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186节

  平儿也迷,她奇道:“这话是怎么说的?”

  贾琮道:“这会儿要是有消息,怕就是让二嫂回王家探亲的消息了。老太太和太太现在都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就是为了缓冲些时日。等这两天的事过去了,被人淡忘了,再派人来。

  说起来,老太太对二嫂还真够留情面的。”

  这是真话,换做一个人家,闹出这么大的事,连府都被围了,妥妥的大丑闻。

  就算不出妇,也要送回娘家重学二年规矩才能放出来。

  如此,多半也能羞的人去上吊,就算自己不吊上去,娘家也会想办法帮一把。

  像现在这样,只不闻不问,贾母已经格外开恩了。

  但是,这只是礼法上来说。

  现实中许多事从礼法上说是一回事,人情又是另一回事。

  譬如从礼法上说,世人皆要父慈子孝,君明臣贤。

  但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王熙凤此时的感觉,也是如此。

  她在里面听到贾琮之言,半点没能往心里去,反倒觉得贾琮这小子,到底还嫰了些,天真了些,傻了些……

  因此隔着窗冷笑道:“甭总做好梦,把人心都想的忒好!这会儿叫你去要是有好事,我王字倒着写!”

  平儿闻言又欣慰又担忧,道:“奶奶的话最有理,琮儿你可小心点!”

  贾琮笑了笑,道:“我明白的,放心就是。”

  说罢,往西府赶去。

  他虽对平儿说的轻松,但心里还是在认真对待。

  不过并没费多大气力,就猜出些苗头来。

  外面的传言闹的沸沸扬扬,今日又有外面的客人来访,难免不传入贾母耳中。

  却是不知道,是别人无意间说漏嘴的,还是故意给他挖坑……

  ……

  荣庆堂。

  “三爷来了!”

  廊下几个穿红着绿的小丫头候在那里,见贾琮过来,一个才总角的丫头,名唤角儿,脆生生的笑迎道。

  一张口,可见一只门牙不在……

  很有趣。

  贾琮笑着点点头后,又温声回应其她婢女,而后进了抱厦。

  “贾琮给老太太、太太、诸位太太请安。”

  入了堂后,贾琮就感觉到多束目光落在他面上,冰冷者有之,厌弃者有之,深思者有之,惊艳者,也有之。

  不动声色间,将各种目光收入眼底后,贾琮行礼问安道。

  贾母甚至没直接叫起,就沉声问道:“你不在东路院服侍你老子娘,又跑哪去了?”

  她是极不惯等人的,今日却干等了好一阵,因此发难道。

  贾琮淡淡一笑,道:“说来好笑,今日外面不知怎地突然多了许多长舌之人,到处造谣一些浅薄不堪之言。

  这些话传至尚书府先生那,先生十分担忧,因此派人将我急急喊去问话。

  先生问明原委后,又教训了通,说必是我行为不谨,才至此地。

  琮则劝先生不需担忧,也笑外面那起子心里藏奸的长舌造谣人不知好歹。

  昨儿太后才因为有人借芙蓉公子造谣生事,连一个二品侍郎都发作流放了。

  那些蠢货竟然还不知好歹,又在这上面造谣生事。

  琮劝先生只管看好戏便是,想来用不了多久,太后一旦听闻宫外消息,凤颜大怒下,必还会有人倒霉。

  虽说法不责众,难防民口,但挑几个上蹿下跳又有分量的人严惩一番,也可起到杀鸡儆猴之效。

  先生闻言,这才放心释然,放琮归来。

  让老太太久候了,琮之罪过。

  不知老太太招琮来,有何教诲?”

  贾母:“……”

  一旁王子腾夫人,却是面红耳赤。

  保龄侯夫人朱氏,这会儿又变得聪明起来,吃吃笑个不停,愈发让李氏脸上挂不住。

  连带着,王夫人面色都寡淡了下来。

  王家人丢脸,史家人笑话,她这个王家出嫁的女儿,也跟着无光。

  尴尬了小半盏茶的功夫,贾母方缓缓问道:“那外面那些话,到底是怎么回事?无缘无故,那些人怎么不说旁人?”

  贾琮道:“因为当初琼林宴杏花娘一事,琮是通过芙蓉公子揭露的。后来为了救姨妈家的薛大哥,贾琮不得不去求个人情。为此,也付出了些代价。

  上回就曾同老太太说过,琮从古书上摸索出了一个方子,可以炼制出香皂。

  为了还人情,琮身无旁物,只能将方子献给人家,这才补上一个。

  外人不知道这些,只当芙蓉公子凭白帮我,便故意造谣生事。

  昨日在慈庆宫,理藩院侍郎张群挑唆其妹淑妃娘娘在太后面前说这些,芙蓉公子正好在场,因此解释清楚,并保证绝无此事。

  太后得知竟有人拿芙蓉公子清誉造谣,震怒之下,懿旨传来陛下和中宫皇后,将淑妃娘娘打入冷宫,又将张群流放三千里。

  血淋淋的教训在前,琮实不知何人如此之蠢,还敢拿此事造谣,羞辱叶家与吾家。

  老太太必是听几位太太说起,不知是哪位太太在外面听人造谣,不妨说出来,事情一旦闹大,也可报上去,惩治一番。”

  贾母顾及王夫人的面子,哪里会说李夫人。

  可一旁保龄侯夫人朱氏却没顾及,当场笑道:“是你王家舅母,听了兵部主事夫人的话才来报的信儿。”

  李氏闻言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砸过去!

