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037节

那么再凭着修堤,疏通贾鲁河的政绩,将来再升迁一级,最后以藩臬大员的身份致仕,对于他一名举人出身的官员而言,几乎算是官场神话。

就算不能升迁,但疏通贾鲁河这等大工程,以及河工署里去年结余几万两银子,那么以后的日子,吴通判也可以过得很滋润。

至于马光似也听闻了消息,对吴通判也有几分巴结的意思。

当然吴通判面上对林延潮也很是恭敬,但心底那份急躁和雀跃,以及盼着林延潮早日调任的心情是如何也掩不住了。

林延潮看在眼底,没有说破,不久吴通判与马光就告辞了。

留下的马通判欲言又止,林延潮道:“有什么话说吧!”

马通判道:“是关于吴通判!”

林延潮问道:“怎么说?”

马通判道:“司马去任的消息一传出,吴通判即努力往省里交游。”

林延潮点点头道:“此事我知道。”

此事对林延潮而言,还是比较忌讳的,自己身为马通判的上官,还未去任,下面的人就开始活动要取代他的位置。

这虽然说可以理解,但他还是有点不舒服。

林延潮又道:“不过知府升任之事,省里虽可以建议,真正的任命之权却在吏部。吴通判不走吏部,反而在省里下功夫……如此有些无用。”

马通判道:“吴通判背景不够,当然在吏部找不到靠山。当然若是他能通过司马,求吏部推荐,那也算了,但是他却不这么走。”

林延潮闻言当然知道吴通判是怎么打算,他不通过林延潮举荐,日后在修堤治河的政绩上,他就可以全盘领之,为自己升任知府后谋求政绩。

马通判压低声音道:“吴通判已是联络了本府在京官员的乡绅,作出各种许诺,允诺他担任知府后,给予这几家乡绅好处。”

“什么好处?”

“在淤田,河务,以及修河的工料上,数日前他去参加乡绅宴饮,宴后酒醉放出话来说。他为通判多年,对本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府去年能安,他也是为司马鞍前马后的操劳,若他这一次不能为知府,那么他将向朝廷请求致仕。”

“此外他还说,若有朝一日他为知府,就如何如何……不仅是对乡绅如此,连对府里的官员,吏员,也是如此大行许诺。”

林延潮不由摇了摇头,这吴通判也太放肆了,这还未没当知府,就急不可待地开始行驶知府的权力来了。

“他还说……还说昔日付藩台,以及司马治府时,政事太多,对官吏月课,季课实在太苛,若他为知府,当简其政,松考核……”

林延潮闻言不由冷哼一声。

马通判道:“当然吴通判他也不是坏人,以往在府里为官,无论侍奉司马,还是付藩台都还是恭敬的。只是权位利诱之下,心底不静,还未得意,便已忘形。”

林延潮闻言心底有数。

当日夜里,林延潮正在签押房处理公务,就听得陈济川入屋来禀告道:“老爷,吴通判前来,在外求见。”

林延潮听到吴通判三个字,眉头一拧当下道:“不见,就告诉他我已是睡了。”

于是陈济川出门见了吴通判告诉了他林延潮早已休息。

吴通判看到签押房的灯还亮着,当然知道林延潮还没睡,如此自己是吃闭门羹了啊。

吴通判这才知道他已经得罪了林延潮,不由惶恐不安,不能自已。

于是他在林延潮的屋外,冒着寒风,整整徘徊了一夜!

(本章完)

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

却说吴通判知自己吃了闭门羹后,无比惶恐,得罪林延潮的后果他连想都不敢想。

但吴通判却是不敢走,对陈济川道:“既是如此,我这里候至天明就是。”

陈济川笑了笑当下道:“东翁前日刚去了夏邑,今日回府舟车劳顿,既已是睡下了,小人怎么敢惊动,别驾还是请回吧。”

吴通判涨红了脸,当下也不说话,就站在那。

陈济川拱了拱手,也是离去了。

署里落了锁,吴通判一人候在屋外,那穿堂风侵肌透骨。

吴通判苦苦熬了一夜,待次日时,方才见了林延潮。

林延潮看了一旁陈济川一眼,斥道:“怎么回事,让吴别驾等了一晚上!冻出病来怎么办

?”

“老爷,小人错了。”陈济川垂下头去,隐去脸上笑意。

“快,扶进屋子里来。”

于是吴通判被下人搀扶进屋里,自有人盖上毯子,让他靠近炉子烤火。

吴通判经炉子一熏,鼻涕眼泪一下子都出来了。

林延潮将手里的热茶给吴通判递上,吴通判惶恐地起身,双手接过热茶,开口道:“司马,下官在门外足足站了一夜!”

林延潮端起面前的茶一停:“你这样说,倒是本官的不是了。”

吴通判捧茶的手一颤,连声道:“司马,下官没有别的意思下官不知何处得罪”

“不,是下官的不周,下官昨晚想了一晚上,有糊涂的地方,做官久了,不能前进半分,所以鬼迷心窍”

林延潮温言道:“吴通判,不要急,想清楚了再说,喝口茶,捋顺了气。”

“是,是。”

吴通判哆嗦地将茶喝完:“司马,你我同济一场,你也是知道我的性子,我就是个直筒子,对权位眼热,但心底绝对没有一丝一毫对司马不敬的意思啊。”

林延潮点点头道:“我也没怪你,是你自己在屋外站了一晚上,从没有人逼你。”

吴通判连连点头道:“是,是。是下官站了一晚,想想”

首节 上一节 1037/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