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770节

老牛、破车、瞎驭手这样的奇葩组合,也算是一道风景线了,凡是过往的行人,无不多看上几眼,再嗤笑上几声,究竟什么样的主人,用这种破车赶路,不怕耽误事吗?

因为天气炎热,车帘高高挑起着,里面坐着两个人,东侧是一位老者,五旬左右年纪,头戴逍遥巾,身穿儒士服,容貌祥和,气质高雅,正在闭目养神!

对面是一位年轻人,二十出头的年纪,头戴赤铜冠,身穿武士袍,大脑袋、塌鼻子、招风耳、鲶鱼嘴容貌颇为丑陋,双目同样微闭着,不时有精光闪出,显然在假寐呢!

另外吗,两人的腰带上,全都挂着青锋宝剑,没有剑穗,没有剑囊,显然不是装饰品,而是杀人的利器!

汉家民风彪悍,尚武精神浓厚,无论是田间农夫,还是青衫文士,全都会一些武艺的,这也是他们云游的资本,否则的话,出门最多三天,不是死于强盗之手,就是变成猛兽的粪便!

牛车速度缓慢,却在不停的前进,又用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来到许昌城外,排在行人队尾处,接受盘查之后,才能放行入城!

“启禀庞德公、士元公子,咱们到许昌城下了,是否即刻进城?”

独眼驭手勒住牛车,回身请示了一句,说话略带鼻音,平翘不分,似乎是荆州一带的土话!

“嗖!啪!啪!”

得知到地方了,车帘左右一分,青年人猛地蹿了出来,舒展身体,活动筋骨,还猛跺几下脚丫子,显然是憋闷坏了,紧接着,老者也出来了,神情稳重,不骄不躁,看着身边的年轻人,不禁微微的摇摇头!

老者名叫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氏,乃是一位博学鸿儒,也是一位山间隐士,生性随和,不喜繁华,平以耕读为乐事,而且交际广泛,喜欢提着后辈才俊,看人的眼光更是一流,号称‘荆襄名士之首!’

年轻人名叫庞统,字‘士元’,是庞德公的同族侄儿,也是亲传弟子,天资聪慧,刻苦好学,有过目不忘之能,在荆州的青年才俊中,素有‘凤雏’之美称,不过吗,为人性狭,喜欢争强好胜!

凤雏:小凤凰的意思,还没有展翅高飞,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会翱翔九天,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不过吗,凤凰和公鸡一样,都是凶猛好斗呢!

人无完人,有教无类,为了磨砺侄儿的性子,以免他日后吃大亏,庞德公没少费心思,比如坐牛车赶路,就是教育的方式之一,不过从情况来看,似乎收效甚微呢!

“从襄阳到许昌七百里,沿途道路平整,又有驿站休息,快马加鞭的话,六七天就可到达,何苦坐在牛车上,足足晃悠了一个多月呢?”

刚一跳下牛车,庞统就抱怨开了,庞氏也是名门望族,说的上家财万贯了,放着高头大马不骑,反而用一辆破牛车,耽误时间不说,自己的腿都坐麻了!

“痴儿!--骏马虽快,仅驮一人,老牛虽慢,可负千斤,治国安民也是如此,唯有缓缓而行者,才能走的更长远!”

庞德公轻抚牛背,解释着自己的用心,不过他心里清楚,侄儿是一匹千里驹,不会甘愿于拉车的,早晚会挣脱缰绳,驰骋天涯海角,就是怕他摔跟头呀!

说来也是郁闷,庞德公因材施教,培养了大批的弟子,其中几个佼佼者,堪称是‘王佐之才’,足以安邦治国了,唯独对自家侄儿,一点办法也没有,教诲无用、棍棒亦无用,真是屡教不改呀!

