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252节

  偏这时,上头贾母忽然开口道:“请个老尼来念念也好,把心里那孽障写的劳什子玩意儿压下去,许是就能安稳了。”

  王夫人忙道:“那就请水月庵的净虚老尼来?”

  贾母哼了声,道:“那老货懂什么念经?她馒头倒是做的好……”

  “噗嗤!”

  一旁宝玉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见他老子眼睛瞬间瞪过来,唬的圆脸煞白,一声不敢吭。

  贾母都熬成这样了,还是心疼她的命根子,斥道:“你瞪宝玉做什么?好好的孩子让你们唬成这样。我还在你就瞪他,我若死了,你还不扒了他的皮?”

  听她说的厉害,贾政忙起身赔笑道:“老太太误会了,儿子只是看他当着老太太的面还敢笑,全不顾老太太平日里待他的好……”

  贾母虚弱的辩驳道:“胡说!他的笑也是为了哄我,你快去请人才是正经的。你若心诚,就请个得道的回来,许还管用些。”

  贾政闻言,不好再拿宝玉出气,可又犯起难来,问王夫人道:“都中可有什么有名的尼庵?”

  王夫人哪里知道这些?她素来里诵经,也只是诵份心安罢了……

  她不知,李纨、尤氏等人更不知。

  贾珍、贾琏、贾蓉自然也不知……

  就要各自想法子使人去打听,却见一直站在下面的贾环,不时勾头看他。

  见他那贼眉鼠眼不端重的模样,贾政心里就起火,喝道:“该死的孽障,有什么话不能正经说,做那副模样给谁看?”

  贾环唬的一跳,不过上头一直低着头的宝玉唬的更厉害,还以为贾政是在骂他,打了个哆嗦就要请罪。

  好在贾环开了口:“回老爷的话,儿子知道哪里有得道老尼。”

  此言一出,贾政的鼻子差点没气歪。

  一旁贾珍、贾琏等人则纷纷面色古怪,目带笑意。

  贾环见贾政气的面色发白,吓的噗通一声跪地,巴巴解释道:“老爷莫恼,不是儿子知道,是琮三哥知道……”

  “嗯?”

  众人现在听到这个名字都有些敏感,纷纷看了过来。

  贾政皱眉斥道:“小畜生浑说什么?琮儿素来本分,从不与你和宝玉那个孽障一般,怎会认识什么尼庵?”

  贾环忙道:“真的,不过不是琮三哥哥故意认识,儿子听人说,是琮三哥上回侍奉他师母去大报恩寺礼佛时,他师母认下了一个侄孙女儿,那侄孙女儿的师父就是个极厉害的老尼,来京就是为了看什么叶子经……”

  贾政自然知道那是“贝叶经”,只是他更想知道:“你怎么知道的?”

  贾环讷讷解释道:“琮三哥有一师侄,名吴凡,是琮三哥师娘的娘家侄孙,他前儿来寻琮三哥不得,就和儿子耍,说话时说起的……”

  吴凡也是在家快憋疯了,怕出门乱跑惹祸,他也敏锐的感觉到京里风向不对。

  所以就往贾家跑,又怕贾琮赶他回去再圈起来,都不寻贾琮顽了,直接找上回遇到过的贾环耍。

  还别说,两人还挺臭味相投。

  南集市胡同逛一圈胡吃海喝一通,然后各自吹各自的。

  不过因为两人只有在贾琮处交集,所以吹的多和贾琮相干。

  而吴凡吹这件事,只是为了吹嘘妙玉小尼姑有多好看……

  再不想,让贾环今日能用到。

  问明白后,贾政试探的问贾母:“老太太,要不让琮儿过来,仔细问问?”

  贾母一脸的厌弃,道:“请他来?还嫌他害人不够狠?”

  贾政一脸无奈,他是万万不以为这件事和贾琮相干的。

  这几日不知多少文坛名儒书信于他,一来恭贺贾家出此文杰,二来邀请他携子侄赴文会。

  虽然因为贾母及贾赦都卧病在床,不能前往赴会,可这种光鲜荣耀感,还是让他十分欣慰高兴。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同往贾琮头上按上“命硬克亲”的帽子,只是没等他为贾琮说话,贾母就不耐烦道:“见就不必见了,你去跟那个孽障说,速速将人请来。念好了算他的功,念不好,哼!再一并与他算账!”

  母命难违,贾政也没法子,只能摇头叹息出去了。

  贾政刚带着贾珍、贾琏等人离去,史家保龄侯夫人朱氏、忠靖侯夫人赵氏便一起上门来。

  昨儿二府的节礼已经派人送来,得知贾母卧病后,今日就亲自登门了。

  在门口还遇到了一并前来探望的王子腾夫人李氏。

  贾、史、王、薛四家,上百年来始终互通姻亲,如今贾母年岁辈分都高,地位更高,有了不适,她们于情于礼也必须要来问候。

  朱氏、赵氏、李氏三人殷勤问安后,得知病因,自然少不得将“罪魁祸首”责备一番。

  保龄侯夫人朱氏向王夫人问道:“不是说早就分家了么?怎还住在墨竹院里?”

  王夫人忙摇头道:“并不曾分家,有老太太在,再没有分家的道理。只是先前住在东路院,因为今秋要下场,所以才在墨竹院里温习学问……”

  朱氏道:“还是早早打发回东路院的好,这孩子好归好,就是太能折腾了。”

  王夫人笑而不语,一旁赵氏笑道:“就算去了东路院,左右也不过几步路,还能拦得住他?”

