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202节

  这些日子她一再容忍贾琮那些幺蛾子,除却手中没证据外,也是因为贾琮近来着实为荣国府增添了不少光彩。

  连她也不得不承认,贾琮这个世爵承嗣人,做的不错。

  这时,她又怎能让南安郡王太妃如此揭贾琮的伤疤,给他定下性来?

  贾母面色郑重了许多,正色道:“老太妃这话却是说偏了,我这孙子和那个女人又有什么干系?

  他打落草起就抱进了荣国府,正经在大房太太房里养大的。

  虽不是嫡出,却也是养在嫡母膝下,和嫡出没什么分别。

  又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

  再者,叶家虽然富贵,可也没有贾家日后的承爵人,入赘到她叶家的道理。

  太妃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南安郡王太妃闻言,回过神来,看了贾母一眼,苦笑道:“唉!真真是……让太夫人见笑了,的确是我说差了。

  非我这把年纪还不知礼,太夫人也知道当年之事,想起相干的人和事,我心里那个苦啊……

  唉,实失礼了……

  可惜今日我那孙儿没来,不然必让他代我给你家哥儿道个恼。”

  贾母闻言登时动容道:“哪有这样的道理,太妃且莫折了他福寿!”

  老太妃却还是摇头道:“今日本是上门求些人情的,却做了恶客。罢罢,再不好开口了。”

  贾母忙道:“这值当什么,也用一个求字?缺些什么打发王府的人来说一声不就完了?”

  老太妃闻言,却拿眼睛看向下面的贾琮,笑道:“我本是想同叶家那丫头打个招呼,可寻思着,那丫头是个厉害的,又是太后娘娘的心头肉,再者,王府与叶家也没有和贾家亲近,实不好同人家开这个口,才求到这边。

  不过哥儿放心,该是多少银子,就是多少银子。只有多的份儿,没有短的份儿。

  再没有叫你这做晚辈的吃亏的理儿。”

  贾琮还没说话,贾母却笑道:“太妃若是有二三万两银子,只管赏他,若是少了这个数,还是别拿出来了,不合太妃的身份。”

  众人闻言纷纷大笑起来。

  正这时,却见一直垂着眼帘沉默不语的贾琮躬身道:“老太太和太妃娘娘说的莫不是沁香苑的香皂?这件事贾琮虽有一万分孝心,怕也有心无力。昨儿才同老太太说过,香皂的方子如今是叶家芙蓉公子的,虽给我五成的红利,可也只是红利。人家给也可,不给也可。

  再者,正如太妃娘娘所说,前儿有小人在太后跟前说嘴,太后震怒之下,连皇妃都发作了一个,理藩院二品侍郎也流放了三千里。

  之后又严令芙蓉公子少与琮接触,以免再让歹人说嘴……

  所以,贾琮纵然想上门儿去求个人情也无门可入。

  此事,还望太妃娘娘见谅。”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遗世独立

  

  听闻贾琮这番“有理有据”且又“指桑骂槐”的言论,南安太妃登时沉下脸来。

  不过她并未发作,而是看着贾母奇道:“照这样说来,莫非太夫人都没见过那沁香苑的香皂?”

  这话就歹毒了去了,反手就是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了过去。

  贾母还未说话,贾琮便道:“这也是琮的一点私心,给家里老太太、太太、老爷和姊妹们准备的香皂是特制的,与外面卖的都不同。

  琮在方子里加了一些麝香和冰片,有安神醒神之效。

  香皂还在制作中,还需再过三日才能制好。

  还望老太太宽恕琮耽搁不孝之罪。”

  贾母闻言,目光复杂的看了贾琮一眼,叹息一声,道:“这又有什么不孝的?你有这份心便是好的。”

  贾琮谢过贾母后,再次在诸多贵妇形形色色目光的注视下,眼观鼻鼻观口静静而立。

  宝玉在一旁看着之前发生的种种,时而感到心惊,时而感到恼怒,时而又感到悲哀。

  可是他却发现,这种种俗事,却好似都沾染不到贾琮身上般,自始至终,他连脸色都未变化一下。

  宝玉忽然顿悟一般,想到之前他还认为贾琮白瞎了这身好皮囊和好才赋,是一个俗到不能再俗的大俗人。

  可现在看来,面对这一屋子的王太妃、公候妇人,连他这个清新脱俗的都忍不住在心中生起尊崇之心,可贾琮却好似绝世而独.立之人,根本没将这些人身上的富贵放在眼上。

  不卑不怒,视若平常。

  与方才对待茗烟母子的态度无二……

  这比他素日里追求的不俗,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宝玉忍不住生出自惭形秽之心来,自觉黯然失色,怪道姊妹们如今更愿意和贾琮顽……

  眼见荣庆堂内气氛低落了下来,贾琮果真不理此事,那这一屋子的诰命今日齐齐做了恶客上门,脸就都没地儿放了。

  说起来,这世上还真有这等巧事。

  今日来的,都是素日里和贾府关系相当不错的诰命,自忖亲近,想讨个便宜,所以才做了不速之客。

  却没想到都挤在一起了。

  若没撞到一起,贾琮推脱过去了也就推脱过去了,只当来贾府做一回客。

  可既然南安郡王太妃把事情摆到了明面上,再推搪过去,就不止是不给脸面了,那是在打脸了。

  还不是一家……

  一次落这么多世交故旧的颜面,得罪这么些人,贾母都吃不消。

  因而她对贾琮道:“虽然你有你的难处,可太妃和这么些诰命,都是往日里和家里极好的。若不是如此,如今遇到难处也不会到咱们贾家里来寻帮助?

  自打你太祖父起,就再没让登门的故旧世交作难的道理。

  如今传到你这了,难道你想改一改规矩?”

