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386节

出身内书堂。进司礼监的太监,都是以内翰自称。内翰也就是宫内的翰林,显然是以知识性官员。不,是知识性太监自居,把自己与那些打杂太监区分开来,也别有一番优越感。

孙隆听了林延潮称他为内翰,不由喜上眉梢。

文臣里面上尊敬太监,背地里骂太监的不少,而以林延潮的身份,能主动称他一声内翰,自是令他倍有面子。

孙隆笑着道:“好说。好说,状元公以后身为翰林。必有入宫行走的机会,有什么要咱家办事的。别磨叽,尽管说一声。”

林延潮听了不由感叹,有明一朝还是文人藏激激,太监坦蛋蛋的多。读书人出身的文官尿性多,反而是太监们倒很干脆,是友是敌一句话不啰嗦。

见孙隆的示好,林延潮心想自己以后不仅要抱皇帝大腿,难道还要走阉党路线吗?完蛋完蛋,会不会背千古骂名啊。尼玛的,早知道如此我该再晚穿越三十年,直接投奔魏忠贤啊。

是啊,纵观万历一朝,没有出过刘瑾,魏忠贤这样的权阉,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宫中有人好办事啊!

林延潮道:“谢孙公公赏识了,以后少不了要劳烦孙公公呢,眼下正有一事要劳烦呢。”

这么快,孙隆差点一口茶喷出来。

林延潮道:“久仰黄翰林大名,但可惜未曾一见,到时候还劳公公引荐才是。”林延潮是心想自己在翰林院没有门路,正要拉关系呢。

“当的,当的。”孙隆放心下来,引荐黄凤翔给林延潮不费什么功夫。何况黄凤翔在内书堂教过自己的老师,二人有师徒关系,将他介绍有同乡之谊的林延潮,大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关系嘛,这是大有好处的。

孙隆一口答允下来,然后言自己还要奉驾,就先走了,临走前林延潮还送了对方一包银子。孙隆没推辞,坦然受了。

这时候会馆内左右一并帮手,将‘三元及第’的匾额,在会馆的正堂高高挂起。

会馆之外,爆竹齐鸣,四面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挂起的一刻,会馆内外数百人都是齐声拍手叫好。会馆里掌柜,伙计、厨子都是一并跑来观看。

众人抬起头但见‘三元及第’四个烫金的大字,悬于横梁之上,天子御赐金匾,是难得的风光。

一名闽籍的大商人对身旁人道:“状元及第的匾额,虽是稀有,但咱们也曾见过,可是三元及第的匾额,恐怕是百年一遭。”

另一人也道:“是啊,而状元郎虽少但也是三年一个,但咱们大明自太祖开国两百年以来,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不过两位,真可谓是百年一出,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这两人一问一答故意说得很大声,不少人都是听见了。

众人都是呵呵一笑,这正是锦上添花之时,这一幕也在各处兴起。

有人故意逮着掌柜道:“以后你这会馆生意也不用做了,直接开饭馆客栈吧。”

掌柜装傻充愣地问道:“这是为何啊?”

那人道:“三元及第的匾额在这里挂了一个月,天下想要中状元的举人,为了沾这三元及第的喜气,还不得跑到这里来啊。”

林延潮站在堂中,数不清的人向他道贺,偶尔他抬头一睹,看着头上金字匾额心道,嗯,三元及第,我做到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荣宴

到了快天暗之时,林延潮与卢义诚,林世璧一并赴恩荣宴。

恩荣宴就是民间耳熟能详的琼林宴了,不过琼林宴是宋朝的称呼。咱们大明叫恩荣宴,宴会设在礼部,由光禄寺承办。

林延潮眼下虽身为状元,但还未正式授官,官员的仪驾还没有置办。

故而他仍是照旧,让展明赶车,从会馆前往,只是马车前头挂了一盏写着'赴恩荣宴'的风灯,然后这么往礼部而去。

快要天黑时,也是京城道路的高峰期。

道上是轿子,马车,骑马骑驴的堵在那,交通十分拥堵,不过挂了一盏赴恩荣宴的风灯后,一路上仿佛开了绿灯般。

众人都知是赴恩荣宴的新科进士,都避在道旁相让。马车顺顺利利地入了正阳门,然后朝礼部衙门而去。

马车里林延潮是靠在车壁上养神,今天一日太累了,不想说话。而卢义诚心情很好,说个不停,而林世璧则丝毫没理会,只当卢义诚是个空气。

卢义诚以为林世璧不说话,是心情不好的缘故。他想来林世璧在会试时,考了第三十九名,这个成绩放在殿试上进二甲是绝对稳妥的,但是他殿试最后却落到了三甲。

至于卢义诚他本来就没想进二甲,现在授三甲也没什么意外的,于是他好意地劝了林世璧几句,什么不要在意,二甲和三甲差了没多少,不要往心里去云云。

林延潮在旁看了不由一笑,他知实际上对于林世璧这等世家公子而言,二甲三甲授官高低根本不放在眼底。

林世璧考进士更多是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罢了。林延潮猜想以他放荡不羁的性子,授官后能在体制里混上两年,不挂冠而去,这已经是人间的奇迹了。

至于为何林世璧不想理会卢义诚。林延潮可以从林世璧的肢体语言里晓得,他此刻只想与卢义诚说,土逼不要与我讲话。

至于二甲进士与三甲进士究竟差了多少?二甲授官是从七品,三甲授官则是正八品。

林延潮初时还纳闷。他还以为三甲进士最低也是可以当个县令的,那么既然是县令至少也是正七品,怎么会只有正八品。

后来林延潮才知道,这正八品是对京官而言的。

比如京官为正七品。那么外放地方一般会授予正六品,而这并不是升官而是平调,这属于京官对地方官的等级压制,所以三甲进士授官后,在京为官。只能居正八品,到了地方可以为正七品县令。

以往也有三甲进士及第后,吏部授官,要丢去贫困山区当县令,然后这个人死活不去,这个第一志愿我不满意,我要求志愿调剂,不然我就不辞官不干。

吏部对于违背第一志愿,一定要留京的进士,也是可以容忍的。留京可以。只是正八品也没有了,要留京,行!从九品的京兆博士你去不去干?

这看来委屈,但对于官员来说,只要留京,将来就有升迁的门路。

当然这也是朝廷优厚进士,不然怎么说进士是榜下即用的老虎班,换了举人,监生出身的官员敢对吏部的授官说三道四,行。你就回去等着候缺吧,期限一百年起!

三人来到了礼部。

每个新科进士乌纱帽上挂着恩荣宴三个子的牌子,就是通行证,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礼部大堂。

宴厅之内。虽然还未开宴,但早早有上百名来赴恩荣宴的新科进士们。众进士们都是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充满了马上要做官的喜悦。

林延潮一到厅里,顾宪成,魏允中等几名进士一并而来,与林延潮见礼。

林延潮也是与几名同年一一而拜。其中对于一名叫杨镐的三甲进士,多看了几眼。

魏允中十分羡慕地道:“宗海,状元及第,此去鹏程万里,释褐即授从六品修撰,入翰林院为词臣,真是令人羡慕。相较我等还要去六部九卿衙门中观政三月才能授官,相去如同云泥啊!”

要知道万历八年这一科没有庶常士,除了三鼎甲外所有的新科进士要在六部九卿衙门先观政三月,视其表现,才能分内外正式授官。至于林延潮后天就可以去翰林院报道当官了。

林延潮拱手道:“莫抬举在下,翰林官清苦,我早有准备,倒是诸君将来无论内任外放,都可大展宏图,一展拳脚,实是令我羡慕。”

首节 上一节 386/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