这个皇帝重燃信心,并相信跟着他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现在的大部分士绅集团对大明王朝还是有感情的,一是传统儒家礼教影响,二是大明在官集团操纵下很多政策都对士绅们是有利和宽和的,甚至是过分的有利和宽和。

在南方,所有的生产关系包括人口和土地都控制在这些士绅手里,所以朱由检倒不用担心自己南迁后得不到南方士绅的拥护。

但朱由检现在不得不考虑自己以后南迁之后会不会也因此受到南方士绅的控制,尤其是南方士绅的代表东林党。

“当年,宋高宗南迁临安后,待天下稍安,秦桧便进谗宋高宗杀大将岳飞,致使北伐大业功亏一篑,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江南士绅不愿意北伐而损失自己的利益,如今大明又要重蹈当年南宋旧路,但朕不想做宋高宗,宁武伯也不能做第二个岳飞,朕也不希望在场的官们做第二个秦桧,明白吗?”

朱由检在确定留守保定官员后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南迁之后该怎么办的朝会,在朝会,他直截了当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百官。

21.第21章 短期集训

朱由检尽量用借古喻今的方式的让自己身边的枢重臣们去看清楚大明帝国的现状。

人虽然有阶级属性,但也有实现社会大同,人生幸福的理想。

因而,在朱由检看来,自己和在场的帝国重臣们既然要想重振大明,恢复昔日稳定而又富饶的社会秩序,得明白这些道理,并拥有甘愿牺牲自己所在阶级的利益去换取社会生产利益分配平衡的局面。

南迁不仅仅是他这个皇帝到南京做皇帝,大明继续在南方延续国祚那么简单。

而事实,朱由检的南迁是要在这个南迁的过程给自己倚重的帝国官员们植入真正的治国理念和政治理想。

如果只是自己这个单纯的崇祯皇帝南迁到南京,而不加以改变整个帝国的执政模式,那自己依旧不能挽救即将灭亡的大明,华夏明也依旧无法避免被异族统治的厄运。

而这些大部分只读四书五经的官员素来习惯了儒家治国方法。

对于皇帝陛下朱由检突然提出这一套缜密的阶级分析除了惊讶以外也有些似懂非懂。

作为能够在危急之际还愿意跟着朱由检这个落寞皇帝逃难的官员们至少还算得是理想主义者,自然也是有忧国忧民之心的,再加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并非愚笨之徒,所以对于皇帝朱由检的说法也能明白个大概,并也有所启发。

兵部尚书李邦华觉得当今陛下似乎已经与之前大不同,在他看来,自从李自成大兵压境之后,陛下便似乎换了一个人一般。

在此之前,当今陛下是没什么主见的,几乎容易被群臣所误导,且很多时候是群臣在教他怎么做皇帝,甚至利用他这个皇帝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而现在的情况则是陛下再教自己这些官员如何做好帝国枢的高级官员,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如何统治大明江山,甚至还利用自己这些官员们完成自己的目的。

不知不觉间,整个朝堂的风格变了样,以往是百官告诉皇帝该怎么做才算一个好皇帝,而现在是朱由检教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要如何做才算一个好臣子。

左允李明睿则把这一切变化看在了眼里,在他看来,南迁不仅仅是从北撤到南那么简单,南迁的时候也让皇帝陛下借着李自成这个外力矛盾将一干掣肘自己的势力直接铲除,并进而顺利地夺回财政和军事大权。

现在的钱粮都由朱由检的心腹内官监王之心把控着,而朱由检又与周遇吉之妻结为兄妹,把控住了军权,再加近卫二军也由他的心腹御马监何新把控着。

所以,使得朱由检这个皇帝陛下在南撤队伍能具备发号施令的权力,百官们也只能服从,并尽量去理解当今陛下的意志。

否则的话。李建泰的下场是最好的例证。

朱由检此时在保定城开的临时朝会让百官们开始清楚地认识到南迁即将面对的最大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意识到大明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真正原因。

首节 上一节 26/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