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464节

李伟心底只想,这林延潮是什么时候写的奏章?

林延潮当然不可能是方才在殿上写的。也不可能是等待天子召见时在殿外写的。

也就是说,在入殿之前,林延潮就想好了。从入殿第一刻起,林延潮早已打定主意,替张居正背下这锅,撇清这责任。倒是李伟方才那一番循循善诱,在殿上想要诱林延潮倒打张居正一耙的言语,现在听来着实可笑。

林延潮早就盘算好了,心底有了主意,方才看李伟在那演戏。

不对,或者说张居正早就给林延潮暗通的消息,让他先写了这一篇奏章,故而他方才有持无恐。

没错一定是这样的,李伟当下是认为张居正提前给林延潮暗通的消息,或者是孙隆自作主张将殿上的事提前告知了林延潮。林延潮提前有了准备,才写了那篇奏章。

但李伟从开始的震惊,到现在震怒,他以为一定是走露了风声,至于是张居正通过人透消息给林延潮,还是孙隆私下提醒的,他不知道。

至于孙隆则是彻彻底底的震惊,因为他比李伟知道的更多,他清楚没有任何人透消息给林延潮。

孙隆事先来前还提点过林延潮,一会在殿上不可说实话,也不可不说。

但他没有料到林延潮在自己还未提点他时,就预料好了如何在殿上的应对,还预先写好了奏章。

没错,这奏章只有在今日经筵之前,林延潮就提前写好的。

难道他一开始就知道,今日这经筵上天子会过问他的消息?过问他的消息,就会招他来文华殿亲自询问到底是因何事不参加经筵?他提早就知道,天子过问时,他不可以将制敕泄密之事,捅到御前,如此会开罪张居正?

这等缜密的心思也太可怕了吧,孙隆如此想到。

张居正也是看了林延潮一眼,方才惊讶的神色已是淡去。

至于申时行此刻却是十分欣慰,但面上却保持十分镇定的样子。

其余重臣也是吃惊,但他们不如张居正,孙隆等人明白底细,都以为是张居正早就通过孙隆将消息透给了林延潮。所以方才在殿上张居正才那么镇定,还故意说反话要追究林延潮为何不参加经筵的责任。

原来一切早就在张居正的预料之中。首辅大人真不愧是神机妙算,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至于李伟这等跳梁小丑,被他戏耍了还不知道。

故而众官员们一致都认为是这个结果,若非天子面前,他们恐怕要一并拍张居正的马屁,说他料事如神了。

至于林延潮是不是料事如神?大多官员都可以不可能。

当林延潮从袖子里拿出奏章的一刻,却是松了一口气,没料到,自己准备的奏章还真用上了。但如果不用上,其实更好啊,但现在只能说迫不得已。

此刻他在殿上之所以能拿出这篇奏章,并非预料到今日之事一定会发生。只是猜想万一今日经筵上天子,突然召见自己怎么办?召见了自己,自己要不要把自己被锦衣卫拘禁的事,拿到殿上伸冤,他作了种种设想,规划了种种可能。

心想万一碰到这样的局面如何应对。故而以林延潮小心谨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性格,就悄悄写了这篇奏章。

反正有备无患嘛,若天子没有召见自己,自己就不把奏章递上去,事后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将奏章撕掉就好了。万一真的有这可能,那么自己就提前有了准备,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料到,自己在殿上还真给自己碰到了。

林延潮奉上奏章,冯保自是不可能下来拿的,于是孙隆从御座旁走下来,将林延潮的奏章接过递至小皇帝面前。

李伟此刻还抱着一份真不是林延潮写的奏章的念头。

但小皇帝看完奏章后,惋惜地道:“原来林卿家两日前就打算请辞了。“

听小皇帝这一句话,众官员更认定是朝堂上一切是张居正早预谋的,这一切符合张居正一贯行事的作风嘛。

至于李伟则是面色苍白。

林延潮连忙道:“微臣惶恐,请陛下降罪。“

小皇帝大度地道:“林卿家也是一心谋于社稷之事,何罪之有。“

林延潮顿时感激涕零地道:“臣蒙天子如此厚爱,真不知如何报答才是。“

小皇帝笑了笑道:“林卿家为国办事,就是对朕的报答了。“于是小皇帝向张居正问道:“张先生,林卿家请辞经筵官之事,你怎么看?“(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

小皇帝询问张居正,这也是循惯例了。●⌒,.

众大臣们都明白天子关于朝堂上的事,事无巨细都是要请教张居正决定的。所以最后有拍板权力的是张居正。

何况决定经筵官,日讲官的人选,从来都是皇帝说的不算,需要内阁题请才行。

天子询问,这时候张居正出班道:“陛下,充经筵官,乃是朝廷大臣和翰林官的本分之事,岂是说推脱就推脱的,微臣还具阁务,几位尚书还兼部事,还有在场其他大臣哪个不身居中枢,难道我等可为了顾阁部之事,就允不参加经筵了?“

“故而林修撰说了为了顾内阁之事,因此而请辞经筵官,微臣以为不妥,一开先例,则每位大臣都有事推脱,天子百官同参经筵,又有何意。因此林修撰此奏章,请陛下予以训斥驳回。“

虽然张居正口口声声说要予以训斥驳回,一副要天子训斥林延潮的样子。但是众官员听了心底有数,林延潮为了将事情盖住,故而请辞经筵官,而张居正则是立即投桃报李,令下属不必作出牺牲。这也算是不亏待了他。

至于李伟心底大骂,你们两个人演这戏,有必要吗?将皮球踢来踢去,当老夫是傻子吧。

尽管李伟心底一肚子气,不过他也知方才失了分寸,说了林延潮是没有备奏章是假请辞。此刻为了挽回自己丢掉的颜面,于是假惺惺地道:“陛下,微臣方才是错怪了林修撰,深感愧疚,同时也觉得首辅所言有理,林修撰乃是经学大家,请辞经筵实是可惜。“

李伟当堂认错,倒也显示了其风度。

小皇帝见李伟如此,十分高兴道:“武清伯能与张先生所见相同,实是大善。“

于是小皇帝看向林延潮,用略略有几分责备的口吻道:“林修撰,张先生,武清伯说得不错,若百官人人若卿如此,那么朕还用何人为经筵官,故而你的请辞,朕不予准。“

见请辞被小皇帝驳回,林延潮心底其实是高兴,但面上必须'请罪'道:“陛下一席话惊醒微臣,微臣实在惭愧。“

小皇帝哈哈一笑,十分快意,这时鸿胪寺官员中跪御道道:“经筵讲毕!“

左右两班的官员皆是转身北向。

于是小皇帝从御座上起身道:“百官赐酒饭。“

殿内众官员都是跪拜叩谢。讲读完毕小皇帝是暂入暖阁,批阅司仪监送来的奏章,至于张居正,申时行则是退至西厢房伺候。

天子批阅奏章时若有疑问可随时召阁臣至暖阁询问,这都是张居正一手为天子定下的规矩。

至于其余百官则是去承天门外,光禄寺在这里摆下酒席,这是属于天子犒劳经筵官的福利。

林延潮知今日的事算是过关了,待百官先过,自己再从文华殿走出时,工部尚书曾省吾从林延潮身旁走过,笑着对林延潮道:“林修撰,年纪轻轻却能识大体,前途可期。“

如曾省吾这等正二品大员,平素是不会理会林延潮这样的从六品官的,不过今日却破天荒地赞了一句。

首节 上一节 46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