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650节

“但昨日之后,我等一致以为,林中允此文别说是我等,就是东翁你再请几十人来,也是一样。”

“是啊,东翁除非你再给我们半个月,不,一个月功夫,或许我们可以揣摩出一篇来,三日实在是太短了。”

听到这里,洪鸣起忍不住道:“一个月?我一日都等不得,今日经筵之上,多少人在看我洪某人的笑话,哼,被一个后生小子压过,我洪某人如何甘心?”

“东翁,奈何他可是林三元啊!”

“三元及第又如何?难道就活该,我举人出身,被他看不起吗?”

众人都是无语了:“东翁,林三元可没这么说。”

“他没这么说,难道心里就没这么想吗?你们能确定他心底没这么想吗?”洪鸣起又道一句。

这话逻辑缜密,实在无懈可击,在场之人都说不出话来。

“既然你们不能确定,那么他心底就是这么想。”

好吧,这等神逻辑,在场的人都是表示我服了。

洪鸣起哼了一声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尔等若是再想不出来,我就将尔等通通辞幕。”

“东翁!”众人都是惊道。

“东翁,我有一策!”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人出面了。

洪鸣起听了大喜,见了却是皱眉,此人姓余乃童生出身,平日替自己交际应酬是一把好手,但论文章他倒是没什么本事。

但此刻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洪鸣起道:“你说来听听。”

余童生却自信满满地道:“东翁,既然这自陈表,我们无法破,那我们就不要破。那林三元自顾说他的道理,我们也说我们的道理。”

听了余童生这话,众师爷都是皱眉,心想这是什么馊主意啊。

洪鸣起也是皱眉道:“什么叫自顾说我们的道理?”

余童生笑着道:“东翁,打个不好听的比喻,街上两名泼妇对骂,彼此言语各不成道理,话不接话,但却是能彼此对骂上一两个时辰,这是什么道理?因为她们都认为辩到最后一句就是赢,故而肚子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秀才满腹文章,自负辩才无双,但你要叫他与一个泼妇对骂,秀才能骂得过吗?”

众书生听了都要羞死了心道,这是什么主意,泼妇骂街啊,这是传出去以后名声就没了。

那知洪鸣起却是拍掌道:“说得好啊!此乃无招胜有招啊!”

众人都是垂头,泼妇骂街就是无招胜有招?

你他妈在逗我。

余童生听了笑着道:“东翁高明,我就是这个意思,任你林三元文章写得好又如何?我们不与你讲道理,只管骂就是。”

一旁师爷道:“东翁,此与脸面无益啊!”

这话很直白,你这么干了就是不要脸了。

洪鸣起瞬间皱起眉头。

余童生道:“此言差矣,当今曾尚书,王侍郎都不喜状元公,经筵之上大家有目共睹,若是东翁能替他们出这一口气,那么必会得到两位大人的赏识。特别是王侍郎,乃吏部小天官,若是能讨好了他,将来东翁外放之事也是有着落了。”

众幕僚听了这话,却觉得这位余童生实在不能小看啊。(未完待续。)

六百零六章 杀一儆百

临近午朝时。

紫禁城里雪后方晴,不过天气还是很冷。

午后,天子决定文华殿内视午朝。

明朝开国,太祖,成祖两位皇帝都是十分勤政,不说早朝,还设立了午朝理政。

到了后来子孙不如两位那么勤政,午朝,就已是可有可无。

但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又重新设午朝。万历朝的午朝,多在文华殿举行,不同于太祖,成祖多在武英殿举行。

午朝比早朝规模略小,内阁大学士中只有申时行一人押班,朝官也不过几十人,规矩也不如早朝时那么多。

等候午朝时,一封奏疏在候朝官员间流传开来。

这封奏疏的疏名就是提神,令看过人的都为之一醒,令人印象深刻。

奏疏的名字是,大奸似忠包藏祸心疏。

众官员们传递着这封奏疏,都是笑着道:“这到底是何人要死磕啊?”

“这等之词,实是很久没看过了。”

“看来又有热闹可看啊!我等看看是何人所写。”

众官员不由笑了笑,打开奏疏后,看了后都是不约而同地同时‘哦’地一声。

原来如此啊!

众官员都露出玩味的神色。

身着斗牛服的林延潮,从讲官值庐来到文华殿,正好见到阶下萧良有,张懋修这几名翰林在谈笑。<>

林延潮与萧良有,张懋修虽为同年三鼎甲,但一直不睦,平日见到了不过彼此拱手就行别过,不会凑上去聊天。

林延潮一如往常,拱了拱手就要走到殿上,但今日萧良有,张懋修却一并笑着道:“这不是宗海么?”

见对方主动开口,林延潮也不能不上前应答,否则就被同僚说一句,傲慢,不知礼数。

林延潮笑了笑,走到二人面前拱手道:“两位同咨在谈什么如此高兴?”

在官场里,有一等关系比同年更进一步,那就是同咨。

同咨就是一并被举荐为官,名列吏部颁发的同一咨文中。

首节 上一节 650/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