庞统性格急躁,喜欢剑走偏锋,一半是天性如此,另一半是容貌问题,谁叫爹妈不努力,造人时出了问题,弄出一个残次品来

庞家子弟之中,庞统是最丑陋的,相貌犹如鬼怪一般,经常吓得小孩哭叫,再加上父母早丧,自幼孤苦无依,没少受同族人的欺负,全靠着庞德公照顾着,这才长大成人,因此上,二人名为叔侄,情同父子!

话又说回来了,越是容貌丑陋之人,自尊心越是强烈,甚至有一些扭曲变态,因为容貌的问题,庞统没少和族人打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不认软服输,而且暗暗发誓,一定要建功立业,以此证明自己--虽无英俊容貌,却有绝世才华!

这么多年来,庞氏叔侄一直隐居山野,四方云游,探讨学问,可是不久之前,庞德公收到一封书信,是大儒-孔融派人送来的,讲述了‘放开学派,百家争鸣’的事情,以及儒家遇到的挫折,希望庞德公前来许昌,助自己一臂之力!

庞德公生性随和,对于争强好胜之事,本来没什么兴趣的,可是书信中又提到,大司马-萧逸有大量的古籍,乃是无价之宝,要在‘争鸣台’上展示,人们可以随意抄写、研究,弥补自家学派的缺失!

凡是博学之人,没有不爱书籍的,尤其是珍贵的古籍,庞德公也是一样,反复考虑之后,决定来一趟许昌城,见识一下‘百家争鸣’的盛况,顺手抄写一些古籍回去,也好传授给家乡子弟,至于庞统吗,死皮赖脸跟着来了,说是见识一下英雄豪杰!

“没有凭证之人,一律不准进城,管你是谁家的公子,老子只认识军令!”

“想要进城的商队,兵器全都交出来,谁敢留一根绣花针,也按刺客处理--杀无赦!”

进城的人很多,士兵也很严格,官员需要凭证,百姓出示路引,外地来的商队,搜查的最是严格了,刨根问底不说,随身兵器一律上缴,放进专门的库房中,离开时才能领取,遇到可疑之人,立刻扣押起来,胆敢反抗者-格杀无论!

为了保证‘百家争鸣’大会,能够顺利的召开,萧逸调动玄甲铁骑,接管了许昌城的防务,日夜巡逻街道,严格盘查行人,宁可错杀无辜,不许放过一个,命令下达之后,每天砍下十几颗人头,悬挂在城头示众,由此可见,很多人没有死心呀!

至于死盯着商队不放吗,这是萧逸的习惯问题,他就喜欢化装成商队,深入敌后搞破坏的,当初大闹河北之地,裹挟走几十万百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打人一拳,防人一脚,岂能不小心一些呢?

出乎意料的是,牛车进城很顺利,一点刁难也没遇到,这要归功于庞德公,相貌厚重,谈吐文雅,一看就是博学鸿儒,几句话谈下来,顿时受到城门校尉的尊重,就连私人佩剑也保留下了,这也是大司马-萧逸的命令:尊重百家学士,可以佩剑进城!

至于庞统吗,直接被无视了,校尉只是扫了一眼,立刻把他归入小厮、仆人、护卫一类,这位青年的尊容,实在跟读书人不沾边呀,说到底,这是一个刷脸的世界,没颜值等于失败一半了!

“百姓安居乐业,商旅往来如云,风气清明,治安有序,曹孟德治国之术,的确高人一筹呢!”

进城之后,庞德公颇为震惊,许昌城的繁荣程度,远在荆州、襄阳之上,人口众多,街道整洁,唯一不理解的是,车辆一律靠右行驶,这是谁定的规矩呢?

要知道,中原战乱频繁,天灾人祸不断,民生极为艰苦,南方则相对太平一些,尤其是荆州九郡,没受到战火蹂躏,可是两相对比,许昌城却胜出一筹,这代表着统治者的水平呢!

“地形依山傍河,城池坚固无比,街道横平竖直,调兵十分方便如果粮草充足,统帅不是笨蛋,就算有百万之众,也难以攻克此城!”