  王子腾夫人李氏忽然道:“不如送到九边算了……”

  王夫人闻言都唬了一跳,以为她这嫂子又吃错药了乱开口,忙道:“嫂子这话可不能乱说,他才多大点?如今又闯下了那般大的文名,还得了举人功名,再送去军中像什么?”

  朱氏笑道:“是不像,都中本就有起子妇人不干正事,专挑公候门第内宅事造谣。”

  李氏闻言面色一滞,目光里闪过一抹恼色,上回她就因为传了次谣言,才被贾琮利用叶家那位打了脸。

  回去后跟二子抱怨了番,才惹出后面那么多事。

  如今二子惨被流放,虽说都已经打点好了,找好了关系,不会让王礼受苦,可这份怨气怎能咽?

  不想今日被保龄侯夫人当面打脸……

  只是这一回,李氏却丝毫不惧,她冷笑一声,道:“造谣?谁敢造谣?你当这是我这妇道人家的心思不成?”

  众人听话听音,听出话中有异,王夫人便问道:“嫂子这是何意?”

  李氏眼中闪过一抹傲然,道:“是我家老爷说,陛下亲口对他说,贾家子果敏勇毅,不愧为荣宁之后,日后身上又有爵位,在文官中厮混实在可惜了。

  陛下金口玉言,这话会是随便说说的?”

  听闻此言,连贾母都变了脸色,一起沉默了起来。

  她们又岂能不解此中深意?

  李氏看起来是在夸贾琮,可是,心思何其险也……

  真要送贾琮去九边戍边,贾母、王夫人是万万张不开这个口的。

  正当犹豫之时,就听忠靖侯夫人赵氏道:“怪道来时我听我家老爷说,老太太这心病,多半就是和此事相干。我家老爷说,荣国府两代国公,何等显贵,如今却沦落成宗亲之爵,老太太正是因此,才觉得愧对先荣国……

  老太太,您侄儿说了,他斗胆劝您老可不要一味的想着疼惜孙子,想当年先荣国他们,何尝不是从血水里趟杀出来的?

  还说只要您点头,其余的都不用您操心,他来安排琮哥儿去九边,总要把这宗亲之爵给转回亲贵武勋才是正经的。

  方才李太太传了陛下的话,那说的再正经不过,不管琮哥儿书读的再好,也不管是举人还是进士,日后他总要承爵不是?

  既然如此,读那么多书,考那些功名又有什么用?往后还是要转到武职来。

  您啊,还是早点下决心吧!”

  贾母:“……”

  ……

  om,。

  

第二百二十章 中秋 (二)

  

  ,为您。

  墨竹院。

  此刻的荣国府内,墨竹院或许是最快乐的地方。

  因为贾琮坚持,所以墨竹院的一应供给,都由和东路院一样,由贾琮自负嚼用。

  贾政劝了两遭,贾琮都只拿贾母来推搪,也就应付过去了。

  对贾琮来说,贾家最珍贵的资本并非这些,而是荣国府的名头。

  虽不占这些小便宜,实则占了大便宜。

  单说这数月来,倪二正经打出以荣国府贾琮为主的名头后,他的菜贩生意圈便以极其嚣张的速度扩张到了南城甚至东城。

  这等“贱业”寻常高门府第是决计不会自甘下贱去做的,所以只一个国公府的名号,就让无数混下九流的菜霸们忌惮。

  当贾琮以贾琏的名义写了条子,递给了长安县通判傅试,让他帮着下狠手处置了几个想走“黑路”下黑手的菜霸后,就再无人敢阻挡倪二的步伐了。

  同样,挂在世翰堂名下的说书先生,也在以几何倍数增加。

  京城大,居不易。

  作为下九流的说书先生,从来都是被人豢养并压榨的对象。

  能够养家糊口都是勉强,而世翰堂大肆收留说书先生,更被无数地下势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任何地下势力都不敢对世翰堂下手,即使世翰堂断了他们的财路。

  原因很简单,京营是贾家的势力,而世翰堂的东主林诚明白的告诉和他谈判的人,他是荣国府贾琮的门人。

  没有哪个地下势力,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去得罪背后靠着贾家的世翰堂。

  断人财路的确如杀人父母,可得罪了世翰堂,他们那些背景不干净的,就不止死父母那么简单了,而是死一户口簿……

  再加上说书先生能够创造的收益实在有限,犯不着因此和一座国公府放对。

  因此哪怕世翰堂下汇集了上百名说书先生,也无人敢动手脚。

  当然,也不是没有怪话。

  他们都想不明白,贾家如此富贵的人家,怎还会和他们抢这点鸡毛生意?

  是要撑不住了,家底快干了,还是怎么样?

  不过当沁香苑的香皂里有一半份子属于贾家日后承爵人,而合伙对象更是太后娘家唯一的侄孙女儿的消息传出后,所有的荆棘便全部消失。

  一个贾家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再加上太后的娘家,嫌死都没那么作的……

  尤其是那些大头目,严令手下得罪世翰堂。

  因为真惹得国公府大怒时,并不会自降身份去寻小喽啰的不是,只会拿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大头目出气。

  所以,凭借着贾家的招牌,贾琮已经轻易完成了他一些设想的初步架构。

  然而这些事,贾家人还全都不知。

  其实纵然有一日知道了,他们应该也不会在意这些。

  一来对这些贱业的轻视,二来,只要贾琮不去与他们争夺真金白银,其他的,并不放在他们心上……

  他们不放在心上,索性贾琮就让出他们放在心上的。

  少花点银子,便少些内耗和算计。

首节 上一节 252/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