  却是顾不得,见贾琮目光隐隐清冷的看过来,尽管心中憋屈非常,还是不得不堆起笑脸道:“琮哥儿,我也是关心则乱,怕你走了岔路,才巴巴的来给老太太说说,你可别误会了去……”真让贾琮告到叶清那,太后说不得也能将她流放三千里,她并不觉得,自己就比淑妃和二品侍郎贵重多少。

  这时,贾琮感觉王夫人目光也瞧了过来,他看了眼后,灿然一笑,道:“自是如此,贾琮多谢舅太太关心。”

  王夫人闻言,面色和缓了些,对李氏道:“琮哥儿是个好孩子,老爷也常夸他极有志气,再不会做传言中的事,嫂子也是多心。”

  贾母就算再不喜贾琮,可在外人面前,见王夫人说自家孩子好,心里还是满意她识大体的。

  薛姨妈这时则歉意道:“真真是委屈琮哥儿了,分明是我家那孽障惹下的祸,让琮哥儿去还了人情,实是不该。”

  贾母笑道:“都是至亲,分什么彼此?姨太太可别外道了。”

  一直没出声的忠靖侯夫人赵氏忽地道:“香皂?昨儿叶府的清丫头打发人送了我一盒香皂,我瞧着极好,倒比西洋运来的还香,模样好看,洗的也净,莫不是就是哥儿咂摸出的方儿?那可了不得!”

  贾琮点点头,道:“应该就是了,已经开始产了么?回头我寻几盒来,孝敬老太太、太太和家里姊妹。”

  他并没有问赵氏为何会称呼叶清一声清丫头,他是知道,史家兄弟两人史鼐史鼎能得封侯,便是当初跟随那位武王爷开疆拓土而来的。

  在得知叶清与武王府的亲密关系后,也就不难理解她会和史家有关联了。当然,赵氏喊一声清丫头,实是托大了。她怕和叶清面都未见过几遭……

  赵氏又啧啧赞道:“西洋运来的香皂,能卖一两银子一小方,寻常人家有银子都买不到,海外的船来了,扬州市舶司的人直接将香皂全都收了,除却往各家府上赏赐的外,再由内务府的皇店往外卖。也是设了门槛儿,我们侯府一个月也不过六方的供给。

  哥儿能咂摸出这样一个方儿,分明就是挖了座金山,就这样为了帮人还人情送出去了?

  哎哟哟!那可吃了好大的亏!”

  这会儿,贾琮多少明白过来一些味儿来。

  史家和王家,怕是不怎么对付,和薛家,也够呛,就是和贾家,应该也没多少亲密了。

  作为武王麾下侯爵,这些年早没了当初一门双候的气派。而已成天子心腹的王家,却渐成青云之势,又是多借贾家之力……

  这里面的名堂,也就多了去了。不过赵氏可不是为了贾琮在鸣不平,她纯粹在挑事……

  果不其然,薛姨妈闻言,面色登时涨红起来,有羞愧也有急怒,但若让她说出承包贾琮的损失,却也说不出口。

  薛家是商贾出身,哪怕是耳濡目染,薛姨妈也知道不少经济之道,自然明白这小小的香皂里藏着多大的利。

  薛家虽有的是银子,可真要割出这一块儿来包赔,也要伤筋动骨的。

  尽管这会儿她还不知道小小一块香皂,到底有多大的利。

  只是这会儿却又被挤兑到墙角里,若不付出些什么,让一个小辈付出大人情,实在是下不来台……

  看着高台上数位女人一台戏,贾琮这会儿才算见识到了女人间的争斗,到底有多犀利,真真句句补刀,又刀刀见血。

  贾母也快耐不住了,连对贾琮摆手道:“罢罢,左右都是你的理,读了那么多书,就会为对付我,我说不过你。你去前面吧,老爷在待客。我也是奇了……怎么一天到晚,就你事最多?”

  ……

  

第一百五十八章 雨具

  

  崇康十二年,四月二十。

  谷雨。

  南方已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而北边,虽有春花开,但依旧春寒料峭。

  清晨时分,荣府书房,梦坡斋。

  贾琮与八岁的贾环、六岁的贾兰前来和贾政辞别。

  今日曲江宴,可带家中子弟。

  昨日回报贾政后,贾琮便问,可否带二小同往,与当世大儒同游曲江,机会难得,也可进益一番。

  宝玉若是愿意,亦可同往。

  贾政自然欣然应下,只是宝玉那边,贾母传话:宝玉身子不适,不宜远行……

  贾政虽气闷,但也无法。

  只再三叮嘱环兰二人,必要听从贾琮之命,不然绝不轻饶。

  这话,自然重点对贾环所言。

  其实这孩子虽皮点,在外还是知道轻重的。

  又被贾政格外关照,自然愈发老实。

  出了梦坡斋,还未出二门儿,就见李纨带着素云并三四个媳妇丫头候在路边。

  贾琮忙带着贾环贾兰上前。

  “大嫂莫不是还不放心?要不,兰儿下回再去?”

  贾琮礼罢,笑问道。

  李纨忙摆手道:“这是哪里话,这样的事,琮兄弟能想着他,便是他的福气。都是些天下闻名的大儒,怕是今世也只一回,哪里还有下一回?我只是想着,琮兄弟出门在外,又带两个累赘,手里没些银子怕是不行。方才也是忘了,这会儿赶紧来送些来。只盼琮兄弟不要觉得嫂子我寡妇失业的,瞧不上……”

首节 上一节 186/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