同样的城池,同样的街道,在庞统的眼中,想法却截然不同,叔父博学多才,是一位儒家大师,自己钻研文韬武略,推崇的是兵家之道!

这样也好,越有难度的事情,越有挑战的乐趣,天下英雄豪杰,朝廷文武重臣,荆州襄阳-庞士元来了!

第二章凤雏出世(下)

叔侄初临许昌城,人生地不熟的,最好是投亲靠友,寻求一处栖身之地,既有免费的住宿、衣食,也能避免许多麻烦事,以庞德公的崇高威望,只要亮出‘荆州第一名士’的称号,那些儒家的官员们,必然奉为上宾,好好的款待一番!

出乎意料的,庞氏叔侄进城之后,不显山,不露水,也不显露身份,找了一处规模不大,还算干净的客栈,暂且住下来了,根本没有投靠权贵之家,就连大儒-孔融的府邸,他们也没去拜访,行事极为低调!

这也不奇怪,孔融热衷功名,贪图富贵,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庞德公生性淡泊,喜欢清幽,视富贵如浮云一般,双方都是儒家子弟,其实水火不同炉,根本不是一路人!

另外吗,庞德公心明眼亮,对时局颇有一番见解,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战事连绵不断,这时候需要的是:能征善战之良将,运筹帷幄之谋臣,谁能身体力行,做一些利国利民之事,谁就是大时代的宠儿!

至于孔融一类的,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其实百无一用的腐儒,如果乖乖的待在家里,吟诗弄月玩潇洒,还能混个衣食无忧,强行干预政务,四处指手画脚吗,早晚死无葬身之地,就连他们的亲人、朋友,也要跟着一起倒霉,自然要远远的躲开了!

当然了,行事低调一些,也不是啥事不做,既然人生地不熟,那就探听一下好了,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庞氏叔侄准备一番,迈步走上许昌街头,开始四处‘扫盘子’了!

鱼龙混杂之地,必然消息灵通,这是一种社会经验,叔侄二人走上街头,也没刻意的打听,只是随着人流而行,那人多就往那里走,很快来到了目的地--天香楼!

天香楼-许昌城内第一消金窟,美女如云,任君采撷,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上到达官显贵,下到三教九流,尽数汇聚于此处,消息也是最灵通的,只要你肯掏金子,就连小皇帝宠幸那个妃子,用的什么姿势,也能一清二楚呢!

有人不禁怀疑了,庞德公一代鸿儒,道德高尚,人品无缺,光天化日之下,竟跑到青楼里玩耍,还带着自家侄儿,是不是有伤风化呀,就算真的要来玩,起码也等到晚上吧?

这就需要解释一下了,青楼--本指装修精致的雅舍,乃是春秋时期,一代贤相管仲的首创,属于国营机构呢,作用就更大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治安,吸引大量人才,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

换句话说,青楼除了吃喝玩乐,还是古代的金融中心、人才中心、交流中心深受文人墨客追捧,以游逛青楼为雅事,自然没啥不好意思的,别说是叔侄同来了,就是父子携伴而来,也不是什么大事,风气开放就是好呀!

“二位贵人里面请,此地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服务周到,童叟无欺,绝对是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门口负责迎宾的,正是小龟奴-吕千年,他已经是高级管事了,按说不必如此辛苦,可惜职业病难改呀,总喜欢迎来送往,混几个小赏钱为乐!

当然了,小龟奴迎来送往,阅人无数,一双眼睛极为毒辣,能够让他看中的客人,绝不是平凡之辈,庞氏叔侄服饰简朴,也没有车马随行,可是眉宇之间,散发一种高贵之气,让人不敢轻视分毫!

小龟奴当前引路,把叔侄二人带到大厅,选了一处好位置坐下,让人端上丰盛的酒菜,服侍的极为周到,与此同时,还旁敲侧击的打探二人的底细,都被叔侄二人巧妙的化解了!

首节 上一节 770/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