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680节

三人都知林延潮已经尽力,忙岔开话题聊其他的。

屈横江性子豪爽,谈论尽兴时常抚掌大笑。

姜启明高谈阔论,不乏妙语。

唯独郭正域言语甚少。

林延潮对这三名弟子甚喜,自己也是谈兴不减,足足聊了一个时辰方才告退。

数人走后,陈济川,陶望龄见林延潮神色甚喜,陈济川不由笑着问道:“老爷,可是收了得意弟子?”

林延潮笑着道:“当然,横江可比子路,正域可为子游。”

子路,子游都是孔子门徒,位列十哲之一,林延潮这么说将二人评价极高。

“恭喜老爷收得高足。”陈济川向林延潮贺喜。

倒是陶望龄听了不说一词,有几分闷闷不乐。

林延潮看了陶望龄一眼,知他的心思,对他勉励道:“横江,正域自有长处,而望龄则可道南!”

陶望龄闻言,方才闷闷不乐之色一扫不见道:“谢老师赞誉。”

当年杨时于洛阳师从二程中的程颢。杨时学成后返回南方老家。送别时,程颢目送杨时的背影,欣慰对旁人道:“吾道南矣!”

后杨时果真在东南讲学传道,信徒无数,洛学自此南传。

林延潮这么对陶望龄说道南二字,有衣钵期许之意。

之后数日之间,林延潮又收录了七十余名门生。

林延潮收录门生的标准,不择出身,只要你有略有所长即可(出身好,文章好,背景大,科名高,甚至拜师礼给得多),即可收下拜帖,当一名投帖弟子。

由此可见林延潮收徒的高通过率,几乎没什么门槛。

除了屈横江,姜启明,郭正域等,还有不少叩阙的士子,也被林延潮收录在门下。

这么多人师从林延潮,将来于林学自是大有好处,只是选择一个讲课地方倒有几分难处。

林府上肯定是不行了,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且惹人注目。

于是屈横江他们替林延潮四处奔走,在国子监旁找了一处宅院,供给林延潮讲学之用。

这宅院莫约有三亩大。

林延潮走进前院,就满意的点点头对一旁候着的十几名弟子道:“此前院十分宽敞,稍作清扫,可坐得两三百人。”

左右弟子一并道:“先生说得是。”

林延潮迈步走过院门,众弟子们随后从行,但见院后一排五间正房,正房左右还有卷棚。

林延潮对弟子道:“此五间正房可作学厅之用,左右卷棚,可歇息藏书。”

屈横江道:“只是年代有些久了,未免失修。”

林延潮笑着道:“无妨,略微修补就是。若是真的华宅美厦,倒也不是读书进取的地方了。”

众弟子一并称是。

定下正堂后,林延潮来至后院,见有一处水榭,水榭旁万竿青竹随风而动,不由点点头道:“此处甚好,为学之余,你们可在此休憩,以解疲乏。”

众弟子都是笑着道:“先生满意就好,我等无需考虑。”

林延潮对这处宅院十分满意,这里离自己府上只有一条街的路程,来这里讲学十分方便。虽说屋舍虽是破旧,但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行。于是林延潮拿定主意,拿此作为自己讲学布道之地。

当日林学近百名门人一并赶来。

几名士子一入院子就见院中栽着高槐古柏,还有数名年轻的士子,在院内拿着扫帚扫雪。

几人笑着道:“好个清静的地方,此乃读书的好去处。”

几人都是大笑,穿过前院小门,来到五间正房拼作的正堂处。

正堂上悬着一匾额,匾额上写着‘学功堂’三个字。

几人驻足一阵,一人问道:“学功何解?”

“学功,当然是以学为功啊。”

“是啊,先生不是说过,为学,自食其力,为修身之功,此事功之本。”

几人一并进入学功堂,但见堂内摆着一排排的杌椅,从前往后有十几排这样。

厅堂里杌椅排得满满的,唯有中央,左右各留出一条过道。

堂上已来了不少士子,众人初见都是不相熟,彼此相互作揖忙着认识。堂内也有不喜交游的士子,就一人坐在偏僻的椅上,捧着随身所携的书认真读起,传出郎朗读书声。

几人心想,大家以后一并拜在林延潮门下,即是同窗共学了,上前结纳才是应有之意,于是几人举步上前与其他士子通名。

待杌椅差不多坐了三分之二以后,头戴幅巾,着一身深衣的林延潮来至堂上。

众士子们忙噤声,各自坐回杌椅上。

师道尊严,惟师惟上,都是儒家一贯所持的,所以众士子看向林延潮满脸皆恭敬之色。

六百三十一章 道统论

林延潮第一堂课讲得是什么?

众弟子不由都怀揣着期待。

林延潮站在堂上目光扫过众人,先拿出一册,命一旁的徐火勃持册让每名门生都在册上画卯。

众弟子见此不由生出新奇之感。

林延潮对众人道:“此举名为签到,大家既拜在我门下,课业当时时察之,若讲学之时不能至,何以谈为学,这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首节 上一节 680/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