  贾琮闻言哭笑不得,道:“老太太,这是两回事……”

  “什么两回事?”

  贾母瞪眼道:“分明就是一回事。我不管那么多,这件事左右你要办好,否则我断不依你。”

  贾琮闻言,面带为难之色,沉默不语。

  见他如此,锦乡侯夫人心慈不忍,笑道:“太夫人,若着实为难,也不好太强求哥儿了,才多大一点……”

  其她诰命虽也失望,却同样都以为没有再强逼的道理。

  她们也落不下这个脸来,传出去实在不像。

  说到底,今日本是她们不告而来,做了恶客。

  再强逼索取,连自己都说不过去。

  当然,今日若果真空手而归,日后众人对贾家的感观,总会差不少……

  贾母岂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这便是恶客讨厌之处,可到了这个地步,再想这些也没用,便径自问贾琮道:“到底能不能办,你给个准话吧。”

  贾琮闻言轻轻一笑,道:“老太太都发话了,琮还能说什么?只是叶家那边不能指望,这个时候寻过去太后发作起来吃不起。只能委屈先委屈宝玉和家里的姊妹们,晚些日子再用。除了老太太、太太、老爷的,先匀出来家里另一部分给外客。

  待事后再遣人跟叶家那边报备一声,然后再新制一批给家里。

  这是当日便说好了的,除了家用外,贾家不可再私制香皂。

  内务府问芙蓉公子寻方子,她都没给。

  咱们既然给了人家还人情,就不好再随意。

  老太太您说呢?”

  贾母看了他一眼后,道:“就先这么着吧,太妃娘娘不满意再说。”

  南安郡王太妃呵呵笑道:“哪里还能不满意?若非我那外孙女出阁,非要些沁香苑的香皂充牌面,我断不能厚着面皮上门做恶客。

  我也不为难哥儿,襄阳侯府的千金出阁镇国公府,陪了十盒,我要十二盒就好。”

  贾琮连连摇头道:“太妃娘娘见谅,家里总共也只预备了二十盒,除却给老太太、太太还有姨太太留下五盒外,最多也只能匀出十五盒。”

  南安郡王太妃闻言登时不高兴了,道:“难道以我家门第,还要在襄阳侯府之下?”

  贾琮淡淡道:“恕贾琮无能为力。”

  贾母打圆场道:“罢了,家里先不留了,都拿出来给这些世交们分了吧。她们也不是自己用,都是给儿女孙儿还债。你们这些儿孙啊,都是我们的债主!”

  南安郡王太妃闻言,啧啧叹道:“太夫人说的极是,可不就这样吗?我那女儿出阁都有二十年了,还是常回头闹我,真真是冤孽啊!”

  众人都知道她家情况,闻言大笑起来。

  其她人都不敢和南安郡王府比,也不愿再生事,因此你一盒我二盒的分罢,让贾琮得闲了早早送到各家府上去,再给银子……

  因是恶客,又有逼迫之嫌,所以没人留下吃饭,早早离去了。

  待外客走后,贾琮顺势告辞,却被贾母留下,问道:“你心里可有怨气?以为老婆子耳聋眼花,里外不分了?”

  贾琮摇头道:“没有,琮不敢有此念。”

  贾母闻言哼了声,道:“是不敢还是没有?”

  贾琮心下无语,不过还是道:“当真没有。老太太都要为了贾家的利益,虚与委蛇,委曲求全。我若再怨老太太,岂不更不孝?”

  贾母闻言,面色松缓下来,叹息一声,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可见真是大了。贾家如今的声势,多靠这些世交故旧撑着。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若是为了这么点小事就得罪了,实不值当。”

  贾琮点点头道:“贾琮明白。”

  贾母又道:“明儿你使人将那香皂送去后,不许收人家的银子。这些人家之所以巴巴的来上门,倒也不全是因为前儿没买到,多是手上没什么银钱。开国勋贵一脉,日子过的好的,也不过那么三五家,都只是维持着面上的光鲜,内囊早就吃不住了。

  你若再如数收银子,反而让人生怨。”

  宝玉闻言都觉得过分,在一旁小心的看着贾琮,然而贾琮依旧面不改色,道:“不过些银子的事,老太太不吩咐贾琮也明白这个道理。都到了这个地步,没必要再让人说贾家小气,左右只这一回。”

  贾母闻言,拿眼细细打量了番贾琮的神色,回头与王夫人对视了眼,二人都有些动容了。

  这等胸襟气魄,她们是真正没想到的。

  再看看和贾琮同岁,如今还整日里和家里姊妹们顽闹别扭的宝玉,两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宝玉分明才是衔玉而生的大福运者,怎地……

  又看了看宝玉那张清新不俗似多有福寿的圆脸,贾母心里一叹,心道也许要看以后,想了想,又对贾琮道:“今日你去宝玉院里住,不许回去。

  每一回生事旁人第二天多倒霉,今日我偏要看住了你,我倒瞧瞧,还有人倒霉没有。”

  “……”

  贾琮无语后,闷闷不乐道:“老太太,人家是郡王府,琮如何能让人家倒霉?再说先前之事也不是贾琮害的……”

  贾母好笑的又与王夫人看了眼,道:“这可保不准!要是明儿人家再倒霉,我才信不是你治的,是有佛祖保佑你。

  行了,你和宝玉去顽吧。

  你大他半天,又比他世故,凡事要让着他,护着他。若敢算计到他身上,我和太太断不依你。”

  许是因为自家人,所以贾母说话直白的让周围人尴尬。

  王夫人都赔笑道:“老太太,他们二人一般大,让谁让谁也不好,好好相处就是。琮哥儿是个知恩义的,再不会算计宝玉。”

首节 上一节 202/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